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为什么超龄就无法接种进口轮状疫苗?
由于上一代的轮状疫苗会稍微增加肠套叠(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的风险,且年龄较大的婴儿自然发生肠套叠的风险较高。因此对于新一代的轮状疫苗(此处指的是进口轮状),出于谨慎的考虑,世界卫生组织先前决定,轮状病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3月10日610
0
0
-
WHO推荐优先接种的疫苗(肺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和b型流感菌疫苗)
WHO推荐优先接种的疫苗为肺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和b型流感菌疫苗,但是这3种疫苗在我国目前都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肺炎疫苗: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疫苗可预防疾病中,肺炎球菌性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3月04日1649
0
0
-
秋冬季腹泻预防早知道!轮状病毒Vs诺如病毒
秋冬寒冷季节来临,也进入病毒性肠炎高发季节(寒冷季节婴幼儿急性呕吐腹泻80%有病毒感染引起)。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为儿童病毒性肠炎中最常见的两种病因,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1. 均
龚舒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10月26日2086
0
1
-
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的最佳时间
孙绪丁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7月03日1497
0
1
-
家长请查收:最新版儿童疫苗接种方案
转载自 卓正诊所Distinct Clinic很多家长都知道要给孩子接种疫苗,但是疫苗怎么选才更科学?选免费疫苗(免疫规划疫苗)还是自费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很多家长希望能得到一个最佳接种方案,但现
朱琳涵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6月04日9627
0
28
-
轮状病毒感染的危害及预防
轮状病毒感染的危害及预防1.轮状病毒的发现(1)1969年有学者在犊牛中发现此病毒;(2)1973年澳大利亚科学家Bishop等用电镜从9名急性腹泻患儿十二指肠活检标本中发现此病毒;(3)1974年英国人Flewett等从76名病人中15名急性胃肠炎及1名非患者大便提取物中用电镜发现有呼肠病毒样颗粒,因病毒颗粒外形似车轮状,建议命名为轮状病毒;(4)1978年国际病毒命名与分类委员会正式命名为轮状病毒(Rotavirus)。2.轮状病毒的结构(1)轮状病毒是大小70nm的二十面体病毒,属于呼肠病毒科家族;有3层结构(外层衣壳、内层衣壳和核心),中间包裹着含有11个节段的双链RNA基因;(2)病毒蛋白(Viral protein,VP)具有群特异性抗原决定簇,根据抗原性的不同分为A~G 7个组,A组是≤5岁儿童腹泻最常见的病原;(3)在病毒的增殖过程中,11个基因片段可能会发生重配,甚至在动物和人的毒株之间也有重配发生,病毒重配是导致自然界中有大量不同病毒株的部分原因。3.轮状病毒的理化特性(1)外界环境中结构稳定①对理化作用有较强的抵抗力;②耐酸又耐碱,pH 3~9范围内保持结构完整,不能被胃酸破坏。(2)存活时间长①耐寒冷,室温中可存活数月,在粪便中存活数日至数周;②在人类双手上存活至少4个小时,在玩具表面存活数天。4.轮状病毒的传播过程(1)传染源①患病者、隐性感染者及带病毒者,无症状者和急性期患者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②具有高度传染性,感染剂量低至10~100个病毒颗粒,病期每毫升粪便可高达1010~1012病毒颗粒。(2)传播途径①主要经粪-口途径主要是含病毒粪便污染的食物和水;其次,污染玩具、书籍、衣被、便器和手等间接传播。②呼吸道传播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3)易感人群①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年龄段:6月龄~2岁,且最严重;②其他年龄组和成人也可发病。5.轮状病毒感染临床表现(1)轮状病毒性肠炎:潜伏期1~3天,起病急,临床症状以腹泻为主,多伴呕吐、发热。病初1~2天80%~90%的患儿出现呕吐;超过1/3的患儿发热,体温可超过39℃;每天平均腹泻次数10~20次,腹泻可长达9天(多数3~8天);粪便呈稀水样,淡黄色或黄绿色,偶有黏液,无脓血;容易并发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而严重脱水、低钠血症、低钾血症、酸中毒可导致死亡。(2)呼吸道:支气管炎、肺炎、喉炎(3)心血管:心肌损害、心肌炎(4)中枢神经系统:良性惊厥、脑炎、无菌性脑膜炎(5)肝损害(6)肾损害(7)休克(8)多脏器功能损害6.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主要表现(1)轮状病毒感染-呼吸系统表现(占81.3%)①鼻塞、流涕、咳嗽等上感症状②声嘶等急性喉炎症状③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呼吸系统表现多出现在腹泻前1~2天(60%)。(2)轮状病毒感染-循环系统表现(占70%)①心肌酶异常(占52.5%)②窦性心动过速③T波改变④心音低钝⑤心律失常(3)轮状病毒感染-神经系统表现神经系统表现-抽搐(占6.3%)、烦躁不安、精神萎靡、神志不清。附:良性惊厥诊断标准①为无热惊厥;②抽搐均发生在腹泻开始3天之内;③抽搐1~3次,持续一般3~5分钟,均为全身大发作;④抽搐后全身情况可,无神志异常,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病毒血症是造成全身播散、肠道外多脏器损伤的主要原因,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可导致死亡,其中轮状病毒性心肌炎、脑炎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7.轮状病毒感染流行概况一项2014-2015年我国感染性腹泻监测数据分析显示:(1)2014年(82285例)和2015年(86975例)全国感染性腹泻确诊病例中,病毒性腹泻分别占92.4%和91%,细菌性腹泻占7.4%和8.8%,真菌感染和混合感染各占0.1%。(2)全国病毒性腹泻确诊病例中,轮状病毒感染占绝对优势,2014年和2015年分别占比95.7%和93.1%。2015年较2014年诺如病毒感染病例数上升至第2位(3%),腺病毒感染病例数也略有增加(2.9%),星状病毒和札如病毒检出较少。(3)一项在中国进行的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显示:2014年在中国<5岁儿童中,至少1/3腹泻病例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轮状病毒腹泻占住院腹泻患儿比例为42.6%;轮状病毒腹泻占门诊腹泻患儿比例为32.5%。(4)一项在中国进行的综述显示:<5岁的住院轮状病毒肠炎儿童,逾50%发生在1岁前,91%发生在2岁前。