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健康的答案。颈椎曲度变直。神经根型颈椎病
刘亚明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8月12日32
0
0
-
#健康的答案 颈椎病出现颈痛、头晕、手麻,如何锻炼?
孙旗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8月06日63
0
4
-
手脚麻木别忽视!是中风预警还是颈椎病作祟?
最近总感觉手脚发麻?像有小蚂蚁在爬?先别慌!可能是身体在给你发信号啦!💡🔍【中风VS颈腰椎病】傻傻分不清?✅中风麻木特点:⚡突发单侧麻木(左/右手脚)⚡伴随嘴歪、说话含糊、头晕⚡有高血压/糖尿病史要警惕!✅颈腰椎病麻木特点:💻长期低头/久坐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手指像过电🚶走远路腿麻(腰椎管狭窄)⚡️完善神经肌电图检查💡自测小技巧:1️⃣试试用牙签轻划皮肤,对比两侧感觉2️⃣颈椎病麻木常从肩膀放射到手指3️⃣腰椎问题多先出现臀部到大腿麻木🏥【什么情况必须就医?】❗麻木持续超过1小时不缓解❗同时出现头痛、呕吐、视物模糊❗夜间麻醒3次以上💆♀️【日常缓解小妙招】1️⃣颈椎操:用下巴写"米"字(动作要慢!)2️⃣腰椎保护:久坐时加个腰靠垫3️⃣睡前热敷:40℃毛巾敷颈部15分钟⚠️提醒:50岁以上突然麻木,建议立即查头颅CT或MRI!早发现早治疗最关键~朱德生,仁济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周二上午西院专家门诊,周三下午东院特需门诊
仁济医院神经内科科普号2025年06月12日270
0
1
-
颈椎病如何自我保健?
1.适当运动。慢跑、游泳加强心肺功能,可提高机体抵抗力,有助于颈椎病的治疗和预防。放风筝、打羽毛球时需要脖颈后仰,有助改善颈部长期固定姿势引起的僵硬不适。如果需要久坐,应保持颈椎中立,调整电脑显示器的高度,目光平视,双肩自然下垂,腰部有支撑。2.选对枕头。枕头的高低、长短、软硬等和颈椎健康关系密切。成人枕头高度在8至15厘米,仰卧时一拳高,侧卧时一拳半高;宽度应超过肩宽;软硬适中,能有效承托颈椎,释放肩颈肌肉压力,让肩颈气血循环保持通畅。正确的睡姿也非常重要,建议大家平躺或侧躺。不要蜷起来睡。蜷缩身体时,脊椎和脖子没有任何支撑,脊柱承受的力量很大,还会压迫胸部和腹部。不要趴着睡。趴着睡头难免会偏向一边,脊柱无法保持一条直线,整个胸腔承受很大压力,导致胸闷、胸痛、呼吸受阻、心脏不舒服等情况。3.锻炼肌肉。平时休息时可做“燕子飞”的动作,增加颈部肌肉的韧性:俯卧在床上,双臂和双腿同时缓缓向上轻轻抬起,头部后仰,腰背部肌肉收缩,尽量让胸腹部支撑身体。持续5至10秒后回归原位,放松肌肉,休息5秒再重复做数次。4.热敷颈部。睡前用热毛巾敷在后颈部及肩背部,温度不够时再重新加热,热敷30分钟左右,可改善颈背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但要注意温度别太高,以免烫伤。5.常练保健操。工作、久坐1至2小时后应主动做一套颈椎操:左顾右盼:头向左转90度,停留3秒,回到原位;再向右转90度,停留3秒,回到原位;做两个8拍。以手相抗:双手交叉紧贴颈后,用力顶头颈,头颈向后用力,相互抵抗5次,记得手臂要打开。仰头望掌:双手上举过头,手指交叉,掌心向上;将头仰起看向手背,保持5秒。颈项争力:左手放在背后,右手手臂放在胸前,手掌立起向左平行推出,同时头部向右看,保持几秒钟,再换左右手。
贾钰华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5月10日388
0
17
-
颈椎病分型、治疗与康复指南
一、引言颈椎病作为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深入了解颈椎病的分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康复措施,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全面阐述颈椎病的相关知识。二、颈椎病的分型及临床表现依据病理机制和症状的不同,颈椎病主要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一)颈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低头时疼痛加剧,可伴有颈部肌肉僵硬,但无神经或血管受压的症状。病因分析:长期姿势不良,致使颈部肌肉劳损或小关节紊乱。相关研究表明,长期伏案工作人群中,颈型颈椎病的发病率较高。(二)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颈肩痛,并伴有单侧上肢放射性麻木、刺痛,严重时会出现肌力下降或肌肉萎缩,如握力减弱。病因分析: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压迫神经根是主要病因,常见于长期伏案工作者。有研究指出,该类患者中,因椎间盘突出导致神经根受压的比例可达[X]%。(三)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表现:患者会出现四肢无力、行走不稳,有踩棉花感,精细动作困难,如系扣子等,晚期可能会瘫痪。病因分析:脊髓受压是该型颈椎病的病因,它是致残率最高的类型,因此需要尽早进行干预。临床研究显示,脊髓型颈椎病若不及时治疗,致残率可高达[X]%。(四)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表现:颈部旋转时,患者会突发眩晕、黑矇,甚至猝倒,但意识清醒,可能还会伴随恶心、耳鸣等症状。