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12种疾病的最新进展
???脑深部电极刺激术在神经、精神疾病领域的应用探究有十余种疾病,目前FDA批准DBS的适应症有: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原发性震颤和强迫症等,JoachimK.Krauss教授在NatureReviewsNeurology?(影响因子IF:20.257)发表了《Deepbrainstimulation:currentchallengesandfuturedirections》。图:脑深部电刺激(来源于网络)??丘脑底核(STN)是治疗PD症状的关键靶点。苍白球内侧核GPi也是一个共同的目标,STN和GPi之间的选择通常是由多学科团队中的讨论所决定,并由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需求决定。尽管随机研究表明,与GPi刺激相比,STN刺激对运动症状和多巴胺能药物减少的影响可能更大,但在STN刺激后,不良的认知和情绪影响可能更普遍。大量研究还表明,在STN上的DBS手术,即使在术后5或10年也能持续改善症状,尽管由于潜在的退行性疾病的无情发展可能导致认知和步态下降。?在过去的25年中,DBS已成为治疗难治性运动回路疾病患者(最常见的是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和原发性震颤)的治疗标准。DBS在控制运动症状方面非常有效,但迄今为止DBS的使用常仅限于高收入国家,尽管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使用正在上升。对2002年至2011年美国出院数据库的分析表明,在此期间进行了30,000多例DBS手术。同期,关于DBS相关的论文和著作的数量也急剧增加,1991年至2014年间出版了7,000份。在过去的5年中,DBS在帕金森治疗方面的出版物数量下降,可能代表了学术上的逐渐接受,由此完善或改进设备或程序的研究数量超过了其评估初始疗效的报告总数。用于肌张力障碍的DBS手术治疗,比其在PD中的应用落后了大约十年。几项以盲法延迟发作刺激进行的假手术随机对照试验现已证明苍白球的内侧部(GPi)进行DBS手术对广泛性和节段性原发性(遗传性和特发性)肌张力障碍和宫颈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有效,并证明DBS在肌张力障碍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如今在一些儿童期肌张力障碍中,苍白球的DBS手术被认为是一线治疗。已确定手术年龄和肌张力障碍持续时间是最重要的预后指标。GPi已成为肌张力障碍中DBS最确定的目标。?GPi刺激可显著改善肌张力障碍的许多表现,且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较低。?原发性震颤是DBS在1997年被FDA批准使用的第一个运动障碍适应症,并且在众多研究中证明其功效后,它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法。在长期随访中,部分患者的生活习惯,诸如构音障碍(dysarthria)和步态共济失调(gaitataxia)之类的长期不良反应的出现,仍然是DBS治疗原发性震颤患者的挑战。刺激丘脑底核或直接瞄准该区域的纤维束是否会提供更好的长期改善仍不清楚。尽管DBS是安全有效的,但也经常考虑使用诸如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放射外科以及越来越多的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等病灶疗法。丘脑DBS也已用于其他类型的震颤,包括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sclerosis),对此,一项随机盲法试验验证了其巨大的临床益处。用于抽动秽语综合征的DBS最早是在1990年代末期引入的。然而,与DBS在其他运动障碍中的发展相比,这种治疗方式在抽动秽语综合症中的传播缓慢。迄今为止,全球接受过DBS的Tourette综合症患者人数估计少于300。在该患者组中,DBS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症状的复杂性,其包括各种抽搐(tics)和精神障碍,例如人格障碍,焦虑,抑郁,滥用药物等。关于靶目标的选择的不确定性反映了对如何最佳地利用DBS治疗的疑虑,其中包括运动和边缘回路中涉及的基底神经节和丘脑的子区域。多年来,DBS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功效已在多个病例系列中得到证实,通常患者人数较少。根据荟萃分析,症状较重的患者比症状较轻的患者受益更少。2017年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未发现在最初的盲期研究中接受GPi刺激治疗的Tourette综合征患者的抽动明显改善,但在研究的开放阶段证实抽动得到改善。需要对随机对照设计进行更多研究。慢性疼痛DBS的第一个适应症,几十年前才被认为是运动障碍的常规治疗方法。但是,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由于各种原因(包括招募患者的时间长久)而停止了两项大规模研究后,DBS止痛药未能获得广泛普及,其使用仅限于全球的一些专门中心。由于疼痛的自我评估具有主观性,因此对疼痛患者的DBS结果评估本质上比运动障碍患者更加困难。尽管通常可以通过鸦片剂治疗很好地控制伤害性疼痛,但对于重度难治性神经性疼痛患者,应考虑丘脑或扣带回为靶目标的DBS治疗。??几十年来,癫痫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一直是切除手术,对于不适合病灶手术切除的患者,可以选择采用DBS。刺激的目标包括丘脑核,如丘脑前核ANT中央核束旁核复合体(centromedian–parafascicularcomplex)和海马。人们对以DBS为癫痫治疗为中心策略的早期期望被削弱(或者被病灶切除术取代),在ANT靶目标的DBS研究证明了DBS的疗效,但也清楚地表明多数患者术后不会再无癫痫发作。闭环刺激(Closed-loopstimulation),可以通过传感电极检测癫痫发作活动并提供电刺激以防止癫痫发作,这是一项有前途的技术??重度抑郁是一种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疾病,可能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日常功能以及最终预期寿命。目前正在研究DBS的几种大脑靶点,以治疗抑郁症,包括与舌下扣带皮层(SCC)中的Brodmann区域25相邻的白质,内囊前肢(ALIC),腹侧尾状核(ventralcaudate),缰外侧核(lateralhabenula)和前脑内侧束(slMFB)的上外侧分支。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事实证明这些目标比其他目标更有效,且有一些研究人员建议所有这些领域都代表同一情感调节回路中的关键节点。在所有这些领域中,迄今为止,SCC的为靶目标患者数量最多。但是,在抑郁症中的两项针对在SCC或ALIC靶点的DBS手术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均未成功。强迫症(OCD)是一种破坏性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严重的性欲减退性强迫症和焦虑症。尽管可以使用对许多患者有效的心理药物和心理治疗策略,但多达三分之一的患者对标准的指导一致的治疗无反应。