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新研究发现再次有力支持“脾血管结扎是治疗儿童脾大脾亢的可靠方法”
脾血管结扎术以其微创,恢复快等优势,在治疗儿童脾大脾亢上,是一种新的手术技术。但是否真正优于传统的脾切除术。不得而知。近日首都儿科研究所张金山医生团队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脾血管结扎术较脾切除术更加能
张金山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6月28日84
0
2
-
手术后我们一年多了还是脾大血小板还是低白细胞低怎么想法能缓解吗?
温哲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5月31日36
0
0
-
血液病脾大&脾功能亢进中医外治有妙招
脾大,即指脾体积增大是脾疾病的主要表现。脾大的原因可为两类:一类是感染性脾大;另一类是非感染性脾大。脾功能亢进,又称脾亢,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表现为脾大,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相应增生;脾切除后血象可基本恢复,症状缓解。一、脾大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1.脾大的程度脾大的程度与疾病有关。(1)轻度脾大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2~3cm为轻度脾大。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霍奇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2)中等度脾大下缘超出肋缘下3cm至平脐为中等度肿大。可见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症、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脾淀粉样变性、恶性淋巴瘤、尼曼-匹克病等。(3)极度脾大下缘超出脐水平以下为极度脾大或称巨脾。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疟疾、晚期血吸虫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等。二、如何诊断脾大&脾功能亢进?1.对于脾大的诊断,首先确定是不是脾大,脾大的程度、质地。第二步了解脾大的伴随症状和体征。通过了解病史,体格检查可以对脾大的原因做出初步诊断,然后再选择性地做有关实验室检查和必要的器械检查,最后对脾大的原因做出诊断。2.对于脾功能亢进诊断,1.脾大,肋下未触及脾者,脾区B型超声显像检查可供临床参考。2.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或血小板可以单一或同时减少。3.增生性骨髓象。4.脾切除后可以使血细胞数接近或恢复正常。三、传统治疗方案有哪些?治疗方法主要是是采用手术切除脾。切除脾有好处,可以纠正脾大对人体的危害,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不足。全脾切除后将改变病人的免疫功能,脾过滤功能消失,IgM减少、调节素和调理素水平降低、T淋巴细胞系统出现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淋巴细胞转换率明显下降,导致暴发性感染的机会显著增加,如凶险性肺炎。对于肝功能差、腹腔积液、低蛋白、呕血等病人应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脾切除。四、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1.药物治疗,中医依据脾大、脾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将其归为中医的鼓胀范畴,认为本病由气滞、血瘀、邪毒集聚于腹中所导致,本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并见,故其治疗宜谨据病机,以攻补兼施,补虚不忘实,泄实不忘虚为原则,实证为主则着重祛邪治标,根据具体病情,合理选用行气、化瘀、健脾利水之剂,同时辅以补虚;虚证为主则侧重扶正补虚,视证候之异,分别施以健脾温肾,滋养肝肾等法,同时兼以祛邪。临床常用中满分消丸、柴胡疏肝散、实脾饮、调营饮、一贯煎、膈下逐瘀汤等方剂加减治疗。2.非药物治疗,中医外治主要包括针灸、穴位贴敷、中药热奄包及中药塌渍等治疗方法,其中中药塌渍外敷治疗在临床中疗效显著。我科制备的中药塌渍方--消脾方(大黄、青黛、芒硝、冰片等),在临床上治疗脾大&脾功能亢进的患者中疗效显著,在部分患者中可以达到缩小脾脏,改善脾功能亢进导致的血细胞减少症如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及贫血等。病案举例:病例1:女性,职业:教师,年龄:26岁,民族:汉族,因“发现皮肤瘀点、瘀斑1年余。”于2022-8-12入住我科。患者自述2021年6月发现双下肢、双上肢散在瘀点、瘀斑,无口鼻出血,无血尿、黑便,无瘙痒,无发热,于2021年10月份出血月经量异常增多,出血不止,遂至江西某三甲医院就诊,行骨髓穿刺等检查后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大、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待排”,并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生血宝合剂、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地塞米松、叶酸、VB12等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血小板可上升至80109/L,后自行停药,因血小板减少,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拟“血小板减少”收入我科,入住我科后行PET/CT结果提示:1、脾脏显著增大,PDG代谢弥漫增高,盆腔内右侧喷笔髂血管旁淋巴结PDG代谢增高,考虑为血液系统疾病,建议结合活检病理。