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胡思乱想是病吗?
胡思乱想是否是病,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胡思乱想脱离实际,并且认为想的事情为真,影响自己的生活时,则认为是妄想;2、过分担忧,通常焦虑症患者会出现过分担忧自己,如自己坐飞机会失事、孩子在路上会出现车
戴俊平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29日598
0
1
-
长时间居家,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如何解决?
近半年来的门诊患者,因“长期居家“导致的心理患者会比往期有明显增多。“长期居家”会导致心理状态改变,如容易出现压力增加、幸福感下降、易恐慌等心理问题,或以往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因“长期居家”而引起加重,
戴俊平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29日438
0
2
-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青少年NSSI的危险因素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self-injury,NSSI),青少年不可承受之重:青少年NSSI的危险因素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self-injury,NSSI)是指对身体
张庆彬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27日2353
0
0
-
疾病缠身时该怎么排解心理上的痛苦?
作为一名心理医生,经常在临床上遇到疾病缠身而导致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患者。较轻的是心理问题,因为疾病而产生不安,焦虑,情绪低落等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这时候周围的人陪伴,安慰,解释我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医生有效的医学科普,也可以帮助患者通过了解疾病的知识,降低对疾病的恐惧,而缓解情绪。但是我们还需要知道其患病本身就会对患者造成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影响。慢性病患者普遍存在着心理问题及心理症状:如对所患疾病的不现实态度、悲观失望的情绪等;又如失眠、头昏、胃肠功能紊乱、心血管功能障碍等各种功能性躯体症状及病感;有的病人其所患慢性病的本身就是“身心疾病”,甚至是单纯的“心理疾病”。严格地说,慢性病的症状表现应包括躯体与心理两个方面,二者共同构成“病”的整体。因为心理方面的症状表现,同样会给病人造成痛苦,损害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病的愈后和转归,理应被视为所患“慢性病”的一部分,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治疗。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1、主观感觉异常主观感觉异常,注意力转向自身健康人精力集中于工作或学习,心理活动经常指向外界客观事物。人患病后,注意力转向自身,感觉异常敏锐,甚至对自己的心跳、呼吸、胃肠蠕动的声音都能听到,心中总想着自己的病,而对其他事物很少关心,这容易被别人误解为自私或冷漠。2、心境不佳心境不佳,情绪不稳生病属于负性刺激,势必影响病人的情绪,形成不良的心境,容易看什么都不顺眼,好生闲气,好发脾气,给人以不近人情的感觉。病情越重,病程越长,这种异常情绪反应越严重。这种消极情绪,不仅容易被人误解,使人不愿意接近,而且还不利于病体康复。3、被动依赖被动依赖,情感脆弱由于不断受到亲人的关怀与照顾,病人会变得被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依赖性增强,本来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不愿意动手;情感变得脆弱,甚至幼稚,像个孩子似的,总希望亲友多照顾、多探视、多关心自己。4、多疑、神经过敏多疑、神经过敏病人往往会变得神经过敏,疑虑重重,听人低声谈话,就以为是谈自己的病,对医护人员和亲友的好言相劝也常半信半疑,甚至无端怀疑医护人员给自己开错了药、打错了针。这种异常心理不仅会对医患关系起破坏作用,也不利于病人安心养病。5、紧张、焦虑、恐怖紧张、焦虑、恐怖许多病人入院后会感到紧张,特别是看到周围的病人死亡时,会产生恐惧心理,怕疼痛、怕开刀、怕变残、怕死亡。这种心理对康复极为不利,会削弱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机体免疫力降低。6、有些疾病如高血压、脑梗塞、帕金森等本身也会影响和情绪有关的递质如5-羟色胺等物质的代谢的变化。所以对于疾病缠身的人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也是解决他们的疾病,治疗他们身体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欣鹃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13日849
