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便血别只当是痔疮!这两种情况要当心。
很多人一发现便血,第一反应就是痔疮犯了。但有两种情况可得警惕:一是便血颜色变深,从鲜红变成暗红,甚至颜色污浊、散发腥臭味,这可能不是痔疮,而是直肠肿瘤甚至直肠癌的信号;二是排便习惯突然改变,以前每天一两次很规律,现在不仅便血,还总觉得拉不干净,一天跑好几趟厕所,这种便不尽感也得重视。发现异常别拖延,及时去医院检查,早发现才能早治疗!
安少雄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4月27日68
0
0
-
发现便血怎么办?
便血作为消化系统疾病的"红色警报",我国每年约有300万患者因此就诊。这种从马桶中发现的异常颜色变化,可能是痔疮等良性疾病引起,也可能是结直肠癌的早期信号。统计显示,30%的结直肠癌患者首发症状即为便血,其中超过60%的患者因误判病情延误治疗。掌握科学的应对策略,是守护生命健康的关键。一、紧急鉴别黄金法则出血颜色暗藏玄机:鲜红色血液多提示肛周病变,如痔疮出血常附着于粪便表面,呈点滴状;暗红色或果酱样血便则可能来自肠道,若混杂黏液或脓液需警惕炎症性肠病。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血液与粪便混合者患癌风险提升4.7倍。伴随症状预警系统: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与便秘交替)、体重骤降(半年内下降超5%)、贫血症状(面色苍白、乏力)构成危险三角。临床统计显示,同时存在三种症状者恶性肿瘤检出率达28%。时间规律解析:晨起排便后出血多与痔疮相关,而夜间痛醒伴出血可能提示缺血性肠病。病程超过2周的便血患者,器质性疾病发生率从初期的15%升至62%。二、精准筛查技术路径粪便潜血试验(FOBT):作为入门级筛查,化学法FOBT灵敏度达60%,但易受饮食干扰。建议检查前3天避免红肉、动物血制品,免疫法FOBT特异性提升至95%,可检测0.6ml/天的微量出血。结肠镜检查金标准:高清染色内镜结合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对≥5mm息肉检出率高达98%。美国胃肠病学会建议,45岁人群应完成首次结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如息肉切除术后)需每3年复查。影像学多维评估:CT结肠成像可三维重建肠道结构,对直径6mm以上病变敏感度达90%。MRI多参数成像能评估肿瘤浸润深度,对直肠癌分期准确率超92%。三、分级应对策略一级应急处理:发现鲜血便且无全身症状者,可临时采取左侧卧位减少出血,口服云南白药胶囊止血。但出现头晕、心慌等失血症状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二级诊断流程:40岁以下偶发便血者,建议先做肛门指诊排除肛裂、痔疮。40岁以上或反复出血者,必须进行结肠镜检查。日本实施全民结肠镜筛查后,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40%。三级治疗方案:痔疮出血可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有效率85%;早期结直肠癌可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5年生存率达95%。中晚期患者需采取手术联合化疗的综合方案。四、预防体系构建饮食结构调整:每日摄入膳食纤维25-30g(相当于400g蔬菜+100g水果),减少红肉摄入至每周≤500g。研究证实,补充钙剂1200mg/天可使结直肠腺瘤复发风险降低35%。肠道微生态管理: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可改善肠道屏障功能,降低炎症性肠病风险。建议每日饮用含活性益生菌的酸奶,配合益生元食物(如洋葱、大蒜)。高危人群监测:腺瘤性息肉切除术后患者需每年进行粪便DNA检测,林奇综合征家族成员应从25岁开始每1-2年行结肠镜检查。美国癌症协会数据显示,规范筛查使结直肠癌死亡率降低53%。便血应对需要建立"识别-检查-治疗-预防"的完整闭环。建议将首次结肠镜检查纳入40岁健康体检项目,建立个人肠道健康档案。记住,及时规范的诊治可将结直肠癌生存率提高至90%,而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后果。面对便血不必恐慌,但绝不能掉以轻心,科学应对才是守护生命的关键。
北京肿瘤医院科普号2025年03月30日69
0
0
-
便血警钟:别让小滴血酿成大隐患!