病因分析:椎动脉受压导致脑供血不足是其病因,在诊断时需与脑血管疾病进行鉴别。(五)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表现:患者会出现头痛、心慌、视物模糊、多汗等复杂症状,容易被误诊为内科疾病。病因分析:颈椎失稳刺激交感神经链是主要病因,多见于颈椎退变患者。三、治疗方式根据颈椎病的分型和严重程度,需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一)手术治疗适用类型:主要适用于脊髓型(首选手术)、神经根型保守治疗无效者、椎动脉型严重狭窄者。手术方式:常见的术式包括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椎管减压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由骨科医生进行评估。临床研究显示,手术治疗对于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显著效果,有效率可达[X]%。(二)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肌松药(如乙哌立松)、神经营养剂(甲钴胺)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减轻肌肉紧张和促进神经修复。物理治疗:牵引(适用于神经根型)、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方法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研究表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率可达[X]%。中医治疗:针灸、推拿(急性期慎用)、小针刀松解粘连等中医治疗方法也有一定的疗效。四、各型保守治疗重点(一)颈型/神经根型以缓解肌肉痉挛为主,可联合牵引(重量3-5kg,每日20分钟)和药物治疗。临床实践表明,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二)交感神经型重点在于改善颈椎稳定性,建议患者佩戴颈托并配合正骨手法。相关研究显示,该方法可以提高颈椎的稳定性,缓解交感神经症状。(三)椎动脉型患者应避免快速转头,可辅以血管扩张药物(如氟桂利嗪),以改善脑供血。(四)脊髓型若暂不进行手术,患者需严格制动并监测神经功能变化,以防止病情恶化。五、自我康复锻炼方法科学的康复锻炼可以延缓病情进展,以下方法适用于稳定期患者:(一)颈部抗阻训练双手交叉置于枕后,头向后仰与手对抗,维持10秒/次,每日3组。该训练可以增强颈后肌群,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二)动态伸展(米字操)缓慢做低头、仰头、左右侧屈及旋转动作,每个方向停留5秒,重复10次。但椎动脉型患者应避免快速旋转。(三)肩背部激活仰卧无枕,用四肢力量抬起肩背部3-5秒后放松,每日20次。此动作可以强化颈肩复合肌群。(四)全身性运动推荐游泳(蛙泳最佳)、羽毛球等运动,通过反弓动作改善颈椎力线。研究表明,长期坚持全身性运动可以有效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六、注意事项患者应避免长时间低头(>1小时),使用电子设备时保持视线平视,以减轻颈部负担。睡眠时应选择高度8-12cm的枕头,避免使用软塌材质的枕头,以维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锻炼时若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需立即停止锻炼,并及时就医复查。七、总结与展望综上所述,颈椎病的分型明确,不同类型的颈椎病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康复重点各有差异。通过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科学的康复锻炼,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开发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方案,提高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本文综合骨科指南与康复医学共识,具体治疗方案需结合临床评估。
董尧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5月07日444
0
2
-
欧洲颈前路手术的研究成果 2025 Spine杂志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的结果——一项芬兰全国性的FinSpine注册研究(术后12个月的疗效预测)NikolaiKlimko,NilsDanner,HenriSalo,etal.芬兰健康与福利研究所,芬兰,赫尔辛基,DOI:10.1097/BRS.00000000000005323Spine50(10):p664-671,2025年5月15日。研究设计纵向、芬兰全国性的注册研究。目的确定因退行性颈椎疾病(DCSD)接受首次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患者术后12个月疗效的独立预测因子。背景数据摘要ACDF是DCSD的常规手术治疗方法之一。明确预测手术成功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患者的选择,为手术决策提供信息。方法这项研究利用了来自芬兰国家脊柱登记册(FinSpine)的数据,涵盖了所有进行ACDF手术的芬兰中心。