在1999年,有人提议采用ALIC刺激术替代不可逆囊切开术(Capsulotomy)来治疗强迫症,这是DBS最早的精神适应症之一。早期结果导致靶标重新定义为ALIC腹侧区域(腹膜和腹侧纹状体)和/或伏隔核。在过去的几年中,有学者将靶点向后移动,以终末皮层的核团为目标。与抑郁症一样,已经提出了多种治疗DBS的强迫症的靶标,目前大多数处于研究阶段。在北美,欧洲和其他地方,有关这些应用的研究正在进行中。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常见,普遍且极具挑战性的疾病,是任何精神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尽管疾病的身体表现(即严重的消瘦和营养不良)通常是最明显的,但越来越多的文献已经认识到边缘和情绪回路在触发和维持疾病中的关键作用。一些公开的,前瞻性的案例系列已经发表,以研究DBS在神经性厌食症中的作用。在迄今为止最大的系列研究中,有16名患者接受了SCC为靶点的DBS手术,并在临床和影像学上接受了1年的监测。DBS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统计学上显着改善相关,并且还与通过PET检查测得的与疾病相关的关键结构中脑葡萄糖代谢的持续变化有关。在治疗开始后的几个月,患者开始显示出体重的逐步改善,这被认为与改善对情绪调节的控制以及增加对神经性厌食症特有的强化治疗的参与有关。这些结果(除其他外)表明,DBS在复杂情况下(如神经性厌食症)的作用可能是高度难治患者综合和多方面治疗中的辅助手段。???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会在不同的时间出现极端强烈的情绪状态,这些疾病的发生频率不及严重抑郁症低,但会使人衰弱,并增加自杀风险。很少有患者被纳入重度抑郁症的DBS研究中,但是没有证据表明DBS在双相抑郁症中的疗效不及在单相抑郁症中。DBS到SCC,伏隔核和slMFB似乎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效果相关,但尚未完成随机,假对照试验。????阿尔茨海默氏病(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的逐渐下降。尽管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我们在组织学,遗传学和放射学上对AD的病理学标志的理解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在治疗上几乎没有取得进展。当前的治疗策略旨在提高乙酰胆碱的利用率,逆转已知的生化和代谢紊乱或清除或防止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沉积。DBS影响关键边缘回路传导活动中的能力推动了其在AD中的研究。最初的研究报告说,对海马外流途径(hippocampaloutflowpathway)的刺激导致一些患者代谢不良和认知能力下降。已经提出了几种针对AD的DBS靶目标,包括穹隆前部,内嗅皮层和Meynert基底核(NBM)的区域。DBS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工具,可用于治疗脑部疾病并研究其潜在的病理生理学。在过去的二十年中,DBS的飞速发展使得DBS成为神经传导通路障碍的治疗手段,从许多方面来看,DBS临床应用仍在不断发展,技术创新将集中在实用性的改善上,包括延长电池寿命,设计更小的设备以及开发除无线技术集成之外的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刺激。但目标始终如一,即尽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脑部疾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赵华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4月23日162
0
0
-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适用于哪些疾病?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疗法是通过立体定向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脑的深部神经核团或其他神经组织,并进行电刺激,从而改变相应核团或神经环路的兴奋性,用来治疗某些神经精神疾病。现已经证明很多疾病可通过 DBS 疗法,获得临床症状的改善。那么,都有哪些疾病可以进行DBS治疗呢?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缓慢、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迄今全球已经有数万帕金森病患者成功行 DBS 治疗。 2. 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唯一的症状就是震颤,偶有报道伴有语调和轻微步态异常。DBS 疗法最早用于特发性震颤治疗,其震颤控制的有效性及长期疗效均已获得肯定。 3.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引起肢体或躯干的扭转、反复的运动或姿势异常。 4.精神疾病 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最常发生在儿童期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是蜂音、声音和运动抽动,DBS 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是有效的,很多报告显示患者术后抽动及精神症状明显减少,甚至消失。 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 ( 或 ) 动作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疾病。强迫症的多学科诊疗也是作为DBS治疗强迫症的未来发展趋势。 抑郁症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DBS 已经成为难治性抑郁症的一种治疗选择。 冲动行为 冲动行为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人格障碍等病人。研究结果显示:6例存在严重暴力和攻击行为的患者接受DBS治疗后5例患者出现明显改善。 肥胖 系统的分析报道已经表明,DBS治疗肥胖已达到83%的成功率,可以媲美目前的减肥外科手术。 物质成瘾 物质成瘾,包括吸烟和酗酒,采用 DBS 治疗后症状改善。 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是以怕胖、盲目减肥、消瘦、闭经等为特征的一类难治性精神障碍。研究结果显示4例青少年患者行DBS治疗,随访38月,平局体重增长 65%。还有一些疾病,例如慢性疼痛,头痛,难治癫痫,植物状态,阿尔茨海默病等,也可将DBS作为一种治疗选择。 上海市同济DBS手术效果展示 简而言之,与传统手术相比,DBS 具有微创伤、可恢复和可调节等优点。在过去的20年,科学家们致力于 DBS 的研究,如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探索新的手术适应症、改进手术技术、探寻更多有效的刺激靶点等,使其优良的效果和独特的价值在未来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麒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10月18日2251
1
0
-
精神疾病可以通过仪器查出来吗?