大便出血或大便带血是很多人会遇到的情况,经常是便后擦在手纸上有血,只要是有血,那肯定提示肛门直肠或结肠存在某些问题。如果发现自己便血了,先不要紧张,因为便血分很多种,接下来我们将从便血的时长、量、颜色、质地及常见疾病为大家一一解惑,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应对便血。1.便血的时长短暂性便血:偶尔一次的便血、且血量不多、颜色鲜红可能与饮食(如吃了红色的食物)、大便干结或轻微刺激有关,一般不必过于担心,可以先观察1-2天。持续性或间断性便血:如果便血持续了好几天或反复发生,说明可能存在慢性疾病,应及时就医查找原因。2.便血的量少量出血:有时仅在手纸上留下少许血迹,甚至肛门疼痛,可能是由痔疮或轻微的肛裂引起,可以使用些常规的痔疮药膏和药栓,但如果便血反复出现,也需要及时就医。大量出血:如果滴血或喷射状出血,或马桶和大便中明显混有大量鲜红色血液,则可能暗示更严重的问题,如溃疡、息肉或肿瘤,应及时就医。长期大量出血可能会导致贫血,严重贫血可能危及生命。3.便血的颜色鲜红色血液:通常说明出血位置较低,如果血和大便分开,多见于痔疮、肛裂或直肠疾病,如果血便混合要当心肠道肿瘤可能。暗红色或黑色血液:这可能意味着出血位置较高,比如结肠、甚至胃肠道上部的出血。血液经过消化后颜色会变深,呈柏油样黑便或暗红血便需要及时就诊。4.便血的质地与气味便血带黏液或泡沫:如果血中带有黏液或黏冻泡沫状,大便又稀烂,如果时有腹痛,可能提示肠道疾病,如肠道溃疡、息肉可能。血带腥臭味:便血带腥臭味,或者难闻刺激气味,可能预示着肠道炎症、溃疡、甚至肿瘤可能。5.便血常见的疾病便血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常见的包括:痔疮:最常见的原因,通常伴随疼痛、痔核脱出或肛门不适。肛裂:大便干燥或过硬导致肛门裂口,引发短暂剧烈疼痛,慢性肛裂可能疼痛不明显,但容易出血。结直肠息肉:早期可能没有其他症状,但部分息肉会出血,且有癌变风险。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常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便血常带黏冻、泡沫或脓液。结直肠癌:尤其是中老年人或有家族史者,便血可能是早期信号,一般为血便混合,便血暗红,低位直肠癌也可见血便分开,便血鲜红,或常伴有体重下降、贫血等表现。6.如何检查,去哪里检查?初步检查:出现便血时,首先可以观察出血情况,如出血量、颜色、是否伴随疼痛等。就医建议:建议到正规医院的中医肛肠科就诊,因为痔疮、肛裂等是便血的最常见病因。医生通常会进行肛门指检、肛门镜检查,必要时还会安排粪常规隐血甚至结肠镜检查,以确定出血原因。总结便血虽然常见,但不容忽视。通过关注便血的时长、量、颜色和质地,可以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如果便血持续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只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更好地维护肠道健康,保障身体安全。吴闯 中医肛肠科 副主任医师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六上午地址:静安区延长中路301号中医门诊108诊室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科普号2025年03月25日104
0
1
-
便血了怎么办?别慌!教你正确应对 → 关键步骤全解析
刘丛丛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17日72
0
1
-
老年人便血,忽视即风险
就大家普遍关心的大便出血,写了几篇科普,而老年人大便出血更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这里说的高度重视是指疾病的性质,也就是说老年人大便出血恶性的疾病更常见,再加上老年人脏器的机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衰弱和退化。随着内窥镜技术发展,消化道从传统的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的划分,变为:1.从食道开始到十二指肠乳头的消化道称为上消化道。2.从十二指肠乳头至回盲瓣的消化道称为中消化道。3.从回盲瓣至大肠到直肠肛门的消化道称为下消化道。下消化道出血是世界范围内老年人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据报道,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70-80岁人群中下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较30岁以下成人高30-50倍。研究发现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前5位病因依次为结直肠癌、肛周疾病、结直肠息肉、大肠炎症、缺血性肠病。1.结直肠癌引起的出血可表现为鲜血便、黑便或粪便隐血阳性,可同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腹痛或腹部不适、腹部肿块、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等)。