1
0
-
什么是心理痛苦管理筛查工具(DMSM)?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是这样定义心理痛苦(distress)的:它是指由诸多原因引起的包括心理、社会、精神实质上的不愉快情
师建国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15日1169
0
0
-
错觉
一。错觉㈠概念错觉就是将一个事物感知成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事物。常见有错视和错听。例如,把路上的小汽车看成救护车,将邻居开豆浆机的声音听成是人群声。㈡机制错觉是因为对客观事物感知不清晰,又急于得出知觉结论,就只有靠猜,猜对算你运气,猜错就是错觉。既然错觉是靠猜得出的结论,那么猜除了靠不清晰的感觉信号,还靠的就是自我已有的知识,所以错觉的内容一定不超出他的想象能力范畴。㈢易感因素⒈客观环境干扰:例如光线太暗看不清,背景噪音太大听不清。⒉感官功能下降,例如,视力下降、听力下降。⒊精神疲倦或意识障碍,导致中枢感觉信号不清晰。⒋情感期待:过度盼望或过度害怕,遇到客观刺激都倾向急于得出自己预置的结论。㈢鉴别错觉是客观有相应事物,病人把一种事物错误地知觉成另一种事物;幻觉是客观无相应事物,病人凭空知觉到该事物。例如,把秋瑾听成蚯蚓,这是错觉,凭空听到有人在讲“蚯蚓”,这是幻觉。㈣治疗客观环境干扰或感官功能下降所致的错觉,则不是精神科医生的事(例如老人耳聋,听话容易听错),精神疲劳所致的错觉也是一过性的,不必处理。意识障碍引起的错觉,则是精神科医生的事了,如果是药源性意识障碍(例如阿米替林过量所致),则赶快停相应药物;如果是躁狂所致谵妄,则按照急性躁狂治疗,例如,碳酸锂起始量300mg/早,300mg/晚,丙戊酸钠缓释片500mg/早,奥氮平起始量5mg/晚。如果是过度盼望或过度害怕导致的频繁错觉,可用帕罗西汀起始量10mg/早,氯硝西泮起始量0.5mg/早,1mg/晚治疗。二。幻想性错觉㈠概念当事人明知该事物原来是的属性,却通过主观想象,将该事物想象成与原事物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例如,把屋里三朵花式的灯看成像是人脸,并感到害怕。㈡机制将现实的事物与脑中类似的记忆信息形成条件联系,明知是形成不正确的记忆再认,但将错就错,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画家的泼墨画,就是根据幻想性错觉将错就错,即兴发挥的。㈢诱发因素⒈想象力:幻想性错觉的基础是想象,想象的内容一定超不出当事人的知识范畴。⒉驱动力:仅有想象力还不够,还需情绪推动这种想象力,情感淡漠的病人不可能对他不关心的事情有任何想象力。㈣分类幻想性错觉分为幻想性错视、幻想性错听和幻想性错触。前两者主要是用于鉴别错觉和幻觉,缺乏独立的病理性意义。幻想性错触可能将某事物作为性满足的代用品。例如,一位青少年男性痴迷等身二次元美少女抱枕,抱抱枕时还脱光衣服,用皮肤接触抱枕,有时会手淫,以满足性需求㈤鉴别⒈白日梦:白日梦是不依赖于外界的感知刺激,在脑中构想不现实的、让自己飘飘然的愉快故事。例如,30岁女性,一静下来就幻想自己是个大美女,赢得很多粉丝的爱慕。幻想性错觉是依赖于外界某事物的感知刺激,将该事物想象成另一事物。例如,将路上汽车的外貌,想象成自己暗恋女生的表情。⒉错觉:幻想性错觉当时有自知力,而错觉当时无自知力。幻想性错觉能按照自己意愿随时中止幻想性错觉,而错觉不能按自己意愿随时中止错觉。㈥病种幻想性错觉是由情感驱动的,故常见于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但幻想性错觉对精神疾病没什么特异性诊断价值。㈦治疗如果幻想性错觉影响社会功能,例如幻想性错触将某事物作为性满足的代用品。则通过抑制性功能来改善,抑制性功能的药物有氯硝西泮、帕罗西汀、利培酮、帕利哌酮和氨磺必利。按照病人当时的症状背景选择药物。焦虑性抑郁选用帕罗西汀起始量20mg/早、氯硝西泮起始量0.5mg/早,1mg/晚;阻滞性抑郁选用氨磺必利起始量50mg/早;精神分裂症或躁狂选用利培酮起始量1mg/早或帕利哌酮起始量6mg/早。三。Capgras综合征㈠概念Capgras综合征是把熟悉的事物错认为陌生的事物,例如,亲妈妈被假妈妈被掉包了。