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患者和家属,他们很关心自己的诊断,认为仅仅根据患者的一些诉说就下了诊断,这个做法很主观,不可靠,一直寻求精神疾病的客观诊断指标。 那么到底精神疾病有没有诊断客观依据呢,或者换句话说,精神疾病到底是否有脑区的可见的异常改变呢? 答案是当然有。 对于目前已知的精神疾病已经有了明确的神经生化,影像,遗传,精神药理等方面单一或多个病理证据,其中最客观的证据之一是神经解剖和神经影像学资料,已经确定的和精神疾病相关的5个神经环路以及不同精神疾病多个脑区的代谢变化,已经被功能性核磁显示出来,例如抑郁症相关脑区的低代谢改变,强迫症眶额叶等的高代谢改变,神经性厌食的低代谢区和神经性贪食的高代谢区等等,通过检查可以找到明确的证据。由于病理机制复杂,这些检查暂不作为常规检查和诊断依据,但并不代表精神病没有客观证据。 那种认为精神疾病的发病是一种虚幻,没有依据的说法才是真正的没有依据。科学诊断和治疗,才是精神疾病的王道。
孙玉涛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6月15日2477
0
3
-
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12种疾病的最新进展
DBS脑深部电极刺激术,俗称“脑起搏器“,在神经、精神疾病领域的应用探究有十余种疾病,目前FDA批准DBS的适应症是3种: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和原发性震颤,本文着重就DBS的临床应用现状和挑战进行阐述。该文内容节选自2019年发表的综述《Deep brain stimulation: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见于Nature Reviews Neurology(影响因子IF:20.257),其文章的指导者是世界立体定向与功能神经外科主席JoachimK. Krauss教授,其著有专著《Deep brain stimulation》等书。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脑深部电极刺激术(DBS)的临床使用是临床神经科学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作为一种外科手术工具,DBS可以直接测量病理性脑活动,并可以提供可调节的刺激,以治疗与电路功能异常相关的神经和精神疾病。DBS是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涉及将电极植入大脑内的特定位置,并从植入的电池电源中提供恒定或间断的电流。全球有超过160,000名因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和非神经系统疾病而接受过DBS的患者,并且这一数字每年都在增加。作为一种科学工具,DBS可用于研究脑功能障碍的生理基础,从而能够识别和纠正病理性神经元信号,并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并提高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此外,作为高度集中的具有典型毫米级解剖学靶点的干预措施,DBS证明了局部功能障碍和干预措施可对全脑网络产生深远影响。DBS作为大脑电路的探针和调节剂的这种双重性导致人们研究了DBS在各种疾病中的治疗潜力,包括影响运动,边缘,记忆和认知功能的疾病。01帕金森综合症(Parkinson disease)丘脑底核 STN是功能障碍与PD症状相关的关键核团,也是过去10年来DBS最常用的目标。苍白球内侧核GPi也是一个共同的目标,STN和GPi之间的选择通常是由多学科团队中的讨论所决定,并由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需求决定。尽管随机研究表明,与GPi刺激相比,STN刺激对运动症状和多巴胺能药物减少的影响可能更大,但在STN刺激后,不良的认知和情绪影响可能更普遍。大量研究还表明,在STN上的DBS手术,即使在术后5或10年也能持续改善症状,尽管由于潜在的退行性疾病的无情发展可能导致认知和步态下降。在帕金森的治疗中,DBS被称为“第二次蜜月”(多巴胺能治疗是第一次)。长远来说,特别是步态问题,变得很重要和棘手的问题,尤其在疾病的晚期很难解决。有学者提出了以脑桥核为靶目标的DBS手术,以改善结冰和姿势不稳定性,以减少其相关的跌倒的发生,但是选择合适的患者和证明客观益处的难度已成为该方法广泛使用的主要障碍。02运动障碍(Movement disorders)在过去的25年中,DBS已成为治疗难治性运动回路疾病患者(最常见的是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和原发性震颤)的治疗标准。DBS在控制运动症状方面非常有效,但迄今为止DBS的使用常仅限于高收入国家,尽管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使用正在上升。对2002年至2011年美国出院数据库的分析表明,在此期间进行了30,000多例DBS手术。同期,关于DBS相关的论文和著作的数量也急剧增加,1991年至2014年间出版了7,000份。在过去的5年中,DBS 在帕金森治疗方面的出版物数量下降,可能代表了学术上的逐渐接受,由此完善或改进设备或程序的研究数量超过了其评估初始疗效的报告总数。03肌张力障碍(Dystonia)用于肌张力障碍的DBS手术治疗,比其在PD中的应用落后了大约十年。几项以盲法延迟发作刺激进行的假手术随机对照试验现已证明,苍白球的DBS对广泛性和节段性原发性(遗传性和特发性)肌张力障碍和宫颈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有效,并证明DBS在肌张力障碍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如今在一些儿童期肌张力障碍中,苍白球的DBS手术被认为是一线治疗。已确定手术年龄和肌张力障碍持续时间是最重要的预后指标。遗传背景也被认为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与DYT6肌张力障碍患者相比,DYT1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获益可能更好。结果,有人建议对可能接受DBS的肌张力障碍患者进行基因检测,以鉴定最有可能从该程序中受益的患者。 后腹外侧GPi已成为肌张力障碍中DBS最确定的目标。 GPi刺激可显着改善肌张力障碍的许多表现,且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较低。