精选内容
-
口腔癌为什么要做颈淋巴清扫?
淋巴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防御系统,它遍布在全身各处,可产生杀伤因子和直接杀灭细菌、病毒甚至癌细胞。当人体组织有癌细胞时,淋巴细胞会聚集在癌细胞周围,吞噬杀伤癌细胞。但是由于癌细胞的异质性,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即使被淋巴细胞吞噬了也依旧能存活。而淋巴细胞有时像血细胞一样在淋巴系统内循环。这样,本来是杀伤癌细胞的淋巴细胞,反而成了帮助癌细胞扩散的便利通道。 口腔癌是颊癌、口底癌、舌癌、牙龈癌、磨牙后区癌及硬腭癌等的统称,其中舌癌最多见,约占口腔癌的1/3。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癌中病理类型最多见的一种,约占口腔癌的95%。因其血供和淋巴丰富,颈淋巴转移是口腔癌转移的主要方式,亦是影响口腔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所以,淋巴组织作为较常出现转移的部位,在手术中进行清扫也是无可非议的,可以尽早的发现散落的癌细胞,这样有助于尽快的预防转移。把淋巴结清扫干净,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癌细胞的复发和转移。淋巴结清扫的目的,就是彻底清除癌细胞可能潜伏的哨点。 颈淋巴清扫术分有不同的方式,涉及口腔癌手术的主要包括根治性颈部淋巴清扫术、功能性(改良式)颈部淋巴清扫术、区域性颈淋巴清扫术。颈淋巴清扫手术在一些早期口腔癌患者中被认为是过度治疗,而且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副神经损伤致肩部功能障碍。择区性颈清扫和治疗性颈清扫两种术式常用于早期口腔癌,择区性颈清扫即在行原发灶扩大切除的同时进行相关区域的淋巴结清扫;治疗性颈清扫是在行原发灶扩大切除后对颈部暂不做处理,术后观察随访,术后若发现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再次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研究表明择区性颈清扫能获得更高的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 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否是判断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有60%的口腔癌及舌癌患者会发生术后淋巴结颈部转移,此外淋巴结颈转移会使生存率降低50%。因此,对于口腔癌及舌癌的治疗,颈部淋巴结的处理和原发灶处理同样重要。cT1N0的口腔及舌癌患者,在切除原发灶后密切观察淋巴结情况,如果术后发现颈部转移的淋巴结则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于处于临床分期为cT2N0的口腔及舌癌患者,可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途径仅作I区、Ⅱ区或Ⅲ区的颈淋巴结清扫术;而对于口腔及舌癌处于临床分期为cT3N0或cT4N0的患者,需要进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2004年7月全国颈部淋巴转移病变处理策略研讨会认为,cN0的头颈鳞癌患者中20%~35%存在潜在转移,因此建议对cN0的口腔鳞癌及舌癌患者包括T1~4期行I~Ⅲ区或I~Ⅳ区的颈淋巴结清扫。
马利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11月20日293
0
0
-
颊癌局灶扩大切除➕游离皮片移植术
患者老年男性,冠心病心脏支架置入术后,手术风险极高,经麻醉及心内科评估后,与患者家属沟通,采用颊癌局灶扩大切除,及游离腹部皮片移植术,以减少手术创伤及风险,保证手术安全,降低手术费用,根据患者年龄及全身状况,量体裁衣,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是最适合患者的方案。
高振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9月14日107
0
21
-
如何早期发现口腔癌
1、什么是口腔癌? ??口腔癌是一种发生于口腔内部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舌癌、颊癌、牙龈癌、腭癌、唇癌、上下颌骨癌、口底癌等。涉及到人体面颊、舌、唇、腭、口底和上下颌骨等重要器官,且极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口腔癌的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45%~5.6%。相比其他部位的肿瘤,口腔癌更易淋巴结转移、治疗后遗症多、预后差,目前大约只有60%的口腔癌患者能活到5年,而且常常会造成病人面部畸形,进食、言语等功能障碍,甚至威胁生命。 口腔癌与哪些因素有关? ??