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神经源性膀胱对于肾脏及膀胱的影响有多大?
门诊中,大部分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就诊时,已经出现肾积水等肾脏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法错误导致。神经源性膀胱最大的可能就会导致急性尿潴留,反复的尿潴留,膀胱内有大量的尿液,没有尿出,就会继发性,导致上尿路积水,当上尿路积水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引起肾功能的损伤,肾功能进一步的加重就会出现肾衰。由于长期的膀胱内压力增高,膀胱肌肉增粗肥大,形成大小不等的肌肉束。膀胱壁边缘高低不平,呈很多波浪状向内凹陷的小梁样结构,即膀胱成梁征象;小梁之间可见多发的小憩室影,憩室大小不一,散在分布;因肌肉小梁增生、肥厚、膀胱颈部明显狭窄。膀胱增大,呈宝塔样或圣诞树样;有不同程度输尿管逆流,输尿管增宽,肾盂扩张积水,多呈双侧性,合并膀胱结石等。一般通过膀胱造影、影像检查,能够看到膀胱的变化。神经源性膀胱要怎么治?辅助排尿一部分大容量、低压的膀胱可以使用腹压排尿,高压膀胱患者间歇导尿可能就是最好的方法,替代膀胱自主排空功能,从而保护肾脏形态和功能安全性。药物治疗1、M受体阻断剂:如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等,是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的一线药物,可以松弛膀胱肌肉,缓解尿频、尿急症状,可配合间歇导尿来排空膀胱。2、α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膀胱出口阻力,减轻排尿困难症状。手术治疗其作用是提高膀胱顺应性及容量,改变膀胱出口阻力。非手术治疗无效、神经病变稳定后可考虑手术治疗。有扩大膀胱容量、降低膀胱出口阻力、重建尿道等多种术式,可用于治疗逼尿肌功能障碍、逼尿肌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改善膀胱壁顺应性、控尿功能等。近年来,骶神经调控疗法对于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效果显著。
李旭东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8月21日64
0
0
-
什么是神经源性膀胱?这些排尿难患者千万别“使劲尿”
如果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者周围神经系统受到损害的患者,可能会引起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排尿不通畅,尿频,尿急,尿潴留。也可能有性功能障碍,性功能异常,也可能有便秘或者大便失禁等,这被称为神经源性膀胱。引起神经源性膀胱常见的病因有中枢神经系统因素、外周神经系统因素、感染性疾病、医源性因素、其他原因。确诊神经源性膀胱要做哪些检查?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除了临床症状,还需要做一系列的检查,包括神经系统的检查、脊柱和颅脑影像核磁共振,以及盆腔的检查,其中影像尿动力是非常重要的检查,它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可以看到肾脏有没有积水反流、膀胱有没有残余尿量的存在、膀胱的逼尿肌和括约肌有没有协同的失调等等。这些排尿难患者千万别“使劲尿”,保护肾脏、膀胱是首要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应从整体上考虑患者的膀胱管理,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神经源性膀胱总体原则是降低上尿路损害的风险,减少膀胱输尿管反流;保护上尿路,恢复膀胱的正常容量,恢复低压储尿功能,保护肾脏功能,改善排尿障碍症状以减轻患者生活上的痛苦。但是,依然有大部分患者,由于错误排尿、错误治疗,导致肾积水、肾衰竭等问题。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之前前需要明确自己膀胱的类型,属于高压还是低压。通过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膀胱的安全容量是多少,输尿管有没有反流,膀胱的形态有没有改变。可以采用腹压排尿的患者,只有一部分大容量、低压的膀胱可以使用,高压膀胱患者是不能使用的,一定要在医生的评估及指导下进行。临床中常碰见高压小膀胱,采用腹压排尿是非常危险的。还能通过间歇性导尿来排尿间歇性导尿是神经源性膀胱保护肾脏的正确排尿方法,这部分每天需要导尿的患者,也需要先通过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来判断自己膀胱的安全容量,一定要在安全容量之前,把尿液导出来,这是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重点。预期尿液导出量4-6次导尿/天=预期尿液生成总量,满足每日尿液生成总量≥1200ml。依据预期尿液导出量和尿液生成总量,合理安排患者清醒时间段的饮水量,避免过度充盈。
李旭东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8月16日134
0
0
-
