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眼部肿瘤科普系列之 是睑黄瘤还是黄色肉芽肿?
黄色瘤是一类及其常见眼睑良性病变,好发于双眼上下眼睑内侧,缓慢生长,可大可小,俗称“睑黄瘤”。最大直径在3-5mm以下的孤立性“睑黄瘤”可通过单纯手术根治、分次激光治疗改善。但若睑黄瘤激光无效、涂药加重,切了又长,还慢慢“隆起来了”,就要怀疑是否为黄色肉芽肿。部分黄色肉芽肿的早期外观和“睑黄瘤”难以分辨,也表现为黄色、扁平隆起、上下眼睑内侧的斑块,患者往往以为是睑黄瘤,而导致了最佳治疗时机。成人眼眶黄色肉芽肿性疾病(AOXGD)是良性非朗格汉斯细胞的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肉芽肿性疾病。有四种亚型:成人发病的黄色肉芽肿(AOX)、成人发病的哮喘伴眼周黄色肉芽肿、坏死性黄色肉芽肿和Erdheim-Chester病。除了表皮病变外,眼部是主要的好发部位,其皮肤病变为一种良性黄棕色丘疹或结节。组织病理学上,真皮深层可发现胶原纤维轻度变性,周围有大量泡沫细胞浸润,患者血液中或者病变组织中常出现IgG升高。本病治疗效果好,以手术为主,激素为辅,为避免疾病卷土重来,需患者定期随访。
许诗琼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2月01日506
0
1
-
您好大夫,孩子脖子后面皮肤里面突然出现一个疙瘩
王伊宁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2月27日48
0
0
-
正确认识上皮样肉瘤
上皮样肉瘤是一种罕见的、生长缓慢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不到百分之一。这种罕见的软组织肉瘤往往发生在年轻的成年人,好发20-40岁,大多数病例最初出现在手指、手、前臂、小腿或脚的皮下的软组织,但也可以出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 因上皮样肉瘤比较少见,非骨软组织外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也严重不足,临床上易发生误诊。上皮样肉瘤的诊断:上皮样肉瘤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组织学特征之一为瘤细胞聚积成不规则结节样结构。在对临床的可疑皮下病灶进行活检时,最好先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病变范围。上皮样肉瘤的治疗:手术是上皮样肉瘤最常见的治疗方法,除手术治疗外,还可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或放疗。外科手术手术通常包括切除肿瘤细胞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以防止复发。若疾病发展为重度,则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和位置进行手术切除,在极少数情况下需要切除部分受累的肢体,但外科医生会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术后五年复发风险超过70%,切缘阳性者五年复发率更高。放射治疗放射疗法使用高能量束(如X线或质子)杀死肿瘤细胞。术前放疗有利于缩小肿瘤,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术后放疗则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具体需要临床医生综合判断定夺。化疗化疗使用药物杀死肿瘤细胞。尽管基于实际情况会结合手术或在肿瘤细胞扩散的情况下化疗,但与其他肿瘤相比,化疗对上皮样肉瘤的治疗效果似乎较差。化疗总体的有效率为20.0-33.3%,表柔比星联合异环磷酰胺或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为常用的化疗方案。以多柔比星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的ORR为22%,中位PFS为6个月。以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ORR为27%,中位PFS为4个月。化疗方案以表柔比星方案为优先考虑。靶向治疗靶向治疗—用靶向药去阻断肿瘤细胞生长或增殖。2020年01月23日,Epizyme公司宣布美国FDA加速批准Tazverik(tazemetostat)上市,用于治疗不适合完全切除的转移性/局部晚期上皮样肉瘤(epithelioidsarcoma,ES)成人和16岁及以上儿科患者。Tazverik的获批基于一项在转移性或局部晚期上皮样肉瘤患者中进行的关键性2期临床试验结果。这些患者存在INI1蛋白表达缺失,接受Tazverik800mg口服给药,每日两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每8周进行一次肿瘤缓解评估。主要疗效结局指标为总缓解率(ORR)。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治疗的总共62例患者中,总缓解率(ORR)为15%,1.6%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13%的患者达到部分缓解。在9个有反应的患者中,6个(67%)患者有持续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反应。