口腔癌是多种病因与多种发病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已知与口腔癌发病相关的主要因素有: ①、烟酒几乎是所有癌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对于口腔癌来说,更是如此。无论是烟还是酒,都是通过口腔进入身体,尼古丁、酒精等元素也会直接刺激到口腔粘膜,可以说抽烟、喝酒是口腔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病毒感染,通过口交传播HPV的感染,是近几年国内口腔癌病例激增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要因素,而且随着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HPV感染引起的口腔癌也越来越多见。研究证实70%新发现的口腔癌患者感染了HPV病毒,超过了烟草成为了首要致癌因素。 ③、咀嚼刺激性食品、喜吃烫食物等长期异物对口腔粘膜的刺激可诱发癌变。说到口腔癌,那就不能不提槟榔,槟榔凭借一己之力拉高了口腔癌的患病率。早在2004年,槟榔就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一级致癌物! ④、牙残根滞留或者智齿,牙齿残根或者智齿如果经常磨损到牙龈、面颊或舌头表面。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局部溃疡,反复无法愈合,最后也可癌变成为口腔癌。 如何早期发现口腔癌?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根治口腔癌的根本途径。如果您在生活中发现以下情况就应及早到医院就诊。 ①、口腔粘膜的正常颜色呈粉红色,但如果长期受到外界刺激,口腔粘膜颜色也会发生改变,例如口腔黏膜白斑,这种白斑一般擦不掉,平时也不痛不痒,但它却是一种癌前病变,一旦这种白斑伴有溃疡、糜烂、疼痛等症状时,很可能就会发展为口腔癌。 ②嘴唇或口腔内肿块,口腔癌在早期仅表现为局部的小肿块,常常没有特别不适。如舌体的小肿块逐渐增大,会影响舌的活动,出现活动不灵敏, 说话不清楚,并逐渐出现麻木感、疼痛感。 ③口腔溃疡长期不愈。超过2周不愈合的口腔溃疡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因为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的形式,早期一般无症状或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随着肿瘤进一步侵犯神经及周围组织,可引发局部疼痛、耳部、咽喉痛或牙痛。 ④颈部肿块。口腔癌容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病灶可能很小,甚至没有任何口腔症状,但肿瘤已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因此,如果您发下颈部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需至医院进一步检查口腔。 口腔癌如何治疗? ??早期口腔癌可以通过手术达到根治效果。局部晚期口腔癌需要经过头颈部肿瘤内科医生、放疗科医生、头颈部外科医生、影像科医生以及病理科等多个学科进行讨论后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晚期的口腔癌的治疗则以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全身治疗为主。 如何避免口腔癌? 根据前面提到的口腔癌的致病因素,我们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一下方面来预防口腔癌: ①避免吸烟与喝酒。 ②平衡饮食,粗细结合,提高维生素A、B、E和微量元素锌的摄入量。 ③少吃槟榔、避免食用过烫的水与食物,避免刺激口腔组织。 ④尽早拔除刺激周边组织的残根、残冠(不能修复的牙)和智齿。配戴合适的假牙,如出现假牙下组织疼痛和发炎,及时就医。 ⑤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 ????????????????
邹枕玮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1月04日1763
0
2
-
得了口腔癌怎么办?(二:硬核建议)
目前口腔癌还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因此你的主刀医生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负责帮你制定总体治疗计划,协调各部门按计划完成治疗,并长期随访,监控肿瘤是否复发,进行康复指导,提高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主刀医生制定治疗计划包括具体手术方案,必要的术前治疗,比如诱导化疗或放疗,术后的预备辅助方案,手术时机选择,围术期管理等。 是否需要咨询多名医生获得一致的治疗意见?