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震颤

(又称:药源性震颤)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介绍

震颤是一种身体部位的不自主、有节奏的振荡运动,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之一,也可使患者害羞而引起社交障碍。

药物诱发性震颤表现多见,可继发于多种药物。

药物性震颤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老年的个体比青年者更易发生,可能是由于老年人会付更多可能致震颤的药物,且多种用药会有与基础疾病相互作用的潜在危险性。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震颤是什么疾病?哪些原因会引起震颤?

王宁 主治医师 航空总医院 功能神经外科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药物性震颤主要是由服用可能引起震颤药物所致。

诸多药物均能引起震颤,常见的会引起药物性震颤的药物有:

  • 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西米替丁。
  • 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氟哌啶醇、氟哌利多。
  • 抗抑郁药及情绪稳定剂: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氟西汀、舍曲林、碳酸锂。
  • 抗癫痫药:丙戊酸钠、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卡马西平、苯妥英钠。
  • 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普鲁卡因胺。
  • 降压药:利血平。
  •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尼莫地平、氟桂利嗪、地尔硫卓。
  • 镇静催眠药:艾司唑仑、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
  • β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沙丁胺醇、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
  • 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
  • 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环孢素。
  • 其他:阿昔洛伟、顺铂、乙哌立松、左甲状腺素钠。

危险因素

本病常见的危险因素有:

  • 年龄:老年的个体比青年者更易发生。
  • 代谢性疾病(如肝、肾衰竭)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易致病人发生药物性震颤或加重已存在的震颤。
  • 忧郁和焦虑也可影响震颤的程度。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持续数年的抖抖抖就是帕金森病吗?

刘耀华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 神经外科

症状表现

  • 与药物密切相关,震颤随药物加减而波动,停药后好转,继续用药加重。
  • 从服药到发病短则数天、数周,长则 1 - 2 年,且发展迅速。
  • 伴有精神焦虑、抑郁、无法静坐等症状。

如何预防

本病主要是由服用某些药物引起的,预防方面主要是不擅自乱用药,用药时严格遵医嘱和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发现有震颤情况出现,尽早就医并及时停药或遵医嘱更换药物。

检查

药物性震颤的评估和诊断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采集病史:包括询问震颤症状出现时间、部位和特点等,加重和减轻震颤的因素,最近服用的药物,是否有其他疾病等。
  • 体格检查:医生会仔细观察病人的震颤表现,可能让病人喝水、伸出双臂、写字和画螺旋线,来观察做动作时手部和上肢的震颤表现是否会加重。其他检查包括肌肉力量、反射、感觉、姿势、步态等是否有问题。
  • 实验室检查:医生可能会让病人抽血检查和进行尿液检查,判断有没有甲状腺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引起震颤的疾病。
  • 影像学检查:根据需要可能选择做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式

最佳方法是停用可疑药物,或更换其他药物。具体治疗方法一般包括:

  • 如果震颤不影响社会功能或职业,那么可以不予治疗,对症状进行监测。
  • 如果致病药物对病人有显著的益处,那么震颤的发病率必须与药物的益处进行权衡。
  • 如果震颤在社会或职业功能上对病人产生困扰,那么谨慎的做法是减少剂量或停止药物。转换为一个有效的,较少产生震颤的药物是很好的治疗选择。
  • 如果诱发震颤的药物不能停用,可以用药物治疗,如普萘洛尔,它在某些药物引起的动作性震颤的病例中是有效的。抗胆碱能药或金刚烷胺也能改善药物引起的静止性震颤。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持续数年的抖抖抖就是帕金森病吗?

刘耀华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 神经外科

注意事项

  • 学会放松。压力和焦虑可以加重震颤。放松能够减轻震颤。
  • 根据医嘱用药。
  • 日常监测病情,如果震颤出现明显严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预后

发生此病后及时停药,多数病人在数周内症状即会减轻,1 - 4 个月可完全消失。但也有的短者数日,而长者达 1 年之久才恢复正常。

药物性震颤相关科普号

王宁医生的科普号

王宁 主治医师

航空总医院

功能神经外科

1098粉丝6.2万阅读

于慧敏医生的科普号

于慧敏 主治医师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675粉丝14.3万阅读

王茂德医生的科普号

王茂德 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

2511粉丝397.1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