陈勇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2月06日966
0
3
-
以为是长胖?一查竟是脂肪肉瘤
50多岁的老李近两年在小腿上长了个“小包”,既不疼又不痒,用手仔细才能摸到,他去网上一搜,自己觉得可能是长了个脂肪瘤,觉得没什么大事也就不再管了。没想到,在这两年来,这个东西越长越大,甚至肉眼都能可见那里略微肿起来了。最近几周,老李甚至小腿开始隐隐作痛了,于是便来了医院就诊。经过B超和病理检查,医生告诉老李这个“小包”是脂肪肉瘤,分化程度高,没出现转移,手术切完定期复查就好了。这一下可让老李犯了迷糊,脂肪肉瘤就是脂肪瘤吗,脂肪瘤是良性肿瘤还可能出现转移吗,还是说我这个是脂肪瘤进展恶化而来的?其实,别看脂肪肉瘤和脂肪瘤只相差一个字,它们可有着良恶性肿瘤的巨大差别。其实,肉瘤指的是来源于脂肪、纤维、血管、骨、软骨等组织(专业说法叫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所以说脂肪肉瘤其实是恶性肿瘤的一种,是成人软组织肿瘤中较常见的一种。脂肪瘤是脂肪细胞过度增殖而来,而脂肪肉瘤则是来源于一种“间叶细胞”,这种细胞是一种干细胞,它可以分化为脂肪、软骨、骨、肌肉细胞等,而脂肪肉瘤则起源于具有分化为脂肪细胞倾向的间叶细胞,大家可以理解为“脂肪母细胞”。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脂肪肉瘤都是单独长起来的,而只有极其少数的情况是从脂肪瘤恶变而来。脂肪肉瘤好发于40-60岁的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但并不明显。跟其他肿瘤一样,脂肪肉瘤的病因并不明确,考虑跟外伤、放射线、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相比于脂肪瘤通常发生于皮肤下面来说,脂肪肉瘤的位置通常比较深,如肌肉的筋膜附近。四肢(下肢为主)和肚子里(腹膜后、腹腔内)是脂肪肉瘤的好发部位,不同部位的临床表现通常不同。长在四肢的脂肪肉瘤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肿块,通常是深在的、无痛的、缓慢增长的。但由于肿瘤组织的代谢活性高,血液供应丰富,局部皮肤的温度可能升高。随着脂肪肉瘤的生长,压迫到周围神经时可出现剧烈疼痛、压迫到周围静脉时可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引起水肿。肿瘤生长过快而血液供应不上时,脂肪肉瘤也可以出现缺血破溃,引起局部出血。长在腹腔内的肿瘤从外观上很难看出来,只有当肿瘤长的比较大时,肚子才会慢慢鼓起来,它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消化道出血。当脂肪肉瘤压迫肠道或自身破溃时,容易引起消化道内出血,表现为呕血或者便血。同时,肠道受压迫还会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引起肠梗阻。由于内脏神经受压,患者还会出现腹痛等症状。由于脂肪肉瘤来源于原始的间叶细胞,这些细胞虽然有分化为脂肪组织的倾向,但也不会全部变为脂肪细胞,使得脂肪肉瘤的组织成分复杂。根据肿瘤的成分不同,脂肪肉瘤可分为高分化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黏液型脂肪肉瘤和多形性脂肪肉瘤。前两者大约占脂肪肉瘤的一半,其中高分化脂肪肉瘤脂肪成分大于75%,去分化脂肪肉瘤脂肪成分在25-50%;黏液型脂肪肉瘤主要含有大量粘液成分,脂肪含量占10-25%;多形性脂肪肉瘤罕见,成分复杂,恶性程度高。对于脂肪肉瘤而言,脂肪成分越多,说明肿瘤与正常组织越“像”,因此恶性程度也就越低。利用超声、核磁、CT等影像学检查,能够判断肿瘤的大小、成分、边界、形状,对肿瘤进行分型。但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才是诊断脂肪肉瘤乃至几乎所有肿瘤的金标准。不管是哪种亚型的脂肪瘤,主要的治疗手段都是手术切除,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控制肿瘤,减轻肿瘤所导致的不健全状态,最终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手术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将肿瘤完全切除。