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酒依赖遗传分型及特征
酒精依赖具有确定的遗传特征,根据遗传易感性分为1型和2型。1型酒依赖,程度轻,有神经质人格特征,男女均可患病,多在25岁后发病,对饮酒经常会担心,恐惧,自责。酒依赖遗传风险与后天生长环境有关,遗传度小于40%。2型酒依赖,程度重,遗传度90%,不受环境影响,只发生在男性,25岁前发病,很难戒酒,伴有冲动、攻击、违法等反社会行为,对饮酒没有担心、害怕及内疚感,依赖特征以上一代父亲有很高相似度。
孙玉涛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5月20日170
0
1
-
酒精依赖患者的致死性酒精含量
由于酒精具有显著耐受性和量效关系,使酒精依赖患者最终出现各种酒精相关意外,最严重的当然是死亡。通过血液进行酒精检测可以判断不同酒精浓度与相对不良结果关系。血液酒精浓度BAC在0.03%,开始出现操作障碍。在处理信息时脑反应降低。0.05%时出现明显明显功能性损害。大于0.08,属于醉驾。0.4%浓度时处于麻醉状态。最严重的达到1%时呼吸、心跳中枢被抑制导致死亡。按照这个浓度推算,饮用不经过代谢而且全部被吸收的高浓度酒在1斤可以导致死亡风险。对于长期饮酒的依赖患者由于肝功能受损及营养不良单次大良饮酒即时达不到上述标准也可能导致死亡。工作20年目睹太多因酒导致的家庭破裂、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要对自己过度自信,一旦成瘾你绝对控制不住自己,为了家人,从现在开始立刻戒酒。
孙玉涛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5月04日207
0
2
-
什么是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临床表现】1.急性酒精中毒 有大量饮酒史,醉酒的严重程度与血液酒精浓度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冲动行为、易激惹、判断力及社交功能受损,并有口齿不清、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眼球震颤、面色发红、呕吐等表现。如果中毒较深,可致呼吸、心跳抑制,甚至生命危险。2.酒精依赖的戒断反应(1)单纯性戒断反应:长期大量饮酒后突然停止或减少饮酒量,在数小时后出现手、舌或眼睑震颤,并有恶心或呕吐、失眠、头痛、焦虑、情绪不稳和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如心跳加快、出汗、血压增高等,少数病人可有短暂性幻觉或错觉。(2)震颤谵妄:长期大量饮酒者突然断酒时发生,约在48小时后出现,72~96小时达高峰。特点是意识模糊,时间、地点、人物定向障碍,有大量 的知觉异常,如常见形象歪曲而恐怖的毒蛇猛兽、妖魔鬼怪,病人极不安宁、情绪激越、大叫大喊。另一重要的特征是全身肌肉粗大震颤。尚有发热、大汗 淋漓、心跳加快。部分病人处理不当时可因高热、衰竭、感染、外伤而死亡。在临床上,慢性酒精依赖患者,如果某次大量饮酒后,也可引起震颤谵妄。(3)癫痫发作:多在停饮12~48小时后出现,常为大发作。3.记忆及智力障碍 酒精依赖者神经系统的特有症状之一是记忆障碍,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虚构、定向障碍三大特征,称之为Korsakoff综合征,病人还可能有幻觉、夜间谵妄等表现。慢性酒精依赖患者,由于营养摄入和吸收障碍,特别是维生素B₁缺乏,可导致Wernick脑病,表现为眼球震颤、眼球不能外展和明显的意识障碍,伴定向障碍、记忆障碍、震颤谵妄等,大量补充维生素B₁ 可使眼球的症状很快消失,但记忆障碍的恢复较为困难,一部分病人转为Korsakoff综合征,成为不可逆的疾病。酒精性痴呆指在长期、大量饮酒后出现的持续性智力减退,表现为短期、长期记忆障碍,抽象思维及理解判断障碍,人格改变,部分病人有皮层功能受 损表现,如失语、失认、失用等。4.其他精神障碍(1)酒精中毒性幻觉症 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酒依赖者出现的幻觉状态,表现为生动、持续性的视听幻觉,继发的思维与行为障碍。(2)酒精中毒性妄想症 主要表现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的妄想状态,特别是嫉妒妄想。(3)人格改变 病人只对饮酒有兴趣,变得自我中心,不关心他人,责任心下降,说谎等。【诊断要点】1.急性酒精中毒 在大量饮酒后,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改变,如性冲动或攻击性冲动,情绪变化大,判断力受损,社交功能受损,并有诸如说话含糊不清、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眼球震颤、面色发红等。2.戒断反应长期大量饮酒后突然停止或减少饮酒量,在数小时后出现手、舌或眼睑震颤,并伴有恶心或呕吐、心跳加快、出汗、血压增高、头痛、失眠、焦虑抑郁或情绪不稳、短暂性幻觉或错觉等。3.酒精性震颤谵妄 在长期、大量饮酒后突然停止或减少饮酒量后出现的谵妄,表现为意识水平下降、幻觉障碍、明显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粗大震颤,病情昼轻夜重。【治疗方案及原则】首先要克服来自病人的“否认”,取得病人的合作。其次,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人格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等)和合并的躯体疾病。