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是指口腔内部出现的溃疡性损伤,通常出现在口腔内脸颊侧的黏膜、唇部或舌头,可呈单发或多发,伴有肿胀、疼痛。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营养与饮食
- 8注意事项
- 9预后
发病原因
本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 遗传因素:口腔溃疡与遗传有着紧密联系,多数患者有口腔溃疡家族史。
- 创伤性因素:以物理性损伤最为常见,比如食用尖锐食物(如薯片、鱼骨、带壳类海鲜等)造成的划伤或磨损、自身的牙齿误咬、佩戴矫正牙齿的牙套、牙刷划伤等。
- 免疫因素:免疫力下降使机体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同时,免疫反应过程中也消耗了免疫蛋白,使口腔的免疫平衡状态被打破,加速口腔溃疡的发生。
- 精神因素:人们精神压力较大时,容易产生烦躁、焦虑和紧张等负面情绪,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口腔溃疡。
- 饮食因素:偏食可导致人体内维生素(铁、锌、叶酸及维生素 B)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不均衡,从而导致口腔溃疡。
- 感染因素:血链球菌及幽门螺杆菌等细菌感染与口腔溃疡关系密切。
- 激素因素:女性经期前后和更年期妇女更易患口腔溃疡。
- 疾病因素:口腔溃疡如经久不愈,可能是其他系统性疾病导致的,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维生素 B 族吸收障碍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等。
常见疑问
问:口腔溃疡是缺乏维生素导致的吗?
答:口腔溃疡可能是缺乏维生素导致的,缺乏叶酸、维生素 B12、锌、铁等微量元素时,会使自身免疫功能降低,增加口腔溃疡发病的风险。
但是在临床上由单一因素引起的口腔溃疡还是比较少见的,口腔溃疡的出现还是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口腔溃疡的出现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以及精神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还可能与患者的营养不良,平时吃的食物有很大的关系。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口腔溃疡可分为轻型口腔溃疡、重型口腔溃疡和疱疹样口腔溃疡。
- 轻型口腔溃疡:大多数口腔溃疡都属于轻型口腔溃疡,初起时发病部位会有充血发红现象,有明显灼痛感,而后形成浅表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 5-10 毫米,1-2 周后可愈合,不留瘢痕。
- 重型口腔溃疡:比较少见,初期好发于口角,一般溃疡大小超过 10 毫米,溃疡深度也比轻型更深,呈圆形,边缘清晰呈红肿,稍微隆起,可伴剧烈疼痛,病程可长达 6 周。愈合后会留下瘢痕。
- 疱疹样口腔溃疡:好发于唇、舌、软颚等部位的黏膜上,为针尖大小疱疹样溃疡,数量较多,几十个汇集在一起,散在分布形似“满天星”,后期可能融合成一个大的溃疡,疼痛剧烈,1-2 周可愈合,不留瘢痕。
其他症状
除了上述表现外,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乏力、烦躁、头痛、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并发症
如在同一位置反复出现溃疡,则提示可能发生癌变,需严密观察。
如何预防
本病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预防:
- 避免食用可能会划伤口腔黏膜的食物。
- 避免其他可能导致口腔黏膜损伤的行为,如打唇钉、舌钉等。
- 做好口腔保健,如果有残根、不合适的假牙,应尽早调整。
- 保持口腔卫生,餐后漱口,早晚刷牙。
- 保持适量的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
- 学会调节心情,避免长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口腔检查进行诊断,必要时完善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口腔检查:查看口腔黏膜病变的颜色、大小等特征,根据外观做出初步诊断。
- 血常规:明确是否存在感染,如果白细胞增高,一般提示感染。
- 免疫功能检查:检查是否存在免疫功能减退或免疫性疾病。
- 传染病相关检查(如梅毒、艾滋病、结核病等):用于寻找可能的病因。
治疗方式
治疗原则:轻型口腔溃疡一般以局部用药为主,适当调节生活习惯;复发性口腔溃疡主要以局部消炎、缓解口腔疼痛、促进溃疡愈合为原则,全身治疗以延长间歇期为治疗目的。
药物治疗
局部治疗
- 目前针对口腔溃疡,可以使用含有效成分的漱口水、凝胶、粘贴片、喷雾等,可以有效的减缓疼痛和发炎。
- 止痛药物:常用复方苯佐卡因凝胶、利多卡因凝胶等。
- 抗菌消炎药物:常用复方氯己定漱口水、西地碘片等。但此类药物不宜长期使用,避免口腔黏膜表面与牙齿着色、舌苔发黄、味觉改变。
- 促进愈合药物: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利于溃疡面加快愈合、缓解疼痛。
全身治疗
- 针对因机体缺乏维生素而引起的口腔溃疡,应加以补充。常用药物:维生素 C 片、维生素 B 等。
- 因免疫力低下引起的口腔溃疡,可使用免疫制剂,常用药物:左旋咪唑、胸腺素等。
常见疑问
问:口腔溃疡什么情况下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答:口腔溃疡伴随以下症状和情况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 口腔长的溃疡 2 周没有愈合。
- 溃疡越长越多,越长越大,越长越疼。
- 除了口腔里长了溃疡,手足、眼睛、生殖器或全身其他部位也出现了溃疡、疼痛或者其它不适症状等。
营养与饮食
- 清淡饮食,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使用腌制、烧烤、油炸类食物。
- 可以多吃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及高蛋白质食物(如红肉、鱼肉、鸡蛋、奶制品等)。
- 若局部用药后,不要立即进食。
注意事项
- 避免食用可能会划伤口腔黏膜的食物,尽量避免其他可能损伤口腔黏膜的行为,如打唇钉、舌钉等。
- 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清淡饮食。
- 避免长期进行刺激口腔黏膜的行为,如吸烟、饮酒、嚼槟榔等。
- 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早晚认真刷牙,选择软硬适中的牙刷,餐后漱口。
- 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 避免过度劳累,学会调节不良情绪,保持好心情。
预后
一般的口腔溃疡在 1-2 周内可自愈。有些因其他疾病导致的口腔溃疡,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避免口腔溃疡迁延不愈。
口腔溃疡相关科普号

谢小亭医生的科普号
谢小亭 主治医师
川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口腔科
6粉丝850阅读

苏家增医生的科普号
苏家增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4002粉丝4.7万阅读

熊露医生的科普号
熊露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肿瘤科
3696粉丝44.7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营养与饮食
- 8 注意事项
- 9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