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关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多见于40-50岁的经产妇。它以乳头状结构为特征,表面被覆腺上皮和肌上皮双层细胞。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定义、发病原因、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特殊类型、治疗方案、预后、癌变风险、预防建议以及患者常见问题解答,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一、定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一种发生在乳腺导管内的良性肿瘤,以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结构为特征。它可分为中央型和外周型两种:中央型发生在大导管内,占90%左右,通常不增加乳腺癌风险;外周型发生在终末导管内,有5%-12%的癌变风险。二、发病原因: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激素水平异常: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刺激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从而导致肿瘤形成。乳腺增生:约70%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乳腺增生的伴随病变。遗传因素:家族中有乳腺疾病史的患者,患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风险更高。局部刺激和损伤:乳腺组织的反复刺激或外伤可能诱发肿瘤形成。 三、影像学表现乳腺超声:可显示导管内低回声肿物,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乳管造影:可显示导管内充盈缺损,有助于明确肿瘤位置。乳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导管内病变,是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重要手段。钼靶检查:可用于排除钙化或肿块型导管癌。 四、鉴别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需要与其他引起乳头溢液的疾病进行鉴别:乳腺导管扩张症: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但通常无肿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多为单侧单孔血性溢液,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乳腺囊性增生症:常伴有周期性乳房胀痛。 五、特殊类型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发生在大导管内,占90%,通常不增加乳腺癌风险。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发生在终末导管内,癌变风险为5%-12%。 六、治疗方案(一)手术治疗传统手术:通过切除病变导管或区段切除肿瘤,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大或怀疑恶变的患者。微创手术:包括乳管镜下微创手术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的优点,但不适用于病变较深或位置不佳的患者。(二)其他治疗中药调理:可改善症状、提高免疫力,适用于术后恢复期患者。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适用于晚期或复发性患者。 七、预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病变,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但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有5%-12%的癌变风险,因此术后需定期随访。 八、是否会癌变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癌变风险较低,但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癌变率可达5%-12%。因此,对于外周型病变,建议密切随访或积极手术切除。 九、预防建议定期体检:每月进行乳腺自查,每年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健康饮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肪和高糖分食物。避免激素替代疗法:减少外源性雌激素的摄入。控制体重,减少酒精摄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十、患者常见问题解答问: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会癌变吗?答: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通常不会癌变,但外周型有5%-12%的癌变风险。 问:手术后还会复发吗?答: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较低,但需定期随访。 问: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有什么区别?答:微创手术切口小、恢复快,但不适用于病变较深的患者。 十一、总结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乳腺病变,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虽然中央型病变癌变风险较低,但外周型病变需密切随访。