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玫瑰痤疮会影响眼睛吗?
齐淑贞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5月18日57
0
1
-
玫瑰痤疮须知(患者篇)
玫瑰痤疮须知(患者篇)玫瑰痤疮又称酒渣鼻,是一种好发于面中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累及面部血管、神经及毛囊皮脂腺单位,主要表现为面中部反复潮红、红斑。它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可以简单概括为内外两大因素,内在因素比如遗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天然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外在因素比如局部感染、紫外线照射、温度变化、不适当的外用药物等。患者除了积极配合医生口服、外用药物治疗外,自我护理也很重要,下面总结几点自我管理小知识:不:1、不洗热水澡,不洗桑拿、不泡温泉、不吃火锅、不喝酒、不吹热空调。2、不过度清洁、不用含皂基的清洁产品。3、不过度使用洗面奶,(过度:每天≥2次)不过度使用面膜(过度:每周≥4次)不频繁化妆,(过度:每周≥6次)。化妆品中不能添加的成分,比如:苯氧乙醇、视黄醇、果酸等剥脱性成分。要:医学护肤品及时跟上,注意防晒,最好物理防晒口罩,宽檐帽子,伞等
沈钰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0月28日343
0
2
-
根除玫瑰痤疮,还须联合治疗
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在高加索肤色的北欧成年人中发病率较高。根据国家玫瑰痤疮专家委员会的亚型分类方法,玫瑰痤疮主要分为四种主要亚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丘疹脓疱型、增生肥大型和眼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特征是面部红斑,通常伴有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表现为面部红斑以及数量不等的红斑丘疹和脓疱。增生肥大型玫瑰痤疮涉及皮肤增厚和皮脂腺增生,通常发生在鼻部区域(鼻赘)。眼型玫瑰痤疮常表现为睑缘炎、结膜炎和睑板腺囊肿。2玫瑰痤疮也可能与其他皮肤病同时发生。图1.玫瑰痤疮的风险因素、触发因素和发病机制途径示意图。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和途径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包括神经血管失调和涉及抗菌肽和炎症小体的先天免疫系统失调。然后,这些过程会引发玫瑰痤疮的症状和临床特征,以蓝色表示。图中标出了目前用于治疗玫瑰痤疮的药物的已知靶点。然而,玫瑰痤疮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患者可能并不完全符合某一亚型,可能表现出多种亚型,亚型之间可能相互转变,也可能与其他皮肤病同时发生。将诊断严格分类为固定的亚型类别可能会阻碍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无法全面覆盖临床表现,并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全球玫瑰痤疮共识小组制定了一种更加关注患者表型的分类方法,这也是目前临床实践中使用的主要方法。在表型分类方法中,增生肥大改变或持续性红斑满足皮肤型玫瑰痤疮的诊断条件,其主要特征包括丘疹/脓疱、潮红/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次要特征包括刺痛、烧灼感、干燥和水肿。眼型玫瑰痤疮的特征包括睑缘毛细血管扩张、睑缘炎、角膜炎、结膜炎和前葡萄膜炎。表型分类方法还考虑了玫瑰痤疮特征的严重程度。大多数关于玫瑰痤疮的全球人口研究报告其发病率为1%至3%。然而,发病率存在很大差异,法罗群岛的研究报告发病率为较低的0.09%,而爱沙尼亚的报告发病率为较高的22%。尽管浅色皮肤个体和女性患玫瑰痤疮的风险最高,但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深色皮肤个体也会发生玫瑰痤疮。在1993年至2010年美国国家门诊医疗护理调查对玫瑰痤疮患者的种族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所有被诊断为玫瑰痤疮的患者中,3.9%为西班牙裔,2.3%为亚洲人或太平洋岛民,2.0%为黑人。7值得注意的是,深色皮肤个体中玫瑰痤疮发病率较低,部分原因可能是在深色皮肤中观察红斑和其他玫瑰痤疮特征较为困难,从而导致诊断不足。目前尚无治愈玫瑰痤疮的方法,但有几种治疗选择可用于症状管理。随着对玫瑰痤疮发病机制相关因素研究的深入,我们也开始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到玫瑰痤疮的复杂性。在本综述中,将讨论炎症通路以及已确立和新兴的玫瑰痤疮治疗方法如何与这些通路相互作用。玫瑰痤疮发病机制的示意图见图1。参与玫瑰痤疮发病机制的受体玫瑰痤疮的触发因素已得到充分阐述,并可能通过激活受体来发挥致病作用,这些受体有助于增强玫瑰痤疮中观察到的炎症反应。玫瑰痤疮患者皮肤中上调的受体及其被常见玫瑰痤疮触发因素激活的情况总结在补充表S1中。神经血管调节异常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神经血管调节异常是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神经血管过程调节异常的关键是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s),这是一类非选择性Ca2+通道,具有感觉和信号传导作用。TRPs表达于多种细胞类型,包括感觉神经元、肥大细胞、内皮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TRPs对多种刺激产生反应,其中一些是玫瑰痤疮的常见触发因素。例如,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TRPV)-1对热、情绪压力、辣椒素等产生反应。TRPV1激活会导致疼痛性烧灼感。TRPs激活还会导致血管舒张通路激活,可能导致玫瑰痤疮中观察到的潮红和红斑。例如,TRPV4激活会导致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I2和内皮细胞衍生的超极化因子产生。图2.(A)推测的抗菌肽途径,被认为与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有关。LL-37的产生会导致多种生理效应,包括血管生成、血管扩张、炎症和基质降解。(i)蠕形螨的高密度上调皮脂细胞中的TLR2表达。TLR2活性增强导致KLK5活性增加和LL-37的产生。(ii)CagA+和VacA+幽门螺杆菌菌株刺激肥大细胞活化,随后组胺和前列腺素增加,促进炎症。(iii)通过MMP2上调和TLR2信号传导,活性氧促进基质退化和增加LL-37的产生。(iv)紫外线通过维生素D依赖性和内质网应激诱导途径促进角质形成细胞中的抗菌肽表达。然后,抗菌肽可以被裂解成具有生物活性的LL-37片段。(B)推测的炎症小体途径,被认为与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有关。炎症小体激活会导致多种生理效应,包括中性粒细胞趋化、血管生成和炎症。抗菌肽途径和炎症小体途径紧密相关。