纳入2016年6月至2024年2月期间因DCSD接受初次ACDF手术的患者(n=5517)。根据术后12个月的患者恢复情况(“改善”与“无改善或恶化”,“improved”vs.“indifferentorworse”),对患者进行分组。使用分类树分析确定预测因素,然后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术后12个月时,失访率为57.6%。获得随访的患者中,76.8%(n=1799)的患者报告症状改善,而23.2%(n=542)报告症状如术前或恶化。以下因素与较好的结局相关:术前疼痛持续时间较短(≤1年,OR=1.95,P<0.001),术前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NeckDisabilityIndex)评分较低(≤42,OR=1.37,P=0.012),不吸烟(OR=1.37,P=0.030)。术前诊断也影响疗效:颈间盘突出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较好,而颈椎椎管狭窄或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欠佳(P<0.001)。不影响疗效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BMI、工作状况、定期使用止痛药、围手术期并发症、肌无力、融合节段的数量、使用钛板固定还是单纯使用融合器。结论较短的术前疼痛持续时间、较低的NDI评分和不吸烟是ACDF治疗DCSD后12个月良好疗效的重要预测因子。这些发现有助于指导术前患者咨询并加强治疗DCSD的循证决策。背景资料:(注解:欧洲人颈椎椎管比较宽,颈椎手术患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更多,脊髓型颈椎病较少。相比之下,中国人椎管发育偏窄,颈椎手术患者中主要是脊髓型颈椎病,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做手术的比较少)退行性颈椎疾病(DCSD)已成为一项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芬兰的550万人中,仅颈椎间盘突出症就导致每年超过100,000天的病假天数。在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的最新疾病负担报告中,颈部和背部疼痛导致最长的40至54岁的芬兰人残疾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s,DALY)。DCSD的大多数症状通常可保守治疗。然而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但确定哪些患者将从手术干预中获益最大仍然存在争议。颈前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最初由Cloward等人描述,1958年后,它已成为DCSD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ACDF可用于治疗神经根型和脊髓型颈椎病,无论根本原因是颈椎间盘突出还是退行性脊椎病。以前的研究已经解决了可预测DCSD的ACDF后疗效的独立因素。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旨在寻找预测全国连续患者队列中ACDF后疗效的患者相关和治疗相关因素。我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了来自芬兰全国脊柱登记册(FinSpine)的连续患者数据。主要问题是:谁最有可能从ACDF手术中受益?摘要原文OutcomeAfterAnteriorCervicalDecompressionandFusion—ANationwideFinSpineRegisterStudyofIndependentPredictorsofOutcomeat12MonthsAfterSurgeryforDegenerativeCervicalSpineStudyDesign.Longitudinal,nationwideregisterstudy.Objective.Toidentifyindependentpredictorsofclinicaloutcomesat12monthsforpatientsundergoingprimary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andfusion(ACDF)fordegenerativecervicalspinedisease(DCSD).SummaryofBackgroundData.ACDFisanestablishedsurgicaltreatmentforDCSD.Identifyingfactorsthatpredictsuccessfulsurgicaloutcomescanimprovepatientselectionandinformdecision-making.Methods.ThisstudyutilizeddatafromtheFinnishNationalSpineRegister(FinSpine),coveringallFinnishcentersthatperformACDFsurgery.PatientsundergoingprimaryACDFsurgeryforDCSDbetweenJune2016andFebruary2024withoutpriorcervicalspinesurgerywereincluded(n=5517).Patientsweregroupedbasedonthepatientsymptomstatus(“improved”vs.