2、双侧腭扁桃体PDG代谢增高,考虑炎症或生理性摄取,脑部PDG代谢未见异常。3、副脾。2022-08-24超声计算机图文报告检查报告:检查结果脾肿大;肝、胆、胰未见明显异常。随诊。2022-08-26行超声常引导下脾脏穿刺,2022-9-4脾脏穿刺物病理结果:诊断意见:脾脏穿刺:少许脾脏组织,结构正常,T、B细胞轻度增生,红髓见较多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考虑炎性病变。免疫组化结果诊断肿瘤证据不足,穿刺组织有局限性,请结合临床。免疫组化:CD3较多细胞+、CD5较多细胞+、CD56-、CD20较多细胞+、CD79a较多细胞+、CD4较多细胞+、CD8较多细胞+、TIA1-EBER原位杂交:阴性。骨髓细胞学: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例正常,粒、红、巨三系均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可见轻度病态改变,巨系伴成熟障碍,血小板散在少见,髓片见原始细胞占2.5%。请结合临床。免疫分型:流失结果表明送检标本中未检出明显的免疫表型异常。骨髓活检:免疫组化未见原始细胞及淋巴细胞增多,巨核系增生可。诊断:1.脾大&脾功能亢进,2.全血细胞减少治疗方案:消脾方(图1-2)外敷脾区以散结消脾,病柴胡疏肝散加减,行气解郁,活血散结。经治疗1月后,脾脏明显缩小,长度由186mm缩至137mm(见图3-5腹部B超),血细胞较前上升(图6-9),2022年11月7日血常规:白细胞:3.97×109/L,红细胞:4.70×109/L,血红蛋白:115g/L,血小板:115×109/L。经治疗贫血、血小板减少已恢复正常。
曾英坚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2月13日346
0
0
-
李主任,我们拉黑大便了,血小板低,脾亢严重,能保脾治疗吗?
李龙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1月27日165
0
3
-
脾大脾亢患者的手术治疗—脾部分切除术
临床中会接诊到一部分门脉高压症患者,没有呕血、黑便病史,没有严重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或者有过呕血、黑便病史,但是经过多次内镜治疗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明显缓解或者消失。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导致的出血风险小,对
张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9月04日586
3
5
-
脾功能亢进
【概述】1. 各种不同疾病引起脾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的综合症。2. 特征:脾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细胞相应增生;脾切除后血象可基本恢复正常,症状缓解。 【病因】1. 原发性:原因不明,甚为少见。2. 继发性:在原发疾病基础上并发,居多(1) 慢性感染:l 病毒性肝炎l 结核病l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l 传单l 疟疾l 黑热病l 血吸虫病l 布鲁菌病l 梅毒(2) 免疫性疾病l 系统性红斑狼疮l Felty综合征l 类风湿性关节炎l 结节病l 单核-吞噬细胞增多症(3) 充血性脾大:l 门静脉高压l 肝内阻塞(肝硬化)l 肝外阻塞(门静脉、脾静脉、肝静脉血栓形成)l 充血性心衰l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l Budd-Chiari综合症(4) 血液系统疾病:l 慢粒l 骨纤l 慢淋l 多毛细胞白血病l 淋巴瘤l 恶性组织细胞病l 遗传球l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l 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5) 脂质贮积病:戈谢病、尼曼-皮克病(6) 脾脏疾患:l 脾囊肿或假性囊肿l 脾动脉瘤及海绵状血管瘤 【脾主要生理功能】1. 处理抗原以产生抗体2. 扣留并吞噬、破坏异常或衰老的血细胞、细菌以及外源性颗粒物质;3. 掐除红细胞内异常的包涵体,而并不完全破坏红细胞4. 滞留贮存血细胞,正常的脾贮存量很小,而在脾大后可明显增多5. 胎儿期参与造血,出生后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可进行髓外造血6. 与血浆容量的恒定有关,当脾大时,血浆容量也增加7. 可能产生某种分泌因子,对骨髓造血有抑制作用。 【临床表现】脾功能亢进大多为继发性,以脾大、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增生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包括:1、 原发疾患的表现。2、 脾大:大多在肋缘下3~6cm3、 血细胞减少1) Pltand/orWBC减少,晚期RBC减少(溶血例外)2) 多数患者虽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减少,而感染或出血的表现并不严重【实验室和特殊检查】1. 血象:l 一系、两系乃至三系同时减少。减少与脾大程度不一定成比例。l 各系列细胞的减少程度也不一致,一般早期以白细胞或(和)血小板减少为主,晚期常发生全血细胞减少。正细胞正色素性l 白细胞减少则以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淋巴细胞相对增多l Ret轻度增加:RBC破坏,骨髓代偿性增加,周血Ret增加,但Ret易被脾阻留破坏,故轻度增加。2. 骨髓象:l 活跃或明显活跃l 一般均伴有相应系列细胞的成熟障碍,如粒细胞系列可见分叶核细胞减少,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减少。可能因外周血细胞大量破坏,使相应系列的成熟细胞释放过多而造成骨髓象呈成熟障碍。 【治疗】1. 概述避免儿童期进行切脾(存在反复感染可能)2. 