据报道近年来年轻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每年上升1.5%。年轻人发病率的上升可能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2.结直肠息肉无特异性临床症状。约半数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部分患者可引起肠道刺激症状和便血。肠道刺激症状表现为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便血可因肠息肉部位及出血量而表现不一,但出血量通常较小。出血原因可能为粪便摩擦息肉,引起息肉表面损伤出血。据相关报道显示,结直肠息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结直肠息肉以腺瘤性息肉居多,目前认为腺瘤性息肉是典型的癌前病变,当腺瘤直径大于2cm时,癌变率甚至可达50%。3.缺血性肠病是由于肠壁供血不足引起的疾病,分为急性肠系膜缺血、慢性肠系膜缺血、缺血性结肠炎三种类型,缺血性结肠炎是最常见的类型。缺血性肠病的发生有多种危险因素,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急性肠系膜缺血的典型症状为突然发作的、剧烈的、痉挛性腹痛,常伴有恶心和呕吐。严重的腹痛与体征不成正比。4.肛周疾病多为痔疮,文献表明中老年人痔疮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其肠道蠕动减慢,长期便秘有关。5.炎症性肠病好发于中青年人,国内有研究指出随着年龄增加,炎症性肠病发生率显著下降,结直肠癌发生发生率明显增加。下消化道出血作为老年人群中常见的重症之一,与非老年人在病因、病情及转归预后方面不甚相同。老年人由于衰老,消化道黏膜的血液供应减少、从而使消化道黏膜的总体防御功能降低。老年人的修复能力差,黏膜糜烂、溃疡的愈合缓慢。老年人常用的药物(如氯吡格雷、华法林和非甾体抗炎药),询问病史可以帮助判断下消化道出血可能的病因。老年患者身体虚弱,多数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肝病、肾病、脑血管疾病等,出血后老年人机体代偿功能差,可以进一步诱发各器官功能不全。老年人普遍肠道蠕动、分泌、吸收功能下降,血液供应及自我修复能力差,因此,他们出血及再出血风险较高。除了询问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外,以下检查是很重要的。·肛门指诊:这是检查便血的初步和最常用的方法,医生通过直肠指诊可以感受到肛门和直肠是否有肿块、溃疡或其他异常。·大便潜血试验:这是一种检测粪便中是否有隐性血液的方法,对于早期发现消化道出血很有帮助。·结肠镜检查:纤维结肠镜是诊断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方法,病情稳定时应尽早检查。可直视出血病灶并对出血病灶进行直接止血治疗,对可疑病灶可进行活检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也能对结肠息肉、早癌进行治疗。·胃镜检查:如果便血可能来自上消化道,胃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胃和十二指肠的情况。·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和出血的程度。·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A19-9等,对肠道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腹部和盆腔结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范围和性质。所以,重视老年人便血是非常重要的。便血可能是严重疾病的征兆,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可能伴随其他症状。一旦发现大便出血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明确诊断,及时处理。
林国强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2月24日99
0
0
-
便血,别轻视
病人来肛肠科看病,大便出血是最常见的。这是为什么呢?我在多篇科普里讲到过这个问题,在人类的认知世界里,红色表示着生命和危险,尤其是男性(包括雄性动物)对红色有一种本能的冲动或恐惧。由于色彩与人类心理反应存在密切的关系,“色彩心理学”也应运而生,这里按下不表。除了女性的生理期以外,人类最容易出血的部位,一个是痔疮出血,另外一个是牙龈出血。在西方古代医学中,痔疮出血,甚至一度被认为是身体在排除不良体液的一种表现,有些人甚至认为痔疮是长寿的征兆或是身体的一种“安全阀门”。在祖国医学中也有类似的放血和刮痧疗法。可见人类对出血的认识还有很大的空间期待研究和挖掘。但出血是危险的信号,毋庸置疑。