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单焦晶体和多焦晶体选用哪个好
昨天同学从外地打电话问我:他有老年性白内障,医生讲要做手术,安人工晶体,晶体有单焦晶体和多焦晶体,问我选用哪个好?我告诉他这要根据病情和自己用眼的要求而定:单焦晶体:又称常规人工晶体,以前的白内障患者在接受手术以后普遍植入单焦点晶体,单焦点晶体最主要的有非球面人工晶体、球面人工晶体、散光矫正的人工晶体。单焦点的晶体要么只能看近、要么只有看远,功能比较单一,如果安装的是看远的晶体,在看近视的东西时,需要配带老花眼镜才能看清楚。只能解决患者“看得见”的问题,不同距离的用眼需求。但晶体价格较便宜,适应范围较多焦点人工晶体广。多焦点人工晶体:又称屈光性人工晶体,多焦点的晶体可以看近、看中、看远,多焦点人工晶体优点主要是可满足患者远中近三个距离的视力需求,患者可以脱掉眼镜;缺点主要是部分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眩光及光晕现象;多焦点人工晶体价格较贵;原发或继发青光眼伴角膜白斑、易引起视网膜脱离的疾病、老年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病变及弱视等的患者等不宜;瞳孔大小、角膜形态、散光度数高低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术前医生要做仔细检查,此外术后适应的时间因人而异,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才适用。 您要根据医生检查结果,自己对视力要求等来选择选用什么样的晶体。
张明亮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2月12日1268
0
0
-
极少见的单、三焦人工晶体混搭以后双眼黄斑前膜和内界膜剥除术(已取得患者授权)
李文生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0月14日112
0
3
-
如果那个晶体植入可以吗
郭丽丽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9月15日103
0
1
-
人工晶体有哪些种类?是如何植入眼内的?
高春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25日144
0
2
-
幼儿园孩子的高度近视,当心是“球形晶体”
今天门诊,接诊了一个4岁多的小女孩儿,由爸爸领着,验光单上:右眼-10.00DS-7.00DC180,左眼-11.00DS-6.75DC180,两个眼睛的裸眼视力只有0.03,矫正也不提高。据爸爸讲,孩子平时看远一点的东西喜欢靠近看,进幼儿园检查眼睛发现双眼视力不好,几年来已经看了几家医院,都说是高度近视,弱视,配眼镜孩子不愿意戴。我仔细检查了孩子的眼睛,裂隙灯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双眼虹膜及晶状体在眼球转动时也会轻轻颤动,这种征象一般表明晶状体悬韧带不健康,或者有晶状体半脱位,眼底检查正常。这个孩子的眼睛其他发育参数,虽然角膜曲率发育偏快,但是眼轴发育正常,这样的眼球不可能会表现为高度近视和高度散光,最大的可能就是球形晶状体。果然检查之后,证实了我的判断。由于晶状体悬韧带松弛甚至部分断裂,导致晶状体前后凸度增大,类似“球状”,诊断为“球形晶状体”。由于悬韧带松弛,导致晶状体虹膜隔向前移位,容易引起眼压增高和青光眼发作。接下来,我与小患者的爸爸做了解释交流,建议可能要为孩子进行球形晶状体的置换和加固手术。有一些患者从幼儿时期眼睛检查就发现有上千度以上的高度近视,视力也很差,但是眼轴、角膜曲率等参数却是基本正常的。那就要小心了,可能不是普通的高度近视眼,而是比较少见的球形晶体患者。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青年时期或成年时期检查出了前房很浅、眼压高,甚至青光眼。一、什么是球形晶体?球形晶状体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悬韧带晶状体疾病,表现为晶状体前后径增加,赤道半径减小,类似圆球。如下图所示,这个孩子眼睛充分散瞳后可以看到晶状体赤道部边缘。球形晶状体常双眼发病,由于球形晶状体患者悬韧带松弛,晶状体会随着体位的变化或眼球的转动而移动,可能伴有晶状体不全脱位或脱位。现在临床上还可以借助UBM和前节OCT等特殊检查辅助诊断,球形晶状体的UBM特征表现为悬韧带过伸,晶状体前表面球面曲率增加,在悬韧带缺失部位可观察到睫状体扁平,使用前节OCT眼前段测量仪器可以测得明显增加的晶状体厚度。球形晶状体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晶状体脱位或者不全脱位以及继发性青光眼高眼压。二、球形晶状体是怎么得的?是遗传的吗?球形晶状体可以家族遗传,也可以独立发病,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已报道的相关基因有FBN-1,ADAMTS10,ADAMTS17,LTBP-2等,这些基因的突变有可能会引起球形晶状体。除了独立发病的球形晶状体外,还有一部分球形晶体可继发于多种疾病,如Weill-Marchesani综合征,马方综合征,同型半胱氨酸尿症,下颌骨颜面发育不全,Alport综合征,Klinefelter综合征等,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球形晶状体是独立发生的。三、球形晶状体需要怎样治疗?球形晶状体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方法使用晶状体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和悬吊IOL植入术,手术比较复杂。近年来,多使用微创球形晶状体手术,即晶状体吸除+MCTR+IOL植入手术。球形晶状体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进展性悬韧带晶状体疾病,约90%的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在30岁前会发生继发性青光眼,20%-30%的患者由于继发性青光眼致盲,因此,球形晶体一旦诊断明确,建议尽早治疗。