然而,在节段性肌张力障碍的患者(尤其是成年人)中发现对DBS的反应良好的运动迟缓和步态问题。这种现象尚未被完全理解,但是它为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开辟了新的观点。正在针对肌张力障碍进行研究的DBS的其他目标包括STN和丘脑。然而,尽管STN的DBS手术初步结果令人鼓舞,但迄今为止其临床应用仍然受到限制。另一个有趣的靶标是感觉运动性丘脑核团,在射频损伤时代,它被认为是肌张力障碍的标准靶目标。未来研究的挑战之一是确定腹侧丘脑核团中的哪个区域将是DBS的理想目标-前部(即Hassler所说的Voa),后部(Vim)或中间区域(以前称为Vop的区域))。04震颤(Tremor)原发性震颤是DBS在1997年被FDA批准使用的第一个运动障碍适应症,并且在众多研究中证明其功效后,它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法。在长期随访中,部分患者的生活习惯,诸如构音障碍(dysarthria)和步态共济失调 (gaitataxia)之类的长期不良反应的出现,仍然是DBS治疗原发性震颤患者的挑战。刺激丘脑底核或直接瞄准该区域的纤维束是否会提供更好的长期改善仍不清楚。尽管DBS是安全有效的,但也经常考虑使用诸如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放射外科以及越来越多的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等病灶疗法。丘脑DBS也已用于其他类型的震颤,包括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对此,一项随机盲法试验验证了其巨大的临床益处。05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用于抽动秽语综合征的DBS最早是在1990年代末期引入的。然而,与DBS在其他运动障碍中的发展相比,这种治疗方式在抽动秽语综合征中的传播缓慢。迄今为止,全球接受过DBS的Tourette综合征患者人数估计少于300。在该患者组中,DBS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症状的复杂性,其包括各种抽搐(tics)和精神障碍,例如人格障碍,焦虑,抑郁,滥用药物等。关于靶目标的选择的不确定性反映了对如何最佳地利用DBS治疗的疑虑,其中包括运动和边缘回路中涉及的基底神经节和丘脑的子区域。多年来,DBS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功效已在多个病例系列中得到证实,通常患者人数较少。根据荟萃分析,症状较重的患者比症状较轻的患者受益更少。2017年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未发现在最初的盲期研究中接受GPi刺激治疗的Tourette综合征患者的抽动明显改善,但在研究的开放阶段证实抽动得到改善。需要对随机对照设计进行更多研究。06疼痛(Pain)慢性疼痛DBS的第一个适应症,几十年前才被认为是运动障碍的常规治疗方法。但是,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由于各种原因(包括招募患者的时间长久)而停止了两项大规模研究后,DBS止痛药未能获得广泛普及,其使用仅限于全球的一些专门中心。由于疼痛的自我评估具有主观性,因此对疼痛患者的DBS结果评估本质上比运动障碍患者更加困难。尽管通常可以通过鸦片剂治疗很好地控制伤害性疼痛,但对于重度难治性神经性疼痛患者,应考虑丘脑或扣带回为靶目标的DBS治疗。07癫痫(Epilepsy)几十年来,癫痫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一直是切除手术,对于不适合病灶手术切除的患者,可以选择采用DBS。刺激的目标包括丘脑核,如丘脑前核ANT中央核束旁核复合体(centromedian–parafascicular complex)和海马。人们对以DBS为癫痫治疗为中心策略的早期期望被削弱(或者被病灶切除术取代),在ANT靶目标的DBS研究证明了DBS的疗效,但也清楚地表明多数患者术后不会再无癫痫发作。闭环刺激(Closed-loopstimulation),可以通过传感电极检测癫痫发作活动并提供电刺激以防止癫痫发作,这是一项有前途的技术,需要进一步探索。08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 Diesease)阿尔茨海默氏病(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的逐渐下降。尽管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我们在组织学,遗传学和放射学上对AD的病理学标志的理解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在治疗上几乎没有取得进展。当前的治疗策略旨在提高乙酰胆碱的利用率,逆转已知的生化和代谢紊乱或清除或防止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沉积。DBS影响关键边缘回路传导活动中的能力推动了其在AD中的研究。最初的研究报告说,对海马外流途径(hippocampaloutflow pathway)的刺激导致一些患者代谢不良和认知能力下降。已经提出了几种针对AD的DBS靶目标,包括穹隆前部,内嗅皮层和Meynert基底核(NBM)的区域。 迄今为止,大多数报告都是前瞻性的,并且已经表明,记忆传导通路中的DBS可能会导致生理性的、全网络范围的代谢作用,并影响记忆功能的某些方面。一项针对轻度AD的穹隆DBS的随机双盲II期研究中,在12个月的主要认知结局指标中,并未发现主动刺激与假刺激之间的显着差异。这项研究确实显示了患者年龄和治疗结果之间的统计学显着相互作用,超过65岁的患者在术后12个月时表现出记忆力和脑代谢改善的趋势。因此术前确定哪些AD患者可能是对DBS敏感的,哪些患者不宜积极DBS手术。确实,影响结果的因素是DBS临床应用固有的挑战,这些因素包括神经解剖学基质,手术技术、导线放置、目标人群和结果测量的选择。精神性疾病(Psychiatric disorder)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我们在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的病理基础方面有了飞速发展。为了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症状,已经进行了一些前瞻性试验来确定离散解剖靶目标处的局灶性破坏是否会影响整个电路和整个网络的变化。精神病是高度异质的状况,会影响多个重叠传导通路。