事实上,对于国内外,医疗治疗原则基本一样,所有医生的治疗思路大体相同,但在细节方面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医疗还是经验属性很明显的一门学问,个体千变万化,很难设定一模一样条件而获得一致结果,医疗不是工厂生产工业品。在厚厚的专业外科教材里面,讲解和讨论的都是一些原则性知识。以口腔颌面外科学为例,具体描述手术怎么做也就一千多字左右,医生在基本原则指导下,围绕着那一千多字开展工作,每位医生对肿瘤的认识和手术手法会略有不同。因此,是否要咨询很多医生是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情,自己把握。客观上,病人是治疗过程的主体,所有决定权在病人本人,医生或家人是帮助他的第三方。 定好计划后,后续的治疗就是程序化过程。在等待治疗期间,不要坐等而浪费宝贵时间,可以主动做好准备工作,比如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者,应提前看内科。高血压病人舒张压尽可能控制在90mmHg以下,血压避免波动。如果服用利血平降压药,应及时停药,请内科医生换药。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8mmol/L以内,不出现低血糖。近期有心闷胸口疼者要及时看心内科,预防心梗。如果心电图发现心率异常,或之前有这样病史,术前应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根据情况请心内科医生配药控制。如果之前因心梗、脑梗、放置支架口服抗凝治疗者,应告知主刀医生,术前做好短效抗凝药桥接。总之,尽可能告知主刀医生你之前病史,做好调控,避免到时因为这样那样问题停手术,耽搁治疗。术前的饮食没什么特殊忌口,加强营养摄入,提高体能,增强耐受力,戒烟戒酒,保持口腔卫生,用软毛刷刷牙,不要只用漱口药水。禁用参类补品,或少用各种补品。在西医领域,没有“发物”之说,正常食品无诱发或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是最佳选择。 不管是手术还是放化疗,任何治疗对机体都是有伤害的。手术是以根治肿瘤为目的的外科治疗,需切除肿瘤细胞侵犯的所有组织结构,属破坏性手术,会造成机体外形和功能障碍。化疗多为细胞周期性药物,虽然对肿瘤细胞有效,但同样对正常组织细胞也会损伤,而且多数药物的疗效呈剂量依赖型,剂量越大效果越明显。化疗结束后,化疗对机体的影响仍会继续一段时间,因此做术前诱导化疗病人需恢复2周后才能手术。此时切勿心急,需耐心调养身体,改善睡眠,纠正因化疗引起的各项指标异常,等待手术。实践证明,大剂量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病人术中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有这么多问题,术前化疗可能获得哪些好处呢?首先化疗有效的病人肿瘤缩小,手术切除范围多少会减小,术后功能和生活质量对应提高;其次,经过化疗可能达到肿瘤降级目的,由原来无法手术的病人获得救治性手术的机会;再者,化疗有效的病人可能生存期会略有延长,但益处主要是前两项。放疗同样是把双刃剑,对正常组织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化疗的影响是短暂和可复的,但是,放疗的影响是终身的。放疗会破坏毛细血管,造成组织纤维化,修复和抗感染能力下降。如果导致咀嚼群纤维化,会出现张口受限、进食困难。同时放疗后口腔唾液腺受到破坏,引起长期口干不适。由于唾液减少,口腔清洁性能下降,会导致牙齿广泛蛀牙,蛀牙会引起牙根发炎,牙根发炎会导致颌骨骨髓炎,严重的骨髓炎会导致骨坏死,目前对骨坏死还没有好的保守治疗方法,一般要切除颌骨,并做骨移植。在放射区域做骨移植的难度和风险都会增加,而且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因此,必须尽量预防放射性骨髓炎。在放疗开始之前要进行评估,拔除没有治疗或保留价值的牙齿,预防性拔除阻生智齿。放疗后需长期做好口腔卫生保健,预防蛀牙。每年看一到两次牙医,做到蛀牙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出现牙根反复感染,应及时找主刀医生复诊,抗炎治疗或根据情况拔除患牙。放疗后拔牙的时机和方法不同与一般病人,最好找有经验的医生进行,如果拔牙创面没长好,反而会直接导致骨髓炎或骨坏死。可能会有医生告诫你,放疗区域的牙齿绝对不能拔。但是,如果牙根发炎无法保守治疗并且反复感染,不处理的话会演变成放射性骨坏死,而且骨坏死范围不小。放疗除了可能造成骨坏死外,还会对组织细胞DNA造成损坏,造成基因突变,同时放疗会改变口腔微环境,这些问题长期积累有可能造成新的肿瘤,称为放射癌或放射肉瘤。因此,做过放疗病人要长期的监控。 进入手术环节,这时应该和主刀医生沟通疾病诊断,初步临床分期,总体治疗计划,沟通时建议抓重点,讲核心问题。有些人会更关心外形和功能,提一些美观上要求。其实,这不可取,要求肿瘤根治、避免复发才是最重要目标。根治与功能是矛盾的,一旦复发,可能还有机会治疗,但治疗难度加大、治愈概率下降。所以,机会是有限的,第一次手术至关重要,能一次性解决的问题最好毫不犹豫地干掉,不要优柔寡断拖泥带水。 术前医生会跟你讨论一些手术相关问题和风险,有些事项容易理解,有些问题很难凭空想象,事先阅读下面内容有助于理解。