尿便既要把好关,又要排顺畅
今天做完一台骶神经调控治疗II期手术。特点如下。1、患者曾在外院做过脊髓拴系松解手术。本次就诊,郎中发现患者有更严重的问题——圆锥发育不良(平头圆锥)、骶椎骶神经发育不良(第二骶椎以下缺如)。14岁一直尿失禁、便秘,排尿排便困难。2、由于没有骶骨骶孔,I期操作定位全凭术者对解剖位置的空间想象。II期采用八触点八通道脉冲治疗仪,可远程调控参数,可体外充电、无需更换电池。3、I期治疗体验一周,患者感觉疗效明显,白天不再有尿失禁,遗尿减轻,每日排一次大便,顺畅软便。今日II期手术顺利完成。迄今为止,修郎中应用骶神经调控治疗了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直肠),包括脊柱裂、脊髓骶神经发育不良、脱髓鞘疾病、腰骶椎外伤等。
北京301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科普号2023年07月21日218
0
2
-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如何安全排尿?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应从整体上考虑患者的膀胱管理,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神经源性膀胱总体原则是降低上尿路损害的风险,减少膀胱输尿管反流;保护上尿路,恢复膀胱的正常容量,恢复低压储尿功能,保护肾脏功能,改善排尿障碍症状以减轻患者生活上的痛苦。保护肾脏是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最主要目的,肾脏为什么会积水?有两个原因:1、反流;2、高压膀胱。高压膀胱分为储尿期高压:因为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储尿的界限是40厘米水柱,膀胱在储尿期,当压力大于40厘米水柱,肾脏就受不了了,储尿期高压是肾脏积水的最主要原因。排尿期高压:我们希望排尿时间是很短,同时压力又很低的排尿,也就是低压排尿,正常排尿是20厘米水柱。哪些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以腹压排尿?可以采用腹压排尿的患者,只有一部分大容量、低压的膀胱可以使用,高压膀胱患者是不能使用的,一定要在医生的评估及指导下进行。临床中常碰见高压小膀胱,采用腹压排尿是非常危险的。间歇导尿能够帮助患者安全排尿高压膀胱的患者千万不能想着增加腹压把尿尿出来,因为挤着肚子排尿就会产生高压排尿,继而损伤到肾脏,因此,间歇导尿可能就是最好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经尿动力学证实膀胱功能障碍进展为逼尿肌无收缩,同时存在一定的膀胱容量和良好的顺应性的患者。替代膀胱自主排空功能,从而保护肾脏形态和功能安全性,使得患者可以回归社会。总的来说,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有多种方法可以安全地排尿。最重要的是,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排尿方法,以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李旭东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7月21日92
0
0
-
同患神经源性膀胱、膀胱脱垂、急迫性尿失禁,一次手术治疗解决三大难题!
来自宁夏49岁的司女士,骶神经调控术后四个月,恢复自主排尿,尿液能够自己排干净,也没有漏尿的现象了,输尿管反流及肾积水的现象也消失了。宁夏患者同患神经源性膀胱+膀胱脱垂+急迫性尿失禁三种疾病司女士1年多前在当地医院行子宫切除术,腰椎间盘手术,术后患者出现排尿无力,每次排出少量尿液,之后出现不自主漏尿,伴会阴部感觉减退,还有大便无力的现象,平时需要插尿管进行排尿。期间口服药物都没有明显好转,为了进一步治疗,随后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李旭东教授门诊就诊,由于保守用药没有效果,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司女士入院评估后,经过B超检查,结果显示双肾有积水,膀胱壁增厚毛躁。尿动力学检查提示还有膀胱脱垂的现象。膀胱出口梗阻,排尿困难为主,还伴充溢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一次手术治疗解决三大难题经过术前评估,司女士确诊为神经源性膀胱、膀胱脱垂、急迫性尿失禁,李旭东教授为她制定阴道后壁修补术+经尿道膀胱壁肉毒素注射术+骶神经调节术,综合治疗的方案,同时解决三大难题,改善司女士排尿困难,尿失禁还有膀胱脱垂等现象。2月21日,李旭东教授在局麻下为她进行了“一期骶神经调控术”,术后经过1周的体验,能明显感觉到有好转,每次排尿量也增多了,漏尿现象好转,膀胱内的残余尿量也减少了。显著的治疗效果让司女士决定进行二期植入手术。2月28日,在全麻下成功进行了阴道后壁修补术+经尿道膀胱壁肉毒素注射术+二期骶神经调节术,术后效果更好。术后2个月司女士来门诊复查的时候,B超结果显示双肾的积水没有了,输尿管也没有反流了,尿失禁现象消失,还恢复了自主排尿。现在,司女士术后已经四个月了,状态越来越好。
李旭东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7月03日61
0
1
-
骶神经调控疗法(膀胱起搏器)你知多少?
