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

(又称:适应性障碍)

就诊科室: 心理咨询科  小儿精神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介绍

适应障碍是指应激事件后产生的以短期、轻度的情绪障碍或适应不良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常见的应激事件有健康问题、家庭问题、婚姻问题、经济问题、工作问题等,或者是其他重大的生活改变等。

本病的主要表现有抑郁、焦虑、消沉、沮丧、恐慌、害怕、对人恐惧等。严重者可出现自杀行为。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你家“哪吒”顺利升学? 初中学生适应障碍的案例

张海生 副主任医师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临床心理科

发病原因

本病的发生与应激事件以及个人适应能力有关。

应激事件

  • 家庭或个人危机:比如新婚、离婚、生病、代沟、人际关系恶化、毕业求职、空巢现象、离职退休后适应新的生活规律等。
  • 冲突性的应激事件:天灾(如地震)、车祸、工作强度增加、破产、突然流产、工作或学习严重受挫、被解雇、受恐吓、好朋友突然死亡、亲属突然死亡。
  • 消耗性的应激事件:法律纠纷、受歧视、长期心理压抑、长期经济困难、迁移、繁琐的房屋装修、失业、职业环境条件不良、处于感觉剥夺的环境中。

个人适应能力

  • 心理脆弱的人,或者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即使是遇到较轻的应激事件,也会导致出现较重的适应障碍。
  • 胆小怕事、戒心过重、冷漠、性格内向、意志薄弱、难以沟通等,具备上述性格特点的人,应付应激事件的能力往往比较低下。
  • 童年时期经历过重大压力,同时有其他心理问题的人,也可能会增加患上适应障碍的风险。

症状表现

本病可分为很多种类型,每种类型均有其特征性表现。

  • 抑郁型:成年人中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心境不良、对生活丧失兴趣、自责、绝望感、常哭泣、沮丧,严重时可能出现自杀企图或自杀行为,也可能伴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
  • 焦虑型:主要表现为紧张不安、担心害怕、神经过敏、颤抖,可伴有心悸、窒息感,或需要大口喘气,坐立不安、频繁出汗等。
  • 混合情绪型: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心境及其他情绪异常的混合症状。从症状的严重程度来看,比重度抑郁和焦虑症要轻。
  • 品行异常型:多见于青少年,主要表现为对他人权利的侵犯或对社会准则和规章的违反,以及其他暴力行为。如逃学、旷工,打架斗殴,毁坏公物,粗暴、对人无礼貌,乱开汽车,偷窃,离家出走,过早的性行为,饮酒过量等。
  • 工作抑制型:表现为工作能力的异常。
  • 躯体型:主要表现为躯体主诉,如疲乏、头痛、背痛、食欲缺乏、慢性腹泻或其他躯体不适等。但经检查不存在异常。
  • 退缩型:主要表现为社会性退缩,但并不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异常情况。
  • 儿童患者可出现幼稚言语、尿床、吸吮拇指等退行性现象。
  •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失眠、胸闷、腹痛、尿频等症状。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适应障碍是什么意思?

彭旭 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忻门诊部 精神心理科

如何预防

  •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远离负面情绪,学会调理、放松心情,积极面对生活。
  • 平时注意多进行社交活动,多锻炼自己,以提高应对各种应激事件的能力。

检查

适应障碍没有特异性标准化评估量表,但因成年患者常表现出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因此可借助相关症状的自评量表评估症状表现的严重程度。常用的量表有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焦虑自评量表(SAS)等。

治疗方式

对于适应障碍,首先需要排除应激源,若症状仍未缓解,则应进行心理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必要的情况下,医生还会予以药物治疗,以辅助改善病情。

排除应激源

一些症状较轻的适应障碍患者在转换环境或消除应激源后,精神症状可逐渐消失。因此本病的直接干预方法为尽早、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应激源。如:

  • 对住院的儿童应提倡家长陪护,以减少对医院的恐惧感。
  • 对处于高压工作环境中的患者,建议进行内部调动或更换工作。
  • 对处于不良亲密关系中的患者,建议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判断是否应继续维持关系。

心理治疗

当应激源消失后,患者情绪异常如仍无明显好转,则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鼓励患者把因应激源引起的恐惧、焦虑、愤怒、绝望、无助感等用言语表达出来,确定由应激引起的主要功能紊乱是什么,然后找出减少应激的方法或提高患者对那些不能改变的应激源的应对能力,调整心理失衡的状态。

药物治疗

对适应障碍患者,药物治疗仅作为辅助方法,主要用于症状严重者或加强心理治疗的效果,可根据具体病情或主要症状选择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以低剂量、短疗程为宜。

  • 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米氮平、文拉法辛等。
  • 抗焦虑药物:丁螺环酮、依替福辛等。
  • 对有自杀企图或暴力行为的患者,可小剂量使用抗精神病药;更建议转入专科医院,既有利于脱离应激源,又有利于系统的专科治疗。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催眠治疗在应激障碍中的应用

胡号应 主任医师 广医一院 临床心理科

注意事项

  • 可适当通过体育锻炼等方式降低焦虑水平,减轻抑郁程度,改善睡眠质量。
  • 可尝试放松训练(如呼吸放松训练、肌肉放松训练)等辅助方式,通过身体上的放松达到心理上放松,舒缓焦虑、紧张和抑郁情绪。
  • 可多与其他人沟通、交流,也可外出旅游散心,或者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等,以舒缓不良情绪。
  • 保持科学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充足。
  • 对于儿童、青少年患者,家长要多关心,与孩子多交流,尽量不要对其行为进行呵斥、指责,应耐心、正确地开导、教育。

预后

适应障碍多数随着事过境迁、刺激的消除或者经过调整适应,精神和躯体症状也会缓解。但患者今后遇到其他生活变化、生活事件或困难处境时还有可能再次发生。

适应障碍相关科普号

靳自斌医生的科普号

靳自斌 主任医师

徐州市中心医院

心理咨询科

2412粉丝13.2万阅读

张川江医生的科普号

张川江 主任医师

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2907粉丝16.3万阅读

陈巧平医生的科普号

陈巧平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

临床心理科

1508粉丝14.4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