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右弓、迷走左锁骨下动脉血管环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先上结论:右弓左迷术后,关注左手桡动脉脉搏,口服阿司匹林半年后复查心脏彩超,了解左锁骨下动脉与左颈总动脉吻合口的血流情况。右弓、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合并左侧动脉导管韧带是完全性血管环,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由
杜欣为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12日1507
0
2
-
儿童动静脉畸形如何治疗?
王超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27日208
0
0
-
张主任,动静脉血管畸形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性很大吗?
血管健康日直播义诊2022年05月18日273
0
0
-
张主任,动静脉血管畸形没有介入治疗彻底,想隔几年继续治疗的话复发的可能性大吗?
血管健康日直播义诊2022年05月18日233
0
0
-
下肢动脉斑块旋切术
梅海军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2月21日338
0
0
-
血管外科疾病诊治常见误区——中篇(主动脉疾病除外)
虽然血管遍布全身、发病率很高,但我国血管外科并不像胃肠、骨科等学科为大众所熟悉,总的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兴的学科,多数医院血管外科的历史都在十年以内。我们在接诊全国各地患者中发现,医患双方对血管疾病都存在很多认识误区。 前些年写过一个主动脉方面的问答,很受欢迎,早就想写写其他血管疾病,但工作实在繁忙,不知不觉就拖到现在。因为这些天疫情反复,不能离沪,这才有了动笔的机会。 误区33:腿脚冰凉,肯定是血管堵了 正解:有些中老年人会有双下肢冰凉甚至象泡在冰水里的感觉,做个动脉彩超有时会发现点斑块,然后就被告知要赶紧去放支架。但是,其中相当一部分,别人摸他的脚其实还是很温暖的,血管的问题也非常轻微,动脉跳得好得很。他们的“冰凉”其实是一种“感觉异常”,可能与神经受压或病变有关,或者中医称之为体质虚寒、气血不足等等。 误区34:腿痛肯定是下肢动脉硬化斑块引起的 正解:除了上面说的腿脚冰凉,很轻的下肢动脉斑块也经常要为腿痛背锅,我甚至还见到不少被拉去放了支架的,当然,术后症状毫无改善。其实,能引起腿痛的其他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就是腰椎病、神经炎、骨筋膜炎等。 误区35:“栓塞”就是“血栓形成”或“斑块闭塞” 正解:“栓塞”是一个经常被弄错的概念,我甚至无数次地见到报告单将“血栓形成”或“斑块”误写作“栓塞”。其实,“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某处血管凝固成块,“斑块闭塞”是指动脉硬化斑块越长越大堵塞管腔,这两个都是“本地作案”。而“栓塞”指各种血液内的异物,即栓子,随着血流的方向飘向远处,最终被卡在某处血管中造成堵塞,所以,“栓塞”是“异地作案”。 误区36:虽然已是极重度动脉狭窄,但没什么症状,不处理也行 正解:极重度狭窄有少量血液通过,加之人体代偿,有时症状不明显。但它就象即将合龙的大坝,再倒一车土就完全闭塞了。血液和水不一样,一旦闭塞停止流动,就会在闭塞两端形成长段血栓,造成突然加重的严重缺血,如大面积脑梗、肢体坏死等。 误区37:下肢动脉使用旋切等技术切除斑块效果一定好 正解:这些年,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新武器新概念层出不穷,斑块旋切、斑块研磨、激光消融、除栓导管等“减容技术”尤其吸引医生和病人,其初衷是通过去除斑块避免支架植入。但是,现实远没有那么美好,花了减容的大价钱后,血管往往还是发生狭窄得放支架。即使有这些新技术的加持,下肢动脉仍然是最容易再堵的血管。现在,做个二三十公分闭塞病变,各种武器用个遍,花掉二三十万,但血管只通上几个月的情况并不鲜见。