㈡机制⒈定位:当枕叶看到熟悉面孔时,其枕-额腹侧通路经过右梭状回和海马旁回激活右额叶腹内侧部的身份识别装置(面部敏感神经元);而枕-额背侧通路激活右杏仁核,引起熟悉感,身份识别装置和熟悉感在右额叶进行整合,得出结论。Capgras综合征病人的腹侧通路相对完整,但背侧通路中断,激不起熟悉感。右额叶整合时发现,这个人既是熟人,但又没熟悉感,即Capgras综合征。Capgras综合征病人可能有右脑损伤史(从而损伤了枕-额背侧通路),医生应主动询问,必要时做一次头颅CT或核磁共振。⒉定性:Capgras综合征可能是右杏仁核多巴胺不足,引起熟悉感减退,病人对近亲(如父母、妻子)的情感反应最强,熟悉感最强,一旦右杏仁核多巴胺不足,情感反应最强的部分最先受损,故对近亲最先出现陌生感,如果右杏仁核多巴胺严重不足,则对一般熟人的情感反应也受损,也出现陌生感。所以,病人感到周围冒充的人越多,Capras综合征就越重。单胺氧化酶可降解单胺(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女性的单胺氧化酶活性倾向比男性为高,故单胺浓度容易比男性低,其中右杏仁核多巴胺降低易引起Capgras综合征,故女性Capgras综合征比男性为多。⒊发作性:就像是电灯泡的钨丝,时断时接,导致电灯泡时灭时亮,枕-额背侧通路的功能中断也可以是时断时接,导致Capgras综合征时有时无。一般是疲劳后易发作。每次发作的时间越短,说明通路越容易再接上,通路的损伤越轻。⒋陌生的领域:Capgras综合征可以是相貌的陌生,例如病人说,“妈妈,我老是有你把我亲妈妈换走的感觉”,晚上熄灯后病人说“妈妈,我怎么看你的脸这么大呢?”Capgras综合征可以是情感上的陌生,病人说,“亲妈妈温柔,被掉包的妈妈暴躁。”Capgras综合征可以是言行举止的陌生。病人说:“有时候我妈走出这个病房,我就认为是好几个人的复合体出去了,一回来就是自己妈回来了”,这是说对我妈的背影步态陌生,而对我妈的面容熟悉;“我妈躺在那里睡觉时,我不会有这种想法,我妈干其他事时,我就辨别不清楚她是谁了。”这是说,我对我妈的面容是熟悉的,但对她的行为陌生。⒌非特异性:Capgras综合征只是枕-额背侧通路功能中断,其对具体疾病的诊断没有特异性价值,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右脑损害)、脑外伤后所致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均可见到Capgras综合征。㈢分类Capgras综合征可分为人物、时间、地点、物品四类。⒈人物Capgras综合征(替身综合征):是把较熟悉的人错认为较陌生的人。例如,5岁男孩说,爸爸妈妈是假的,真的爸爸妈妈被奥特曼变走了,要用小刀划爸爸的手腕,看里面有没有电线。大多是通过视觉错认的,很少是通过听觉错认的。例如,病人听到电话里儿子的声音,认为那不是儿子的声音,从而推断,自己的儿子已被害,通话的人是别人伪装儿子的声音来骗她的。⒉时间Capgras综合征:对已经度过的时间较陌生,从而否认已度过的时间。例如,病人说,有人偷走了她的时间;有时下午想一下是否睡觉,结果一看已经5点,母亲下班了。⒊地点Capgras综合征:把熟悉的地点错认为较陌生的地点。例如,女病人的儿子与她商量,准备从山东老家搬到上海去住,病人不肯,哭着说她要回家,她要回家,但当时她就在山东老家里。⒋物品Capgras综合征:是把熟悉的物品(包括动物)、物品摆放位置错认为陌生的物品(包括动物)、物品摆放位置。例如,病人去买发饰,回来后说这不像自己买的发饰;说以前要害他的同学附在自家的狗身上,现在狗在控制他;一觉醒来,觉得室里家俱的摆设与睡前不一样了。㈣鉴别⒈旧事如新症:旧事如新症和人物Capgras综合征都感觉熟悉的人变陌生了。但旧事如新症心知这还是那个熟悉的人,只是自己的主观感受,不伴有被害妄想。例如,孩子认识父母,只是感到父母变陌生了;人物Capgras综合则认为眼前这个熟悉的人是一个陌生人装扮的,自己的感觉没错,常伴有被害妄想。例如,病人看了小姨是别人用魔法变的,形象没变,但骨子里变了,小姨给我吃的是毒药,所以我不肯吃。㈤治疗⒈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阻断突触前膜D2受体和5-HT2A受体,引起多巴胺脱抑制释放,治疗Capgras综合征有效,利培酮和氯氮平都有显效案例。⒉米氮平:米氮平阻断5-HT2A受体,引起多巴胺脱抑制释放。病例报告米氮平治疗Capgras综合征有效。⒊心境稳定剂:许多报告表明,碳酸锂、丙戊酸纳和卡马西平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Capgras综合征有效。心境稳定剂通过稳定心境,使右杏仁核多巴胺免被耗竭,减免Capgras综合征发作。四。弗雷格利综合征㈠概念与Capgras综合征的错认方式正好相反,弗雷格利综合征是把陌生的事物错认为熟悉事物。例如,病人见到医生查房时称:“我侄儿子来看我了”。这是把关系疏远的医生,错认成关系熟悉的侄儿。