便血病名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东汉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曾提到“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现代医学认为:便血,通俗而言就是人体排出物——粪便伴有血液,常见于大便的表面、与大便混杂、卫生纸上以及滴血、喷射现象等,血液颜色呈现为鲜红色、暗红色等。除此之外还有潜血的可能性,即潜在的出血,一般肉眼看不到,需要借助化验观察到的出血现象。在肛肠科门诊经常会遇见因排便后擦拭时厕纸带血、便后滴血,甚至是“便池红染”。(1)肛门直肠疾病:是便血最常见的原因,一般情况下,痔疮引起的便血不会出现肛门疼痛,便血多表现为便后擦拭肛门时厕纸带血,严重者可出现便时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一般附着于大便表面或与大便分开,而肛裂出血一般伴有肛门疼痛难忍的情况。(2)结肠疾病:包括结肠息肉、结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结肠癌等。因为出血位置较高,导致血液在消化道存留时间较长,此类疾病引起的便血通常与粪便混合,使粪便呈暗红色甚至黑色,结肠息肉引起出血一般没有明显腹部不适感,结肠溃疡引起的出血有时伴有腹痛、腹泻等情况,而结肠肿瘤引起的血便,可同时伴有腹痛、腹泻,此外,大便中还可能混有果冻样的黏液或脓性分泌物。(3)消化道其他部位出血: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血液经消化道下段混入粪便,表现为黑便(柏油样便),严重时可能出现呕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出血,常常伴随上腹部疼痛。(4)食物或药物因素:某些食物(如火龙果,动物血液:猪血、羊血等)也可能造成大便颜色变深,易被误认为便血。某些药物(如铋剂)在胃酸环境中,铋盐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形成不溶于水、带有金属光泽的黑色氧化铋,随食物残渣一同通过胃肠道,对粪便进行染色,使其外观变为黑色。此外,一些抗凝药(如阿司匹林)可能导致消化道黏膜损伤出血从而导致黑便。(5)全身性疾病:一些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以及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全身性疾病,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凝固,也可能出现便血症状。(1)观察颜色:鲜红色多为新鲜出血,提示出血部位可能在肛门或直肠;暗红色或黑色粪便,提示出血部位往往来源于远离肛门的结肠、小肠、胃。(2)伴随症状:痔疮引起的出血往往无明显伴随症状,结肠炎等疾病常伴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表现;而结肠癌引起的出血往往伴有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体重下降等症状,如果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常合并贫血、低热、乏力、水肿等中毒症状。若伴有呕血、头晕、心慌、乏力等,可能是大量出血的表现。(3)粪便质地:血便同时伴有大量黏液,甚至可见脓液,多见于结肠、直肠炎症或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道感染等。血便呈暗红色或棕色,黏稠如果酱,含有血丝、血块或黏液,可能与肠道肿瘤(如结肠癌)、血管性疾病(如肠系膜血管栓塞)、肠套叠等严重疾病有关。对于有便血症状的患者而言,临床上仅仅通过大便的形状、特点及其伴随症状来明确诊断,将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误诊、漏诊的可能性很大。目前,肠镜检查已被作为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临床发现,不少直肠癌患者在初期发现便血时,以为是痔疮,没加以重视,直到症状严重才来医院就诊。今天教大家一套简单、快捷的初步鉴别痔疮和直肠癌的方法。1.排便次数。痔疮患者和正常人排便次数差不多,一天1~2次为正常。直肠癌患者排便次数较多,普遍是4-5次,有些直肠癌中期患者每天排便可达到7-8次。2.排便后的自我感受。痔疮患者排便次数多了或时间长的话,会感觉到肛门很痛。直肠癌患者多次排便后还有排不完的感觉。3.大便的气味。痔疮患者的粪便气味和正常人没有太大差异。直肠癌患者的粪便会有腥臭味、腐臭味等。4.便血的颜色。痔疮患者排便时的便血颜色是鲜红的,直肠癌患者的便血通常为暗红色或紫红色,有时还会有黏液,很少出现滴血或射血的情况。如果通过以上方法发现疑似直肠癌的特征,一定要前往医院检查。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肛门指诊、大便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胃镜检查等,以确定出血部位和原因。特别强调:对于便血高风险人群,如50岁以上、有家族史、长期便秘或腹泻者,建议定期进行结肠癌筛查。
林国强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1月19日801
0
4
-
便血就是结直肠癌吗?