TLR2,Toll样受体2;KLK5,激肽释放酶-5;CagA+,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阳性;VacA+,空泡细胞毒素A阳性;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ROS,活性氧;UV,紫外线;CAMP,抗菌肽;ER,内质网固有免疫失调:抗菌肽Cathelicidins通路Cathelicidins是一系列在多种脊椎动物皮肤中表达的抗菌肽,已被证明与玫瑰痤疮的发病有关。Toll样受体2(TLR-2)是人类已鉴定的10种TLRs之一。作为模式识别受体(PRR),它能识别微生物成分中的分子模式,从而触发针对它们的免疫反应。TLR2表达于皮肤中多种细胞的质膜上,包括角质形成细胞、肥大细胞和内皮细胞。 研究发现,玫瑰痤疮患者皮肤中TLR2的表达升高。TLR2的激活会导致抗菌肽Cathelicidins通路中促炎性的Cathelicidin(LL-37)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本文将对这一通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人类Cathelicidin抗菌肽(CAMP)与玫瑰痤疮的发病密切相关,具有免疫调节和促血管生成特性。角质形成细胞中CAMP的表达可通过维生素D依赖途径激活,即维生素D与其受体相互作用以促进CAMP的表达,也可通过维生素D非依赖途径激活,即内质网应激诱导CAMP的表达。最近的研究表明,肥大细胞是玫瑰痤疮中Cathelicidins的主要来源。15玫瑰痤疮患者表现出异常高水平的CAMP和激肽释放酶-5(KLK5),后者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可将CAMP裂解为包括LL-37在内的生物活性片段。KLK5以无活性形式表达,可通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包括MMP9的裂解而被激活。不出所料,玫瑰痤疮患者的皮肤表现出异常高水平的MMP9。KLK5的活性受TLR2和TRPV4的增强。CAMP和KLK5活性的增加已被证明可提高玫瑰痤疮患者生物活性Cathelicidin片段的水平。LL-37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出现了在正常皮肤中通常未观察到的片段。LL-37水平的升高可促进中性粒细胞产生活性氧(ROS),释放包括白细胞介素(IL)-8在内的促炎细胞因子,以及通过激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通路,从角质形成细胞释放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内的促血管生成生长因子。这可能解释了玫瑰痤疮中观察到的慢性炎症和血管生成增强。炎症小体通路:炎症小体是固有免疫系统的多蛋白复合物,通过激活caspase-1触发炎症反应。NLRP3受体: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含吡啶结构域3(NLRP3)是一种在免疫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中表达的胞质PRR,可检测细胞损伤并触发免疫反应。NLRP3参与激活炎症小体复合物,导致炎症小体通路中产生促炎细胞因子,本文将对这一通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炎症小体由包括NLRP3在内的PRRs激活,后者对颗粒、细菌和原生动物物质有反应。炎症小体受体激活导致招募并裂解caspase-1为其活性形式。随后,caspase-1裂解包括IL-1β和IL-18在内的促炎细胞因子为其活性形式。 已知NLRP3、caspase-1和IL-1β在玫瑰痤疮患者中升高,表明炎症小体与玫瑰痤疮的发病有关。值得注意的是,Cathelicidins和炎症小体通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TLR2增加了pro-IL-1β的表达,而LL-37增强了炎症小体对pro-IL-1β的处理。IL-1β活性的增强导致其他促炎细胞因子包括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上调,以及血管生成和中性粒细胞的趋化。 这解释了玫瑰痤疮患者皮肤中观察到的血管生成增强和炎症加重的现象。最近,使用NLRP3特异性抑制剂减轻了LL-37触发的玫瑰痤疮症状,表明NLRP3在玫瑰痤疮发病中的作用。适应性免疫失调:虽然玫瑰痤疮发病的主要机制是血管过度活动和固有免疫系统失调,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适应性免疫也参与其中。在一项研究中,玫瑰痤疮皮肤活检显示CD4+T细胞水平升高,特别是Th1和Th17亚型。有趣的是,玫瑰痤疮的临床亚型在CD4+升高方面存在差异,其中丘疹脓疱型亚型显示最高的升高水平。玫瑰痤疮的风险因素和触发因素:有多种风险因素和触发因素通过激活或调节本文所述的神经血管或固有免疫过程来促进玫瑰痤疮的发病。如前所述,常见的环境触发因素包括热、辣椒素和酒精,它们通过激活TRPs发挥作用。本文将讨论遗传易感因素和调节固有免疫过程的其他触发因素。图2提供了Cathelicidins和炎症小体通路及其与玫瑰痤疮触发因素相互作用的示意图。遗传学:多年来,支持玫瑰痤疮与遗传相关的证据一直在不断积累。人群研究表明,玫瑰痤疮并不是在所有人群中均匀分布,而是在肤色较浅的人群中更为普遍,特别是北欧后裔。1大约30%至40%的玫瑰痤疮患者也有患有玫瑰痤疮的亲属。 双胞胎研究也发现,遗传因素对玫瑰痤疮的发展有46%的贡献。也许最有力的证据来自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该研究确定了与玫瑰痤疮相关的2个基因。HLA-DRA(人类白细胞抗原II类组织相容性抗原,DRα链)和BTNL2(酪蛋白样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相关)此前已被证明与其他炎症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和结节病有关。微生物:毛囊蠕形螨(D.folliculorum)。D.folliculorum螨是人类皮肤的常见寄居者,生活在毛皮脂腺丝内。人类并非天生就有这些螨虫,而是通过与其他人类接触而获得。30观察到D.folliculorum螨更喜欢栖息在面部区域,这些区域最常受玫瑰痤疮影响,并且螨虫密度的增加与玫瑰痤疮临床症状的出现相吻合,这表明这些螨虫在玫瑰痤疮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螨虫不会触发免疫反应。在低密度时,D.folliculorum螨抑制皮脂细胞中的TLR2表达以逃避宿主免疫防御。然而,高密度的D.folliculorum螨会刺激TLR2的上调并诱导皮脂细胞分泌炎症介质。 螨虫的几丁质外骨骼也会增加TLR2的活性。 在一项比较玫瑰痤疮患者与性别和年龄匹配对照组的横断面前瞻性研究中,玫瑰痤疮患者的皮肤D.folliculorum密度增加了5倍以上,并且促炎细胞因子如IL-8和TNF-α的表达增加。D.folliculorum螨是革兰氏阴性菌Bacillusoleronius的宿主,当螨虫死亡时,这些细菌会被释放。B.oleronius已被证明能产生抗原蛋白,在炎症性和潮红及红斑型玫瑰痤疮患者中触发免疫反应。34D.folliculorum和B.oleronius的数量可以通过伊维菌素和多西环素分别有效减少,同时这两种药物还具有抗炎特性,从而减少炎症。 尽管B.oleronius对多西环素敏感,但通常仅以抗炎剂量(<100mg/天)服用,而不是以抗菌剂量服用。虽然D.folliculorum螨似乎在调节玫瑰痤疮的炎症级联反应中发挥作用,但直接证据表明螨虫与玫瑰痤疮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据尚不充分。