“indifferentorworse”)at12monthspostsurgery.Predictivefactorswereidentifiedusingclassificationtreeanalysisfollowedbybinarylogisticregression.Results.At12months,76.8%(n=1799)ofpatientsreportedsymptomimprovement,while23.2%(n=542)reportedthatsymptomswereindifferentorworse.Losstofollow-upfortheoutcomevariablewas57.6%at12months.Thefollowingfactorswereassociatedwithbetteroutcomes:shorterpreoperativepainduration(≤1yr,OR=1.95,P<0.001),lowerpreoperativeNeckDisabilityIndex(NDI)scores(≤42,OR=1.37,P=0.012),andnonsmoking(OR=1.37,P=0.030).Theinitialdiagnosisalsoinfluencedoutcomes:patientstreatedforherniateddisksandnerverootstenosisweremorelikelytoreportimprovementcomparedtothosewithcentralcanalstenosisormyelopathy(P<0.001).Gender,age,BMI,workingstatus,regularuseofpainmedication,perioperativecomplications,muscleweakness,levelsfused,anduseofplateversusstand-alonecagewerenotindependentlypredictiveofoutcomes.Conclusions.Shorterpreoperativepainduration,lowerNDIscores,andnonsmokingstatusweresignificantpredictorsofgoodoutcomesat12monthsafterACDFsurgeryforDCSD.Thesefindingscanhelptoguidepreoperativepatientcounselingandenhanceevidence-baseddecision-makingfortreatingDCSD.Degenerativecervicalspinedisease(DCSD)hasbecomeasignificantsocioeconomicburden,anditsprevalenceisincreasingaroundtheglobe.1,2InFinland,cervicaldiskherniationsaloneaccountforover100,000annualsickleavedaysinapopulationof5.5million.3Inthemostrecentdiseaseburdenreportby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in2021,neckandbackpaincausedthemost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s(DALYs)intheFinnishpopulationaged40to54years.MostsymptomsofDCSDcanoftenbemanagedconservatively.5–7However,whilethereisagroupofpatientsforwhomsurgeryisindicated,identifyingthosewhowillbenefitmostfromsurgicalinterventionremainscontroversial.5–8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andfusion(ACDF),initiallydescribedbyClowardetal,9,10in1958,hassinceestablisheditsroleasamainsurgicaltreatmentoptionforDCSD.11,12ACDFcanbeusedtotreatbothdegenerativeradiculopathyandmyelopathy,regardlessofwhethertheunderlyingcauseiscervicaldiskherniationordegenerativespondylosis.5,6,8PreviousstudieshaveaddressedindependentfactorsthatmaypredictclinicalimprovementornonsuccessafterACDFforDCSD.13–16Inthisstudy,weaimedtofindpatient-relatedandtreatment-relatedfactorsthatpredictoutcomesafterACDFinanationwidecohortofconsecutivepatients.ThenoveltyofourstudyistheutilizationofconsecutivepatientdatafromtheFinnishnationwidespineregister(FinSpine).Themainquestionwas:WhoismostlikelytobenefitfromACDFsurgery?
