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化疗不良反应如何管理?
在肿瘤治疗领域,靶向、免疫等新疗法日新月异,不断带来新的希望。然而,化疗依然是抗击癌症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它在多种关键场景下,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例如,化疗可以显著降低早期肿瘤术后复发风险,化疗可以使不能手术的肿瘤转化为可以手术根治,化疗可以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化疗可以提高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疗效等等。可以说,化疗是贯穿抗癌征途的重要武器,守护着无数生命。诚然,化疗常被形容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其潜在的毒副反应,如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等,让不少患者心生畏惧、忐忑不安。这份担忧,我们深深理解。面对未知的痛苦,产生顾虑是人之常情。所幸,今天的化疗,已非昨日!得益于化疗药物的持续优化更新以及支持治疗手段的飞速进步,现代化疗的安全性已显著提升。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已大大减少。绝大多数副作用都变得可预测、可治疗、可管理。那么,化疗期间的患者应该如何应对不良反应呢?1. 骨髓抑制: 密切监测:每周复查血常规!重点关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其他可以忽略! 应对策略:医生会根据血细胞下降的程度和类型,采取精准处理;同时,当白细胞低的时候容易感染,患者需要戴口罩、避免受凉;当血红蛋白低的时候,患者会乏力,可以口服五红汤;当血小板低的时候,容易出血,建议避免碰撞,可以口服花生衣。2. 恶心呕吐:如今,在化疗开始前,医生通常会预防性联合使用强效止吐药物(如5-HT3受体拮抗剂、NK-1受体拮抗剂、激素等)。这就像提前筑起一道坚固的堤坝,已将化疗引起的急性、重度呕吐发生率显著降低;部分患者可能在化疗后24小时或更久,出现延迟性恶心呕吐。不必焦虑,现在的止吐药物很多,可以很好的管控,而且通常化疗结束三天后会一天比一天好起来。3.脱发:特点:部分(非所有)化疗药物会影响快速生长的毛囊细胞,导致头发,有时包括眉毛、睫毛脱落。 可逆:这可能是最直观的副作用,但它通常是可逆的!化疗疗程结束后,头发会像春天的小草般重新生长起来。新生的头发往往更细软、浓密,焕发新生。 温暖建议:提前准备喜爱的假发、帽子或头巾,既能保持形象,也能增添一份安心和温暖。记住,这只是生命旅程中一段短暂的休整。4. 肝肾功能影响监测:部分化疗药物可能对肝脏或肾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对本来肝肾功能就有问题的患者,需要每周复查,如果每次复查还可以,可以每周期治疗前复查,以此减少抽血频次,毕竟每位患者的血液是宝贵的! 温暖建议:化疗期间不建议同时使用抗肿瘤类的中药,会加重肝肾负担!如果存在异常,需要及时保肝护肾,医生会根据损伤程度给予相应处理。5. 排便异常 腹泻:特定药物(如伊立替康)较易引发。如果轻度腹泻,建议口服易蒙停,如果腹泻严重,需及时告诉医生,必要时及时收治入院,补液支持。 便秘:化疗期间更为常见。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富含纤维的蔬果、粗粮,保证充足饮水)、适度活动来改善。若效果不佳,医生可提供安全的缓泻药物帮助缓解。亲爱的患者朋友,我们深知抗癌之路的艰辛。但请相信,现代医学已为化疗构筑了强大的“防护网”和“支持盾”。化疗的不良反应,绝非不可逾越的障碍。通过医患之间坦诚、及时的沟通,通过规范化的预防措施、严密的动态监测以及有效处理,绝大多数副作用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与管理。我们的共同目标,是让您能够更平稳、更有信心地完成治疗,从而最大程度地收获化疗带来的获益——治愈的希望、复发的远离、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生存期的延长。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走过这段特殊的旅程。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始终在您身边,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加油💪
周英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5月30日318
0
1
-
化疗和不化疗,到底哪个活得更久?
唐三元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4月07日82
0
3
-
一般化疗6次后,建议暂停化疗
唐三元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4月03日46
0
1
-
千万别化疗,一化疗人就没了?化疗的副作用比癌症更可怕?