进一步复杂化的是,通过口服四环素或局部使用3%硫磺治疗玫瑰痤疮症状并未影响D.folliculorum的数量。幽门螺杆菌(H.pylori)。H.pylori感染胃部上皮在人类中很常见,在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约为80%,在发达国家为20%至50%。与D.folliculorum一样,人类并非天生就有H.pylori,而是通过口服摄入,通常在儿童早期获得。 由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或空泡细胞毒素A阳性H.pylori菌株引起的持续胃部炎症已被证明可通过激活和脱颗粒肥大细胞来增加组胺和前列腺素等血管活性物质的水平。 与D.folliculorum类似,促炎细胞因子IL-8的水平也会增加。 这可能有助于解释玫瑰痤疮中观察到的慢性炎症和血管扩张。在一项研究玫瑰痤疮患者中H.pylori患病率的试验中,参与者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玫瑰痤疮患者中H.pylori的患病率为88%,对照组为65%。然而,在H.pylori阳性受试者中,与对照组相比,携带CagA+菌株的玫瑰痤疮患者多了一倍。有趣的是,使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进行为期一周的治疗根除H.pylori感染后,玫瑰痤疮症状得到缓解,并且促炎细胞因子IL-8和TNF-α水平恢复正常。 另一项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该研究发现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和枸橼酸铋根除H.pylori后,玫瑰痤疮症状显著改善。 这两项研究都使用了甲硝唑和口服抗生素,这是玫瑰痤疮的常见治疗方法,这使得研究结果复杂化,因为尚不清楚玫瑰痤疮症状的缓解是由于根除了H.pylori,还是由于这些药物本身的抗炎和抗氧化特性。进一步使H.pylori在玫瑰痤疮发病中的潜在作用复杂化的是,另外两项独立的研究根除了H.pylori,但观察到玫瑰痤疮症状没有改善。紫外线辐射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内皮细胞损伤和真皮基质损伤与玫瑰痤疮有关。真皮基质降解、血管损伤和血管周围结构支撑丧失会导致血清蛋白、促炎介质积聚,并损害液体流出。所有这些都会导致红斑、水肿持续存在,并出现玫瑰痤疮所观察到的线状血管。关于内皮细胞和真皮基质损伤参与玫瑰痤疮发病机制的理论围绕紫外线照射展开。紫外线辐射会损伤浅表皮肤血管以及构成真皮基质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紫外线辐射还会导致参与胶原分解、炎症和血管生成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上调。特别是,玫瑰痤疮患者被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上调。MMP9活性导致促炎细胞因子释放,包括白细胞介素-8(IL-8),其抑制胶原产生并进一步激活MMP9,从而形成慢性炎症循环。活性氧(ROS)活性氧是具有高度反应性的化合物,可直接损伤生物分子。研究表明,玫瑰痤疮患者皮肤中的活性氧水平高于对照组。活性氧似乎通过促进炎症级联反应而促成玫瑰痤疮的发病。活性氧是通过紫外线辐射和原子氧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一旦形成,活性氧可激活TLR2信号传导并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从而导致LL-37产生增加和基质降解。20活性氧本身也可导致细胞外基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胶原和弹性蛋白)发生氧化损伤。因此,活性氧在玫瑰痤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强调了防晒的重要性,并解释了具有抗氧化特性的玫瑰痤疮药物的有效性。玫瑰痤疮治疗靶点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尚无治愈方法。然而,存在几种以减轻症状为主的治疗选择,其中大多数具有药物性质。本文将讨论玫瑰痤疮治疗的作用机制。玫瑰痤疮治疗及其靶点总结见补充表S2。已确立的治疗方法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羟甲唑啉和酒石酸溴莫尼定为α-1和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局部使用时,这两种化合物均可通过局部血管收缩作用缓解玫瑰痤疮的面部红斑。这是通过与血管平滑肌的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刺激收缩来实现的。与其他讨论过的治疗方法不同,羟甲唑啉和酒石酸溴莫尼定仅提供暂时的症状缓解,有效时间长达12小时。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卡维地洛和普萘洛尔为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与α肾上腺素受体不同,β受体激活可促进血管扩张。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上的β-肾上腺素受体,可实现血管收缩。研究表明,普萘洛尔可有效缓解面部潮红,而卡维地洛已被证明可有效减轻红斑。47,48卡维地洛还能够减少活性氧的产生并清除游离活性氧,这可能有助于其治疗玫瑰痤疮的有效性。壬二酸。壬二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二羧酸,已被证明在治疗玫瑰痤疮的丘疹、脓疱和红斑方面有效。壬二酸的疗效似乎涉及调节基因表达,研究发现其可降低玫瑰痤疮患者皮肤中的抗菌肽(CAMP)和激肽释放酶5(KLK5)mRNA。壬二酸还具有抗氧化特性,可降低中性粒细胞产生的活性氧。这是通过抑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实现的,该酶是负责产生大多数中性粒细胞活性氧的酶。壬二酸还通过清除活性氧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壬二酸还被证明可降低角质形成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和分泌。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吡美莫司和他克莫司为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由于其免疫抑制特性,在治疗玫瑰痤疮方面有效。环孢素常以眼科乳剂形式用于治疗眼部症状,而吡美莫司和他克莫司则分别以乳膏或软膏形式用于治疗皮肤病变。例如,环孢素的疗效归因于其可降低结膜中T淋巴细胞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然而,环孢素还对单核细胞表现出免疫抑制特性,可降低其产生的IL-1β、IL-8和TNF-α。伊维菌素。伊维菌素是一种从阿维菌素衍生的半合成抗寄生虫药物,已被证明在治疗丘疹和脓疱方面有效。伊维菌素治疗玫瑰痤疮的有效性被认为涉及其抗寄生虫和抗炎特性。伊维菌素通过与运动突触中的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结合,使包括毛囊蠕形螨在内的寄生虫瘫痪。在一组20例每日一次接受局部1.0%伊维菌素治疗的患者中,第6周时毛囊蠕形螨的密度降低。在一项关于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伊维菌素可降低抗菌肽和激肽释放酶5的表达。