1. 请您简单介绍下骶神经调控疗法?大家对中医的电针了解比较多,其实骶神经调控疗法和中医电针类似。骶神经调控疗法是通过X线透视下,通过穿刺将电极放置到骶3或骶4神经背根,通过脉冲电刺激神经根,治疗排尿障碍。主要用于治疗急迫性尿失禁/尿频-尿急综合征/非梗阻性尿潴留/排大便障碍等。国外主要用于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在国内主要用于治疗神经源性膀胱。2. 这个技术是否成熟?有什么特点?技术成熟,1994年该治疗方法已经在欧洲获批上市,2003年在我国获得批准,目前全球已有超35万例手术,国内超4000例手术。随着技术的推广,该手术在国内开展的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微创,不动膀胱尿道,在臀部做手术,术后臀部仅见5cm左右的皮肤刀痕;可逆,若治疗无效,可以将神经刺激器取出,不损害膀胱尿道或神经;可调,如果治疗效果不满意,患者或医生可以用遥控器像调电视频道一样改变刺激参数。3. 患者应该在疾病什么阶段选择骶神经调控手术治疗?有窗口期吗?一般是在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就可以行骶神经调控手术。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建议患者在膀胱明显挛缩,肾功能轻度受损前及时手术治疗。预期不能完全自行恢复患者,在严格筛选患者的前题下,尽早手术治疗。4. 有科学的评估和疗效预测手段吗?患者症状,是尿急患者比排尿困难患者治疗效果好;术前要进行尿动力检查。在骶神经调控手术过程中,有一期测试步骤,通常需要2-3周,如果治疗效果可以,再进行长期刺激器植入。5. 患者在接受骶神经调控治疗后,是否可以正常生活、体育锻炼,或者出门旅游?有什么注意事项?骶神经调控手术后,患者生活基本不受影响。应注意部分厂家刺激器不能做3-T核磁,但可以行头部1.5T核磁检查,避免剧烈活动或碰撞臀部。刺激器电池一般用5-8年,没电时及时到医院更换。6. 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未来您有哪些期待和展望?1)骶神经调控刺激器能够做MRI,体积更小,可以反复充电,目前这类微型化的刺激器国外已经有上市。2)手术价格降下来。3)提高大家的认识,尿失禁及时就医。
贾春松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6月27日65
0
0
-
骶神经调控治疗排尿功能障碍,可以改善哪些排尿问题?
膀胱的排尿功能需要一系列的肌肉和神经协调工作才能完成,而且一切行动需要听从大脑中枢的总指挥。一旦信号通路发生问题可能会造成排尿困难和尿频尿急等一系列问题,脊椎损伤的患者会出现尿潴留,信号紊乱会产生顽固性尿频尿急。骶神经刺激疗法使用一个可植入的膀胱起搏器和电极。将电极放置在靠近骶神经处从而控制尿液的贮存和释放。刺激器放置于臀部的皮下囊袋内。通过刺激骶神经,调节与排尿相关的膀胱、括约肌和盆底的神经反射,使异常的神经反射重新到达平衡,从而安全而有效地控制排尿功能障碍的症状。治疗包括体验治疗和长期植入,如果病人在体验治疗期间能够获得症状缓解(基于治疗之前的排尿日记,有50%或以上的症状改善),则适合植入。骶神经调控的疗效好吗?骶神经调控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在临床研究和病人跟踪随访中,病人明显感觉去厕所的次数减少了,疼痛减轻,尿液漏出减少或者消失,需间歇导尿患者导尿次数减少甚至不需要再导尿。需负压排尿患者可正常排尿,病人能够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治疗可体验、微创、可程控,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效果显著。术后再配合间歇导尿,排尿困难的问题逐渐好转,同时肾积水等现象也会消失。1、可以减少膀胱的神经性过度活动,进而可以保护肾脏、保护膀胱2、可以减少膀胱的纤维化,进而延缓病情的发展。3、可以使括约肌间歇性的开放,对于有排尿困难的患者就改善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很多患者都有大便干燥的问题,可以使70-80%的患者大便干燥得到改善神经调控手术治疗,适应症选择至关重要排尿功能障碍方面,主要治疗保守治疗(口服药物,行为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保守治疗患者的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非梗阻性尿猪留的症状。
李旭东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6月20日117
0
0
-