㈡机制当枕叶看到熟悉面孔时,其枕-额腹侧通路经右梭状回和海马旁回激活右额叶腹内侧部的身份识别装置(面部敏感神经元),当右顶、颞、额任何一处受刺激时,过度兴奋该通路,导致并不相似的事物都被激活,因此把陌生的事物看做熟悉的事物,即弗雷格利综合征,故对弗雷格利综合征病人也要询问有无右脑外伤史,应查脑CT或核磁共振,脑电图常有广泛轻度异常。而当枕-额背侧通路中断和枕-额腹侧通路受刺激交替时发作时,则时而Capgras综合征,时而弗雷格利综合征。当击打左脑时,可引起右颅底挫裂伤,可能刺激枕-额腹侧通路,引起弗雷格利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是弥漫性脑变性病,变性导致枕-额背侧通路功能中断,引起Capgras综合征;导致枕-额腹侧通路受刺激,引起弗雷格利综合征。抑郁症时5-羟色胺功能不足,可能导致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脱抑制性兴奋,当兴奋枕-额腹侧通路时,可引起弗雷格利综合征。㈢分类⒈人物弗雷格利综合征:病人把较陌生的人错认成较熟悉的人。例如,病人在路上,把陌生人看做半熟人,与人家打招呼,人家不理她。⒉时间弗雷格利综合征:病人把经历过一次的事情错认成经历过多次。例如病人说,自己反复生活在同一天里。⒊地点弗雷格利综合征:病人把较陌生的地点错认成熟悉的地点。例如,晚上出门散步,到了一个陌生小区的住宅楼面前,感到自己就像在一户人家生活很多年一样,自己应该在那户人家里做作业才对,刚要进去,突然醒悟不对。⒋物品弗雷格利综合征:病人把陌生的物品(包括动物)错认为熟悉的物品(包括动物)。例如,医生在与病人交流期间,一个苍蝇飞来,医生将之撵走,病人说,“你把他撵走干嘛?它是观世音菩萨。”㈣鉴别⒈似曾相识症:似曾相识症和弗雷格利综合征都感觉陌生的人变熟悉了。但似曾相识症心知这是陌生的人,熟悉感只是自己的主观感受。 弗雷格利综合征则认为眼前这个陌生的人是一个熟悉的人装扮的,自己的感觉没错。㈤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发的弗雷格利综合征如用抗精神病药治疗效果差,应考虑有脑器质性损害成分;抑郁症伴发的弗雷格利综合征用抗抑郁药治疗效果好。
2022年05月06日1049
0
5
-
“空心病”|在你披荆斩棘的每个瞬间,都请带上你的心
“空心病”|在你披荆斩棘的每个瞬间,都请带上你的心(丁玉纯,胡茂荣)这种症状被称为“空心病”“空心病”是由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老师在2016年提出的一个较为形象的说法,其本质是价值观的缺失,可称为“价
胡茂荣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4月29日752
0
2
-
肠胃频繁不适,可能是“情绪”闹别扭,一键点击告别“肠胃”痛苦
请回想一下,当你心情愉快时,是否会觉得吃嘛嘛香?而当你心情低落时,是否会觉得山珍海味、满汉全席也索然无味?当你遇到考试时,是否总是出现拉肚子?当你在公开场合演讲时,是否总想上厕所?在临床心理工作过程中,我们总是遇到患者伴有各种各样的胃肠症状,如胃胀反酸、便秘,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吞咽困难、频繁有恶心或呕吐的感觉等。小丽,15岁,本是活泼好动,活力四射的年纪,充满阳光和自信,可是我们见到的却是一个身高160,体重却不到50斤的“纸片人”。一年前小丽莫名的出现进食困难,总感觉吃完东西不消化并伴有胃胀、反酸、打嗝等症状,陷入了想吃东西但又消化不了担心肠胃出问题的恶性循环里,导致小丽每天最多吃半个馒头,一两米饭,还不如一个5岁娃娃的饭量,长期以往导致小丽的体重迅速下降。在各大医院消化科就诊中,小丽的各项检查均无异常,尤其肠胃没有问题。在医生的建议下,患者来心理科就诊。高女士,64岁,1年前因感到背部沉重,像压了一座山一样,导致睡眠不好,之后开始出现吞咽困难,无法进食,体重呈断崖式下降从130斤到76斤,去各大医院消化科就诊,医学检查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故在医生的建议下,请求心理科会诊。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共同特征是,虽然有胃肠不适症状,但未发现器质性疾病的证据,但它们都有一个统一的名称是胃肠道的心身障碍。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为什么肠胃问题和心理有关?胃肠道是人体的“油箱”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辆汽车,这部汽车有车身、发动机、方向盘、轮子、独特的性能,但是如果没有油箱,这部汽车就算漂亮到极致,依然无用。我们的胃肠道就是人体里的"油箱",如果这个"油箱"漏油了,不能为身体供应能量了,再重要的脏器也会停止工作。胃肠道和心理从神经生理角度来看,人体胃肠道功能受神经、内分泌系统协同支配、调节,其所拥有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中枢神经,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胃肠道是人类最大的“情绪器官”,人的消化功能会随着情绪波动而出现“情绪化”的反应。