还要注意加强病人营养,补充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等物质。对于恢复期的病人,要进行社会心理干预,防止再发。1.急性酒精中毒 急性酒精中毒的处理视病人的情况而定。可用0.4~0.8mg纳洛酮肌肉注射,重者可将纳洛酮加入5%葡萄糖液20~40ml,静脉注射,1小时后可重复注射,直至清醒为止。兴奋期、共济失调期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如病人处于极度兴奋状态,可以使用镇静剂,如苯二氮草类,但必须低剂量,以免加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对病人的身体约束可能更安全。对于有意识障碍的病人,要注意防止异物吸入,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防止脑水肿。2.戒断症状(1)单纯戒断症状:由于酒精与苯二氮革类药物有交叉耐受,在临床上常用此类药物来缓解酒精的戒断症状。首次要足量,以减轻戒断症状,还能预防可能发生的震颤谵妄或癫痫发作。以地西泮为例,剂量一般为每次10mg,每日3次,首次剂量可更大些,口服即可,2~3d后逐渐减量,不必加用抗精神病药物。由于酒精依赖者有对其他药物依赖的倾向,所以应特别注意,用药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发生对苯氮二草类的依赖。如果在戒断后期有焦虑、睡眠障碍,可试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2)震颤谵妄:①一般注意事项:环境安静,专人护理,注意保温,预防感染。②镇静:苯二氮草类应为首选,地西泮每次10mg,每日2~3次,如果口服困难,应选择注射途径,一般持续1周,直到谵妄消失为止。③控制精神症状:可选用氟哌啶醇5mg肌肉注射,根据病人的反应增减剂量。④其他: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补充大剂量维生素等。(3)酒精中毒性幻觉症、妄想症:大部分的戒断性幻觉、妄想症状持续时间不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效,可选用氟哌啶醇或奋乃静口服或注射,剂量不宜太大,在幻觉、妄想控制后逐渐减药。(4)酒精性癫痫:不常见,可选用丙戊酸类或苯巴比妥类药物,原有癫痫史的病人,在戒断初期就应使用大剂量的苯二氮草类或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3.戒酒需采取心理社会的综合治疗。——《唤醒自愈力:用禅的智慧疗愈身心》
包祖晓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3月19日222
0
0
-
呼吁研制新型饮品代替酒精饮料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酒精是第一致癌物,无论是白酒,红酒,还是啤酒,长期过量饮用都会引起多种癌症。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饮食健康。饮酒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满足人们口感需求、同时不损害健康的替代酒精饮品显得迫在眉睫。 首先,这种替代酒精饮品的开发需要具备针对性。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口味和不同消费场景的需求,我们需要开发出多种不同的替代酒精饮品。例如,针对年轻人和中年人群体,我们可以开发出一些口感逼真、清爽解渴的替代酒精饮品;针对商务人士和社交场合,我们可以打造一些高雅、时尚的替代酒精饮品;针对健康意识较强的人群,我们可以推出一些低糖、低卡路里的替代酒精饮品。 其次,这种替代酒精饮品的开发需要具备创新性。除了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开发不同的产品之外,我们还需要在产品配方、口感、包装等方面进行创新。例如,可以考虑将茶叶、水果、草本植物等天然食材融入到饮品中,以增加产品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还可以在包装设计上加入一些时尚元素或者独特的造型,以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注意。 再次,这种替代酒精饮品的开发需要具备市场前景。在宣传和推广方面,我们需要注重品牌营销和社交媒体宣传,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将产品推广到更多的渠道和场合。例如,可以与一些酒吧、夜店等场所合作,将这些场所作为推广替代酒精饮品的重要渠道之一。 最后,这种替代酒精饮品的开发需要具备可靠性。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检测等方面,我们需要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可靠性。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 总之,开发一种能够满足人们口感需求、同时不损害健康的替代酒精饮品是当前饮食行业的重要趋势之一。只有具备针对性、创新性、市场前景和可靠性等特点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更好的认可和青睐。
凌晓锋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2月16日47
0
0
-
饮酒会引起哪些器官的伤害?