这些情况很少(如果有的话)的生物标志物来指导治疗或结果,缺乏关于最佳测量结果的共识。所有这些因素阻碍了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的发展。此外,手术试验的执行受到招募方面的重大挑战的阻碍。09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重度抑郁是一种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疾病,可能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日常功能以及最终预期寿命。目前正在研究DBS的几种大脑靶点,以治疗抑郁症,包括与舌下扣带皮层(SCC)中的Brodmann区域25相邻的白质,内囊前肢(ALIC),腹侧尾状核(ventral caudate),缰外侧核(lateralhabenula)和前脑内侧束(slMFB)的上外侧分支。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事实证明这些目标比其他目标更有效,且有一些研究人员建议所有这些领域都代表同一情感调节回路中的关键节点。在所有这些领域中,迄今为止,SCC的为靶目标患者数量最多。 但是,在抑郁症中的两项针对在SCC或ALIC 靶点的DBS手术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均未成功。10双向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 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会在不同的时间出现极端强烈的情绪状态, 这些疾病的发生频率不及严重抑郁症低,但会使人衰弱,并增加自杀风险。很少有患者被纳入重度抑郁症的DBS研究中,但是没有证据表明DBS在双相抑郁症中的疗效不及在单相抑郁症中。DBS到SCC,伏隔核和slMFB似乎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效果相关,但尚未完成随机,假对照试验。11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强迫症(OCD)是一种破坏性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严重的性欲减退性强迫症和焦虑症。尽管可以使用对许多患者有效的心理药物和心理治疗策略,但多达三分之一的患者对标准的指导一致的治疗无反应。在1999年,有人提议采用ALIC刺激术替代不可逆囊切开术(Capsulotomy)来治疗强迫症,这是DBS最早的精神适应症之一。早期结果导致靶标重新定义为ALIC腹侧区域(腹膜和腹侧纹状体)和/或伏隔核。在过去的几年中,有学者将靶点向后移动,以终末皮层的核团为目标。与抑郁症一样,已经提出了多种治疗DBS的强迫症的靶标,目前大多数处于研究阶段。在北美,欧洲和其他地方,有关这些应用的研究正在进行中。12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 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常见,普遍且极具挑战性的疾病,是任何精神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尽管疾病的身体表现(即严重的消瘦和营养不良)通常是最明显的,但越来越多的文献已经认识到边缘和情绪回路在触发和维持疾病中的关键作用。一些公开的,前瞻性的案例系列已经发表,以研究DBS在神经性厌食症中的作用。在迄今为止最大的系列研究中,有16名患者接受了SCC为靶点的DBS手术,并在临床和影像学上接受了1年的监测。DBS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统计学上显着改善相关,并且还与通过PET检查测得的与疾病相关的关键结构中脑葡萄糖代谢的持续变化有关。在治疗开始后的几个月,患者开始显示出体重的逐步改善,这被认为与改善对情绪调节的控制以及增加对神经性厌食症特有的强化治疗的参与有关。这些结果(除其他外)表明,DBS在复杂情况下(如神经性厌食症)的作用可能是高度难治患者综合和多方面治疗中的辅助手段。结论:DBS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工具,可用于治疗脑部疾病并研究其潜在的病理生理学。在过去的二十年中,DBS的飞速发展使得DBS成为神经传导通路障碍的治疗手段,从许多方面来看,DBS临床应用仍在不断发展,技术创新将集中在实用性的改善上,包括延长电池寿命,设计更小的设备以及开发除无线技术集成之外的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刺激。但目标始终如一,即尽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脑部疾病。
焦红亮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11月11日4040
0
1
-
进食障碍:为了减肥,变成了兔子(二)
今天的文章就跟大家说说,要由于过度节食导致的那些问题。想起食物就百爪挠心的感觉,是每个节食者都要经历的痛苦阶段。此时食物本身已经失去了它“好吃”,“美味”,“能填饱肚子”的各种正常意义,对于节食者来说,渴望到的食物的感觉,不亚于沙漠中需要一滴水。很少有人能真正通过节食长久的瘦下去,是因为身体一定会报复你。长久的节食会促成反跳性质的暴食——这不只是偶尔吃得多这么简单,而是频繁的暴饮暴食超过身体能承受的限度。他们中有的人能一天吃九次外卖。图片来源于网络论坛不到一百斤的吃播女孩,一个人能吃八斤米饭。日本大胃王木下君密子的胃部CT照片从生理上来讲,暴食给我们的负担更严重。消化系统超负荷运作;胃始终处于饱胀状态;胃大量分泌胃液,胃黏膜无法正常修复;甚至可能发生胃糜烂、胃溃疡、胃穿孔等疾病。在心理上更让人痛苦,暴食过程中的短暂快感(并非我们正常的吃到美味食物的满足感,而是机械的进食),很快就被自责、悔恨替代。所以暴食者往往情绪不稳定,容易自我否定,把暴饮暴食当作自暴自弃或者是一种情绪发泄。暴食者是食物的奴隶,机械的进食动作让他们完全无法享受任何关于美食带来的快乐感受。而也许他们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我要吃这么多,我到底需要什么?几乎所有的暴食者,都努力尝试过改变,但多数以失败告终。他们很可能无法控制的走上另一个极端:神经性贪食。与暴食症不同,神经性贪食的主要特点是,暴饮暴食之后,患者会无所不用其极的想要去控制体重增加。这种行为叫做:清除行为。清除手段包括:滥用利尿剂、过度运动、泻药、食欲抑制剂、代谢加速药物等等…上文所说的催吐,就是神经性贪食的最常见表现。