王育文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13日1371
1
4
-
想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在门诊经常会遇到有白内障手术后脱镜愿望的患者,考虑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从而得到良好的远中近视力。 是所有患者都适合使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吗?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患者的眼部条件要求高,角膜要规则、球差不高、视轴和瞳孔轴偏差不大、没有严重的眼底病变、不影响手术效果的外伤病史和其它眼病等等,植入后出现眩光、光晕等视觉干扰症状比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发生率要高,需要有一段适应时间,如果不能耐受需要置换人工晶状体。另外,基于目前眼部测量仪器性能所限和每个患者的眼部条件的特殊性,人工晶状体测算无法达到完全精准,个别患者手术后可能残留的远视、近视或散光,术后3个月行医学验光,必要时需要配镜。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价格高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经济条件选择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
云波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10月17日2543
0
3
-
连续视程人工晶体的优势
从晶体发展史来说,连续视程是最新发展出来的晶体,那么这种晶体有哪些优点和特性呢,今天我们来详细看下。 随着人工晶体技术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变化,我国白内障手术已从防盲手术转变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不少做过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常常抱怨:“现在看远处的东西很清楚,但看书、读报、刷手机时还得戴上老花镜,十分不舒服。” 因此,“全程连续视力”逐渐成为白内障手术医师和患者术后追求的目标,如何实现全程连续视力的同时,还要尽量减少不良光学现象的发生,一款连续视程人工晶体应运而生。 什么是连续视程人工晶体?连续视程人工晶体是能够为患者在一定距离范围内提供高质量视觉效果的一款晶体,完全颠覆双焦、三焦的设计概念,不仅在远、中、近看的清,这三点之间的任何距离都看的清,尤其对于合并老视和白内障患者效果更佳。 连续视程人工晶体有哪些优势? 首先,不同于传统的多焦衍射技术,连续视程人工晶体通过Echelette衍射光栅设计引入了新的光衍射模式,优化衍射阶梯宽度、高度和轮廓,提供不同区域光线的相长干涉,达到焦点的延长,是最接近自然眼的一款人工晶体,它让患者能够看清运动的物体,让患者能完整的看到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其次,连续视程人工晶体还降低了术后光晕和眩光的发生率,光晕和眩光在夜间是很明显的,给驾车人带来了极大困扰,这款人工晶体让患者晚上出行更加安全。 再者,连续视程人工晶体专有的消色差技术能够有效纠正色差,提高对比敏感度,可获得与单焦点人工晶体相近的对比敏感度,提供高质量、高清晰的全程视觉质量。 此外,这款人工晶体对散光的包容性很好,尤其对需要近距离读书、电子阅读等较多的患者是很好的选择,能让患者摆脱眼镜的束缚,重建优质生活。
刘洋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5月31日4056
0
0
-
人工晶体的前世今生
“人工晶体”为众多白内障患者带来了光明,它的发明灵感来源于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时期的飞行员,由于机舱玻璃被击碎,导致部分玻璃碎片进入到眼内,有趣的是,这些进入眼内的玻璃与眼组织很好的相容并存在了好多年且没有发生其他不良反应,1949年,英国医生Harold Ridley第一次将一枚硬晶体植入患者眼内,这可以说是白内障手术史上最值得纪念的日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李晨我国的首例人工晶体手术是由张锡华医生完成,他也是受益Harold Ridley医生,他于1947年到英国进修时跟随Harold Ridley医生学习,回国后他亲自磨制人工晶状体,1954年9月,为一位因白内障致盲13年的患者植入了第一例人工晶体。根据人工晶体的材料可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亲水性丙烯酸酯、疏水性丙烯酸酯、硅胶、水凝胶等根据晶体的软硬角度可以分为硬性晶体和软性的折叠晶体,硬性晶体由于不能折叠,手术创伤大,仅少数不发达地区使用。软性晶体可以折叠,手术创伤要小很多。根据人工晶体支撑部位的设计不同又可以分为一片式和三片式两类。根据像差角度可分为球面晶体和非球面晶体,非球面晶体能够代偿角膜的正性球面像差,减少术后像差,另外改善了传统人工晶体的成像缺陷,将人工晶体的周边设计为扁平状,使光线经过人工晶体的光学面与经过中心部分的光线聚焦更一致,从而改善患者术后对比敏感度,提高患者术后视觉清晰度,尤其是夜间驾车等活动的能力。根据焦点角度可分为单焦点人工晶体、双焦点人工晶体、三焦点人工晶体及连续视程人工晶体。单焦点人工晶体只能形成单一的焦点,只能看远或者看近,而后三者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看不同距离的需求,尤其是连续视程人工晶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人工晶体,可用于白内障及老视的治疗,可以提供中远距离的高质量视力,并利用其专利的衍射技术在增强对比度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术后眩光、光晕等视觉干扰。
李晨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5月29日5053
0
2
-