口腔癌术后不可避免会带来外形和功能问题,常见的表现为:面颈部手术疤痕、面部不对称、舌体活动度下降、语音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手术疤痕问题,只要不是疤痕体质的人,通常经过精心设计手术切口、精细缝合、应用新手术器械、加强术后疤痕管理等多种方法,手术疤痕不会很明显,甚至1年后疤痕微乎其微。手术疤痕形成主要在术后半年,这段时间要做好疤痕管理,比如:伤口清洁,祛除痂皮,局部加压包扎,使用祛疤软膏和皮肤减张器,伤口低剂量放疗,注射激素等。这些方法早期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疤痕形成,建议术后就做起来。口腔癌手术时为了安全,气管会暂时性切开,由于气管切开,气不经过喉咙而直接由气切口出来,因此不能发音,但这是暂时的,期间可以用书写交流。术后医生会依据口腔通气道情况择期拔除气套管,拔管后发音马上恢复,而且气切口通常1周之内会愈合,无需担心。为了确保气切口及时愈合,病人在说话或咳嗽时应压住气切口,避免气体漏出,这样伤口长得快。口腔癌因为肿瘤切除,舌或颊或颌骨或咽部会有缺损,因此说话、吞咽困难,抬肩障碍,这是必须面临的问题,但通过积极术后锻炼,功能会得到改善,甚至恢复到术前水平。具体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建议向主刀医生或康复科医生咨询。如果术后不能顺利进食怎么办?简单的办法是放置胃管,通过胃管进食流质,现在临床上营养液产品种类繁多,能适合各类病人需要。各家医院购进的胃管不同,选择直径小一点的硅胶胃管,舒适性耐受性会好得多。当然,胃管只是个临时的权宜之计,不适合长期使用,术后1~2周鼓励病人开始锻炼吞咽功能,不要依赖胃管。如果需要长期用胃管,建议到消化科做胃造瘘,这样进食的量和种类都会多得多,营养得到改善,促进体能恢复。关于术后口腔护理,建议术后就刷牙,非手术侧可以放心刷,牙膏种类没有特殊要求。多饮水有助于改善口腔卫生状况。有些病人术后进食流质会出现呛咳,建议尝试稠状不易流动的食物。术后病人还会出现面部肿胀,一般是术后淋巴回流障碍引起的,通常术后3个月后会自行缓解。手术后当日,主刀医生会根据病情需要安排你进ICU观察一两天。如果做了组织瓣移植修补,需要一周左右时间观察移植皮瓣是否存活,这期间医生可能会要求你平卧,减少头颈部转动。在我国,普遍观念会强调静养不活动,但事实上,绝对卧床容易产生血栓,造成很大风险。血栓一旦脱落,可能造成心梗或肺梗,这是会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因此,即使相对卧床期间,建议主动进行肢体活动,只要头颈部少动就是。平卧时每天都要做抬腿和手臂运动,即使在上下肢不能动情况下,也可以绷紧腿部肌肉,放松,再绷紧,再放松,如此反复,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肌间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总之,生命在于运动! 术前谈话签字是必须的流程,会告知手术并发症和存在的风险,严重的风险会危及生命安全,听起来很吓人,但发生率极低,不用过于恐惧。人体非常复杂,我们目前对人体机能和疾病的了解只是皮毛而已,还有大量未知和不可预测的东西。 术前有很多必要的检查和准备事项,包括空腹抽血项目,包含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血栓风险评估、传染性疾病筛查等等,肺CT、心电图、心肺功能等,也许结果出来会发现特殊异常,这需要请相关科室会诊。有时检查项目多,不要认为这是医院乱检查,多收费,这里没有半毛钱关系。一旦遗漏潜在风险,术中或术后出现危及情况,是得不偿失的,要信任你的医护人员,他们是专业的,他们辛辛苦苦工作是为了尽力把你的病看好。除了主刀团队的谈话外,还有护理部门的术前宣教,让你和家人清楚注意事项。麻醉师也会在术前到病房访视病人,做麻醉评估,为安全地进行手术做充分准备。如果谈话后你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次找医生咨询。外科医生很忙,从早到晚开刀,找不到怎么办?可以找床位责任护士询问,护士能帮你解答的会跟你讲,无法解答的可以请护士帮你转告,约时间与医生见面。 手术后除了伤口恢复,大家应该关注病理报告。通过病理报告,医生可以知道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侵袭性如何,淋巴结转移情况,并结合手术情况,预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风险,决定后续辅助治疗,以及随访期间着重关注的点。每个病人病情各不相同,不能期望主刀医生把这些信息死死记在脑子里,所以,像病理报告、出院小结、各种影像报告等重要临床资料,一定收集好,并按时间先后和主次顺序用文件夹保存好,每次复查时递呈给主刀看,确保医生迅速捕捉到关键信息,并有目的地进行检查。医生绝对喜欢把病例资料整理的井井有条的病人,并对你印象深刻,这对你最有利,何乐不为呢? 肿瘤治疗后定期随访很重要,任何病人都可能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虽然每个病人复发风险高低主刀心里会有个预期,但事实上谁会发生,没人能算得准,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复查。