所以,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我认为还是应该尽量用较廉价的方法做通血管,如果发生再狭窄,咱们处理起来也有经济支撑。 误区38:下肢动脉堵塞疏通后腿肿了,手术肯定有问题 正解:恰恰相反,这一般是动脉完全畅通的表现。因为手术前下肢缺血,会显得干巴、皮温低。而血管疏通后,大量的血液灌注到原本缺血的腿部,组织会因为不适应发生凹陷性浮肿,医学上称为“缺血再灌注”。这是正常的表现,持续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消退。 误区39:脚趾缺血发紫疼痛一定要做介入手术 正解:这些足部症状是缺血表现,但不一定就是主要动脉堵塞引起的,而有可能是动脉供血系统的“最后一公里”发生了堵塞。比如各种各样的血管炎,它们主要是末梢血管及周围组织发生了无菌性炎症,导致闭塞缺血症状,同时可能伴有皮下结节、皮疹、关节疼痛、肾炎、血液病等其他自身免疫病症。由于是非常末梢的广泛细小血管的炎性闭塞,微创介入没有办法,其治疗主要靠风湿免疫科内科治疗。 误区40:下肢动脉堵塞跛行疼痛应该尽量少走路 正解:应该力所能及的适当行走锻炼。生命在于运动,腿痛不等于不动。如果每天坐着不动,身体很快会出现心肺功能减退等更多问题,适当行走反而可能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当然,疼痛剧烈的话也不宜强行行走,但坐着活动活动腿脚甚至只是收紧收紧肌肉也是有益的。 误区41:下肢严重缺血只会要腿,不会要命 正解:急性动脉栓塞、慢性动脉闭塞终末期等下肢严重缺血的病人,有三个导致死亡的可能性。一是下肢坏死感染导致全身衰竭,二是日夜剧痛诱发心梗导致心肺功能障碍,三是治疗不当导致严重再灌注损伤和肾功能衰竭等。所以,这是个既要腿又要命的病,不应拖延治疗。 误区42:糖尿病足都可以做微创介入手术 正解:糖尿病足常常由于缺血、神经病变和细菌感染三种因素协同致病。有的病人,髂动脉、股动脉、腘动脉或膝下动脉有重度狭窄或闭塞,他们适合去做微创手术复通血管。但有的病人这些动脉都是基本通畅的,足背动脉搏动正常,脚的温度也很好,可还是发生了脚部溃疡坏死,这往往是由于末梢小动脉闭塞和神经病变引起的,介入手术无用。 误区43:各种血管病都叫脉管炎 正解:血管遍布全身,又有各种不同病因,通过各种不同病机,形成各种不同病变。所以,血管系统疾病纷繁复杂,品类众多。不专业的民间医学,往往把血管病统称为“脉管炎”,治疗就是千篇一律的“活血化瘀”,这是不对的。 误区44: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首选介入手术 正解:现代医学讲的“脉管炎”就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指主要发生在中青年吸烟男性的中小动脉炎性闭塞和血栓。这种病和硬化斑块不同,堵塞在较小的动脉,腔内介入很难疏通,甚至会因为手术操作导致血管痉挛加重缺血,偶尔搞通的血管容易再堵塞,放支架的话则堵得更快。所以,除了少数大动脉短段闭塞可以尝试手术外,大多数病人还是应该保守治疗。 误区45:炎性血管病就是细菌感染发炎,应该使用抗生素 正解:炎性血管病的“发炎”和细菌感染的“发炎”是两回事,使用抗生素无效。这类疾病包括大动脉炎、白塞氏病、结节性多动脉炎、肉芽肿性动脉炎等,是因为自身免疫异常而导致血管发生无菌性炎症及破坏或增生,会造成血栓、动脉狭窄、动脉瘤等。 误区46:免疫指标都正常就能完全排除炎性血管病 正解:为了诊断炎性血管病,往往会查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等一系列免疫系统指标。但是,我在临床中发现,某些明显是炎性血管病且免疫治疗有效的病人,全套免疫指标可能没有明显异常,因此常常被风湿免疫科推出来。究其原因,其一是可能处于炎症非活动期或病情较轻,其二是我一孔之见,可能人类发现和使用的免疫指标还很有限。 误区47:炎性血管病的首要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 正解:错误,应该是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是在发生严重缺血或动脉瘤濒临破裂时才采用的,而且手术前必须通过内科治疗控制炎症,手术后也要认真服用激素并逐渐减少剂量至停药,否则病情会迅速复发甚至加重。 