如心理压力过大、过度劳累、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都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下降、上腹不适、饱胀、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从深层心理学来说,胃肠道是接受心理暗示的,自然界的动物遇到危险要逃跑,为了跑得快就会把没用的东西扔了轻装上阵,扔什么呢?粪便和尿液。极度紧张下有的人就会拉了或者尿了,我们人类这种反应弱化了,但依然存在。以胃溃疡为例,80%的胃溃疡患者在症状出现前1周内遭受过学习或工作压力大,夫妻不和,子女管教困难等生活事件的刺激。超过七成的患者有社会退缩、多疑、敌意、依赖等人格问题;生活不规律、酗酒、吸烟等生活习惯问题;长期焦虑、紧张、愤怒、情绪不稳定的倾向;情绪易于波动,但有过于克制。这些都会导致植物性神经紊乱、激素分泌异常、细胞间神经递质浓度降低,从而导致胃酸分泌过高、胃粘膜保护性降低、胃肠道排空加快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胃溃疡的发生。 因此,改善患者的认知、情绪状态、社会应对模式、调整生活习惯成为了胃肠道心身障碍疗愈的重中之重。几乎可以断言的是没有心理健康胃肠道心身障碍会如影随形,总会在你最艰难的时刻出现,用你最无法接受的方式伤害你。
顾亚亮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4月08日593
0
3
-
培养良好心理韧性,降低精神疾患风险
关于心理障碍或者精神障碍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个体的身体素质或者遗传易感性,指的是个体是否具有某种精神障碍或者心理障碍的遗传易患性或者易感性。每个人的易感性是不同的,这个和我们的基因有关。例如,如果个体的家庭中有父母亲、兄弟姐妹患有抑郁症,研究发现,其患抑郁症的风险就高于普通人群。也就是说,他或者她身体的基因里面,携带着抑郁症的易感基因,迄今为止,探索抑郁症易感基因的最大样本量的研究是关于中国汉族女性抑郁症易感基因的研究,研究发现有两个基因位点和抑郁症有关,都位于10号染色体,分别是:一个位于SIRT1(去乙酰化酶)基因附近,另一个位于LHPP(磷酸腺苷磷酸组氨酸无机焦磷酸磷酸酶)基因的内含子附近。第二点,是来自于环境中的应激,或者又叫做压力,包括应激生活事件和儿童期的创伤(分三类,性虐待、躯体虐待和情感忽视),应激和压力会增加个体出现心理问题或者精神障碍的患病风险。研究发现,经历过儿童期创伤的个体,在他们成年后,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者精神障碍,尤其是儿童期的性虐待,对于个体罹患精神障碍的风险影响最大。第三点,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保护性因素。指的是个体能够从社会资源中得到的帮助和心理上的支持,被关心,尤其是在个体经历了应激和压力之后,在个体的人际网络中,有哪些资源是可以提供到帮助的?这些提供帮助的人,可以包括丈夫、妻子、同事、亲戚和朋友等等,甚至可以是自己养的宠物(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研究发现,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减少个体罹患心理问题或者精神障碍的风险,杨福中医生的研究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双相障碍患者,他们和健康人群相比,社会支持不良,并且经历了更多的社会应激,如果我们能够增加这些患者的社会支持,减少他们的应激,那对于他们疾病的康复,是多么的重要!最后,我们需要强调一下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指的是个体在经历过应激和压力以后,能够迅速恢复到之前的状态的心理能力。研究发现,个体的心理韧性越好,其罹患精神障碍、心理问题的风险就越低。心理韧性,可以理解为是性格中的一部分,有两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一个是和患者本身的个体素质有关(基因),也就是孩子的气质,气质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有的孩子生下来就喜欢笑,有的生下来就喜欢哭,这就是天生的,可能是由身体中的某个基因所影响。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性格,通常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性格更多地和个体的经历有关,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同伴的影响等等。