对于肿瘤存在远处转移和浸润不能完全切除的情况,也可以尽可能切除肿瘤,减轻局部压迫症状。对于肢体的脂肪肉瘤,目前主要采用保肢手术,术后尽可能维护患者肢体功能,但肿瘤范围实在过大的情况下,也可选择截肢手术。对于腹膜后的肿瘤,通常位置较深且邻近多个器官,手术风险相应增大,如果肿瘤过大,也可考虑在手术前采用放疗或化疗的手段来缩小肿瘤,以利于手术切除。其他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放疗、化疗等,对于分化好的脂肪肉瘤,像老李这样的,术后不需要额外放化疗,但低于黏液型脂肪肉瘤,多推荐进行放射治疗。除了传统的治疗方式外,近年来发现部分脂肪肉瘤患者存在特定的基因改变,如CDK4、MDM2基因扩增,因此也在研究针对特定基因的靶向治疗。另外,免疫治疗、生物制剂等手段也逐渐走向临床试验。不管是恶性程度高还是低,脂肪肉瘤都有较高的复发率,但分化好的肿瘤预后好,分化差的肿瘤极易复发,首次手术复发率达20%,二次手术复发率达44%,因此第一次手术切除就尤为关键。同时,术后定期复查,一般在第一个月,前3年每3个月,3年以上每6个月复查一次局部CT或核磁对于监测病情发展,尽早发展局部复发,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大多数人都听过脂肪瘤,但很多人确不知道很容易跟其混淆的脂肪肉瘤。因此,如果您发现在四肢尤其是大腿部位有位置比较深的肿瘤,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去医院进行影像学的检查,避免脂肪肉瘤的误诊或漏诊。
林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1月21日209
0
0
-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都属于鳞状上皮构成囊肿。皮样囊肿是一种由异位的皮肤细胞形成的先天性囊肿,属错构瘤,位于皮下,不与皮肤粘连,与基底部组织粘连较紧,好发于枕部。囊壁除鳞状上皮外还有真皮、皮下组织和皮肤附件,如毛囊、皮脂腺、汗腺等,内部含有皮脂、毛发。 表皮样囊肿,又称外伤性表皮囊肿,是一种真因外伤(尤其刺伤)将表皮植入真皮而成。皮内含有角质的囊肿,肿物表面常有角质增生。表皮样囊肿囊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囊壁外面包裹以纤维结缔组织,表皮样囊肿内容物主要是豆渣样皮肤角化脱落物。虽然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组织学成分不同,但组织来源、诊治原则基本相同,病情发展缓慢。没有功能以及美容障碍可在一定时期内观察,但在增长期存在恶化可能,建议及时手术切除治疗。
刘琦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0月05日1105
1
3
-
丁丁上面长了小点点,是性病吗??--原来是皮脂腺异位症
大家好我是身体密码破译局的局长一个爱琢磨您身体的男科医生 男同胞们没事遛鸟的时候可能会翻来覆去瞻仰自己的“小弟”某一天,突然发现弟弟上长了“小点点”这是性病?这可咋办?要告诉女友吗?她会跟我分手吗?由于羞耻心作祟有人选择默默期待自愈 有人选择相信电线杆上的小广告 看到这个问题,想必很多同学会心里一惊 “诶,好像我也长了” “可是我还是处男诶???” 丁丁上黄白色的凸起(丘疹) 那是怎么回事??? 这种疹子其实不用担心了,学名叫皮脂腺异位症,是一种皮脂腺疾病;皮脂腺是正常皮肤的重要附属器之一大多位于毛囊及立毛肌之间除手外的其余部位皮肤中均有皮脂腺作用是滋润皮肤和毛发、杀菌 正常情况下皮脂腺会老老实实的待在原地但当皮脂腺发育出现生理变性或增生时皮脂腺就会出现在不该出现的部位就是皮脂腺异位症。该病是由于皮脂腺发育的生理性变型和皮脂腺增生所致。由Fordyce在1896年最先描述,故又称为Fordyce病。一.病 因皮脂腺异位症的病因及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该病是由皮脂腺发育的生理性变异和皮脂腺增生所致。激素水平:可能与青春发育期的内分泌激素,尤其是雄性激素分泌与刺激有关。诱发因素:1、局部刺激与创伤;2、吸烟,有研究表明吸烟是导致唇部皮脂腺异位症。 二.临床表现本病不仅仅只发生于口腔黏膜,而且还多见于男性的包皮和龟头,女性的大小阴唇等部位,多在青春期后发生,中年人较多见。 为针头大淡黄色或白色球状或扁平丘疹,表面覆以薄的粘膜,数目不定,可单个存在,若数目多时则可融合成小片不规则的斑片,触之有粗糙感,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有痒感。三.