58伊维菌素还被证明可降低IL-1β和TNF-α的产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抑菌作用的抗生素,成员包括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已被证明在缓解酒渣鼻的皮肤和眼部表现方面有效。其疗效涉及其抗炎和抗氧化特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已被证明可减少中性粒细胞产生的IL-1β、IL-8和TNF-α,并降低酒渣鼻患者皮肤中的活性氧(ROS)水平。甲硝唑。甲硝唑是硝基咪唑类抗生素的一员,具有抗生素和抗原生动物双重特性。甲硝唑在治疗丘疹和脓疱方面有效,在治疗红斑方面也有一定效果。甲硝唑原本以口服方式用于治疗全身厌氧菌感染,但其治疗酒渣鼻的有效性并非源于其抗菌作用。在一组20名使用1%甲硝唑治疗1个月的患者中,即使酒渣鼻症状改善,皮肤中的细菌数量也没有明显减少。相反,甲硝唑似乎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ROS和清除现有的ROS来管理酒渣鼻。此外,甲硝唑似乎通过抑制T细胞而具有抗炎作用。维甲酸类。维甲酸类是一类由维生素A衍生的化合物,常用于调节皮肤更新。局部使用的维甲酸类,如第三代阿达帕林,已被证明在治疗丘疹和脓疱方面有效。第一代异维A酸口服已被证明在治疗严重难治性酒渣鼻方面有效。维甲酸类在治疗酒渣鼻方面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阐述。然而,研究表明,阿达帕林能够减少中性粒细胞产生的ROS,而异维A酸则降低了单核细胞中TLR2的表达。此外,维甲酸类可促进结缔组织重塑,修复紫外线辐射对酒渣鼻发病的贡献。四环素类。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抗生素。在四环素类抗生素中,第一代四环素和第二代多西环素常被用于治疗酒渣鼻。这些四环素通常以低于抗菌剂量的剂量开具,依靠其抗炎和抗氧化特性来缓解酒渣鼻症状。在一项实验研究中,多西环素被证明可直接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活性和表达,抑制KLK5的激活和随后的LL-37产生。多西环素还可降低IL-1β、IL-8和TNF-α的水平。此外,多西环素已被证明在清除中性粒细胞产生的ROS方面具有有效性。过去5年(2018年)正在研究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已经研究了几种治疗酒渣鼻的有效性,其中包括新开发的药物和正在用于治疗其他疾病但显示出治疗酒渣鼻潜力的药物。提供了一张总结这些新疗法的表格(补充表S3),并在此进一步讨论,同时提供可用的试验数据。蛋白酶体抑制剂(ACU-D1)。ACU-D1是一种26S蛋白酶体抑制剂,用于评估其在中重度酒渣鼻患者中的有效性。在II期试验中,每日两次局部使用ACU-D1软膏14周的患者中,92%的患者炎症性病变减少,27%的患者研究者总体评估(IGA)评分增加2级以上,表现为明显和接近完全缓解的反应。其疗效被认为是通过抑制核因子κB细胞激活剂轻链增强子通路,减少包括IL-1β、IL-6和IL-8在内的促炎细胞因子。B244。B244是一种喷雾剂,含有一种名为亚硝化单胞菌的氨氧化细菌,这种细菌可产生一氧化氮(NO)。在II期试验中,67%的患者每日两次局部使用4次喷雾剂8周后,其临床红斑评估得分至少改善了1级。亚硝化单胞菌在治疗酒渣鼻红斑方面的有效性可能与其下调促炎细胞因子的能力有关,因为NO是一种血管扩张剂。CGB-400。CGB-400是一种由胆碱和香叶酸(CAGE)以1:2的比例组成的离子液体/深共熔溶剂。在I期试验中,每日两次局部使用CAGE凝胶12周的患者炎症性病变较基线减少了72%(P<0.0001)。CGB-400的有效性被认为与其抑制KLK5的能力有关。Omiganan(CLS001)。Omiganan是一种抗菌肽,类似于吲哚菁。在最近完成的III期试验中,每日一次局部使用omiganan凝胶12周的患者观察到平均减少18.1个炎症性病变,而对照组为13.5个(P<0.05)。Omiganan在治疗酒渣鼻方面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被认为具有抗炎作用,因为在痤疮试验中观察到omiganan减少了炎症性病变的数量。DMT310。DMT310是一种源自Spongillalacustris淡水海绵的粉末。其治疗酒渣鼻的有效性归因于其下调促炎细胞因子IL-17A和IL-17F的能力。一项评估DMT310与过氧化氢混合使用在减少酒渣鼻炎症性病变方面的有效性的II期试验正在进行中。Asivatrep(PAC-14028)。Asivatrep是一种新型的TRPV1拮抗剂,可能用于治疗酒渣鼻。最近的II期试验研究了asivatrep乳膏在减少酒渣鼻红斑和炎症性病变方面的有效性,但自2016年完成试验以来,结果尚未公布。Rifaximin。Rifaximin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口服吸收不良,因此可在肠道中局部发挥作用。一项评估rifaximin缓释剂在减少酒渣鼻炎症性病变方面的有效性的II期试验已于2022年完成,但结果尚未公布。鉴于rifaximin在肠道中的局部作用,其提出的治疗酒渣鼻的有效性可能与酒渣鼻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之间的关联有关。在一项单独的试验中,46%的伴有SIBO的酒渣鼻患者在接受rifaximin治疗后报告病情清除或明显改善。因此,rifaximin可能对于伴有SIBO的酒渣鼻患者有用。封装型过氧化苯甲酰(S5G4T-1)。过氧化苯甲酰长期以来一直用于治疗寻常痤疮,但有关皮肤刺激的担忧阻碍了其在酒渣鼻中的使用。封装形式的过氧化苯甲酰减轻了皮肤刺激,并已被研究用于治疗酒渣鼻。在两项相同的III期试验中,局部使用5%封装型过氧化苯甲酰乳膏12周的患者观察到炎症性病变数量分别减少了50.1%和43.5%,而对照组分别减少了25.9%和16.1%。过氧化苯甲酰在治疗酒渣鼻方面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封装型5%过氧化苯甲酰乳膏最近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酒渣鼻的炎症性病变。Sarecycline。Sarecycline是一种四环素类抗生素,最近被批准用于治疗寻常痤疮。在一项IV期试验中,接受与体重调整剂量相对应的每日一次sarecycline治疗12周的患者报告炎症性病变减少了80%,而对照组减少了60%。与其他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相似,sarecycline在治疗酒渣鼻方面的有效性可能归因于其抗炎特性。Secukinumab。Secukinumab是一种靶向IL-17的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银屑病。在一项I/II期试验中,接受7剂皮下注射300mgsecukinumab治疗16周的患者观察到炎症性病变中位数减少了5个(P=0.01)。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这种改善是否具有临床意义。Timolol。Timolol是一种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通常用于治疗青光眼和婴儿血管瘤。Timolol可能因其缩血管特性而对酒渣鼻有益,并且已被证明可减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释放。在一项I期试验中,每日两次局部使用0.5%timolol凝胶的患者在第12周时观察到红斑显著减少(P<0.001),但在第16周时红斑恢复。