肿瘤的基本原则就是早发现早治疗,多数情况下刚出现的肿瘤非常容易控制,而且损伤小。建议终身随访,头2年最好2月复查一次,除了基本临床检查,可以结合彩超,必要时拍增强CT或增强核磁,再次强调,一定是增强的!2年后复查间期可以适当逐年延长,临床上经过5年观察,肿瘤没复发的话可以认为临床治愈。但为什么还要终身随访?有极少数病人术后5年甚至10年再发第二肿瘤,长期自我观察或到医院检查是必要的。治疗后需要长期吃药吗?不需要,术后短时间(3个月内)用药增强免疫力可以接受。长期用药没必要,首先,不能起到预防肿瘤或治疗肿瘤的效果;其次,增加时间、经济和精神负担。肿瘤治疗后最好能回归正常生活轨道,避免过多精神压力。对于颈部淋巴结严密观察病人,首选彩超,淋巴结转移初期彩超比增强CT或MRI敏感,更容易发现异常。由于彩超评估淋巴结与B超医生经验关系密切,因此建议找好的医院固定医生定期检查。一旦临床确认或高度怀疑淋巴结转移,建议及时手术,预后不会有大问题。如果拖延导致淋巴结转移灶明显增大甚至出现包膜外转移,预后则明显下降。晚期口腔癌综合治疗后除了可出现局部复发或区域淋巴结转移外,还要留意全身转移风险。常见转移部位包括肺、肝、骨骼等,肺部可以每半年做次肺平扫CT,肝部可以做空腹B超,骨骼在有局部骨头定点疼痛情况下做ECT。万一确认远处转移,如果是孤立性转移灶,外科能拿掉的话尽量拿掉再做化疗或靶向或免疫治疗,如果有多处远转,局部的外科或放疗不考虑,侧重全身药物治疗。再次强调,随访的原则是定期复查,早发现早治疗。 关于口腔诊治还有很多事项,不可能尽述,罗列以上常见问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2022即将到来,预祝所有人新年健康平安,工作生活顺利!
李思毅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12月30日2802
8
32
-
口腔癌患者应该怎么吃?
口腔癌的患者由于食物摄入受影响,部分患者被诊断为口腔癌时就有营养不良,而且术后常常伴有食欲不振或饮食困难等现象,因此患者营养不良率居高不下,约有40%-80%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营养不良还会造成患者对放疗化疗的及手术的耐受程度下降,引起并存病和并发症的风险也会增高,因而医疗花费更高,生存时间更短。因此,肿瘤患者平时更加需要注重营养物质的补充。那么,口腔癌患者应该怎么吃呢?平时应该注意什么?少量多餐可以制定一份食物计划表,将每天的食物分成5-6份,以小分量的形式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每餐以7-8分饱最好,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非肥胖患者以体重不下降为标准。保持乐观的心情在优美的环境中就餐,保持心情愉快,与愉悦的对象,有充足的时间享用丰富多样、美味可口的食物。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的来源主要有有乳制品,蛋,水产类、肉、豆类,饮食建议如下:1. 荤素搭配(荤:素=1:3或2:3)2. 控制红肉(猪、牛、羊肉)及加工肉(如香肠、火腿)的摄入3. 烹制方式上以煮、炖、蒸为佳四、 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每日蔬菜+水果共要求5份(蔬菜1份=100g,水果一份=1个),要求色彩缤纷,种类繁多,可以增加患者的食欲。改变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咸及腌制食物不能以保健品代替平日餐食中的营养素避免含糖过多的饮品,如奶茶,碳酸饮料等口腔癌患者常合并一些症状,具体饮食建议如下食欲缺乏:膳食和饮品需富含营养,可以将食物做成小分量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充分利用患者具有食欲的时间段。吞咽困难:调整食物的质地,可以通过小分量饮食来缓解吞咽不适及避免疲劳。确保患者在用餐时具有合适的体位从而有利于食物的蠕动。液体吞咽困难的患者可以采用胶状和乳状的食物质地,如果固体吞咽困难可以准备质地柔软的食物,避免质地较硬的食物及刺激性地食物,如苏打饼干,生的新鲜蔬菜,咖喱食物等黏膜炎,口腔内疼痛: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避免过冷、过热、过硬、过咸的食物,也不要食用过酸的食物以及大蒜胡椒等有刺激性的调味料。少量多次摄入水分。尽量食用水分多、易咀嚼的食物,如煮鱼(比烤鱼、生鱼片更佳)、肉丸子汤(比块状肉更易吞服)、水煮蔬菜(比炒菜容易咀嚼),或面包配牛奶等。如果口腔炎的症状严重,可以将食物放入搅拌机打碎后食用。口干舌燥:食用常温食物,避免过冷或过热。保持口腔卫生,每次就餐前刷牙,刺激唾液腺的分泌。摄入柔软、光滑或者颗粒较小的混合有水分或者汤汁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少量频繁的摄入水分,一天的总饮水量不少于2L。
谢舒乐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5月15日2175
1
13
-
口腔癌患者为何术后要坚持复诊?