诊断要点皮脂腺异位症与尖锐湿疣鉴别在于:①皮脂腺异位症主要位于包皮,尖锐湿疣除见于包皮外,更多发生于冠状沟、龟头、阴道口等处;②皮脂腺异位症多为淡黄色无明显高出皮面的损害,尖锐湿疣多为淡红色明显高出皮面的菜花状等损害;③皮脂腺异位症醋酸试验阴性,尖锐湿疣为阳性;④皮脂腺异位症长时间观察损害无增大增多,尖锐湿疣可在短时间内损害明显增大增多;⑤组织病理学检查之特点。在组织病理学上主要见到小而成熟的皮脂腺小叶包绕着皮脂腺导管。独立的皮脂腺腺体。 听起来很可怕,但实际上真的没啥事,这种不属于X病范畴!! 因为这个病就等于皮肤腺长错位置了,没啥症状也不会传染。 四.治疗皮脂腺异位症无自觉症状,一般不需治疗。该疾病对健康没有什么不良影响。有些患者成年后,皮脂腺异位症会自然消退。因为任何治疗都是伤害性的,可能会引起继发细菌感染或疤痕等。 如果觉得皮脂腺异位症比较明显,影响美观的话,可以用电凝、液氮冷冻治疗或者是激光的方式改善。 如果你丁丁上有小白点的话,可不要上手挤哦,避免挤不掉还弄伤自己。(一)一般治疗1.电凝固法一般使用相对较低的电压、电流强度较大的高频电源使病变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 2.冷冻疗法通过液氮冷冻病变组织,使异常增生组织坏死。3.激光治疗通过功率高、方向性好的激光,对病变组织进行破坏和治疗。(二)药物治疗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有研究人员认为异维A酸对皮脂腺异位症有一定疗效。(三)放疗同位素治疗使用同位素的敷贴器,如锶-90,通过其中的同位素释放出的B-射线,破坏皮脂腺结构,以达到治疗的目。(四)手术治疗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五.预后本病对健康没有影响,部分患者成年后皮珍有可能自然消退。自愈性:该病成年后可能自然消退。严重性:该病为良性病变,通常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明显影响,但可能会有损美观。 其实一般来说,性病都是通过不良X行为传播的比较多,一般来说,只要你“恪守男德”、洁身自好,一般也不那么容易得X病,不需要没必要的担心。
陈善闻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9月20日2052
0
3
-
汗腺瘤?
刘萌萌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10日192
0
1
-
体表肿瘤
治疗前甲下血管球瘤通常表现为甲根部甲床呈现蓝紫色,触碰或者压迫,或冷热刺激后出现阵发性疼痛,行B超检查有诊断意义。照片中为术后三个月的恢复情况和手术过程的照片和切掉的血管球瘤组织。可以看出术后三个月指甲已经正常长出。未见血管球瘤复发的现象。治疗后治疗后175天现在距离手术已经有三个月零20天了,可以看到指甲还在逐渐生长。第二张为术后半年,指甲全部长出,指甲侧缘有轻度凹陷甲下血管球瘤这种疾病初期的症状并不是很明显,所以很多人对于这种疾病的重视,认为它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没有积极的进行治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病情会越来越严重,疾病对于身体的危害也会越来越明显,所以我们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治疗后92天甲下血管球瘤通常表现为甲根部甲床呈现蓝紫色,触碰或者压迫,或冷热刺激后出现阵发性疼痛,行B超检查有诊断意义。照片中为术后三个月的恢复情况和手术过程的照片和切掉的血管球瘤组织。可以看出术后三个月指甲已经正常长出。未见血管球瘤复发的现象。
苏云伟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3月03日142
0
0
-
体表肿瘤
治疗前皮肤肿瘤(痣,表皮囊肿等良性肿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及黑素瘤等恶性肿瘤,)切除,进行美容缝合,术后瘢痕均不明显,联合除疤药物或激光治疗效果更好。皮肤肿物手术切除的肿瘤可以做病理组织学检查(活检),确诊已切除肿物,以防误诊,可以指导愈后。术后一个月,伤口恢复情况良好,后续疤痕会越来越轻。治疗后治疗后30天皮肤肿瘤(痣,表皮囊肿等良性肿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及黑素瘤等恶性肿瘤,)切除,进行美容缝合,术后瘢痕均不明显,联合除疤药物或激光治疗效果更好。皮肤肿物手术切除的肿瘤可以做病理组织学检查(活检),确诊已切除肿物,以防误诊,可以指导愈后。术后一个月,伤口恢复情况良好,后续疤痕会越来越轻。
谭宣丰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1月03日1998
0
0
-
临床常见体表肿物超声表现