姜亮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4月30日504
0
5
-
颈椎病方
【组成】骨碎补120g、金钱蛇3条桂技60g粉千葛120g活当归各60g制乳香制没药各30g生白芍90g生甘草炮山甲各30g鸡血藤巴载天各80g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每丸绿豆大小,晒千装瓶备用。每次服6g,每天服3次,开水送下,1料药服40天。 【功效]补肾强督,通络祛风,养血。 主治】颈椎病。
医生集团-广东科普号2025年04月05日200
0
2
-
颈椎翻修手术:当前路手术失效时,后路单开门如何重启健康之门
当颈椎手术的“第一次选择”不再奏效怎么办?这是一位两年前因颈椎间盘突出接受了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患者,术后初期症状明显缓解。然而,从半年前开始,她的双手逐渐麻木无力,甚至出现行走不稳的情况。复查显示,原手术节段的相邻椎体出现退变,脊髓压迫再度加重。最终,广安门医院保定分院的医生建议她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这种从“前路”转向“后路”的翻修手术,究竟隐藏着哪些医学智慧?为何有些患者需要二次手术?本文将揭开这一复杂抉择背后的真相。前路手术为何会“失效”?——认识颈椎手术的局限性颈椎前路手术(ACDF)通过颈部前方切口直接切除压迫脊髓的椎间盘或骨赘,并植入融合器固定,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经典术式。但临床数据显示,约5%-10%的患者可能在术后出现症状复发或加重,常见原因包括:1.邻近节段退变:融合后的颈椎力学改变,导致相邻椎间盘负荷增加,加速退化;2.骨融合失败:植入的椎间融合器未与骨骼完全结合,出现假关节形成;3.新发病灶:如后纵韧带骨化(OPLL)进展,或椎管狭窄范围扩大;4.脊髓慢性损伤:术前脊髓已长期受压,术后神经功能难以逆转。本案例正是因多节段椎管狭窄合并后纵韧带骨化,前路手术无法彻底减压,最终需后路手术补救。后路单开门手术:为脊髓“打开一扇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原理,是通过颈椎后方入路,将一侧椎板作为“门轴”,另一侧切开后向外掀开,扩大椎管容积,解除脊髓压迫,同时保留颈椎稳定性。其核心优势在于:-广泛减压:可同时处理3-6个节段的狭窄问题,尤其适合多节段病变或OPLL患者;-保护颈椎活动度:相比传统椎板切除,单开门术能减少术后颈椎僵硬;-降低再手术风险:通过钛板固定“开门”的椎板,长期稳定性更佳。手术关键步骤:1.全麻后取俯卧位,颈部后正中切口;2.剥离肌肉暴露椎板,在一侧椎板与侧块交界处制作“门轴”(保留内层骨皮质);3.对侧椎板完全切断,向外掀开约10-15毫米,扩大椎管;4.微型钛板固定掀开的椎板,留置引流管后缝合。翻修手术的抉择:哪些信号提示你需要二次干预?颈椎术后症状复发≠手术失败!但若出现以下情况,需警惕脊髓功能恶化风险:-进行性肢体麻木无力,尤其是出现“踩棉花感”;-大小便功能障碍或性功能减退;-影像学显示脊髓信号异常(T2加权像高信号);-椎管狭窄面积>60%或脊髓受压变形明显。注意:翻修手术时机需严格评估。过早手术可能误判病情进展,过晚则可能错过神经修复窗口期(通常建议在症状加重3-6个月内决策)。术后康复:三个“黄金阶段”决定最终疗效1.急性期(术后1-4周):-颈托固定避免过度活动,但需每日短暂取下清洁皮肤;-床上轴线翻身,预防压疮和肺炎;-进行握力球训练防止肌肉萎缩。2.恢复期(术后1-3个月):-逐步开始颈部等长收缩训练(如双手抵额对抗);-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坐立位平衡练习。3.功能重塑期(术后3-6个月):-引入颈部抗阻训练和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定期复查颈椎动态位X线,评估椎板开门状态。专家提醒:翻修手术不是终点,而是健康管理的起点-长期随访:即使症状缓解,也需每年复查颈椎MRI,监测脊髓状态;-生活方式干预:避免低头久坐,睡眠时使用颈椎专用枕;-警惕并发症:如术后出现颈部僵硬疼痛,需排查“轴性症状”(后路手术常见副反应),及时介入理疗。结语颈椎翻修手术的背后,是医学对复杂疾病的动态博弈。从“前路”到“后路”,不仅是手术入路的改变,更是对患者个体化需求的精准回应。理解手术逻辑,配合科学康复,才能让这场与颈椎病的持久战,最终赢得生活质量的主动权。
广安门医院科普号2025年03月16日137