Lotilaner(TP-04)。Lotilaner是一种抗寄生虫药物,已被用于治疗蠕形螨睑缘炎,并且由于其根除蠕形螨螨的有效性而正在被评估用于治疗酒渣鼻。一项评估2%lotilaner凝胶在减少红斑和炎症性病变数量方面的有效性的II期试验正在进行中。Trametinib。Trametinib是一种丝裂原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抑制剂,用作黑色素瘤的抗癌疗法。作为MEK抑制剂,trametinib具有抗血管生成特性,可能有助于治疗酒渣鼻的红斑。一项评估trametinib乳膏在减少酒渣鼻红斑和水肿方面的有效性的I期试验已于2022年完成,但结果尚未公布。米诺环素米诺环素凝胶(BPX-04,HY01)。米诺环素是一种四环素类抗生素,正在被研究用于治疗酒渣鼻。在一项II期试验中,每日一次局部使用1%或3%米诺环素(HY01)凝胶16周的患者报告平均减少11.3和12.8个炎症性病变,而对照组为8个(P<0.05)。米诺环素的有效性归因于其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减少氧化应激和抑制一氧化氮(NO)合成的能力。米诺环素泡沫(FMX103)。米诺环素还已被研究用于泡沫形式。在两项相同的III期试验中,每日一次局部使用1.5%米诺环素泡沫12周的患者报告平均减少17.57和18.54个炎症性病变,而对照组分别为15.65和14.88个(P<0.01)。1.5%米诺环素泡沫已于2020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酒渣鼻的炎症性病变。米诺环素缓释胶囊(DFD-29)。米诺环素还已被评估为用于全身治疗的缓释胶囊,并已证明其优于多西环素。在两项最近完成的III期试验中,每日一次接受40mg米诺环素缓释胶囊治疗16周的患者报告平均减少21.3和18.4个炎症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PF-07038124。PF-07038124是另一种PDE4抑制剂,主要正在研究其在特应性皮炎和斑块状银屑病中的疗效。然而,目前一项II期试验正处于招募阶段,旨在研究PF-070381240.02%软膏在减少玫瑰痤疮炎症性病变数量方面的疗效。罗氟司特。罗氟司特目前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但由于其抗炎特性,正在研究其在玫瑰痤疮中的疗效。最近于2023年完成了一项II期试验,该试验研究了罗氟司特乳膏对玫瑰痤疮炎症性病变的影响,但结果尚未公布。联合疗法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许多不同的致病因素。如上所述,治疗玫瑰痤疮的有效疗法针对的是发病机制途径中的不同因素。这为提高联合使用协同疗法同时针对发病机制途径中的多个因素的可能性提供了令人兴奋的机会。几项研究已经证明了联合疗法在玫瑰痤疮中的有效性。在一项研究中,将口服多西环素40mg与甲硝唑1.0%凝胶联合使用,并与单独使用甲硝唑1.0%凝胶进行比较。联合用药组在炎症性病变数量和红斑方面表现出更大的减少。在另一项研究中,将口服多西环素40mg与伊维菌素1.0%乳膏联合使用,并与单独使用伊维菌素1.0%乳膏进行比较。联合治疗在减少炎症性病变和红斑方面更有效,且起效更快。100结论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可能涉及血管过度活动、抗菌肽和炎症小体复合物激活。虽然这些促炎途径为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提供了解释,但重要的是要注意,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在患者之间可能并不一致。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差异可能会改变发病机制过程,并导致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方面的差异。目前,正在开发针对玫瑰痤疮发病机制中已知因素的新型疗法,并且正在评估用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在玫瑰痤疮中的潜在益处。通过进一步了解玫瑰痤疮在分子水平上的发病机制,我们将更好地开发安全有效的疗法,以减轻疾病负担。
盛景祖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9月07日768
0
1
-
玫瑰痤疮要不要杀螨治疗?
玫瑰痤疮(旧称酒渣鼻)是一种常见慢性病,主要发于皮肤或眼部。我们之所以叫它“玫瑰痤疮”,是因为患者往往在面中部会出现如玫瑰一般鲜红的红斑。玫瑰痤疮可能是在一定遗传背景基础上,由多种因素诱导的以天然免疫和神经血管调节功能异常为主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关于毛囊蠕形螨和玫瑰痤疮的患者,早在1930年,Ayres等就首次描述了玫瑰痤疮患者毛囊蠕形螨感染增加。后续也有大量研究表示:玫瑰痤疮患者的螨虫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但毛囊蠕形螨是否致病、其在玫瑰痤疮发病原因的地位问题仍存有争议。毛囊蠕形螨可能是玫瑰痤疮发病的危险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有学者提出了毛囊蠕形螨的条件致病性,认为毛囊蠕形螨是否致病,和以下因素有关:毛囊蠕形螨的寄生数量寄生时间的长短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宿主机体抵抗力的强弱有关也就是说,当您检出了毛囊蠕形螨:1.不代表您的玫瑰痤疮就是毛囊蠕形螨引起的,毛囊蠕形螨可能是因素之一。除去神经脉管调节异常、神经免疫相互作用、天然免疫异常等可能的诱因,仅仅是皮肤微生物群,玫瑰痤疮发病可能相关的微生物群可能包括包括蠕形螨、Bacillusoleronius、痤疮丙酸杆菌、Corynebacteriumkroppenstedtii等。2.无论是否检出毛囊蠕形螨其他玫瑰痤疮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着重于减轻皮肤炎症、调节神经血管功能、修复皮肤屏障等。3.考虑毛囊蠕形螨参与发病,也并不是需要杀死全部皮肤微生物群,而是调整皮肤微生物群如何杀螨治疗首选外擦1%伊维菌素乳膏或甲硝唑凝胶。外用伊维菌素或甲硝唑的疗程通常为三个月,因为它们不仅具有杀螨作用,还具有抗炎作用。一项长期安全性研究发现,外用伊维菌素1%乳膏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长达52周。对于皮肤检测提示大量蠕形螨感染者,可考虑加用口服甲硝唑治疗口服甲硝唑用法:一次0.2g,一日2-3次,疗程2周。根据治疗反应,必要时可重复疗程。由于甲硝唑可能诱发双硫仑样反应,治疗期间应当避免饮酒(重要)1. 由于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最常见,多数患者不需要杀螨治疗。2. 蠕形螨感染与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发病密切相关,需要杀螨治疗。3.对于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怀疑伴有蠕形螨感染者,需要仔细观察皮肤检测图像有无特征性表现,尤其是紫外光图。如有,需要杀螨治疗,如无,则不需要。4.杀螨治疗首选外擦1%伊维菌素乳膏或甲硝唑凝胶。也可考虑加用口服甲硝唑治疗。5.除非有蠕形螨感染的证据,玫瑰痤疮不需要常规杀螨治疗。
盛景祖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9月07日150
0
2
-
玫瑰痤疮为什么难治???