误区48:检查血管病全靠彩超、CT、磁共振 正解:血管病多有具体结构改变,因此各种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至关重要。但是,这并不等于检查血管病非影像学检查不可,问诊和查体应该还是第一手段。目下存在重影像检查轻体格检查的情况,比如,对于腿疼的病人,医生可能懒得让病人脱鞋摸一下足背动脉看看有没有血管堵塞,头也没抬就是一张CT造影的单子,导致有些明显是腰椎病变引起腿疼的病人白白做了个检查,不仅多花了时间和金钱,还吃了本不必要的造影剂和放射线。 误区49:CTA检查,有报告单和片子就够了 正解:简单的病变是够了,但对于复杂病变,还需要DICOM格式的CT原始数据(不是JPG等普通图像格式),它包括千百张人体横断面影像,我们可以在电脑中逐张调阅。平常拿到的片子无法满足我们最高标准的影像学评估,它们只有三维重建图像及少数缩小的横断面图像,很多信息丢失了,测量不够精确,也无法调节对比度分辨细节,更不能根据需要任意重建图像。 误区50:术前CTA评估,看三维重建图像就够了 正解:三维图像直观易懂,对于医生了解血管空间结构很重要,但是,它是从千百张横断面图像重建而来,往往只反映造影剂充填的管腔,而斑块、夹层、血栓、邻近组织等很多信息被舍弃了。所以,只看三维片往往很难给出准确的诊疗方案,我们会要求病人在本院检查CT或将其他医院的原始CT数据拷贝出来发到我们邮箱。 误区51:肾功能减退的人不能用造影剂 正解:造影剂对于肾功能不全者可能导致造影剂肾病,所以,肌酐升高者做增强CT常被放射科拒绝。但现在越来越多使用非离子型等渗造影剂,肾毒性显著降低。对于肌酐轻度升高者,造影剂非常安全;对于中度升高者,当然要避免不必要的造影剂,但也不能因此放弃必需的检查和治疗,通过补液水化及碱化尿液等预防措施,绝大多数病人也是没问题的。 误区52: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过敏体质的人不能用造影剂 正解:有过敏表现者并不代表对造影剂也一定过敏,不该机械的因此贻误诊断和治疗。当然,对于过敏体质者要绷紧防治过敏这根弦,准备好救治人员和救治设备,以防万一。必要时可以先用些激素和抗组胺药物等,据我的经验,预防用药的患者未发生过造影剂过敏反应。 误区53:有过疑似造影剂过敏就再也不能用造影剂了 正解:有的人检查时使用造影剂可能出现过灼热、皮疹、胸闷等疑似不良反应,但介入手术时又不得不用造影剂,怎么办呢?造影剂有很多种,大批量检查时往往用的比较“普通”,而介入手术时用的会更“高级”些,比如非离子型造影剂,过敏反应发生率极低。所以,确需手术者还是不能因噎废食,我们采用术前抗过敏药物、严密监护下先少量使用造影剂等措施,目前未发生过此类患者的严重过敏反应。 误区54:CT和DSA造影对人体的伤害很大 正解:严格说,确有造影剂和放射线的损害问题,不必要的胡乱检查和频繁检查当然应该避免,但也不必过于担心那点可能的伤害,这对于绝大多数人都是不值一提的,会完全恢复。其实,我在每年近千台DSA手术中受到的辐射剂量,可能是我病人的数百倍了。 误区55:体检中发现了高危血管病变后就要马上卧床 正解:体检中有时会发现动脉瘤、动脉夹层等相对风险大一点的血管病变,但体检发现的病变都是慢性形成的,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一般不会那么邪乎的立刻出问题。尤其是医生,不能把病情说得过于可怕,把病人吓得半死,全家愁云惨雾。 误区56:每年都体检,血管有问题肯定会被发现 正解:年年体检,甚至包含了很多昂贵项目的高级套餐,但血管病被长期漏诊的事情屡见不鲜,哪怕他是备受重视的大领导、大老板。这是因为,我们现在的体检比较重视脏器,但对遍布全身的血管系统却还是很不重视,很少有专项的检查项目,血管问题容易被“一瞥而过”。 误区57:动脉发现问题后,要勤做CT复查 正解:临床上存在CT检查过勤的现象,有的是因为畏惧手术但又怕疾病进展,有的是因为不需手术但又怕医生决策有误,还有的是因为不放心下级医院CT的软硬件水平。实际上,基层医院CT设备也不错的,同时,多数病变不会变化很快,或者,通过体格检查和彩超简单看看就行,完全可以避免过频的CT检查。 误区58:腹部和下肢的血栓或斑块会脱落掉到脑子里去 正解:病人经常会从医生处听到这种完全不符合基本解剖的说法,很奇怪。脱落导致异位栓塞是可能的,但只要没有循环系统畸形,长江的水或者印度洋的水都流不到黄河去。 误区59:吃保健品或中药能使颈动脉斑块消失 正解:这是对各种广告和民间传说中毒过深。临床上,常见到这种病人,或是贩夫走卒,或是达官显贵,都想通过某种神奇的力量消除斑块,三七、纳豆、鱼油、气功、中药、针灸、小针刀、磁疗等等手段,我从没见过有效的。