0
0
-
颈椎问题纠缠不休,唐都医院脊柱外科手术打破困境
在来唐都医院之前,李女士被颈椎问题折磨了许久。她辗转于西安的多家医院,漫长的治疗过程却没有给她带来期待的康复。近期,情况愈发糟糕,她走路开始不稳,甚至频繁摔跤,生活陷入了困境。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熟人那里得知唐都医院的廖博主任。原来,这位熟人两年前也因颈椎问题接受了廖主任的手术,如今恢复良好。怀着一丝希望,李女士来到了廖主任的门诊。廖主任经过细致的诊断,确定李女士患的是脊髓型颈椎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一开始,患者心里充满了担忧和恐惧,毕竟手术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廖主任察觉到了她的不安,耐心地告诉她这是常规手术,不必过于担心。廖主任的专业和耐心,让患者瞬间安心了许多,也对治疗重新燃起了信心。术前影像考虑到患者的症状较为严重,廖主任第一时间为她安排了住院。经过一系列完善的检查,最终确诊为“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如期进行,过程十分顺利。令人惊喜的是,术后第二天,患者就能下地活动了。回忆起进手术室的那一刻,李女士坦言自己非常害怕。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女儿刚刚生完小孩,她深知自己不能倒下,不能成为家人的负担。好在手术非常成功,出院时,她下肢的力量基本恢复,走路也接近正常。这次成功的治疗,不仅让李女士重获健康,更让她感受到了唐都医院廖主任团队的专业与温暖。对于那些正在被颈椎问题困扰的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案例。相信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更多患者能够战胜疾病,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
唐都医院科普号2025年02月26日75
0
0
-
得了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变性了,手术后还能完全恢复吗?
许多患者在检查颈椎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报告单上写着“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变性”等字样,这个时候医生就会告知情况严重,需要手术!这就让不少患者非常纠结,真的就必须手术吗?而在网上一查,都说脊髓变性了肯定要手术,而且术后可能还恢复不好。这是真的吗?最近,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就接诊了一位62岁的女性患者。她在1年前就出现了右侧上肢疼痛,双下肢的酸麻、行走不稳的情况,去了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脊髓型颈椎病,并告知脊髓变性了,需要尽快手术。当时她觉得自己的症状不是特别严重,就没有立即手术,服用了一些药物,做了保守治疗。但是今年她的症状越来越重,行走困难,要人扶着才能走,上肢也疼痛剧烈,什么活儿也干不了。这次,家里人就很重视了,去了不少医院,都建议她尽快手术,有的医生还说脊髓变性了,脊髓有了一定损伤,术后可能就恢复不好了。这让她们一家很担心,现在已经不是手术不手术的问题,而是做了手术能不能恢复的问题了。为了进一步治疗,他们决定去北京大医院再看看,最后找到了王主任。脊髓型颈椎病出现的脊髓变性是怎么回事?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众多类型中最危险的一型,它之所以这么危险,就是因为压迫到脊髓。那报告当中的脊髓变性又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就是脊髓受压久了,脊髓缺血了,这种情况持续时间长了就产生了脊髓变性。如果再不尽快处理,继续发展下去就会有脊髓坏死的可能,到那个时候患者就会瘫痪。所以,一旦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后,都是建议尽快手术,避免病情向最严重的情况(瘫痪)继续发展。脊髓变性在颈椎的核磁共振片子上显示很明确,椎管内正常的脊髓是暗黑色的一条,而脊髓变性的地方颜色呈现变白、变浅。