玫瑰痤疮是常见、且非常难治的面部炎症性、损容性皮肤病。这篇文章,我将全面分析,为什么玫瑰痤疮那么难治?当然,这背后的原因和逻辑,正是需要大家学习的关于玫瑰痤疮的最核心的知识,因此建议大家认真把本文看完。一、玫瑰痤疮诊断困难玫瑰痤疮主要表现为“脸红”,而脸红的皮肤问题很多,例如敏感肌、脂溢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他克莫司诱发的玫瑰痤疮样皮炎、口周皮炎及其他面部慢性皮炎等。诊断不清楚,怎么能够针对性治疗呢?二、玫瑰痤疮诱发加重因素太多玫瑰痤疮的本质上一种慢性皮炎,同时有明显的血管高反应性。也就是说,有大量的诱发加重因素需要规避,这些因素包括了各种环境因素、生活习惯和饮食,需要规避的太多了。可以说是,防不胜防。三、玫瑰痤疮无特效疗法虽然有多种药物及医美可用于治疗玫瑰痤疮,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治疗玫瑰痤疮的特效药或特效疗法。四、有经验、认知度高的医生少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即便是公立大医院的皮肤科医生,如果不是专门研究玫瑰痤疮的,对玫瑰痤疮的认知多数局限于教科书中的内容。而医美机构的医生,很多没有当过皮肤科医生,只懂光电,不懂病症、病因、病理。可见,对玫瑰痤疮有经验、认知度高的医生不多。五、治疗玫瑰痤疮需要医生具备3方面知识和技能1、玫瑰痤疮是皮肤病,医生需要会用药需要医生了解作为疾病的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更为重要的是,医生需要掌握玫瑰痤疮的药物治疗。想要把药物用好,实际上不仅仅是知道某个药物能治疗玫瑰痤疮。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药物的用法、起效时间、疗效维持时间,用药的时机,以及药物的副作用”。这对医生的专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护肤对玫瑰痤疮非常重要玫瑰痤疮由于皮肤炎症,破坏皮肤屏障,导致继发性重度敏感肌。因此,治疗玫瑰痤疮要想取得满意的疗效,需要医生懂护肤、会护肤,尤其是功效性护肤品的使用。而护肤方面的知识是海量的,且医生在整个学历教育过程中并没有护肤这门课。这导致了许多医生不懂护肤,或者只知道简单的原则,而无法指导患者做好护肤的细节。3、治疗玫瑰痤疮需要光电等医美知识玫瑰痤疮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面部皮肤大面积弥漫性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红血丝)。使用药物治疗对于退红的效果有限。而强脉冲光、血管性激光对退红、封闭红血丝的效果较好。因此,治疗玫瑰痤疮需要医生掌握光电医美方面的技术。很多未开展医美的公立医院的医生则不具备这些技能。治疗玫瑰痤疮想要取得满意疗效,上图的四大方面缺一不可。尤其是精简护肤,以及使用功效性护肤品辅助治疗、修复皮肤屏障,非常的重要,且往往被忽视。总结本文,我分析了玫瑰痤疮为什么难治。那么,作为患者(求美者),您需要寻找一位同时在用药、护肤、医美3方面都比较专业的医生来为您诊疗。
盛景祖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8月14日815
0
2
-
玫瑰痤疮该如何治疗?
玫瑰痤疮是一种面部潮红发热,起脓疱,红血丝或红鼻头的皮肤病,因局部发烧难受,面部容貌受损,让许多患者困扰不已,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此,许多女性辗转多地,花费巨资求医,仍然不得要领。 其实,玫瑰痤疮发病必有起因,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两种,外因有洁面过度,护肤不当,滥用外用药,过度美容,物理遮光防晒没有做好,寒热的刺激等等导致皮肤屏障受损,皮肤变薄,皮肤变敏感,受刺激后局部容易出现潮红,毛细血管扩张,局部微生态破坏出现毛囊虫滋生过度,出现脓疱,丘疹等。内因有熬夜,饮食不洁,焦虑等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失衡,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而外因受到内因的影响,治疗需要内外结合,才有好的效果。 外治方面,需要积极抗炎抗过敏,可以积极润肤保湿,涂润肤保湿霜如维生素E乳膏等,可以用比美莫司软膏,他克莫司软膏等短期外搽抑制炎症,早晚各一次(冰箱冷藏保存半小时后用会减少刺激),需要慢慢撤掉,白天涂厚一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帮助修复皮脂膜,这个需要涂一个月左右。有感染可以先复方黄柏液涂剂等湿敷几次或用澳消唑短时湿敷抗细菌及毛囊虫感染,有的用收缩毛细血管扩张的药物也有一定的效果,用类胶原蛋白产品等也可以,皮肤益生菌面膜改善局部微生态也有帮助。 物理治疗很多,也有帮助,如火针,针灸,耳垂放血等,也是从整体考虑来治疗。局部低能量激光照射对玫瑰痤疮皮损有效,但负面影响也比较多,需要慎重考虑,鼻部毛细血管扩张可以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或手术可行。 中药外治玫瑰痤疮其实是非常神奇的,我国有许多民间偏方做的药液外敷对玫瑰痤疮治疗效果不错,利用其祛腐生肌,抗菌消炎,助力表皮再生等原理达到快速治愈皮损,减少复发的目的。我们曾利用特制的中药外敷及外搽获得很好的快速治愈的效果,患者体验感非常好。见图(一般两周左右) 玫瑰痤疮很多人脾胃虚弱,胃肠炎症,有便秘腹泻大便稀溏等,菌群失调,有医生肠道灌注大剂量的复合益生菌治疗便秘,意外的是患者多年严重的玫瑰痤疮及焦虑情绪也好了。其实,通过合理饮食调节,补充复合益生菌益生元等或做肠菌移植来改善胃肠道环境,纠正代谢免疫失衡治疗玫瑰痤疮,减少复发也是非常好的措施。 西医很多时候,需要口服羟氯喹或多西环素等三到六个月,配合外治达到治愈玫瑰痤疮的目的,尽管有效,但不尽人意。有些人还联合激光等治疗,这需要权衡利弊,不可以飞机大炮一起上,不要只图一时的治愈,还需要整体调节与恢复。 在这方面,中医有很多优势,好的中医结合不同人情况进行辩证论治,内外调节,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利用中医理论,针灸技术及量子科学理论等做的生物物理治疗仪进行经络调理等,配合肠道菌群调节及局部润肤保湿对玫瑰痤疮效果也非常好。 总之,玫瑰痤疮需要管理好自己饮食行为,清淡饮食,合理搭配,乐观面对这个疾病,积极寻找可能的诱发因素,加以消除或回避,积极合理的治疗,避光防晒,积极润肤保湿,不要经常洁面,养成脸要穷养的习惯,玫瑰痤疮治愈就不难了.