每一个口腔癌患者经历了手术,放化疗等艰难的治疗流程,终于熬过来了,大多数患者和家属都在心里念叨再也不来医院了。但是看到诊断书上的治疗建议都会有这一行诊疗建议“定期复查”就不淡定了,我不是治好了吗,为啥还要来医院?下面我从专业角度为广大口腔癌患者及家属来解释。“定期复查”指的是每隔一段时间回医院看医生,这是随访患者的一种形式。癌症已被WHO定义为一种慢性疾病,它的诊治、康复是一个漫长的时期,口腔癌也是这样,手术、放化疗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疾病的治疗结束,只是该疾病在当前阶段的诊疗告一段落。口腔癌的整个诊疗过程都是围绕着“延长生存、改善生活质量”进行的,通俗的讲就是要让口腔癌患者“活得久,活得好”,因此,口腔癌患者术后的定期复查或随诊作为该疾病诊治的重要部分,也是围绕着“活得久,活得好”,它包含很多重要的内容,包括:“活得久”——及时发现复发、转移口腔原发部位及颈部淋巴结的检查,监控区域复发。远处转移的监控。口腔粘膜病的早期处理,避免和减少口腔二次原发癌的发生。“活得好”——处理相关并发症,身心康复锻炼治疗和处理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比如:颈清术后肩功能障碍、开口受限、放疗后颌骨骨髓炎等)。治疗后康复及健康锻炼建议。心理健康的辅导,改善疾病相关的焦虑情绪,建立向上的生活信念。解答其他相关问题。介绍到这里,大家可以看到术后随访的重要性了。口腔癌术后的复发转移9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治疗后的2年以内,定期随诊能够及时发现较早的复发和转移迹象,从而采取及时的诊疗,改善病人的生存。因此,术后前两年内的定期随诊尤为重要。而术后随访的重点是监控肿瘤的复发或转移情况。口腔癌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监控区域的复发和转移情况:1. 患者自身对病情的监控:要求患者平日里要关注口腔内是否有新生的肿块、硬结、溃疡,双侧颈部是否有肿块;口腔、颌下区、颈部是否出现持续的疼痛等。2. 定期看医生,也就是按时去医院看医生,通过医生的检查诊断来监控肿瘤的复发情况,也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患者自己的监控是定期看医生随访的必要补充。如果患者在平日里发现口腔里出现上述第一方面的症状时,为了保险起见,您应该及时和您的主治医生联系,看是否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为了确认口腔癌是否复发,医生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测,包括:临床的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比如CT、MRI、PET/CT 等) 组织活检还有什么办法能降低复发的风险呢?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来预防口腔癌术后的复发,我们仍旧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虽然没有研究的数据表明它能降低复发风险,但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提高整体生活质量。戒烟酒,烟草和酒精是明确的口腔癌治病因素,很多口腔癌患者有嗜烟嗜酒的习惯,口腔癌患者应尽早戒烟戒酒。控制体重、体重超标,尤其是肥胖会造成心血管疾病等其它问题,形成与口腔癌的共病后会影响口腔癌的治疗。健康饮食,不需要吃昂贵的补品,而是要注意均衡饮食,保证每天都有大量新鲜的蔬菜水果。定期进行锻炼,不需要高强度锻炼,半个小时的散步、太极拳、广场舞等都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不但能调节机体的整体机能,还能维持积极的心态。最后,希望每个患者都能早日康复!
郑磊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3月14日2215
2
11
-
人人都当PD-1是“回魂药”,却不知早用能降低30%死亡风险!