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应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水平,延缓甚至逆转斑块的进展。 误区60:颈动脉有问题,查彩超就够了 正解:一般筛查和随访,颈动脉彩超够了,但对于比较复杂的情况,还要再做个颈动脉的CTA或MRA。这是因为,颈动脉很长,从胸骨后面一直到颅内,彩超只能看到颈部的那段,但对颈动脉根部和颅内段就看不全了。同时,彩超受操作者水平的影响较大,有一定的出错可能。而且,血管外科医生只能见到报告单的文字描述,无法象CT那样看到全面的影像。 误区61:脖子痛发现颈动脉斑块,可找着原因了 正解:临床常见到,因为疼痛医生让查血管彩超,正好发现了有点斑块。但是,除了少数斑块内出血等情况,绝大多数斑块并不会引起局部疼痛的症状,疼痛一般另有原因,比如肌肉神经痛、感染等。 误区62:颈动脉狭窄一定会导致中风 正解:中风,也叫脑梗塞、脑卒中,与脑供血的主要来源——颈动脉关系密切,其重度狭窄或斑块碎屑脱落入脑都可导致中风,但稳定的不严重的狭窄并不易引起中风。中风是多危险因素疾病,我们还应考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因。 误区63:颈动脉狭窄,内膜切除效果肯定由于支架 正解:对于全身情况好的颈动脉斑块,手术切除比支架撑开的中远期效果总的来说更优,但并非绝对。随着支架和脑保护装置的技术进步,微创手术效果越来越好,尤其对于高龄体弱的,以及狭窄部位较高或较低、放射性狭窄、二次手术等情况,微创更具优势。如何选择,一看斑块的类型,二看术者的专长。 误区64:椎动脉只要有狭窄都要放支架 正解:相当大比例人群的两侧椎动脉有优势和弱势之分,某一侧椎动脉先天性发育不全和纤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无需干预,而且,这种狭窄是椎动脉全程狭窄,放一小段支架毫无用处,且易损伤或闭塞此动脉。 作者:冯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介入中心主任兼血管外科主任。 门诊:北院(虹口区海宁路100号):周一上午特需,周三上午专家。南院(松江区新松江路650号):周二上午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主动脉夹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胸主动脉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原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主动脉微创治疗负责人 首届“国之名医”称号获得者 2020年中国好大夫血管外科排行榜第一名 上海市主动脉疾病数据库项目负责人 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国际血管外科协会委员Full Member 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医学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血管器械分会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血透通路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委员 东方航空空中首席医疗专家
冯睿-血管外科国之名医2021年10月17日1517
2
9
-
血管外科疾病诊治常见误区——上篇(主动脉疾病除外)
虽然血管遍布全身、发病率很高,但我国血管外科并不像胃肠、骨科等学科为大众所熟悉,总的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兴的学科,多数医院血管外科的历史都在十年以内。我们在接诊全国各地患者中发现,医患双方对血管疾病都存
冯睿-血管外科国之名医2021年10月17日5185
10
42
-
解码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