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困难,到底是让自主尿还是导尿?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由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神经源性膀胱症状包括尿失禁、尿频、尿急、尿潴留和排尿困难等。通常是由于神经系统遭受损伤,如脊髓损伤、脊柱外伤等疾病导致。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行为疗法和手术治疗等,控制排尿,避免膀胱及肾脏的损伤。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有很多的治疗方法,有些患者通过治疗感觉能尿出来了,非常高兴,其实不然,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治疗后到底是自主排尿还是导尿,是需要根据膀胱的类型决定的。如果患者属于无梗阻性的尿潴留,做了手术以后基本不需要再导尿。如果这个病人是高压的膀胱,我们特别忌讳他排尿,自我排尿会伤到肾脏,做了手术以后,膀胱的压力降下来了,安全容量增大了,虽可以自主排尿,但是自主排尿又影响肾脏,这种情况下即使能自主排尿,我们也不会让患者自主排,就需要进行间歇性导尿了,以此避免患者高压排尿。治疗前一定要明确膀胱类型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我们重要的目的是保护肾脏,避免肾功能衰竭,首先要进行影像尿动力检查,这是治疗前的检查的“金标准”,这个检查有些医院是做不了,所以也可以做普通尿动力+膀胱造影检查,判断膀胱的压力有多大、膀胱的形态,还可以看到输尿管有没有反流,反流的程度如何、尿道有没有梗阻。我们知道影响肾脏的原因有两个,反流、膀胱的高压,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反流尽可能的小,增加膀胱的安全容量。大家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神经源性膀胱是一个终身治疗的疾病,需要随时的观察膀胱及肾脏的情况。提醒:对于通过增加膀胱的压力,迫使尿液强行的从尿道口挤出来的疗法,大家要注意,在尿液挤出来的同时会挤到肾脏,造成膀胱的高压储尿和高压排尿,所以这些治疗方法看似患者可以正常的排尿,实际上严重损害肾脏,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
李旭东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6月12日109
0
0
-
什么是神经源性膀胱? 我该如何应对?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bladder,NB)是由于神经调控机制出现紊乱而导致的下尿路功能障碍,通常需要在有神经病变的前提下,患者才能被诊断为神经源性膀胱。根据神经病变的程度及部位的不同,神经源性膀胱通常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脊髓相关疾病是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的常见原因,常见的病因包括脊髓损伤、脊柱/脊髓肿瘤、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脊髓血管畸形、脊髓栓系、脊柱隐裂以及部分脊柱手术等。在处理上述疾病的时候,大部分的脊柱外科医生或者骨科医生只关注运动与感觉功能,而忽视了对排便功能的精细管理,对于存在尿潴留或者尿失禁的情况,往往单一地选择长期留置导尿,殊不知这样反而会给患者增加生理与心理负担,有时甚至会措施最佳的康复时机。神经源性膀胱一旦治疗不当,可引起多种长期并发症,严重者可引起上尿路损害以及肾功能衰竭、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病友们也不用过度恐慌,如果患者能够对病情有充分的了解,及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可以及时保护上尿路甚至恢复(或部分恢复)下尿路功能。本科普内容将为您介绍有关神经源性膀胱的基本知识、科学就医、生活护理及康复指导。希望通过这些内容,能够解答您心中的疑惑,掌控自己的健康。1.神经源性膀胱有哪些症状?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正常的储尿和排尿过程。排尿是一种反射,信号通过膀胱及下尿路(周围神经)-脊髓-脑干-脊髓-周围神经的传导来控制排尿,参与排尿过程的三种肌肉分别是逼尿肌、尿道内括约肌和尿道外括约肌。在储尿期,逼尿肌松弛,括约肌收缩,也就保证了膀胱可以稳定储存尿液不随意排出;然而在排尿期,逼尿肌收缩,括约肌舒张,保证尿液可以排出体外。排尿反射通路的任何部位受损,或参与排尿的肌肉协同失调,都将导致储尿和排尿功能障碍。储尿期功能障碍会导致膀胱不能稳定的储存尿液,出现尿急、尿频、夜尿、尿失禁、遗尿等症状;而排尿期功能障碍会导致膀胱无法顺利将尿液排出,包括排尿困难、膀胱排空不全、尿潴留、尿痛等症状。此外还有排尿后症状如尿后滴沥等。除此之外,神经源性膀胱还可能合并其他症状,包括:排便功能障碍,便秘或者大便失禁,男性出现勃起功能障碍等。同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较高风险出现尿路感染、尿路结石以及因尿液倒流引起的肾脏问题。2.