武汉协和医院科普号2024年08月04日1617
0
6
-
玫瑰痤疮必看 | 这! 篇! 都! 是! 知! 识! 点!
对于玫瑰痤疮朋友来说,室内室外温差变化非常容易引发面部潮红、发烫等症状。不仅如此,生活中还有很多常见的问题都需要我们特别的留意,今天跟大家唠唠玫瑰痤疮需要注意的那些事儿。01玫瑰痤疮发病原因>面中部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外界各种物理或化学因素可促进神经肽的释放从而引起潮红、红斑等症状。像精神因素如抑郁、焦虑也参与玫瑰痤疮的发生发展,与神经源性炎症的机制关系较为密切。>免疫性炎症反应在玫瑰痤疮皮损中,多种天然免疫相关分子表达增加、多种细胞如肥大细胞、巨噬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等数量显著增加。以及外界因素影响,如紫外线等可促进抗菌肽的表达,诱导丝氨酸蛋白酶激肽释放酶5(kallikrein-relatedpeptidase5,KLK5)活性增强,促进抗菌肽转化为活化形式LL37片段,加重炎症反应和诱导血管生成。>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玫瑰痤疮患者面颊部皮损处角质层含水量下降,皮脂含量减少,经皮水分丢失增加,皮损处乳酸刺激反应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提示皮肤敏感性增高。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与玫瑰痤疮炎症反应双方为互相作用,玫瑰痤疮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多源于疾病本身的炎症损害以及外界环境因素、不恰当的外用药物、错误护肤方式或光电治疗等影响。02玫瑰痤疮红烫加重玫瑰痤疮患者需注意控制室内外温差,室内空调温度切勿开过高,尽量缩小室内外环境温差,勤开窗通风,避免热源诱发红烫。同时保持淡定情绪不易怒不焦躁,牢记养皮养心,慢慢调理。轻度玫瑰红烫,无需借助药物调控,可外用含神经酰胺、角鲨烷、钙离子等成分的护肤品,少量多次涂抹,做好日常保湿,减轻皮肤血管负担,调理面部持续发红。对于特别难受的红烫,可能是皮肤存在炎症,建议尽快考虑就医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搭配药物、物理治疗(例如生物反馈治疗)及时控制干预。03玫瑰痤疮饮食忌口玫瑰痤疮饮食无需过分忌口,海鲜、鱼、牛肉对其并无影响。但这以下3类日常尽量避免食用:· 酒类· 兴奋类(槟榔、香烟)· 高脂肪、高热量、较烫的食物04玫瑰痤疮与光子嫩肤光子嫩肤作用于皮肤组织产生光热作用和光化学作用,可破坏增生的血管,使异常增生的血管闭合,从而达到改善面部红血丝等问题。但玫瑰痤疮患者进行光子嫩肤治疗,需根据面诊皮肤状态及医生建议来慎重选择。>有时红,有时不红:做光子需慎重,时不时泛红是因为血管功能的紊乱,并不是血管的增生,需要等待皮肤慢慢自我恢复。>持续红,一天到晚都红:玫瑰痤疮存在炎症时(红一般呈现为鲜红色,甚至有红肿),不能做光子,需配合药物治疗控制炎症,待皮肤恢复正常后才可以考虑做光子。>淡淡的暗红,不潮红难受:处于稳定期,可以做光子来封闭扩张的血管。05玫瑰痤疮日常护肤>充分保湿玫瑰痤疮往往伴有皮肤屏障功能的损伤,同时玫瑰痤疮的炎症也可以进一步损伤皮肤屏障加重皮肤敏感。日常需注重保湿修护,精简护肤,避免使用刺激性较强或含有糖皮质激素的三无产品进行护肤。>重视防晒紫外线是公认的玫瑰痤疮加重因素之一,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线、反复暴露于高温环境中可能会诱发潮红和导致玫瑰痤疮症状加剧。外出建议做好硬防晒,使用遮阳伞、防晒面罩、防晒衣抵御紫外线的侵扰。 >减少折腾当皮肤问题难受反复时,可及时将生活或治疗中所遇到的疑问复诊反馈医生,切勿忽视问题,不管不顾滥用产品或依靠项目进行治疗等方式来掩盖皮肤问题。
盛景祖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6月09日626
0
10
-
伊维菌素应该怎么用呢❓
关于外用药高姐每次都要讲很久‼️毕竟安全有效的治疗离不开正确的使用方法。对于玫瑰痤疮、敏感皮肤等耐受性差的🧊人而言,使用外用药前一定要先建立耐受伊V菌素乳膏在国外一直倍受喜爱的💊膏,关于它的使用,我都总结到视频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留言告诉我
高琳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6月03日408
0
1
-
春夏之交我的“玫瑰痤疮”又加重了怎么办?
作者刘闰红(上海泰坤堂东馆中西医结合门诊部皮肤科)发表于上海中医药报玫瑰痤疮,又叫玫瑰粉刺,以前也叫化妆品皮炎、毛囊虫皮炎。究其原因与毛囊虫(毛囊蠕形螨)感染皮肤密不可分。根据其临床表现面部持久性潮红斑、丘疹、脓疱、毛囊性栓塞、结痂、脱屑,中医仍属于“粉刺”范畴。伴有鼻部红斑、丘疹、毛囊口扩张或鼻赘,则属于“酒渣鼻”范畴。 玫瑰痤疮与普通痤疮都有痤疮之名,而发病机制并不完全相同。普通痤疮因为雄激素升高,皮脂腺分泌功能增强,毛囊口异常角化,丙酸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毛囊皮脂腺堵塞而发炎所致。玫瑰痤疮则是因为本身皮肤油腻又恣食辛辣热性食物,或者应用营养比较高的保湿护肤品、化妆品、面膜等,补给皮肤过剩的不能吸收的营养,增加了皮肤外来的油脂、湿度,配合面部适宜的温度,本来平时少量寄生的毛囊蠕形螨获得适合繁殖的条件(温度、湿度、营养),导致蠕形螨大量繁殖,超过皮肤荷载量所致。加之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免疫性炎症反应及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共同促成玫瑰痤疮的临床表现。临床上,护肤不当所致的玫瑰痤疮更为多见。为什么春夏玫瑰痤疮会加重呢?蠕形螨对温度比较敏感,5℃可以存活一周,54℃可使成虫致死。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7℃,其活力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春天天气开始变暖,湿度也上升,惊蛰虫动,蠕形螨的活力和繁殖力也开始增强。蠕形螨本身及其分泌物堵塞毛囊口,导致毛囊炎症,毛细血管扩张,引起面部发红,毛囊炎,遇热加重。