1、脂肪瘤:体表肿物中比较常见,超声下形态显示为圆形、椭圆形及扁平形,大小从几毫米到数十厘米;超声下边界光整、回声清晰,内部为均匀性回声。偶可见血流信号。2、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多位于皮下、与表皮关系密切,向表皮突起,周围可见浅静脉轻微扩张,容易伴发局部软组织炎症。超声下形态显示为圆形,大小从几毫米到几厘米,少见数十厘米;超声下边界光整,内部为弥漫性中等强回声,基底有回声增强。偶于囊壁周缘见血流信号。3、痣:皮肤常见的肿物,在超声图像上无特异性的区别。4、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虽然机理不一致,大都为圆形、边界比较光整,内部回声较为细致均匀的回声,有部分为低回声且欠均匀。后部回声轻至中度增强。5、血管瘤:形态不规则或欠规则,内部为低回声,并可见散在性液性暗区,伴有侧方声影;或无回声区、内有强回声分隔;散在血流信号。6、纤维瘤:多为类圆形结节,有包膜回声,内部为较均匀的等回声,后方回声不减弱,彩色多普勒无血流信号。7、炎症性肿块: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晰/不清晰,回声不均一,强弱不等,血流信号可见。8、淋巴结肿大:反应性淋巴结肿大多为椭圆形,皮质部低回声,强回声的淋巴门居中,与正常淋巴结相似,可探及少量血流信号。恶性的淋巴结肿大,多为圆形或不对称形,向心性皮质增宽,淋巴门偏心,甚至消失。淋巴瘤时,淋巴结回声明显减低,有时为假囊性。能探及血流信号。
付来华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30日1763
0
6
体表肿瘤相关科普号

李军友医生的科普号
李军友 副主任医师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皮肤科
7930粉丝194.7万阅读

彭东林医生的科普号
彭东林 主任医师
赣州市肿瘤医院
骨科
62粉丝1.9万阅读

卢宁宁医生的科普号
卢宁宁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放射治疗科
1001粉丝4.6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皮庆猛 副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整形外科
体表肿瘤 98票
疤痕 20票
皮肤肿瘤 15票
擅长:乳房整形(男乳肥大、隆胸、假体障碍、巨乳、副乳等);抽脂塑形及脂肪填充(大腿上臂环吸、腰腹瘦身、背臀塑形、面部吸脂、面部脂肪填充等);眼鼻整形(双眼皮、眼袋、开眼角、倒睫、隆鼻、鼻翼缩小、歪鼻矫正等);腋臭(腋下多汗异味、清新微波/Miradry等);面部年轻化微整形(瘦脸、除皱、玻尿酸填充等)等整形美容手术。对各类良恶性体表肿物/皮肤肿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尤其头面部肿瘤、会阴部肿瘤)、复杂疤痕(外伤/术后疤痕增生、疤痕疙瘩、头面部难治性疤痕、剖腹产术后疤痕等)整形修复、脂肪抽吸、复杂性脂肪瘤切除、副乳矫正、“腋臭”微创根治、男性乳房发育等整形外科常见病。 -
推荐热度4.4郑炳鑫 主治医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骨肿瘤科
骨肿瘤 189票
软组织肿瘤 77票
体表肿瘤 34票
擅长:①四肢恶性及良性骨肿瘤(骨转移癌,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骨软骨瘤,骨样骨瘤,单纯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纤维皮质缺损,非骨化纤维瘤等)的外科治疗; ②各类骨与软组织肉瘤(骨肉瘤,尤文肉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未分化肉瘤等)的保肢外科治疗和规范新辅助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肢体黑色素瘤的外科综合治疗; ③脊柱、骶骨、骨盆转移癌(肺癌,乳腺癌,肾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肝癌等)的射频消融+骨水泥微创治疗和外科手术综合治疗; ④脊柱原发肿瘤(椎管内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脊柱浆细胞骨髓瘤、淋巴瘤、骨巨细胞瘤、脊索瘤、骨母细胞瘤/骨样骨瘤等)的外科治疗; -
推荐热度4.4商冠宁 主任医师盛京医院 第七骨科(骨与软组织肿瘤科)
骨肿瘤 98票
软组织肿瘤 29票
体表肿瘤 26票
擅长:擅长恶性骨肿瘤肿瘤型人工假体置换保肢技术;复杂软组织肉瘤组织缺损修复重建技术;骶骨肿瘤及复杂骨盆肿瘤的规范化手术治疗;骨转移癌的诊断及外科综合治疗;骨软组织肿瘤化疗,靶向,免疫综合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规范化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