通过定期体检和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这一疾病。 法律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患者在接受任何治疗前,应咨询专业医生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本文内容基于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指南,但医学知识不断更新,具体情况请以专业医疗机构的诊断和建议为准。参考文献:1.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治疗方法-有来医生2.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医学网3.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MedSci4.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该怎样预防_杏林普康5.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症状_病因_治疗方法_鉴别_专家咨询|丁香医生6.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搜狗百科7.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鉴别诊断-有来医生8.乳腺导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哪几种-有来医生
怀化市肿瘤医院乳腺外科科普号2025年02月19日201
0
1
-
浅聊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病变,占乳腺全部良性病变3.5%。它是由导管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引起。我们一般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分为两类:中央型(单发)和外周型(多发)。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起源于大导管,通常位于乳晕下,不累及终末导管小叶单位。多以单侧乳头溢液为主要表现,常为血性或浆液性。部分患者查体是可触及肿物,多位于乳晕周围,挤压肿瘤所在区域乳头相应乳管开口处可有血性或者浆液性液体溢出;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则起源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临床表现多隐匿。本病多为中央型,常见于年龄30~50岁的女性;外周型仅占总数的10%左右。导管内乳头状瘤最典型的临床表现就是乳头溢液。乳头溢液颜色:可以是淡黄色、红色或者褐色,伴或不伴有乳腺肿物。乳头溢液量:出水量多时不用挤压也能在内衣上看到水印;但如果病变长在了距离乳头比较远的中小导管里(外周型导管瘤),乳头溢液就没这么明显了,即使有溢液也多需要用力挤压才能出来一滴两滴。很多有经验的医生查体时才会发现。乳腺部位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式有B超、钼靶、磁共振(MRI)。常用的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缺乏特异性征象。管内乳头状瘤位于导管上皮,所以绝大部分临床发现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多为毫米级大小。对于这样大小的病变,主要依靠超声诊断,推荐超声检查为首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需要结合乳腺钼靶和MRI检查。近年来,也有用导管镜对于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但业界对这种检查方式也存在一定争议,主要争议点有两点:①使用导管镜检查时,有些医生会顺便对溢液导管进行冲洗,患者会发现冲洗完溢液现象没有了,而且这种溢液没有的现象往往给患者造成疾病治愈了的假象;②导管镜只能做到较粗的一二级导管,如果病变位于更细小的导管,导管镜是无法发现的,因此导管镜检查会存在一定的低估现象。可见,目前并没有特别适合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完美”影像学检查项目,临床上对于导管瘤往往需要结合B超、MRI等多个检查项目进行综合判断。说了这么多,我们已经明确导管瘤不同于纤维腺瘤等其他良性肿瘤,因其易复发并可能伴随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和/或癌变等病理改变,它具有一定恶变比率。对于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施行病变导管在内的小叶切除或象限切除术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案。所以,对于临床体检、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是导管瘤的患者,一般我们都会更积极的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此外,对于单发、不伴有乳头溢液的患者,穿刺活检或者微创旋切手术也可以作为传统开放性手术的补充治疗方式。
马宇彤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1月18日342
0
0
-
乳腺叶状肿瘤是良性为什么还容易复发?