解码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腘动脉陷迫综合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吕平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小腿肌肉位置异常或增大,压迫膝后动脉(腘动脉)。动脉被困住,使血液更难流到小腿和脚。PAES最常见于运动员。病征PAES的主要症状是运动期间发生的小腿后部疼痛或抽筋,休息后会逐渐消失。其他体征和症状可能包括:运动后双脚冰冷小腿发麻或灼痛(感觉异常)小腿区域麻木如果附近的静脉(腘静脉)也被小腿肌肉束缚,则可能有:腿部感觉沉重晚上小腿抽筋小腿部位肿胀小腿肌肉周围皮肤颜色的变化小腿中的血凝块(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通常会影响40岁以下的年轻人或其他健康人群。病因PAES是由小腿肌肉异常引起的,通常是腓肠肌。该疾病可能从出生(先天性)开始发生,或者在生命的后期发展(获得性)。以先天性形式,当婴儿在母亲的子宫中成长时,小腿肌肉或附近的动脉位置异常。获得性PAES的人的小腿肌肉比正常人大(增大)。异常的小腿肌肉压在膝盖后面的主要动脉(腘动脉)上,从而减少了流向小腿的血液。缺乏血液流动导致活动期间小腿后部疼痛和抽筋。风险因素PAES不常见。以下情况会增加患病的风险。@年龄较小。这种病最常见于十几岁或二十多岁的人。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很少被诊断出来。@男性 PAES可以在任何人中发生,但在年轻人中更为普遍。@剧烈的体育活动。跑步者、骑自行车者和试图通过负重训练或高强度循环训练快速锻炼肌肉的运动员风险最高。并发症腘动脉长期受压会导致动脉变窄(狭窄),仅在轻微活动(例如步行)时引起疼痛和绞痛。在严重的情况下或未被诊断时,腿部的神经和肌肉可能会受损。小腿可能会出现血凝块(深静脉血栓形成)。有PAES体征和症状的老年运动员应检查腘动脉瘤,这在老年男性中很常见。诊断医生将仔细检查病人的身体,并询问有关症状和健康史的问题。但是,由于大多数PAES的人都很年轻,而且通常很健康,因此诊断该病有时可能会很困难。体格检查的结果通常是正常的。医生将排除腿部疼痛的其他原因,包括肌肉劳损、应力性骨折、慢性劳累性室间隔综合征和动脉阻塞引起的周围动脉疾病。用于排除其他情况并诊断PAES的测试包括:@踝肱指数(ABI):诊断PAES的第一项测试通常是测量ABI。在跑步机上行走期间和之后测量胳膊和腿的血压。ABI是通过将脚踝压力除以手臂压力来确定的。腿部的血压应该高于手臂的血压。但如果罹患有PAES,脚踝血压在运动中下降。@小腿的多普勒超声:小腿的多普勒超声使用高频声波来确定血液流过腿部动脉的速度。这项非侵入性测试可以在运动前或运动后,也可以在被测试者上下弯曲脚时进行,这可以使小腿肌肉工作。@磁共振血管造影(MRA):MRA显示了困住动脉的小腿肌肉。还能显示出腘动脉的狭窄程度。在这个测试中,被测试者可能会被要求弯曲他(她)的脚或者把它压在一块板上。这样做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血液如何流向被测试者的小腿。@CT血管造影(CTA):CTA也能显示出是哪块腿部肌肉引起了动脉的阻塞。与MRA一样,在测试过程中被测试者可能会被要求改变脚的位置。@经导管血管造影:可以让医生实时看到血液是如何流入和流出小腿的。如果在其他侵入性较小的影像学检查后仍不清楚诊断,就会进行这种检查。治疗手术是纠正小腿肌肉异常并释放被困动脉的唯一方法。如果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或运动活动,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在膝盖下方或膝盖后部的小腿内侧切开切口,以释放异常的小腿肌肉并为动脉提供更多空间。这将防止小腿肌肉将来压在动脉上。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该过程大约需要一个小时。如果病程时间长,可能需要做动脉搭桥手术。搭桥手术通常只适用于那些由于长期PAES而导致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手术释放小腿肌肉和动脉通常不会影响腿的功能。如果及早诊断和治疗,就有望完全康复,症状也会消失。