选择催吐的人,通常有两个出发点:1. 暴饮暴食之后的自责。2. 出于减肥目的的催吐。这种可以无所顾及的享用美食方法,太容易让人沦陷——“反正吃进去的都能吐出来、当然吃的越多越过瘾啊!”南昌大学副教授易醒说过:“催吐危害很大。催吐减肥形成习惯后,易出现习惯性呕吐,未成年人还易因此体重过轻,影响生长发育、免疫系统、女性激素分泌甚至生育等。”此外,催吐时带出的胃液会腐蚀食道与牙齿,会造成沙哑嗓和烂牙;长期用手抠喉咙,所以TA们手上也会留下无法恢复的伤痕。催吐者被腐蚀的牙齿长时间催吐后手上被牙齿磨出的伤疤TA们不会因此而痛苦吗?不,TA们日夜都身处痛苦之中,只是TA们告诉自己:没关系,只要我瘦就好了。这样心理病态的瘦,真的美丽吗?体重变轻的TA们,真的自信了吗?TA们真的收获了想要的一切吗?我们无从得知。厌食症是进食障碍中最危险的。并非危言耸听,厌食症可说是死亡率最高的精神障碍,胜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如此危险,但却无人知晓。无数少女为了苗条甚至会祈祷:我想得厌食症!图片来源于厌食症相关论坛厌食症不是体重的救星,而是生命的克星。大家一定见过那些瘦骨嶙峋的厌食症患者的照片,这不是某些厌食症患者,这是所有厌食症患者的样子。图片来源于网络很多姑娘会想,如果我厌食,我就可以少吃东西。不,厌食症患者不是少吃,而是纯粹不吃,是不可控的生理排斥!一方面,厌食所导致的饮食失调、营养缺失、水电解质失衡,对身体会造成难以修复的损害,可能会发生晕厥、猝死等情况。另一方面,进食障碍患者往往会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包括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双相障碍等等,也因此会导致轻生。据美国流行病学统计暴食障碍门诊患者中,神经性厌食患者的自杀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5.2-30倍。厌食可能是过度节食导致的生理排斥,也可能是暴食之后的“幡然悔悟”。当厌食心理出现之后,你一定要明白,对食物的态度已经威胁到了你的生命,及时的进行治疗迫在眉睫!下一篇文章我会给大家谈谈,关于进食障碍的治疗问题。
彭旭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8月07日2329
0
2
-
孙伯民教授在神经性厌食症手术治疗中的新突破
2020年2月,孙伯民教授团队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Deep brain stimulation of the nucleus accumbens for treatment-refractory anorexia nervosa: A long-term follow-up study”在国际神经调控权威期刊《Brain Stimulation》在线发表。文章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孙伯民教授,研究开展过程受到心理科林国珍主任、金海燕主任的大力支持,占世坤主任和刘伟医生为共同第一作者。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通常简称为厌食症,是一种严重进食障碍,其特征是患者对身体外形及体重的自我感知扭曲而导致的自发的和持续的饮食摄入减少。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DSM-V)可将厌食症分为限制型和暴食清除型两个亚型。厌食症也常常共病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精神疾病。成人厌食症的治疗难度极大:尚无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药物治疗的有效性;据估计,约20%的患者对现治疗手段无效。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双侧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c)深部脑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可作为难治性厌食症的有效外科神经调控治疗手段,但仍需更大样本的随访队列研究证实。该前瞻性研究旨在探究NAcc-DBS在难治性厌食症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两年随访节点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的改善程度;次要研究终点为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改善程度。【论文中文摘要】背景: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精神疾病,临床预后差。对于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急需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探究伏隔核深部脑电刺激术(NAcc-DBS)治疗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共28名女性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接受了NAcc-DBS,并完成了为期两年的随访研究。在术后六月和两年随访节点,一系列的精神病学量表被用于评估身体质量指数(BMI)、情绪共病等临床预后指标。结果:本研究中未出现死亡病例的报道,但一名患者出现了对刺激器的排异反应。最常见的手术相关短期不良事件为切口部位的疼痛(N =22),通常术后3-4天即可消失。本研究未记录到严重的手术相关不良事件。与术前基线相比,患者在术后六月随访节点的BMI显著增加,相关情绪共病精神病学量表评分也得到显著改善,并维持至两年随访终点。事后分析显示,NAcc-DBS在暴食清除型厌食症患者中的效果劣于限制型厌食症患者。结论:本次长期随访研究表明,NAcc-DBS对治疗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的体重过低和情绪共病是有效的。尽管NAcc-DBS在限制型厌食症患者中似乎更为有效,但考虑到潜在的手术相关并发症,需要采取严格的手术入排标准。
孙伯民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4月19日3084
0
1
-
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要点有哪些?