乳腺叶状肿瘤手术后确实容易复发。乳腺叶状肿瘤较乳腺纤维腺瘤、导管乳头状瘤等少见,但也并非罕见性疾病,其也称为分叶状肿瘤,病理学上隶属于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是由纤维和上皮两种成分共同构成,临床分为良性、交界性、恶性三种类型。乳腺叶状肿瘤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因其病理学特点,即便是良性叶状肿瘤也容易术后局部复发,更何况交界性或恶性叶状肿瘤的术后复发几率更高,因此即便是良性叶状肿瘤,其手术也要求将距离肿瘤边界2cm以上的周围腺体一并切除,而对于较大的交界性或恶性叶状肿瘤,则有可能需要行患侧乳腺单切手术。叶状肿瘤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初始良性叶状肿瘤,如果术后复发,其复发后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会越来越差,再次复发后可能成为交界性叶状肿瘤,多次复发手术后成为恶性叶状肿瘤的几率较大。因此叶状肿瘤初次手术宁可多切不能保守,以确保根治的效果。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对放化疗不敏感,腋窝淋巴结也很少转移,所以腋窝淋巴结一般无需清扫,但现在也有观点认为至少应当做前哨淋巴结活检来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前哨淋巴结相关知识请参阅笔者在本平台的科普文章《乳腺癌能保乳保腋窝吗?》)。因此即便是恶性叶状肿瘤术后一般也无需进一步治疗,当然,对于局部病期较晚无法手术切干净的或已出现远处转移的病例除外。
任辉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1月25日303
0
0
-
请问乳管瘤能不能微创手术
王东民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0月09日33
0
0
-
临床上常见的“导管内瘤”
门诊中,有许多患者无意中发现衬衣上有血迹而前来就诊,进一步检查后被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往往感到慌张,常常会问: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乳腺癌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什么是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是指发生在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为临床上女性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它不是癌症,但具有一定的癌变可能性。本病发病率较高,仅次于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多见于40~50岁的中年女性。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病因是什么?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孕激素水平低下,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是雌激素异常刺激的结果。几乎70%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乳腺增生病的一种伴随病变。导管内乳头状瘤有哪些分类?根据解剖部位和组织学特征的不同,导管内乳头状瘤一般可分为中央型(单发)乳头状瘤和外周型(多发)乳头状瘤。(1)中央型乳头状瘤:较常见,又称大导管内乳头状瘤,起源于大导管,多位于乳腺中央区乳晕下方,一般认为其不增加乳腺癌的风险。(2)外周型乳头状瘤:仅占10%左右,起源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位于乳腺的周围象限,一般认为是癌前期病变,癌变率在6%-8%左右。典型的症状体征有哪些?(1)乳头溢液:是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主要症状,约占就诊病人的80%。乳头溢液常呈血性或浆液性,溢液可为持续性或间断性。因肿瘤组织脆弱,血管丰富,轻微的挤压即可引起出血或分泌物呈铁锈色,是血性溢液的最常见原因。对于男性乳头溢液,应首先考虑为导管乳头状瘤,并高度警惕恶性的可能。(2)疼痛:绝大多数患者没有疼痛感。个别患者可出现局部疼痛及压痛,常为乳房导管扩张、导管内类脂样物质溢出及炎症所致。(3)乳房肿块:由于大多数瘤体体积较小,多数情况下临床查体摸不到肿块。部分中央型乳头状瘤患者可在乳头处、乳晕区或乳房的中心处触及结节状或条索状肿块,质地较软、光滑且活动较好。挤压肿瘤所在区域时,可以在乳头相应乳管开口处发现血性或浆液性液体溢出。外周型乳头状瘤发生在乳腺周围象限,由于发病部位更加分散,往往症状较中央型隐匿,当肿瘤聚集多发时,有时可以在乳腺外周象限触及肿物。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1)溢液细胞学检查。将乳头溢液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如能找到瘤细胞,则可明确诊断。(2)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于可触及肿物的病例,采用针吸细胞学检查,可与乳腺癌进行鉴别诊断。(3)X线平片。由于导管内乳头状瘤体积较小,密度淡,故X线平片很难发现。当瘤体较大时,表现为导管扩张条索状阴影,或局部圆形致密影,边缘完整锐利,偶尔可见钙化。(4)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及定位价值,尤其是触诊不到肿块的病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5)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性、无痛苦、简便易行的特点,超声可见扩张的导管及其内含的液性暗区,有时可见导管内的乳头状瘤及充盈缺损。(6)MRI:诊断灵敏度较高。无论是术前确定手术切除范围,还是检测超声无法查到的病变,其对于外周型病变的评估更有价值。乳头状瘤可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高信号影像。(7)乳管镜检查。对未触及肿块的乳头溢液,可提高其诊断率。乳管镜观察,可见乳头状瘤为黄色或充血发红的实质性肿块,表面光滑呈桑椹状突向腔内,或呈息肉样隆起而周围管壁光滑,无凸凹不平现象。