1、大脑萎缩。根据《英国医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饮酒大脑功能会减弱,比如认知、记忆等会变差,甚至损耗脑组织,诱发脑萎缩、脑出血等情况。2、心脏受损。长期饮酒也会造成酒精性心肌病,因为酒精影响,心肌组织脂肪细胞蓄积,心肌越来越肥厚,功能受损,导致机体缺血、缺氧,心衰,甚至猝死。无论是什么酒,只要摄入过量患病风险都很高。3、损伤胃黏膜。其实酒精对肠胃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临床很多饮酒导致的胃穿孔、胃出血等病例,鉴于酒精对胃黏膜的损伤,建议最好滴酒不沾。4、伤害肾脏。饮酒时,身体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出现氧化应激,肾脏也会被波及。同时因为血液循环中的内毒素水平更高,免疫系统会无差别攻击,肾脏也会因此受伤,加上长期喝酒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高,这也是慢性肾病的主要因子!5、影响骨骼健康。很多饮酒的人都有骨骼健康问题,因为酒精会影响人体钙、镁等矿物质流失,让骨骼变脆。
贾钰华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12月22日199
0
22
-
完全戒酒药物--阿坎酸
对已经形成酒依赖且有意愿戒酒的人来说,如何找到一种酒的代替药物是非常迫切的。阿坎酸就是这样一种药物,也是一种“人工酒精”,作为达至完全戒酒的目的可以考虑合适。阿坎酸理论上减少兴奋性谷氨酸神经传递和增加抑制性γ-氨基丁酸(GABA)神经传递,结合并阻断某些谷氨酸受体,包括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因为长期服用酒精后的戒断可导致谷氨酸活性过高和GABA活性不足,阿坎酸可以作为“人工酒精”来减轻酒精的这些影响。阿坎酸作用在持续13到52周的试验中证明能有效增加对酒精的节制,同时配合团体或个人的行为、教育和/或支持性治疗可能是成功治疗的关键。副作用主要表现在腹泻,恶心,焦虑、抑郁危及生命或危险的副作用自杀意念和行为(自杀倾向)。所以对伴有酒精性抑郁的患者需要抑郁症状缓解后使用。阿坎酸不经肝代谢,完全由肾排泄,因此在合用精神药物时不需要顾虑太多,但对老年人或肾功能异常者需要调整药量。对怀孕女性来说前三个月内不建议使用,或权衡利弊,在动物实验中鼠等同于人的常规量,可以引起畸形,兔子的三倍于人的常规量可引起畸形。
孙玉涛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11月29日621
0
1
-
自然医学: 新研究揭示了60种与酒精相关的疾病
饮酒误事啊——酒精有多毒?新研究揭示了60种与酒精相关的疾病酒精危害概念北京大学和牛津人口健康中心(OxfordPopulationHealth)的研究人员发现,中国男性易患60种与饮酒有关的疾病。该研究确认了28种已知病症,并确定了33种新病症,凸显了中国加强酒精控制政策的必要性,并为全球预防策略提供了指导。最近,北京大学和牛津人口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合作研究,揭示了中国男性对与饮酒相关的60种疾病的易感性。这项名为“中国男性饮酒与200多种疾病的风险”(Alcoholconsumptionandrisksofmorethan200diseasesinChinesemen)的研究发表在著名的《自然·医学》(NatureMedicine)杂志上。酒精消费的全球影响饮酒对全球健康构成重大威胁,之前的研究强调了它与肝硬化、中风和各种癌症等疾病的密切关联。然而,由于缺乏对特定人群中饮酒的整体医疗影响的系统调查,促使研究人员进行了这项研究。方法为了开展他们的研究,研究团队使用了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KadoorieBiobank,CKB)的数据。CKB是一个全面的数据库,包含了2004年至2008年在中国招募的512,000多名成年人的信息。该数据库不仅包含重要的健康信息,还包括关于参与者生活方式选择的详细访谈,包括他们的饮酒模式。