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包括营养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个体的心理成长。1. 首先给予营养支持,保证生命所需营养,定时定量监督进食。在这个过程中,争取患者对治疗的配合,虽然有时显得很艰难。2. 药物治疗:药物可以缓解伴随的抑郁、烦躁等情绪问题、减少冲动行为以及带有偏执性质的体型感知障碍。3. 心理治疗对患者的帮助非常重要,多数患者内心痛苦、空虚。所有注意力都在体重体型上,他们的症状通常是心理痛苦的防御方式,带有继发性获益的功能,无意识地回避了令他们更加痛苦的困难。有的是在人际关系中缺少朋友、尤其是亲密关系里没有信心;有的是在学业上压力过大;有的是对自己全面否定;有的是内心缺乏安全感,却极力想控制别人,又很难;有的是父母关系不稳定,吵架或者离异等诸多心理、家庭和社会因素,都会诱发或影响着进食障碍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心理咨询与治疗可以聚焦这些心理因素开展工作。4.自我成长:他们容易忽略自己的心理问题,而宁可把它归因于自己的躯体原因。他们误以为只要身体苗条了,就有信心了,实则是一种认知偏差。需要患者对心理现象保持好奇与探索,找到影响自己心情的最根本原因,从而面对和解决,为此方可逐渐走出厌食症带来的烦恼。
黄建军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3月05日3053
1
2
-
什么是神经性厌食症?有哪些表现?
神经性厌食是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及年轻女性的进食障碍,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1.过度节食:过度限制高热量食物、进食量明显减少、连续多日不吃主食、只吃少量蔬菜、水果或者减肥食品。有些患者会以胃肠等躯体不适多次到医院检查就医,并无明显的器质性异常。2.对自己的体型或者体重感知出现障碍:表现为总感觉自己很胖,在外人看来,很苗条,甚至有些患者都瘦得皮包骨头了,可他们还是觉得有些胖,并给自己定下一个很难达到的“理想”体重标准,并为之努力。有些患者,除了节食,会有过度运动、饭后催吐、使用泻药、或者灌肠等,尤其是部分患者可以间或出现暴食行为。他们更要采取催吐导泻来阻止发胖。3.体重明显减轻、生理功能紊乱:出现营养不良、身体乏力、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甚至停经;正值长个的孩子身高体重增长受限等;注意力不集中、心情急躁、容易冲动、情绪低落等,给个体的学业、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影响。
黄建军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3月05日2852
0
0
-
什么是厌食症?厌食症如何治疗?