如何诊断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主要包括几个方面:①查明原发疾病,即查明导致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需要通过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检查手段查明。②下尿路功能障碍和泌尿系统并发症的诊断,需要通过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尿动力学检查和膀胱尿道镜等检查手段加以明确。其中,尿动力学检查能对下尿路功能状态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估,是评估神经源性膀胱的“金标准”。常见的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包括逼尿肌过度活动,低顺应性膀胱,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等。3.神经源性膀胱不及时处理会有哪些危害?神经源性膀胱不及时处理,容易并发尿路感染,10%~15%的患者可发生尿路结石,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发生率也达到10%~40%,同时还可并发肾盂肾炎、肾衰竭、肾积水等疾病,长期插尿管给患者生活也会带来诸多不便,并且会显著增加膀胱和肾脏结石、狭窄和膀胱肿瘤的发生风险。因此,确诊为神经源性膀胱后,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护肾脏。曾经有一位患者张大爷发现自己长期排尿困难,且膀胱无法排空尿液,经诊断,确认是神经源性膀胱且膀胱内具有很高的残余尿(>500ml),首先采取药物治疗和留置导尿的方式暂时稳定了病情,然而后续张大爷掉以轻心拔掉尿管后觉得排尿尚可,没有太过重视,后来再来复查发现残余尿量更高了,尿液甚至反流至了肾脏,这无疑加大了后续治疗的难度。4.为什么需要记录排尿日记?排尿日记是患者在一定时期内对排尿过程的完整记录,通常需要连续记录3天饮水和排尿的时间及尿量(无法自主排尿的可以记录导尿量),以及伴随的尿失禁次数、失禁量等其他指标,令医生可以客观地了解患者排尿状态、泌尿器官的功能状态,从而分析病症的根源、观察治疗效果。因此,排尿日记是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重要的参考,特别是对于神经源性膀胱初诊患者至关重要。5.神经源性膀胱有哪些治疗手段?间歇导尿:间歇性导尿能有效治疗神经肌肉排尿功能障碍,帮助恢复膀胱感觉和功能,消除长期留置导尿的痛苦,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辅助治疗及行为训练:包括手法排空膀胱、盆底肌肉训练、训练“扳机点”排尿、男性使用外部集尿装置等。其中,盆底肌训练(也称凯格尔运动)的方式是取双膝弯曲平卧位,收缩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保持收缩五秒钟,然后慢慢地放松,休息五到十秒后,重复收缩运动。药物治疗:根据治疗作用不同分为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治疗逼尿肌收缩无力、降低膀胱出口阻力、增加膀胱出口阻力和减少尿液产生。需根据神经源性膀胱的评估与分类来进行药物种类的选择与搭配。微创手术治疗:一部分患者经历药物治疗或其他保守治疗后无效,或出现药物不耐受、不堪忍受间导的麻烦,可以积极寻求手术治疗。骶神经调控疗法作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最先进的微创疗法,成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的“新希望”。该疗法通过弱电脉冲影响骶神经,调控膀胱、括约肌和盆底神经反射,是一种植入体内长期使用的电调节治疗。简言之,是让膀胱和排尿的神经淮确向大脑传递“开”、“关”信号,以解決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排尿障碍问题。在保护患者上尿路功能之余,还可以有效控制多种排尿障碍的症状:跑厕所的次数减少了,尿液漏出的事件减少或消失了,导尿次数减少或不再需要导尿。患者控尿/排尿能力得到提高,残余尿量减少,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骶神经调控疗法具有“微创、可逆、安全、有效”的特点,是一种可逆性治疗,不损伤自身器官、创伤极小,且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该疗法的有效率约在70-80%,因此,该手术分为两个阶段,一期术后约有2-4周的测试时间,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参数以选择最适的刺激位点和强度,让患者充分体验疗法的获益再决定是否进行二期手术(植入永久刺激器)。该疗法目前已造福全球37.5万名病患,目前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国内的医生和患者的认可。6.