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研究人员追踪了医学诊断,并进行了基因分析,以确定酒精摄入和疾病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这项研究的结果不仅证实了世界卫生组织之前提出的28种与酒精有关的疾病,而且还发现了另外33种疾病,包括痛风、白内障、某些骨折和胃溃疡,都可以归因于饮酒史。呼吁改变政策北京大学CKB首席研究员、资深作者LiLiming(李黎明)教授强调了中国加强酒精控制政策的必要性。牛津人口健康学院RichardPeto流行病学教授ZhengmingChen(陈正明)教授强调了这项研究的因果证据对指导全球预防策略的重要性。研究者指出:中国的酒精消费水平正在上升,尤其是在男性中。这项大型合作研究表明,中国需要加强酒精控制政策。这项研究为酒精相关危害的规模提供了重要的因果证据,这对不同国家的预防策略至关重要。原文图2|在男性中,酒精相关疾病和总发病率与自我报告的酒精摄入量和基因型预测的平均酒精摄入量之间的关联。原文图3|在男性中,特定的酒精相关疾病与自我报告的酒精摄入量和基因型预测的平均酒精摄入量之间的关联附:本研究相关背景信息酒精消费是身心健康不良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2016年导致全球约300万人死亡和超过1.3亿残疾调整生命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酒精消费有所增加,在中国,酒精消费几乎只涉及男性。TIPS:残疾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s):一种衡量人们因疾病或伤残而失去的健康生活年数的指标。在中国男性中,报告在过去12个月内饮酒的人从59%增加至85%,人均年饮酒量从1990年的7.1升增加至2017年的11.2升,预计这些在未来几年还会增加。以往主要在西方人群中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一致的证据,表明饮酒对几种主要疾病的危害,包括几种癌症和心血管疾病(CVDs)、肝硬化、传染病(如结核病和肺炎)和损伤。与医院记录相关的大型西方队列研究也调查了酒精与几种不常见或非致命性疾病结局风险之间的关联(例如某些特定部位的癌症、痴呆、跌倒和白内障手术)。对于一些癌症(如胃癌),有提示性证据表明与大量饮酒有微弱的正相关,而对于另一些癌症(如白内障),现有的有限证据是矛盾的。然而,来自西方人群的证据,即使是已知与酒精相关的疾病,可能也不能推广到中国人群。在中国人群中,饮酒的流行率和类型(主要是烈酒)、疾病模式(例如高中风率)和酒精代谢能力的差异与西方人群有显著差异。对于许多疾病,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与酒精相关的疾病(例如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heartdisease,IHD]和糖尿病),这些关联的因果相关性仍然不确定,这可以在遗传学研究中使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进行评估。在这类研究中,遗传变异可作为饮酒的工具,研究饮酒与疾病的潜在因果关联,这可以限制传统观察性研究中常见的混杂偏倚和反向因果关系。这些研究在东亚人群中尤其有意义。在东亚人群中,两种常见的遗传变异(ALDH2-rs671和ADH1B-rs1229984)在西方人群中都很罕见,它们极大地改变了酒精代谢并强烈影响了酒精摄入。几项研究利用这些遗传变异探讨了饮酒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以及发病率和癌症之间的因果关联,但对于某些疾病(例如IHD),研究结果仍无定论,而对于其他疾病,证据很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团队在前瞻性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KadoorieBiobank,CKB)中,利用观察性和遗传学方法评估了饮酒与多种疾病结局风险之间的关联。
吕平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8月14日98
0
0
-
酒精是一种中枢抑制剂,为何喝酒会让人兴奋?