先听一个小故事。我和一个朋友去吃饭。到了地点,对着大众点评上的门牌号,找了半天,也不见餐厅踪影。转到第3圈的时候,忍不住问了一个保安,对方指着前方高处说:不就在你们头上么?是啊,就在一抬头的近处——二层露天步行道上。可我们潜意识里一直以为在沿街一层,思维局限于前后左右的二维空间,忘了高低维度的三维空间。如果继续这么找下去,我一辈子也找不到这家餐厅,因为它根本不在我的平面上。这就是:思维的局限性。关于此类局限,在你的工作生活中频频出现,有些人能意识到,有些人毫无觉察。比较有代表性的关乎生命的事,是抗癌神药PD-1的应用。很多人仍然认为:晚期了,没药可用了,无路可走了,试试PD-1吧。对于多种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PD-1药物可以有接近15-20%的客观缓解率,近15%的肺癌患者可以活过5年,这是以前任何药物都办不到的。如果你的观念还停留于此阶段,那么你陷入了类似二维空间的局限。“脑洞很大”的科学家们,早已打破固有局限,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得出让你大吃一惊的结论:PD-1早用早好,越早越好,切莫仅当作“回魂药”!图片来源:《JAMA Oncology》官网免疫治疗一线使用,死亡风险降低30%如果在癌症早期干预治疗的时候,将免疫治疗应用于手术、放化疗及靶向药物之前,其抗肿瘤效果是否会更佳呢?答案颠覆你的以往认知!是的,效果更佳。发表于《JAMA Oncology》杂志上的一项关于25个临床试验共计20013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大数据给大家抛出了铁证:研究发现,若是将免疫治疗作为一线疗法,再接受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其死亡风险竟比先接受其他药物再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降低超过30%!在免疫治疗部分,试验组(先用免疫药物,失败后再用其他药物),总生存期显著高于对照组(先用其他药物,失败后再用免疫药物),HR为0.69,这代表着患者的整体死亡风险降低31%。在靶向治疗部分,试验组(先用靶向药物,失败后再用其他药物)的生存曲线与对照组(先用其他药物,失败后再用靶向药物)无差异,这说明靶向药物无论是先用还是后用,对生存期的影响不大。再看一组最新数据。2020年5月29-31日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即全球肿瘤学领域的第一大盛会上,首次重磅公布了IMpower110研究的最新数据,让我们看到免疫治疗大放异彩。本次更新中,研究者对患者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评估。接受免疫治疗阿替利珠单抗比化疗更有优势,它可适度改善患者的咳嗽和胸痛,且疲劳和恶心/呕吐得分可立即得到改善。阿替利珠单抗组与化疗组患者症状负担对比结果去年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会议上,IMpower110研究首次在III期研究中证实在PD-L1高表达人群中单药阿替利珠单抗一线治疗完胜化疗,给未来一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高表达人群提供了免疫单药治疗新的选择。所以你还坚持将免疫治疗的排序放在化疗之后吗?追根溯源:为何PD-1早用早好?在传统的观点里,癌症晚期=死亡宣判,甚至有的患者直接放弃治疗,听天由命。但是,随着新药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以PD-1抗体药物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上市,一部分晚期癌症患者可以长期生存,轻轻松松跨过5年考验,达到临床“治愈”。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事情。更让肿瘤患者觉得“石破天惊”的是:PD-1早用早好,可降低癌症患者死亡率。它一旦起效,患者就有可能长期生存,甚至临床“治愈”。这并非天方夜谭。要了解成因,得从免疫治疗的原理谈起。图片来源:Pixabay官网与靶向治疗和化疗相比,免疫疗法有着本质区别,它不是直接杀死癌细胞,而是调动体内能识别肿瘤的免疫细胞,靠它们来间接杀灭和控制癌症。免疫疗法还有个特点,就是拖尾效应,通俗点解释,就是起效后患者可以长期存活,把癌症变成慢性病,而且患者不需要终身服用药物,多数患者使用一段时间后,即使停药也不会复发,这点与靶向药截然不同。所以免疫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护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统!通常情况下,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免疫系统,尤其是大剂量的化疗药物,对包括免疫系统在内的多种组织有抑制作用,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很多患者的免疫细胞到治疗后期状态已经很差,难以再被免疫药物激活,致使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免疫治疗从原理上就决定了越早使用效果越好!国内已上市的八款PD-1/PD-L1药物、适应症及价格汇总PD-1到底应该早早使用,还是应该作为最后的“救命稻草”呢?相信看完此篇,聪明的你已有答案。在我国,每分钟有7人患癌,每天有1万人确诊癌症。有多少癌症患者和家属,正陷入绝望和沮丧?也许TA们还未获悉PD-1救命神药早治早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可以将此文章分享给你最重要的人。参考资料:1.Blumenthal G M , Zhang L , Zhang H , et al. Milestone Analyses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Targeted Therapy, and Conventional Therapy in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ials[J]. Jama Oncology, 2017:e171029.2.滋瀛, 关泉林. PD-1/PD-L1在肿瘤治疗中的进展[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7(14):20-28.[3]LBA78-IMpower110:Interim OS Analysis of a PhaseIII Study of Atezolizumab(atezo) vs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chemo) as 1LTreatment(tx) in PD-L1 selected NSCLC.2019 ESMO Congress.