就像这位患者的片子,在颈5-6、颈6-7处的椎间盘有突出,而且严重压迫到了后面的脊髓,尤其是颈5-6水平处的脊髓显示变浅,提示有脊髓变性。术前影像学资料:脊髓变性了再做手术后还能完全恢复吗?这还是需要根据患者术前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患者术前脊髓变性很轻、时间短,术后的各项功能还是可以恢复的;但如果患者术前脊髓受压时间特别久,变性也很严重,术后的症状就会恢复得很慢,甚至一部分功能出现不可逆的损伤,这时就不能完全恢复了。但相比完全瘫痪来说,尽早手术给脊髓减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位患者在了解后就马上同意了手术,王主任根据她的具体情况为她定制了微创的颈前路手术,并在其后为她成功完成手术。手术中在保护周围神经、脊髓、血管等组织的情况下,将两个节段的椎间盘突出切除,给脊髓进行了彻底减压,并进行内固定建立颈椎的稳定性。术后,她右上肢疼痛症状得到很快缓解,下肢麻木也得到了一定改善,在术后三天,她已经可以自己独立行走了,效果很好。术后影像学资料:其实,脊髓型颈椎病只要确诊了,都是需要手术的,而且早做手术要比晚做的效果好很多,有时甚至是天壤之别,所以还是建议大家能早做就早做,不要拖到后面脊髓变性得很严重了再做。
王作伟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2月23日343
0
0
颈椎病相关科普号

周非非医生的科普号
周非非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骨科
869粉丝4.1万阅读

康庆林医生的科普号
康庆林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骨科-手与修复重建科
1万粉丝300.1万阅读

吴奉梁医生的科普号
吴奉梁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骨科
1.5万粉丝25.5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沈晓龙 副主任医师上海长征医院 脊柱外科
颈椎病 261票
腰椎间盘突出 66票
腰椎管狭窄 12票
擅长:1、国际上首次提出:颈后路单侧显露技术,用于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将手术损伤减少近一半 2、国际上首次提出:颈前路经椎间隙扩大减压治疗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 3、小切口腰椎融合术,单节段手术切口5cm左右 4、复杂疑难颈椎病、胸腰椎疾病的手术治疗 微信公众号搜索:晓龙的科普小站,有复杂疑难病例分享 -
推荐热度5.0姜亮 主任医师北医三院 骨科
颈椎病 223票
腰椎间盘突出 26票
腰椎管狭窄 21票
擅长:1.颈椎(脊髓型、神经根型型颈椎病) 2.腰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 3.脊柱外伤/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特色:脊髓型颈椎病 -
推荐热度4.5王凯 副主任医师宣武医院 神经外科
颈椎病 90票
腰椎间盘突出 36票
椎管内肿瘤 31票
擅长:1. 颈椎病: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等; 2. 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腰椎退变性侧弯等; 3. 脊柱先天性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脊髓栓系,脊髓脊膜膨出,骶管囊肿,寰枢椎脱位,脊柱侧弯等 4. 脊柱脊髓肿瘤:神经鞘瘤,脊膜瘤,室管膜瘤,胶质瘤等; 尤其擅长:1、微创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退变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倡导微创化及快速康复理念,坚持以尽可能小的手术创伤解除患者的痛苦,手术创伤小,术后症状改善明显,患者恢复快,可早期下地康复,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专业期刊。2、微创化治疗成人脊柱侧弯,参与提出微创化治疗成人脊柱畸形的宣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