史新龙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9月03日72
0
2
-
反复消化道出血病例分享
患者中年男性,40岁,既往肾病、高血压病史;1月前突发呕血伴黑便,就诊当地市人民医院,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血色素持续下降,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量大;遂急诊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胃-空肠R-Y吻合+十二指肠溃疡缝扎止血”;术后2周再次大量便血,伴发热、高钾,遂转至当地上级医院,输血、输液等保守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仍反复便血,血色素6g左右,进行性下降。后转至我院,血色素最低2.2g,随时可能心跳停止。给予输血改善凝血功能、控制血压,患者出血一度缓解,但仍持续出血,急诊行dsa见残端血管一小分支出血(图1、2),予以栓塞,患者出血停止;2天后患者再度出现大量便血,根据患者病情,急诊行胃镜,同时做好手术准备;胃镜发现患者肠肠吻合口处一小动脉飙血(图3、4),内镜下钛夹夹闭,后患者未在出血!后患者逐步恢复肠内营养,一般情况改善后顺利出院。
吴磊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9月02日211
0
3
-
便血,不得不说的这些事(2019年写的小文)
这篇文章的构思:为什么会写这个文章(引子),便血分为那些种类,便血后是否需要就诊,就诊到那个科室,需要做什么检查,诊断后的治疗差异,总结。嗯,思考最近,病房中连续两个病人因便血入院,可是在住院以前,他们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是恶性肿瘤。是什么导致了这一情况呢?可能原因很多,但是,不能正视疾病,或者不愿去寻求根源,而简单粗暴的归结为痔疮、阿司匹林引起的肠道出血等,显然这不是科学的态度。既然谈到了便血,那么就不得不去了解便血的种类。便血分为那些种类其实,我们常常谈到的便血,都是显性便血或血便,这种时候,往往能够通过肉眼看到鲜血便、黑便等,可以较容易的发现。另外一种为隐性血便,也就是我们常常说道的便潜血阳性。这种时候,通过肉眼无法看到明显的大便颜色的变化,需要通过检验的手段才能够确定。一般而言,出血量达到5ml以上至50ml,可以经过检测发现潜血阳性,而50-70ml以上的位置比较靠上的出血,会显示黑便,更多的出血则会出现明显的血便。当然,血便由于颜色的不同,可以分为黑便,暗红色血便及鲜血便。我们可以依据颜色的不同,给予初步判断大体的位置。一般而言,鲜血便为肛门附近的血便,比如(滴鲜血,多为痔疮;便后疼痛,伴有便纸上带血,多为肛裂;大便表面的偏心性鲜血,可能为直肠局部的小出血等);而颜色较暗的血便,多为位置较高的部位的出血。便血,从临床上讲都是不正常的现象,因此,建议及时就诊。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便血,及时就医后,能够明确原因,不但心里踏实,有些时候也可能会发现一些潜在的疾病。大便出血可能的结直肠疾病当然,不是所有的出血都那么可怕,有些是由于炎症导致的出血,往往抗炎后就好了。这些非肿瘤的良性疾病,可能涉及面比较广,比如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憩室炎症出血、直肠脱垂炎症出血、痔疮出血、直肠炎、血管性疾病(比如杜氏病,又被称为恒径血管畸形)、肛裂等等,当然也包括单纯抗凝药物相关的出血等。而肿瘤性的出血也有良性与恶性之分,常见的良性肿瘤包括:肠息肉、肠脂肪瘤、肠道平滑肌血管瘤、单纯性平滑肌瘤、淋巴增生病等;恶性的肿瘤也有很多:比如:胃肠道间质瘤、神经内分泌癌、结直肠癌、结直肠恶性平滑肌肉瘤、肠道白血病等,这些都可以导致肠道的出血,因此,进行必要的检查,明确诊断是有必要的。去挂什么科多数情况下,出血后,可以到普通外科、胃肠外科、肛肠科、消化内科或急诊科就诊,但是比较理想的是到内科和外科就诊,以便进一步的检查,除外其他相关的疾病可能。需要做哪些检查一般而言,首先在门诊进行直肠指诊和肛门镜检查,初步判断和除外肛门7-8cm以内,甚至10cm以内的病变,在有条件的单位,可能会有硬性直肠镜,此镜能够检查距离肛门约15-20cm的肠道。