吕平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8月24日3172
0
0
-
自学摸足背动脉
任师颜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8月03日1672
0
2
-
【温故知新】图文简述16种常见血管疾病
刘琴、Lyu(吕平) 等.血管疾病是一种影响除心脏血管外其他动脉和静脉的疾病。大多数情况下,血管疾病可通过阻塞或削弱血管,或者通过破坏静脉中的瓣膜影响血液的流动。由于血液流动减少或完全堵塞,身体器官和身体其他结构可能会受到血管疾病的损害。下面介绍一些最常见的需要医疗干预的血管疾病,当然它们中有的相互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不是绝对孤立的存在:1.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也被称为AAA或三A,是腹主动脉(身体最大的动脉)壁某个节段的一个凸起的、削弱的部分,可产生超过正常官腔直径的一半(宽度)异常的扩大或膨胀。2.动脉瘤是血管壁上某个节段的一个膨胀的,被削弱的部分。3.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系统性的、渐进的、慢性的血管疾病,尤其对颈动脉(对大脑的主要血液供应)、冠状动脉(心脏的血液供应)和以及周围动脉的影响大。动脉硬化是由动脉内膜上的斑块堆积而造成动脉内膜的增厚或硬化。斑块是由脂肪、胆固醇、细胞废物、钙以及纤维蛋白沉积构成的,并可在中或大动脉中蔓延。这会导致动脉壁的变厚并失去弹性。4.脑动脉瘤脑动脉瘤(也称为颅内动脉瘤或脑动脉瘤)是大脑动脉壁的一个凸出的、被削弱的节段,导致异常的扩大或膨胀。这些都是由神经外科医生诊治的。5.颈动脉疾病颈动脉疾病,也被称为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在主要将含氧的血液输送到大脑的血管时,血管就会收缩。颈动脉狭窄通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斑块的形成:是脂肪、胆固醇、细胞废物、钙和纤维蛋白沉积在动脉内膜)。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硬化”是一种血管疾病。颈动脉疾病类似于冠状动脉疾病,后者是在心脏动脉中出现阻塞,可能引起心脏病或心肌梗死。6.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当腿部静脉血液回流到心脏受阻时,就会出现慢性静脉机能不全(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心脏,而静脉则将血液输送到心脏)。静脉中的瓣膜功能不全会导致血液双向流动,而不仅仅是单向回流到心脏。因此这些不能正常工作的瓣膜会导致腿部的血液瘀滞。如果不及时治疗慢性静脉机能不全,会出现疼痛、肿胀和腿部溃疡等并发症。慢性静脉机能不全不会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但可能会导致残疾和疼痛。7.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指的是行走时因为大腿,小腿或臀部的疼痛而一瘸一拐的。跛行可以是外周动脉疾病(PAD)的症状。PAD是由腿部或主动脉的动脉狭窄或堵塞引起的(身体最大的动脉和从心脏到身体的主要血管),这可能导致流向小腿、大腿或臀部的肌肉血流减少。下肢血液减少可导致跛行。就会出现与活动有关的疼痛,但是休息时就会消失。8.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发生在心脏血管外的深静脉形成凝血块时。9.周围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PVD)是一种缓慢而渐进的循环障碍。它可能涉及到心脏外的任何血管疾病和淋巴血管的疾病——动脉、静脉或淋巴管。而由这些血管提供血液的器官,如大脑、心脏和腿部,可能无法获得维持正常功能的血流量。然而,腿和脚最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得名周围血管疾病。10.肺栓塞肺栓塞(PE)是在静脉中形成的血凝块,并随静脉血流到达肺动脉内,从而形成动脉阻塞(堵塞)。11.