(5)由于轮状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结构稳定、存活时间长、传染性强,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常见传染病原。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提示超过20%的入院患儿继发轮状病毒感染,每4例因轮状病毒感染入院的儿童会增加1例院内轮状病毒病例的风险。上海一项研究显示,医院获得性感染腹泻病例中,54.8%呈轮状病毒阳性,而社区获得性感染腹泻儿童中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8.1%。(6)温度、雨量、气压、地区差异季节气候不同和行为习惯的不同,均有可能导致RV流行趋势和病原学特征的差异。轮状病毒具有流行于较寒冷的季节的特点。其流行趋势为我国各地阳性率男性多于女性;易感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年龄段为6月龄~2岁;流行季节北方为秋季和冬季,南方为冬季至初春。8.轮状病毒感染的危害(1)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2年全球5岁以下儿童中约45.3万死于轮状病毒感染。2013年全球57.8万例因腹泻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中,37%由轮状病毒引起,约21.5万儿童死于轮状病毒感染。2016年轮状病毒感染发病2.58亿;严重病例1888.3万;住院153.7万;死亡12.8万。(2)我国监测数据显示,2003年-2012年5岁以下儿童共报告腹泻死亡病例12.7万例,其中有5.3万例死于轮状病毒肠炎。2013年我国约23.6万名5岁以下死亡儿童中,有9072名死于腹泻,其中3191名死于轮状病毒感染,占腹泻致死的35%。(3)我国是亚洲地区每年用于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所支出的社会成本最高的国家(3.65亿美元)。据估计,2007年我国因轮状病毒感染导致门诊的年度总直接成本和年度总社会成本分别为2.71亿和3.65亿美元。在西班牙,轮状病毒肠炎导致2/3的患儿父母平均4天的工作日损失。在爱尔兰,每家医院获得性轮状病毒感染病例需额外500~2500美元的医疗费支出。这些间接经济损失和生活质量损失同样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尔及梅琳达.盖茨曾支持开展了全球肠道疾病多中心研究(GEMS),该研究主要涉及非洲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招募了9439名中度至重度腹泻患儿和13129名无腹泻的儿童作为对照。结果显示:①轮状病毒是导致儿童中、重度腹泻的主要病原体;②2岁以下儿童每100名就有20名每年发生一次中度或重度腹泻,这相当于每年每5名儿童中就有1名发生中、重度腹泻;③腹泻儿童与无腹泻儿童对照比较,其死亡风险约为对照组儿童8.5倍;④腹泻儿童与同年龄同性别的对照组儿童相比较,腹泻组儿童有2个月的生长发育损失;⑤腹泻儿童平均身高与体重均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MARK D.NIEHAUS等研究结果显示,2岁以下儿童腹泻可能会导致孩子在7~9岁时平均8厘米的生长损失和10点的智商降低。9.轮状病毒感染的预防(1)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回家后勤给孩子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不卫生、不新鲜的食物。(2)室内注意通风换气,降低病毒孳生机会(3)少带儿童到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4)加强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5)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迄今为止,没有特效的抗轮状病毒药物;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目前是预防轮状病毒肠炎唯一有效的手段,可以减少轮状病毒肠炎发病率,明显减少轮状病毒肠炎重症发生率。资料显示,全球5岁以下儿童2012年约45.3万死于轮状病毒感染,2013年约21.5万死于轮状病毒感染,而2016年约12.8万于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感染死亡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轮状病毒疫苗的推广使用。10.对轮状病毒感染的认识(1)腹泻病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的第二大死因。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细菌性腹泻占比越来越小,而病毒性腹泻发病率仍居高不下;我国病毒性腹泻以轮状病毒为主,占比90%以上。轮状病毒肠炎是儿童腹泻的最常见原因,高发于6月龄~2岁以下婴幼儿,5岁以下儿童大约90%患过轮状病毒肠炎。(2)轮状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改善饮食卫生和手卫生并不能减少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生。(3)自1973年澳大利亚学者Bishop首次在腹泻患儿小肠上皮细胞内发现轮状病毒后,早期学者认为轮状病毒主要感染小肠绒毛顶部上皮,感染仅限于肠道,病程自限,及时对症治疗,预后良好;但自1978年Salmi等报道轮状病毒肠炎可以引起脑炎后,众多学者予以重视并进一步研究证明,轮状病毒是全球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首要病原,它是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不仅可引起肠道感染,还可致心脏、肾脏、肝脏、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肠外器官及系统损伤。合并严重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脑炎、心肌炎是本病的主要死因。轮状病毒感染,给儿童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影响其生长发育,给家长带来心理煎熬、工作影响及经济负担,给社会造成很大影响。(4)迄今为止,没有特效的抗轮状病毒药物,临床医生主要是对症治疗。而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目前是预防轮状病毒肠炎唯一有效的手段,可以减少轮状病毒肠炎发病率,明显减少轮状病毒肠炎重症发生率。
刘俊举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5月05日4072
0
2
相关科普号

陈志衡医生的科普号
陈志衡 副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儿科
92粉丝4.1万阅读

张绪清医生的科普号
张绪清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重庆
感染内科
2456粉丝23.7万阅读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
付朝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1455粉丝574.4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