脊髓损伤或脊柱相关疾病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有什么特点?应该何时介入手术治疗?根据过往的文献数据统计,背部手术、脊柱隐裂、脊髓栓系等病因引发的神经源性膀胱,因其一般不出现严重的脑损伤和完全性脊髓损伤,只要盆底神经通路较为完整,这类型患者对骶神经调控疗法的有效率较高,很有希望从该疗法中受益。当原发病未在进展期,病情稳定后3-6个月内下尿路功能障碍性疾病仍未改善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以考虑行骶神经调控治疗。这一时间窗口对于骶神经调控疗法的有效率至关重要,如多年不进行处理,多年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很可能会造成膀胱功能的缺失及神经反射的受损,此时再进行手术介入已为时已晚,只能通过每日间歇导尿,行动不便的患者甚至只能终日与尿袋为伴。40岁的吴先生因意外脊柱外伤,出现了下肢运动能力减退和无法自主排尿的症状。经一段时间康复训练后,下肢运动能力部分恢复,但排尿功能依旧较差,只能每日采取间歇导尿的方式排空膀胱。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尝试了骶神经调控疗法,骶神经调控疗法使吴先生恢复了部分自主排尿功能,间歇导尿频次下降、间隔拉长,并且双下肢的运动功能也得到了一定改善。然而,很多人认为“还没到最后一步”,“再忍忍,多吃会儿药再考虑手术”,将手术介入的时间一再延后,等年纪大了实在不堪忍受排尿功能障碍的痛苦再来手术,这类型患者往往神经反射较差,测试效果感受一般,错过了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最好时机。因此对脊髓损伤类型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一体化的诊疗和随访至关重要。7.专家介绍及门诊时间目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成立了以付强主任为核心的脊柱相关神经源性膀胱诊疗团队。团队从评估和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原发病出发、密切关注随访患者的运动与感觉障碍,进一步对患者排尿功能障碍进行精细管理,从而形成神经源性膀胱的一体化诊治流程,帮助这类患者在管理好脊柱疾病后及时对神经源性膀胱进行治疗,更好的恢复生活质量、重拾生活尊严。付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脊柱外科主任,脊柱微创中心主任,骨质疏松联合诊疗中心执行主任亚太脊柱外科人工智能临床及转化中心主任出诊地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虹口院区)武进路85号门诊5号楼4楼诊室出诊时间:每周一全天社会兼职:脊柱外科专家,现任国际脊柱内镜学会(ISESS)委员(创始),国际SCICOT中国脊柱微创外科学会委员,国际脊柱骨科ISASS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内镜学组副主任委员(创始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内镜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委。学术方向:从事骨科临床工作近三十年,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椎管狭窄症、复杂腰椎翻修术、复杂脊柱脊髓损伤、脊柱侧凸、脊柱肿瘤等疾病的手术治疗。同时专注于脊柱脊髓损伤、椎间盘退变机制的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脊柱微创新技术、新设备的临床应用及创新研究。课题研究:在研课题经费数百万元,其中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两项;上海申康三年行动计划重大临床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科技支撑专项1项成果获奖:在脊柱骨科领域获得发明专利6项主编出版上海市科技图书出版基金专著《脊柱骨科影像学图谱》等专著十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科研基金和上海市科委基金八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中华医疗一等奖一项近五年作为通讯作者发表SCI10分以上1篇,5分以上5篇
晏美俊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5月15日475
0
1
-
骶神经调控术后七年效果依然显著,尿控专家为她更换电池摆脱排尿难