雷诺雷诺氏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简称雷诺,是一种以常见于手指的血流量减少,而耳朵、脚趾、乳头、膝盖或鼻子不常见为特点的血管疾病。它是由血管痉挛引起的,通常是对寒冷暴露、压力或情绪低落的反应。12.肾血管疾病肾血管疾病是指影响肾脏动脉和静脉的各种并发症的名称。这些并发症会影响肾脏的血液循环,并可损害肾脏组织、导致肾功能衰竭或高血压。13.血栓性静脉炎是指血凝块形成时出现的静脉炎症。血栓性静脉炎通常是影响到皮肤表面的静脉。14.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也叫TAA,是主动脉壁(身体最大的动脉)的一个凸出的、被削弱的节段,导致血管达到超过血管正常直径(宽度)的一半的异常扩大或膨胀。上图左侧是腹主动脉瘤(在腹腔),右侧是胸主动脉瘤(在胸腔)15.静脉曲张当静脉中从腿部输送血液到心脏的血管出现功能障碍时,扩张的血管可以是蓝色,红色或肉色,从而导致血液瘀滞在腿部。偶尔,会导致静脉曲张出血,但更常见的是血栓性静脉炎。16.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氏病)与吸烟有明确的关系(主动或被动吸烟)。该病最常累及四肢的小、中等大的动脉。受累血管润胀并可被血栓堵塞,阻断了向手指、手、足趾或足部的供血,这些部位将缺血受损,即使是在静息时也会发生缺血。如果情况严重,可能需要截去坏死的手指或脚趾。
吕平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10月25日2765
0
1
动脉疾病相关科普号

冯睿-血管外科国之名医
冯睿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
介入中心 血管外科
4962粉丝11.5万阅读

耿力医生的科普号
耿力 副主任医师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血管外科
38粉丝6432阅读

张涛医生的科普号
张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创面修复科
40粉丝62.3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王盛 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 血管外科
颈动脉狭窄 31票
动脉硬化闭塞症 24票
腹主动脉瘤 19票
擅长: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颈动脉狭窄,腹主动脉瘤、锁骨下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等主动脉及周围血管疾病。 -
推荐热度4.9杨耀国 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 血管外科
颈动脉狭窄 40票
腹主动脉瘤 21票
动脉硬化闭塞症 19票
擅长:手术和微创介入治疗各部位的血管狭窄/闭塞及血管瘤病变:颈动脉狭窄、腹主动脉瘤、髂动脉狭窄/闭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锁骨下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B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缩窄、内脏动脉瘤以及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等疾病。 -
推荐热度4.9郭建明 主任医师宣武医院 血管外科
动脉硬化闭塞症 87票
颈动脉狭窄 36票
下肢静脉血栓 20票
擅长:1,擅长糖尿病足血管手术,目前完成糖尿病足血管手术超过3000例,疗效全国领先; 2,擅长重度下肢缺血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 3,主髂动脉闭塞,包括平肾或近肾复杂腹主动脉合并髂动脉闭塞的外科治疗。 4,颈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椎动脉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