怎么区分它和乳腺癌?这里我们所需要鉴别的乳腺癌往往指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这是一种原位癌,当然也不能排除其进一步发展为浸润癌的可能性。就症状和体征而言,二者无明显区别,导管内乳头状癌以血性溢液为主,肿块质地往往更硬,表面凹凸不平,活动度差。就影像学检查而言,二者的区别也不大,当乳头状瘤内有微硬化灶或伴有梗死灶时,乳腺超声,X线检查都难以与乳头状癌相区分。因此,临床上一般采用组织病理学进行确诊。以乳头溢液为主要表现者,可以通过乳管镜取病理,乳腺导管造影或者对溢液进行细胞学检查来确诊。以肿物为主要表现者,可采用空芯针穿刺取病理。需要手术吗?预后如何?导管内乳头状瘤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治疗仍然以手术为主。合适的手术路径和手术切除范围是关键,因此术前需准确定位。通常行乳管镜检查明确瘤体的位置及方向,术中沿确定溢液的乳管口,插入钝头细针注射亚甲蓝,沿亚甲蓝显色部位做切口,切除该乳管及周围的乳腺组织。常规送病理,如病理显示恶变,则酌情施行相关手术。术后仍需保持警惕,积极自查,定期遵医嘱前往医院复查。如果发现乳头溢液,尤其是血性或浆液性溢液,请及时到医院就诊,让专科医师进行综合判断,个体化治疗,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一起呵护乳房健康。
赵吉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0月08日771
0
1
-
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晕区大导管内的良性肿瘤,从乳管开口到壶腹一下1cm的导管内。由于雌激素刺激导管上皮局限性乳头状增生。1.大体形态。病变导管扩张,内含黄色或棕褐色液体,乳头状物突向腔内,多有蒂,细长,。2.镜下。导管上皮和间质增生,形成纤维脉管束为中轴的乳头状结构。表层为柱状上皮,其下为圆形或多边形细胞,再下为基底膜,上皮和基底膜之间可有肌上皮细胞。3.临床表现。自动性乳头溢液,鲜血、陈旧和浆液性。无特殊不适,阻塞导管时可有乳头区胀痛和肿块。4.鉴别诊断1)乳腺中小叶乳头状瘤病。2)乳管内乳头状癌3)乳腺导管扩张症5.治疗早期手术切除1)局部切除2)腺段切除
陈风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8月14日310
0
0
-
体检查出右侧乳腺导管内扩张增宽5 mm 长度约20mm 考虑导管内乳头状瘤4a 这个需要手术吗?
曹卫刚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7月22日42
0
1
-
乳腺导管瘤0.9大,不做手术行吗?
齐立强说乳腺健康2024年06月05日155
0
2
-
4年前做了导管内乳头状瘤,目前又复发了,但是结节没超过1cm建议做掉吗?
韩忠华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5月21日55
0
0
-
每1月4号复查还没事,这次复查有导管扩张并有低回声0.9×0.3,血流丰富,可探及高阻动脉频谱
曹卫刚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4月18日55
0
2
相关科普号

乳腺专科孙建医生
孙建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乳腺外科
1.6万粉丝129.3万阅读

兰晶医生的科普号
兰晶 副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甲乳外科
330粉丝8915阅读

赵吉医生的科普号
赵吉 主治医师
上海市同仁医院
乳腺外科
157粉丝4605阅读
-
推荐热度5.0徐峰 副主任医师北京朝阳医院 乳腺外科
乳头溢液 121票
乳腺肿瘤 78票
乳腺疾病 25票
擅长:1.病理性乳头溢液(透明色溢液,黄色溢液,褐色溢液,咖啡色溢液,血性溢液,浆液性溢液,单侧单孔乳头溢液,双侧多孔乳头溢液)的诊断和治疗; 2.无痛纤维乳管内窥镜技术诊断病理性乳头溢液+精准定位溢液导管内肿瘤; 3.乳管镜精准定位辅助乳管内肿瘤(良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微创及微入路无痕手术;年手术量2000余例。 4.乳腺结节微创美容手术,擅长麦默通以及巴德微创旋切技术治疗2厘米以下触诊阴性2级,3级和4a乳腺结节;年手术量800余例。 5.乳腺癌综合规范化治疗(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6.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乳房单纯切除+前哨淋巴结手术,乳腺癌保乳手术,乳腺癌术后重建手术;年手术量300余例。 7.输液港植入手术。 -
推荐热度4.9马薇 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大一院 乳腺外科
乳腺疾病 127票
乳腺纤维瘤 50票
乳腺肿瘤 49票
擅长: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擅长隐蔽美容性切口切除肿瘤;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的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手术,手术操作细致、标准,临床经验丰富;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及个体化、精准化的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 -
推荐热度4.8方仪 主任医师医科院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
乳腺癌 210票
乳腺肿瘤 39票
乳腺疾病 22票
擅长:乳腺癌的综合治疗,高难度乳腺肿瘤微创切除,专注乳腺癌保乳,保留功能手术,尤其擅长乳腺肿瘤切除后整形,乳腺肿瘤成形术、乳腺术后即刻重建,乳腺癌术后自体组织或扩张器/假体乳房重建等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