关于骶神经调控手术治疗排尿障碍的效果,是患者比较关心的问题,王女士(化名)用自己的真实治疗经历告诉大家,术后的生活改变。王女士是无梗阻性尿潴留的患者,进行骶神经调控手术治疗有七年半的时间,术后尿潴留的问题得到改善,术后恢复了健康的生活。近期,她的电池电量在0-11%区间,即将耗尽,为了能够不影响生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李旭东教授为她开通手术通道,20分钟快速解决电池没电的困扰。术中,李旭东教授介绍,骶神经调控对于患者的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以及膀胱综合征等问题,如果能精准的评估适应症,治疗效果是很显著的。骶神经调控手术治疗能改善哪些排尿障碍症状?骶神经调控术通过对骶神经的电刺激,屏蔽不恰当的传入感觉信号,让膀胱处于天然的保护反射下。对于膀胱过度活动患者,则加强保护反射抑制膀胱收缩。对于尿潴留的病人,则抑制保护反射并允许膀胱启动排尿。双向调节,重塑传入通路。刺激器电极在骶神经附近产生电场,从而调节神经活动。电刺激使神经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SNM通过刺激骶神经来影响膀胱、括约肌和盆底的反射,发挥调节作用,SNM使用弱电脉冲改善或恢复正常的排尿功能。在排尿控制方面,治疗或缓解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非梗阻性尿潴溜。此外对大便失禁也有很好的效果。治疗可体验、微创、可程控,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效果显著。术后再配合间歇导尿,排尿困难的问题逐渐好转,同时肾积水等现象也会消失。1、可以减少膀胱的神经性过度活动,进而可以保护肾脏、保护膀胱;2、可以减少膀胱的纤维化,进而延缓病情的发展。3、可以使括约肌间歇性的开放,对于有排尿困难的患者就改善。4、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很多患者都有大便问题,可以使70-80%的患者大便问题改善。交大一附院泌尿外科尿控专家组,开通电池更换快速就医通道对于不可充电电池,一般使用时间可能在五年,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电池电量使用的时间存在差异,一般在五年可能就会感觉到症状出现,就需要评估是不是电池电量耗尽的原因。西安交大一附院泌尿外科的尿控专家组,为患者开通了快速就医通道,从术前的刺激器电量评估、检查,术中电池更换以及开机,让患者能够快速的解决没有电量的困扰。患者关心的问题:骶神经调控医保能报销吗?以前对于骶神经调控手术耗材是不报销的,让很多患者由于高昂的医疗费用而失去治疗机会,目前国家医保政策不断完善,对于这部分患者也可以报销了,根据我们既往患者术后报销的统计,大概报销比例40-50%,当然各地比例会有差异,具体还需咨询医保部门。
李旭东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5月12日178
0
0
相关科普号

赵东升医生的科普号
赵东升 副主任医师
西安市红会医院
神经外科
4086粉丝111.8万阅读

修波医生的科普号
修波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神经外科
6144粉丝32.9万阅读

曹迪医生的科普号
曹迪 主治医师
沧州市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112粉丝49.1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肖远松 副主任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泌尿外科
神经源性膀胱 17票
肾肿瘤 13票
输尿管结石 10票
擅长:擅长治疗各类神经源性膀胱(脊柱外伤后、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筋膜膨出)、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尿频尿急和尿路刺激征、间质性膀胱炎、挛缩膀胱、尿道下裂、骨盆外伤后尿道狭窄闭锁、泌尿系肿瘤结石等尿路疾病。尤其擅长影像尿流动力学、骶神经调节(膀胱起搏器)、抗尿失禁手术。以及各种微创治疗泌尿系肿瘤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肾上腺肿瘤等。 -
推荐热度4.9李旭东 主任医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
尿失禁 81票
膀胱炎 49票
子宫脱垂 27票
擅长:1.尿失禁,盆底脱垂(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及尿急尿频综合症治疗。2.各种原因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综合治疗。3.下尿路症状的骶神经调控术(膀胱起搏器),4间质性膀胱炎的综合诊治。 -
推荐热度4.9凌青 副主任医师武汉同济医院 泌尿外科
泌尿系疾病 13票
前列腺增生 11票
神经源性膀胱 11票
擅长:1. 前列腺增生激光微创手术治疗 2. 各种类型尿频、尿失禁诊断及神经调控治疗 3. 膀胱肿瘤综合治疗 4. 泌尿外科肿瘤微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