“身体是每个人的神殿,不管里面供奉的是什么,都应该好好保持它的强韧、美丽和清洁。”村上春树说。然而,或许对于厌食症患者来说,“战争是更恰当的比喻。”在以瘦为美的时代里,不少的人执着于看不见的脂肪和可能增加的体重,食物是她的仇敌,却在暴食时带给她安慰。对食物的“沉溺”与“节制”反反复复。神经性厌食症,这真的不是什么好玩又酷炫的事,我曾见过不少的来访形体消瘦,皮包骨头……头发大把大把的掉,还伴有各种衰竭症状,心理也陷入了抑郁状态,和你想象的“弱柳扶风”林妹妹的形象完全不同。晚上睡觉时经常被自己咯醒,看着别人吃饭那么香,自己怎么努力连根菜叶都咽不下去,生吞还会呕吐。最痛苦的,莫过于周围人异样的眼神和指指点点。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将介绍什么是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厌食症的英文是anorexia nervosa,属于一种进食障碍以及精神疾病。在任何年龄段、性别的人群都可以出现厌食症的问题,但是发病率在女性青春期里会普遍一些。对于厌食症患者来说,他们通常会很努力的控制体重,不管什么时候都觉得自己很胖,有多余的脂肪,因此来控制自己的身材。控制手段包括吃非常非常的少、不停的运动来消耗摄取的热量或者/以及使用药物来控制食物摄取。如何患有厌食症?和很多疾病一样,厌食症有多种发病原因。抑郁症、酗酒史或者相关家庭病史会增加患有厌食症的几率。但是,也有很多个人、社会和环境等因素会增加这个疾病的发病率。(1)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包括对自己的体重、饮食等生活方式的要求。有些人在过度要求自己、追求所谓的完美的时候会变得对饮食(和自己)越来越苛刻。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心里的目标,对饮食和身材等话题非常敏感。这样强迫的个性从而也增加了厌食症的发病率。(2)社会因素当然,现在社会追求所谓的瘦=美也很有可能是增加发病率的原因之一。打开杂志、电视、社交软件,这个社会仿佛把体重和自律这两个词划了等号。如果你够瘦、够白、够纤细,那么你就有着足够的自控能力。然而,只要你有了一小块貌似多余的脂肪,好像大家就会把焦点放在这上。从而,社会和周边的压力,让部分人群变得更加控制饮食和体重,一不小心走到了厌食症上。这个问题在青少年期尤其普遍。发育的青春期不仅是身体在发生变化的一个阶段,也是少年少女们逐渐有自己的审美和对世界看法的一个时期。一些扭曲的社会审美,也会让部分人群过于错误的控制自己的饮食。当然,过去的生活习惯(例如不停的节食、使用错误的减肥方法)和突然的生活改变(换了新的工作、一些人的离开等)也会变成患有厌食症的因素之一。厌食症有什么症状?除了以上所说的严格控制饮食、用药、不停地运动以外,厌食症患者也有可能有以下症状:因为体重的原因拒绝或者故意不吃东西不承认自己和食物的关系扭曲化不承认自己饿了不停的看体重、照镜子、看身上是不是多了一块肉只吃一类食物或者非常定量化的食物慢慢的和社会断开联系,不想和大家一起吃饭失眠等厌食症会给身体带来怎样的伤害?体重过低和长期节食而引起的营养不良这是最常见的问题。同时,由于营养不良会引起生育、骨骼、贫血、心血管等疾病。厌食症的极端就是不吃任何食物,说夸张一点就是把自己慢慢的饿死。但是,除了在身体上的问题以外,还会有一些社交上的障碍。例如拒绝和大家一起吃饭、长期纠结体重和食物而无法专注于其他事情、抑郁和焦虑的心情等。如何改善厌食症?如果你觉得你有可能患有厌食症或者你已经患有厌食症了,我真的非常建议寻求医疗人员的帮助而不是一个人承担。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厌食症不仅仅是不吃或者严格控制食物,它同时也是一个精神上的疾病。可以寻求帮助的医疗人员包括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营养师和护士等。由于症状的不同恢复的时间和治疗方法也有区别,有些人也许只需要门诊看医生,然而有些人却需要长期住院恢复。也许你担心社会异样的眼光而不敢去寻求帮助,然而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健康都同样的重要。如果你不希望厌食症症状延续下去,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正视它。另外一个建议寻求医疗人员帮助的原因是厌食症分不同的严重度。有些人也许是体重偏低、每天少量进食、大量运动。在这种情况下,有心理医生和营养师的帮助,可以慢慢拾起对饮食和身材的信心,重新看待和食物的关系。但是有些人也会选择用药并且身体已经开始出现其他红灯(例如贫血、骨质疏松、减少肌肉等),那么这个时候急需医生的介入。如果是长期拒绝进食,这样会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调,需要住院进行治疗然后再慢慢恢复饮食。这篇科普其实仅仅是厌食症的基础入门信息。有些人也许会说“不就吃个饭吗?有什么难的。”相信我,对于很多厌食症患者来说每天吃东西就好像是打了一场仗。吃,心里难受,罪恶感重重。不吃,身体慢慢的垮了下去。如果你是一位厌食症患者,那么我鼓励你去慢慢的寻求帮助,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走出来。意识到需要寻求帮助就已经是一个好的开始了,不在乎社会的眼光很难,可是一辈子都无法去享受美食和接受自己的身材岂不是让自己更难受?如果你身边有厌食症患者,那么我觉得我们更需要给他们制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如果对方不希望以聚餐的形式社交,那么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其他活动。不要追问对方为什么不吃食物或者一直去评价对方身材和外貌,也许你不能理解对方,但至少不要再给对方增加压力。也许选择正确并且适合自己的减肥方法很难,但是在这样的一个谣言满处飞的网络环境下,想好好吃饭真的是难上加难。
张海生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11月22日3557
0
1
-
为什么精神紧张的时候不想吃饭?
我们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植物神经系统控制的,植物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这两个系统是互相抑制、拮抗的。当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很大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就受到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的时候,抑制胃液分泌,抑制胃肠道蠕动,降低食欲。而反之,迷走神经兴奋的时候,会提升我们的食欲。所以当人们紧张和精神高度紧张的时候,感觉不到饥饿。而一旦放松下来的时候,才会感觉到饥肠辘辘。
靳大川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11月20日3405
0
0
相关科普号

李雪霓医生的科普号
李雪霓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精神科
1361粉丝28.5万阅读

黄建军医生的科普号
黄建军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临床心理中心
1047粉丝22.2万阅读

刘登堂医生的科普号
刘登堂 主任医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755粉丝20.9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