范松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2月08日4928
1
8
-
口腔癌的警告标志
口腔癌,主要是指发生在口腔范围内的癌症,主要包括舌癌、颊黏膜癌、牙龈癌、口底癌等,广义的口腔癌也包括唇癌。那么口腔癌一般有哪些征兆呢?下面我们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简单说一说。舌癌:1.舌体出现白色、红色和发暗的斑块,且伴有疼痛出血的情况下风险更高;2.舌缘、舌尖、舌背或者舌腹往往会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结节、肿物,一般都超过2周;3.舌体的疼痛麻木,运动受限。说话进食及吞咽困难;4.舌体与颈部有不明原因的肿胀和淋巴结肿大。唇癌:1.好发于下唇,好发人群为老年男性,好发部位为唇中外三分之一的唇红缘处;2.唇癌的早期症状表现为疱疹状结痂的肿块,或局部黏膜增厚,随后出现火山口状溃疡或菜花状肿块。牙龈癌:1.下牙龈癌多见,男性多于女性;2.早期向牙槽突及颌骨浸润,破坏骨质,引起牙松动和疼痛,应区别于牙周炎引起的牙松动;3.下颌,颏下及颈部有不明原因的肿胀和淋巴结肿大。口底癌:1.口底周围组织的疼痛,口涎增多,舌体运动受限,并有吞咽困难及语言障碍;2.下颌,颏下及颈部有不明原因的肿胀和淋巴结肿大。总结如下,口腔癌警告标志:①口腔内有2周以上未愈合的溃疡;②口腔黏膜有白色、红色和发暗的斑;③口腔与颈部有不明原因的肿胀和淋巴结肿大;④口腔内有不明原因的反复疼痛出血;⑤面部、口腔、咽部、颈部有不明原因的麻木和疼痛。
韩伟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12月21日5444
0
4
-
口腔癌术后饮食
由于口腔癌手术,尤其是皮瓣修复手术一般较大。术后蛋白质消耗较多,且癌症患者需要保持氮平衡。所以口腔癌术后患者,应保持高蛋白饮食。一般来说,术后第一个月,因为咀嚼和吞咽功能恢复不是很好,同时怕过多进食影响伤口愈合。一般以胃管流质进食为主。个人根据情况,在两周左右开始经口进食。如果在一月左右,经口进食已经能达到术前进食量,那可以拔除胃管。 另外,如果长期吃蛋白粉或奶粉,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难解大便的情况。所以,胃管流质饮食时,可以榨点水果汁(含较细的渣),以保证较好的膳食纤维摄入。 由于抗癌治疗,有时是长期斗争。当术后恢复较好后,尤其是需要放化疗患者,也需要注意营养。一般以新鲜,少盐,高蛋白,易于消化为原则。少食辛辣食物,禁烟酒。化疗期间,多食高蛋白食物,如甲鱼、牛奶、鸡蛋等。这样有助于白细胞等升高。放化疗后,可能会出现口干等症状,如果吃了米饭等糖类食品,应注意漱口和清洁口腔清洁。 关于中医药膳,由于中医对于口腔癌术后,没有明确专科,中医理论和方剂又很复杂,我们临床一般不建议在标准治疗同时进行中医治疗。尤其是术后,如果进食人参或大补的药剂,长出现出血不止或渗液的症状。在肿瘤康复期,如果出现胃口不佳的情况,可以进行一般的中医健脾开胃调理。但目的是提升食欲后进食大量蛋白质。但中药中,一些成分会导致肝肾功能受损,如果在放化疗期间,应当咨询主诊医生,是否有配伍禁忌。
曹昊天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12月13日4513
1
3
-
导致口腔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李劲松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11月23日2378
4
18
颊癌相关科普号

贾俊医生的科普号
贾俊 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252粉丝2.7万阅读

杨凯医生的科普号
杨凯 主任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146粉丝41.1万阅读

邹枕玮医生的科普号
邹枕玮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肿瘤中心
122粉丝3140阅读
-
推荐热度5.0王佃灿 副主任医师北大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部肿瘤 164票
口腔颌面部囊肿 46票
拔牙 15票
擅长:腮腺肿瘤,舌下腺囊肿,口腔癌,颌骨肿瘤。阻生牙/多生牙拔除(仅限名医挂号) -
推荐热度4.9张雷 主任医师北大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部肿瘤 170票
口腔颌面部囊肿 82票
舌癌 49票
擅长:各种常见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诊治,主要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及综合治疗、唾液腺疾病诊治,口腔颌面部及头颈部缺损术后修复,颌面部外伤及畸形修复,面部畸形整复,牙齿导致颌骨疾患(颌骨囊肿,牙源性肿瘤),牙槽外科相关疾病及种植牙,复杂阻生牙埋伏牙拔除,特色: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微创治疗 -
推荐热度4.7韩伟 主任医师南京市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部肿瘤 85票
口腔颌面部囊肿 24票
舌癌 11票
擅长:独立主刀各类颌面部肿瘤手术4000台以上 每年在省内外各单位进行手术演示及疑难手术会诊近百次 临床擅长各类疑难、复杂口腔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专攻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良性肿瘤的精细化手术 在颌面部复杂骨折的手术矫治方面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