春夏之交阳气上升,患者外出运动增加,太阳晒、热风吹及激动时皮肤红热明显,伴有程度不一的瘙痒,有些患者同时发作全身荨麻疹。 玫瑰痤疮患者主诉,本来皮肤很好,工作以后面部就开始发皮疹了,连续发作3年5年甚至更久,也有患者说,我都已经不年轻了,为什么还发“青春痘”?其实就是因为工作了,经济条件好了,用了比较高级的护肤品,或者随着年龄增长对衰老的焦虑而使用护肤面膜(包括医用面膜),逐渐助长了蠕形螨的增殖,最终导致了疾病的发生。观察此类患者,多数面颊皮肤毛囊口会比正常变大,鼻翼两侧鼻唇沟根部油腻发红或有痘疹,面颊皮肤发红,毛细血管扩张,敷面膜者肤色边界明显,眼周皮肤正常细腻有白圈,其余面膜覆盖部位发红毛孔粗大。患者自觉皮肤怕热、干燥、脱屑,尤其在鼻周两侧颊部干燥脱屑。这就造成一种假象,让患者以为皮肤缺水、需要保湿,于是继续补水、敷面膜,造成了南辕北辙,越保湿越护肤,皮疹越加剧,更加干燥瘙痒,变红发痘。皮肤保护层的破坏也让肌肤变得更加敏感。 当皮疹变严重后,患者也会多方求医。若不识此病,则会诊断为皮肤过敏、皮肤敏感,接触性皮炎或者患者自涂了激素药膏,则诊断为激素依赖性皮炎等等,那么治疗没有效果。认识此病,仔细询问病史,多数能够得以正确诊断。现代医学治疗上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胶囊、甲硝唑片等口服,维A酸乳膏、壬二酸凝胶等外用制剂均能收到一定的疗效。但部分患者会反映一个问题,西药一用就好,停药过一阵就复发,必须一直用药控制,这造成了患者的烦恼。 寄生虫或者细菌的繁殖,均有其环境条件。单纯的杀菌杀虫,可以使微生物数量减少。然而,如果环境不除,螨虫和细菌仍旧可以再次东山再起、迅速繁殖,这就造成了疾病的反复,而长期应用抗生素后会导致耐药,于是患者会认为再用药就不好使了。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吸附皮肤毛孔内的油脂,给皮肤降降温,再配合抗生素外用,疗效会增加。 中药对于玫瑰痤疮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口服中药治则为:清热解毒、化痰祛瘀。清热解毒应用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化痰祛瘀应用生山楂、茶树根、莪术、丹参等,相当于现代医学消除炎症,降低皮肤温度,减少皮肤油脂,改善血液循环,带走皮肤代谢产物,从体质上改善皮肤。外用中药三黄洗剂(黄芩、黄柏、大黄为主要成分)通过局部清热解毒燥湿消炎,消除红疹、收缩毛孔,改善皮肤干湿度等,祛除毛囊虫生存繁殖的微环境。辅以抗生素口服或者外用,则疗效更快。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治疗可以让玫瑰痤疮彻底痊愈,配合上护肤宣教,可以不再复发。 建议患者注意以下事项:①禁用油质、保湿护肤品和面膜,保持面部透气、干爽。若皮肤干燥建议使用少量含水甘油护肤。②贴身穿全棉衣物,经常烫洗毛巾、浴巾、枕巾。③洁面后尽量擦干发际和下颌的残留水迹。④防止交叉感染,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盥洗物品。⑤不随意使用激素类外用药。对于患者有皮肤干燥的疑虑,可以解释:本病的病因是因为皮肤干湿度失调、营养过剩导致,首先不再保湿,杜绝毛囊虫滋生,才可能让皮疹有修复的可能。其次,皮肤有自愈功能。当毛囊虫不再滋生,皮肤炎症逐渐消退,皮肤会自我修复,不要过多干预,不要喷涂护肤品,皮肤会逐渐调至适宜的干湿度,自己会分泌油脂形成保护膜。不要把自己的油脂过度清洗,去涂矿物油或动物油脂。还是自身的油脂更适合身体,更有保护作用。 毛囊虫在多数人体内也是正常寄生,并不引起疾病。曾有科学调查研究,在校大学生面部皮脂腺检测,毛囊虫检出率70%左右。每个个体荷螨量也不同,有些人大量寄生也不引起疾病,有些人小量寄生即无法忍受,引发皮疹。有人瘙痒,有人发皮疹也不痒。个体差异性比较大,不具有可比性。 任何事都有个度,护肤也一样。在没有感染毛囊虫的情况下,适当保湿、护肤、防晒,用比较普通的护肤品即可达到正常的护肤效果。个人体质肤质不同,不要千篇一律保湿、营养、防晒,一旦引发疾病,扭转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精力。已经引发毛囊虫滋生皮炎的患者,除了治疗外用药物外,尽量不要往脸上喷涂护肤品。治疗大概要三个月左右,而皮肤完全修复至生病以前健康漂亮的肤质,大概要一年以上,这是皮肤结构质地本身决定的。但在正确的方向上行走是最重要的,目标终可以达到。
泰坤堂东馆中医皮肤科科普号2024年03月28日142
0
0
-
空调暖气爽歪歪,我的脸更加红和烫
齐淑贞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2月13日131
0
1
玫瑰痤疮相关科普号

刘支持医生的科普号
刘支持 副主任医师
石狮市妇幼保健院
皮肤科
1.3万粉丝13.6万阅读

朱艳灵医生的科普号
朱艳灵 主治医师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西医结合皮肤科
4222粉丝111.9万阅读

陈周医生的科普号
陈周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2732粉丝28.4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王瑞艳 副主任医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皮肤科
痤疮 150票
玫瑰痤疮 73票
黄褐斑 20票
擅长:痤疮,玫瑰痤疮,黄褐斑,皮肤敏感,如何正确选择医学护肤品。 -
推荐热度5.0周俊 主治医师西安交大二附院 皮肤科
激光美容 136票
鲜红斑痣 82票
玫瑰痤疮 73票
擅长:1. 鲜红斑痣的光动力治疗 2. 皮肤激光与光子治疗美容(包括祛斑、毛细血管扩张、嫩肤、瘢痕、脱毛、除皱等) 3.肉毒素注射 4.皮肤损容性皮肤病变(痤疮、汗管瘤、睑黄瘤、瘢痕等)的治疗。 5.光老化、皱纹、面部皮肤年轻化方案设计 6.腋臭的治疗 7.皮肤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 -
推荐热度4.8崔凡 主任医师四川省人民医院 皮肤病性病研究所(皮肤科)
痤疮 231票
玫瑰痤疮 55票
皮炎 14票
擅长:痤疮、扁平疣等美容性皮肤病;银屑病、湿疹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性传播疾病;白癜风、黄褐斑等色素性皮肤病;多种原因引起的脱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