“千万别化疗,一化疗人就没了!”这种说法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第一反应就是:掉头发、身体变得骨瘦如柴、全身乏力、呕吐不止......甚至还有人认为:化疗导致的副作用,比癌症本身更可怕。但说实话化疗并非“洪水猛兽”,它的作用说简单点,就是对活跃的细胞下手,但由于我们体内还有“勤奋”的好细胞,比如毛囊细胞、胃肠道细胞等等,如果被一起杀灭,患者就可能出现掉头发、恶心等症状。那些“化疗失败”的案例,究其原因很多并不是化疗本身,而是没有经过科学评估。1、化疗前需全面评估医生在决定是否化疗前,会对患者进行详细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血液指标等。只有患者身体状况允许,才会建议化疗。盲目化疗确实可能加重病情。过去,由于医疗水平有限,对肿瘤治疗的理解不足,检查手段也不完善,导致部分患者在不适合的情况下接受了化疗,结果病情加重。比如患者因肿瘤导致体力严重下降,每天大部分时间卧床,硬上确实是“找罪受”,通常不适合化疗,而是找更温和的治疗方式。总的来说,化疗是要用好,而不是不敢用!具体怎么用,一定要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态来综合评估。
乔贵宾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24日143
0
1
-
化疗病人如何阅读血常规报告单
刘薇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23日36
0
0
-
卡培他滨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以下是卡培他滨(Capecitabine)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的详细总结:一、常见不良反应手足综合征表现:手掌和足底红斑、肿胀、脱屑、疼痛,严重时出现水疱或溃疡。分级:1级:轻微皮肤改变,无疼痛。2级:皮肤脱屑、水肿、疼痛,影响日常活动。3级:严重溃疡、水疱,无法自理。胃肠道反应腹泻:轻至中度水样便,严重时需警惕脱水。恶心、呕吐:多为轻度,可通过止吐药控制。食欲减退:可能与口腔黏膜炎或药物直接作用相关。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增加感染风险(发热、寒战)。贫血:乏力、头晕,需监测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较少见,但仍需警惕出血倾向。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AST/ALT):通常可逆,严重时需停药。其他不良反应乏力。高胆红素血症:轻度黄疸,需排除其他肝病。皮肤色素沉着:面部或四肢皮肤变暗。二、注意事项1.剂量调整与禁忌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min时禁用;30-50ml/min需减量(通常为推荐剂量的75%)。定期监测血肌酐和尿蛋白。肝功能不全:胆红素>3倍上限或转氨酶>5倍上限时需停药。2.手足综合征管理预防措施:避免高温、摩擦或长时间受压(如紧握工具、长时间步行)。保持手足皮肤湿润(尿素软膏、凡士林)。分级处理:1级:继续用药,加强皮肤护理。2级:暂停化疗至症状缓解至1级,后续减量25%。3级:永久停药。3.腹泻与胃肠道管理止泻方案:首次稀便即口服洛哌丁胺(首剂4mg,后每2小时2mg),持续>24小时或伴发热/血便时需就医。饮食建议:少量多餐,避免辛辣、高纤维或乳制品,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条)。4.药物相互作用华法林:卡培他滨可能增强抗凝作用,需密切监测INR值。苯妥英:可能降低卡培他滨疗效,需调整剂量。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可能减少卡培他滨吸收,建议间隔2小时服用。5.特殊人群老年患者:骨髓抑制和腹泻风险更高,需减量并加强监测。妊娠与哺乳:孕妇禁用(致畸风险),哺乳期暂停哺乳。6.生活与自我护理卫生防护:化疗期间避免感染,勤洗手,注意食物清洁。防晒:皮肤色素沉着者需使用防晒霜,避免紫外线直射。记录症状:每日记录排便次数、手足皮肤变化及体温,及时反馈医生。三、紧急情况处理严重腹泻伴脱水:立即停药,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3级手足综合征:停用卡培他滨,皮肤科会诊,局部或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住院隔离,广谱抗生素治疗(如头孢他啶+万古霉素)。总结卡培他滨的核心风险是手足综合征和胃肠道毒性,需通过以下措施管理:严格剂量调整:尤其关注肾功能,避免药物蓄积;早期干预皮肤反应:预防性保湿与活动限制;动态监测症状:腹泻、发热或手足溃疡需及时就医。患者需避免自行调整用药,遵循医嘱并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
王必成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10日381
0
1
-