那么,父母亲在培养子女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性格,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韧性,坚强的心理品格。良好的心理韧性的培养离不开恰当的养育方式,和足够好的亲子关系,注意是goodenoughparenting!,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样的关系最好的,只要足够好就可以了。最后,我们需要指导,心理问题或者精神障碍是由环境和基因共同影响的,我们不能够改变遗传因素,这是不可能的,而且在伦理上也是不允许的,但是我们可以用恰当的方法去改变环境因素,包括恰当的养育方式、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孩子去不断的学习,锻炼品格、度过人生中的困难,那么个体的心理韧性会变得越来越坚强,这样的话,个体罹患精神障碍、心理问题的风险就可以被降到最低。参考文献1.CONVERGEconsortiumSparsewhole-genomesequencingidentifiestwolociformajordepressivedisorder.Nature.2015;523(7562):588–591.doi:10.1038/nature14659.2.Yang,F.,Hong,X.,Tao,J.,Chen,Y.,Zhang,Y.,&Xiao,H.(2021).Haircortisol,socialsupport,personalitytraits,andclinicalcourse:differencesinschizophreniaandbipolardisorder.BrainandBehavior,11,e2412.https://doi.org/10.1002/brb3.2412
杨福中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1月21日596
1
3
-
培养良好心理韧性,降低精神疾患风险
关于心理障碍或者精神障碍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个体的身体素质或者遗传易感性,指的是个体是否具有某种精神障碍或者心理障碍的遗传易患性或者易感性。每个人的易感性是不同的,这个和我们的基因有关。例如,如果个体的家庭中有父母亲、兄弟姐妹患有抑郁症,研究发现,其患抑郁症的风险就高于普通人群。也就是说,他或者她身体的基因里面,携带着抑郁症的易感基因,迄今为止,探索抑郁症易感基因的最大样本量的研究是关于中国汉族女性抑郁症易感基因的研究,研究发现有两个基因位点和抑郁症有关,都位于10号染色体,分别是:一个位于SIRT1(去乙酰化酶)基因附近,另一个位于LHPP(磷酸腺苷磷酸组氨酸无机焦磷酸磷酸酶)基因的内含子附近。第二点,是来自于环境中的应激,或者又叫做压力,包括应激生活事件和儿童期的创伤(分三类,性虐待、躯体虐待和情感忽视),应激和压力会增加个体出现心理问题或者精神障碍的患病风险。研究发现,经历过儿童期创伤的个体,在他们成年后,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者精神障碍,尤其是儿童期的性虐待,对于个体罹患精神障碍的风险影响最大。第三点,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保护性因素。指的是个体能够从社会资源中得到的帮助和心理上的支持,被关心,尤其是在个体经历了应激和压力之后,在个体的人际网络中,有哪些资源是可以提供到帮助的?这些提供帮助的人,可以包括丈夫、妻子、同事、亲戚和朋友等等,甚至可以是自己养的宠物(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研究发现,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减少个体罹患心理问题或者精神障碍的风险,杨福中医生的研究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双相障碍患者,他们和健康人群相比,社会支持不良,并且经历了更多的社会应激,如果我们能够增加这些患者的社会支持,减少他们的应激,那对于他们疾病的康复,是多么的重要!最后,我们需要强调一下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指的是个体在经历过应激和压力以后,能够迅速恢复到之前的状态的心理能力。研究发现,个体的心理韧性越好,其罹患精神障碍、心理问题的风险就越低。