治疗手段:(1) 脾区放射治疗(2) 脾部分栓塞术(3) 脾切除(4) 治疗原发疾患3. 脾切除术的适应证(1) 脾大明显,造成严重压迫症状。(2) 门脉血栓形成。(3) 血小板减少重、出血。(4) 有严重贫血,尤其为溶血性贫血。(5) 白细胞极度减少并伴有反复感染者。(6) 原发性脾功能亢进者。4. 脾栓塞术(1) 不能耐受脾切除术者(2) 并发症:l脾梗后综合症:水肿、坏死、液化l胸膜炎l自发性腹膜炎l脾区疼l肝衰 5. 脾切除的并发症(1) 血栓形成和栓塞 l 常于术后数周至数月内发生。系由脾切除后血小板计数急剧增高所致l 切除后血呈高凝状态,不建议使用止血药物(2) 感染 脾切除后,脾细胞的吞噬功能消失,抗体形成减少,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均受影响,易合并感染,尤其在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更高,且易发生致死性败血症,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3) 原发病的恶化。
黄金波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24日181
0
1
-
血小板太低,脾大,做Tips好,还是脾栓塞,还是两者都做?
李广欣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17日188
0
0
-
体检彩超脾厚4.2,肝功正常
于莉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09日151
0
0
-
青少年脾功能亢进,脾大的治疗策略
脾功能亢进在青少年患者中并不常见,但可继发于很多先天性疾病(如球形红细胞症,红细胞贫血等),感染性疾病以及门脉高压。脾抗会造成三系减少(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尤其是血小板,降低到一定程度(50以下)随时都有出血的风险。目前针对增大的脾脏,常用的方法有脾切和部分脾栓塞术(PSE),其中PSE手术风险低,适当保留了脾脏功能,逐渐替代脾切除术。但目前PSE也会造成一定比例的严重术后并发症,如脾栓塞术后综合症,间歇性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有报道显示间歇性部分栓塞可降低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作为一种微创技术,PSE已被用于脾功能亢进30余年,其疗效得到多数学者的肯定,与常规开刀手术对比,操作时间短,无需输血等。
徐伟洋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19日115
0
2
-
公务员体检中关于脾肿大的部分规定
【脾肿大判定标准】脾脏长径>10厘米或厚度>4厘米,或脾脏长径×脾脏厚度×0.8≥38厘米2。关于轻度脾肿大,如脾脏厚度轻度增厚等,若血常规、尿常规+镜检、肝功能正常,未发现其他有关疾病的征象,可认定为单纯性轻度脾肿大,可作合格结论。
张龙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20日1563
0
2
脾功能亢进相关科普号

乔海泉医生的科普号
乔海泉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普通外科
53粉丝5.3万阅读

唐旭东医生的科普号
唐旭东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血液科
6780粉丝173.4万阅读

庄万传医生的科普号
庄万传 主任医师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
血液科
686粉丝139.4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熊先泽 主任医师华西医院 肝胆胰外科
肝癌 35票
胆结石 33票
肝血管瘤 12票
擅长:复杂疑难肝胆胰脾外科疾病的诊治,尤其在肝门部胆管癌、复杂肝癌、胆囊癌、胰腺癌、结肠癌肝转移及多次复杂胆道等肝胆胰高难度手术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各类腹腔镜手术,尤其是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和肝癌、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腹腔镜脾切除、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和壶腹部肿瘤、胰体尾切除治疗胰体尾肿瘤等;达芬奇外科机器人手术:机器人肝癌切除术、机器人胆囊癌根治术、机器人脾切除、机器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 -
推荐热度4.7孙红成 主任医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 普外临床医学中心
肝癌 19票
肝肿瘤 7票
肝血管瘤 3票
擅长:肝癌,胰腺癌,肝门部胆管癌,胆囊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黄疸、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内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等各种肝胆胰疾病的外科综合诊治,肝移植、腹腔镜微创外科治疗 -
推荐热度4.6吴川清 副主任医师武汉协和医院 胃肠外科
胃癌 47票
结肠癌 44票
直肠癌 43票
擅长:擅长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胃肠道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理,特别是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有丰富经验;胃肠间质瘤、肠梗阻、阑尾炎、肠息肉等微创手术;腹部包块及腹膜后肿瘤的微创治疗;腹股沟疝、切口疝及食道裂孔疝等各种类型疝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