人工晶体的发展简述
一、单焦人工晶体,是目前常用的人工晶体。由于其只有一个焦点,即只能让患者看清楚一个点,比如看远处或近处,其余需要佩戴近视镜或老花镜,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二、多焦点人工晶体,具有分离的有两个或三个焦点设计。 能够兼顾远近焦点。双焦点人工晶体,于1987年上市,有远和近两个焦点,在两个距离上聚焦,让患者术后摆脱眼镜三焦点人工晶体,于2010年上市,让患者能够看远、看中和看近,在远、中、近三个距离聚焦,让患者术后摆脱眼镜。 三、连续视程人工晶体,于2014年上市。把一个焦点延长成为焦线,没有分离焦点设计,模拟人眼连续变焦功能,
曾艳枫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4月27日1352
0
0
-
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与微单眼视法
连续视程人工晶体依靠衍射光学设计将光聚焦在距晶状体不同的距离处,与传统的多焦人工晶体相比它可以在一定范围的视程内实现连续的高水平的视力,而非像传统的多焦晶体那样提供明显的焦点。因此,人工晶体为患者提供了功能性的视力,适于在没有眼镜的情况下进行大多数日常视觉任务。但在近视力方面,连续视程人工晶体并不具备优势,然而伴随着光学现象和暗视觉下问题的减少,这种权衡令患者可接受。 对于在非常近距离内且更需要脱镜的患者,微单眼视(非优势眼中保留约0.50D至0.75D近视)似乎可以改善近视力和脱镜率以及患者对近视力的满意度。但是,应注意不要附带过多的单视。尽管已经证明连续视程人工晶体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相对屈光不正,但如果任何一只眼睛出现≥0.75D的近视,则远视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总体而言,连续视程人工晶体可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可为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提供较为完整的视力恢复,如果采用微单眼视方法,还可以为视近提供额外的便利。
王冰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4月20日2631
0
0
晶状体病相关科普号

云波医生的科普号
云波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白内障中心
4488粉丝31.2万阅读

王冰医生的科普号
王冰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眼科
3粉丝1.1万阅读

李晨医生的科普号
李晨 副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眼科
238粉丝5.3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陈松 主任医师天津市眼科医院 玻璃体视网膜治疗中心
晶状体脱位 1票
视网膜脱落 1票
擅长:擅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断和治疗,高度近视眼底病预防,儿童眼底病的诊断治疗,各种疑难眼病的诊治。擅长视网膜脱离手术,擅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30年临床经验治疗病例10万例以上,专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复明手术,黄斑前膜手术,高度近视视网膜劈裂诊断手术治疗,严重玻璃体积血,眼底出血,各种眼底病所致黄斑水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黄斑疾病,老年黄斑变性治疗,脉络膜新生血光治疗,息肉样脉络膜病变治疗,手术中使用现代23G、25G微创玻璃体手术联合广角镜系统,联合白内障手术,时间短,效果好,病人无痛苦,善于人工晶体脱位和缝合手术,儿童眼底病网上咨询指导, 玻璃体混浊, 所有年龄疑难眼病, 重症眼外伤合并视网膜脱离眼球重建和救助。 总之擅长视网膜病、玻璃体疾病、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创玻璃体手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各种疑难眼病。黄斑疾病诊断与手术,黄斑裂孔,黄斑前膜。高度近视眼底病变脱离,眼底出血,玻璃体积血。 -
推荐热度5.0柯治生 主任医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眼底病科
晶状体脱位 2票
眼底病 1票
擅长:各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如复杂视网膜脱离、复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出血、黄斑前膜、黄斑裂孔、白内障、晶状体脱位以及眼外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尤其是对视网膜脱离微创外路手术和玻璃体出血玻切手术有独到之处。 -
推荐热度5.0郑斌 主任医师温医大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 眼底病中心
视网膜脱落 20票
黄斑前膜 13票
黄斑裂孔 10票
擅长:擅长各类复杂眼底疾病的微创手术,尤其对眼底疾病相关复杂性白内障手术、各类黄斑疾病(尤其手术后未闭的黄斑裂孔和巨大黄斑裂孔)、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尤其高度近视黄斑劈裂个性化治疗)、玻璃体混浊积血、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尤其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严重眼外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具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