心理韧性,可以理解为是性格中的一部分,有两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一个是和患者本身的个体素质有关(基因),也就是孩子的气质,气质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有的孩子生下来就喜欢笑,有的生下来就喜欢哭,这就是天生的,可能是由身体中的某个基因所影响。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性格,通常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性格更多地和个体的经历有关,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同伴的影响等等。那么,父母亲在培养子女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性格,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韧性,坚强的心理品格。良好的心理韧性的培养离不开恰当的养育方式,和足够好的亲子关系,注意是goodenoughparenting!,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样的关系最好的,只要足够好就可以了。最后,我们需要指导,心理问题或者精神障碍是由环境和基因共同影响的,我们不能够改变遗传因素,这是不可能的,而且在伦理上也是不允许的,但是我们可以用恰当的方法去改变环境因素,包括恰当的养育方式、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孩子去不断的学习,锻炼品格、度过人生中的困难,那么个体的心理韧性会变得越来越坚强,这样的话,个体罹患精神障碍、心理问题的风险就可以被降到最低。参考文献1.CONVERGEconsortiumSparsewhole-genomesequencingidentifiestwolociformajordepressivedisorder.Nature.2015;523(7562):588–591.doi:10.1038/nature14659.2.Yang,F.,Hong,X.,Tao,J.,Chen,Y.,Zhang,Y.,&Xiao,H.(2021).Haircortisol,socialsupport,personalitytraits,andclinicalcourse:differencesinschizophreniaandbipolardisorder.BrainandBehavior,11,e2412.https://doi.org/10.1002/brb3.2412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科普号2022年01月21日389
0
0
心理障碍相关科普号

吴力医生的科普号
吴力 主任医师
宁波市中医院
心血管内科(心病科)
1164粉丝252.9万阅读

卢芳医生的科普号
卢芳 心理咨询师
奉节县人民医院
精神科
25粉丝2.2万阅读

张海生医生的科普号
张海生 副主任医师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临床心理科
1106粉丝23.2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范大庆 主任医师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 精神科
精神分裂症 80票
心理咨询 34票
抑郁症 27票
擅长:中学生厌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失眠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双相障碍及高血压脑梗塞伴发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精神分裂症早期诊断与治疗 学习工作生活社会功能康复 -
推荐热度4.9石华孟 主任医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双相情感障碍 235票
焦虑症 74票
精神分裂症 69票
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强迫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综合治疗,以及正念认知,行为治疗,正念冥想。 -
推荐热度4.9成军 主任医师郑大一附院 精神医学科
焦虑症 72票
抑郁症 57票
失眠 10票
擅长: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睡眠障碍的诊断及药物、认知行为治疗,对强迫症,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儿童期精神病等的诊治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