在上述的诊疗后,若能够发现病变,可能就给予相关的比如痔疮等的治疗,同时仍建议完善相关的纤维结肠镜或电子结肠镜检查,必要时甚至可能需要胃镜检查,以致做个腹部CT等,这些都是为了排除或确定相关的上述可能涉及的疾病的一些必要的检查。若考虑为肿瘤,可能还需要有肿瘤标记物检查及纤维结肠镜活检病理。如果上述的检查没有发现病灶,也不能除外存在病变可能,因为肠镜检查的存在小肠的盲区,因此做CT检查,尤其是加强CT,有些时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仍然没有发现病变,可以观察,待3月到半年后再次复查,除外器质性病变。如何治疗如果能够诊断明确,治疗相对而言就迎刃而解了,简单的讲就是“因病而治”。不再此累述了。总结不能因为不爱而放弃,因为一时的疏忽,可能导致终身的遗憾,也告诫各位好朋友,不要讳疾忌医,一定有病别忍着,别拿便血不当个事!
王延召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4月25日427
0
0
-
17岁青少年便血,检查大便隐血+钙卫蛋白54,但后来几天大便形状颜色正常。请问需要做肠镜吗?
IBD科普健康号2024年01月11日48
0
0
消化道出血相关科普号

蒋式骊医生的科普号
蒋式骊 副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
肝病科
53粉丝4.4万阅读

邢云丽医生的科普号
邢云丽 副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上海
线上诊疗科
2331粉丝88.8万阅读

刘医生辨肺结节良恶性
刘伟 副主任医师
海安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1053粉丝219.7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崔利军 主治医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肠息肉 11票
消化道出血 4票
胃息肉 4票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包括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肝硬化,炎症性肠病,并熟练掌握内镜的操作技术。 -
推荐热度4.8罗忠光 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消化科
肠息肉 55票
胃癌 37票
结肠癌 18票
擅长:1.消化道恶性肿瘤综合治疗(胃癌,肠癌,食管癌等),包括肿瘤化疗、免疫、靶向治疗及临床新药,消化道肿瘤梗阻支架治疗、胃肠肿瘤冷冻消融治疗。 2.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治、小肠疑难病例诊治,其中小肠疑难杂症累计诊治160余例。 3.胃肠道早癌内镜下筛查与治疗,包括结直肠息肉、胃早癌、食管早癌的内镜下治疗(ESD、EMR等),尤其擅长粘膜下肿瘤内镜下治疗(胃间质瘤、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等) 4.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胃炎伴不典型增生 5. 胆管结石及胆管肿瘤,ERCP治疗术 -
推荐热度4.7王娜 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消化内科
胃炎 7票
胃病 6票
消化道出血 3票
擅长:消化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如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肝胆,胰腺疾病的临床诊疗,尤其擅长消化内镜治疗如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消化道早癌ESD术,胆总管结石ERCP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