乙醇是一种亲神经性物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人对酒精的反应个体差异很大,敏感性不一样。一般来说,饮酒量或血液内酒精浓度不同,其抑制程度及范围也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情绪反应。饮酒后大脑皮层首先受到抑制,皮层下神经核团去抑制,而表现出精神运动性兴奋症状;随着饮酒量增多和时间推移,抑制可由皮层扩展至皮层下神经核团,皮层下神经核团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表现出相应的精神运动性障碍;饮酒量过大时,抑制作用可累及延髓,造成延髓呼吸中枢和心血管中枢损害,引起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大多数人饮酒后的表现遵循上述规律,先兴奋继而抑制,但也有少数人饮酒后即表现为抑制状态。
倪照军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2月02日1436
0
2
-
什么是双硫仑反应?哪些药物与酒精使用会诱发双硫仑反应?
乙醛脱氢酶(ALDH)的活性可受多种药物的抑制。双硫仑可抑制ALDH的活性,使乙醛不能转化为乙酸而在体内蓄积,产生严重的“醛反应”,而终止个体饮酒。因此双硫仑在临床上可作为戒酒药物使用,又称戒酒硫,但因为安全性原因临床使用受到较大限制。临床上将由双硫仑引起的“醛反应”也称为“双硫仑样反应”,表现为颜面潮红、血管扩张、心悸、头痛、头昏、呼气困难,以及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除双硫仑外,甲硝唑类、呋喃唑酮类、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有文献报道,异烟肼、磺胺类、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华法林、胰岛素、氯霉素、灰黄霉素、妥拉唑啉、硝酸甘油、消心痛、苯海拉明、巴比妥类、氯丙嗪、三氟拉嗪等也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医生应提醒患者在服用这些药物期间不要饮酒。
倪照军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2月02日421
0
1
-
酒精(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饮酒后10%~20%乙醇经胃吸收,80%~90%经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进入全身脏器,并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大脑。饮酒2~5分钟后,乙醇开始进入血液,30~90分钟达到高峰。2%~10%的乙醇经呼吸道、尿液和汗液以原型排泄,亦可转入唾液或乳汁中。95%的乙醇通过肝脏代谢。酒精代谢在肝脏中按下列化学过程进行,最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乙醇代谢的主要限速步骤在前两步,即乙醇氧化生成乙醛、乙醛氧化生成乙酸,分别由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催化进行。由于酶活性可因种族、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而不同个体对乙醇的代谢能力亦不同,体现为不同个体饮酒量的差异。在肝脏正常生理条件下,约80%的乙醇通过ADH转化为乙醛,约20%由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MEOS)代谢。
倪照军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2月02日4901
0
2
酒精依赖相关科普号

张滢医生的科普号
张滢 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精神卫生科
4745粉丝38万阅读

刘登堂医生的科普号
刘登堂 主任医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1355粉丝30.1万阅读

陈四清医生的科普号
陈四清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肝病中心(感染科)
2151粉丝161.9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戴俊平 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精神科
抑郁症 89票
精神分裂症 30票
双相情感障碍 28票
擅长:精神分裂症,青少年抑郁症,青少年情绪障碍,抑郁症,产后抑郁症,焦虑症,双相障碍,躁狂症,强迫症,恐惧症,睡眠障碍,应激障碍,酒精以及其他物质滥用所致的精神障碍 -
推荐热度5.0张志荣 主任医师张家口市沙岭子医院 精神科
失眠 2票
双相情感障碍 1票
物质依赖 1票
擅长: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尤其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强迫症、社交恐惧症 、焦虑症及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神经官能症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本人跟随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张海音、张天布教授系统学习了精神分析相关理论及技术,已为数千名抑郁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学习障碍的青少年来访者提供了专业指导和帮助。 -
推荐热度4.7倪照军 主治医师北医六院 精神科
抑郁症 10票
精神分裂症 3票
焦虑症 3票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精神分裂症,物质依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