多西他赛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以下是多西他赛(Docetaxel)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的详细总结:一、常见不良反应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化疗后 7-10天 达最低点,显著增加感染风险(发热、寒战)。贫血与血小板减少:较中性粒细胞减少少见,但仍需监测。2.体液潴留外周水肿:表现为下肢或全身水肿,可能与毛细血管渗漏相关。胸腹腔积液: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需利尿治疗。3.过敏反应急性反应:皮疹、瘙痒、面部潮红,严重时出现 支气管痉挛 或 低血压(输注期间需密切监测)。4.皮肤与黏膜反应手足综合征:手掌或足底红斑、脱屑、疼痛,与药物累积剂量相关。指甲改变:色素沉着、甲床分离或甲沟炎。5.神经毒性周围神经病变:手足麻木、刺痛,长期用药可能影响精细动作。中枢症状:偶见头痛或头晕。6.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多为轻至中度。腹泻或便秘。7.其他脱发,停药后可恢复。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通常可逆)。乏力。二、注意事项1.预处理方案(关键!)地塞米松:用法:化疗前1天、当天及后1天口服 8mgbid(共3天),预防过敏反应和体液潴留。目的:抑制毛细血管渗漏,减少水肿及过敏风险。2.输注与剂量管理输注时间:静脉滴注 1小时(避免过快,减少过敏反应)。溶媒选择:需用 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 稀释,避免接触聚氯乙烯(PVC)材质的输液器。剂量调整:肝功能不全:转氨酶>1.5倍上限且碱性磷酸酶>2.5倍上限时减量。严重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0.5×10⁹/L时需延迟化疗或减量。3.骨髓抑制管理监测血常规:化疗后每周检查,中性粒细胞<1.0×10⁹/L时需预防性升白治疗(G-CSF)。感染防控:避免生冷食物、人群密集场所,注意口腔及皮肤清洁。4.体液潴留与皮肤护理水肿管理:限制盐分摄入,必要时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手足综合征:保持皮肤湿润(尿素软膏),避免高温或摩擦。严重时减量或暂停化疗,可试用维生素B6或局部激素。5.药物相互作用CYP3A4抑制剂/诱导剂:酮康唑(增强毒性)、利福平(降低疗效),需避免联用或调整剂量。其他骨髓抑制药物(如卡铂、吉西他滨):联用时需密切监测血常规。6.特殊人群老年患者:骨髓抑制和体液潴留风险更高,需减量并加强监测。妊娠与哺乳:孕妇禁用(致畸风险),哺乳期暂停哺乳。7.生活与饮食建议饮食:低盐、高蛋白饮食(如鱼、豆制品),避免腌制食品。活动:适度抬高下肢减轻水肿,避免长时间站立。心理支持:脱发可能影响情绪,可提前准备假发或头巾。三、紧急情况处理严重过敏反应:立即停药,予肾上腺素(0.3-0.5mg肌注)、地塞米松(10mg静推)及吸氧。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住院隔离,静脉广谱抗生素(如头孢他啶+万古霉素)。急性呼吸困难(胸腹腔积液或肺水肿):利尿、吸氧,必要时胸腔穿刺引流。总结多西他赛的核心风险是 骨髓抑制 和 体液潴留,需通过 预处理(地塞米松) 和 定期监测 控制。患者需特别注意:严格完成3天地塞米松预处理,不可遗漏;化疗后1-2周为感染高风险期,避免接触病原体;出现手足肿胀、持续发热或呼吸困难时立即就医。治疗方案的调整需结合肝功能和耐受性,确保安全性与疗效平衡!
王必成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09日150
0
0
-
白蛋白紫杉醇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以下是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紫杉醇)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的详细总结:一、常见不良反应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可能引发感染风险(如发热、寒战)。血小板减少:增加出血风险(如牙龈出血、皮下瘀斑)。贫血: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监测要点:化疗后每周检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1.5×10⁹/L需警惕感染,必要时使用升白针(G-CSF)。2.神经毒性周围神经病变:手足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遇冷可能加重(类似普通紫杉醇)。累积性毒性:长期用药后可能出现精细动作障碍(如扣纽扣困难)。3.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因不含聚氧乙烯蓖麻油),但仍可能发生皮疹、瘙痒或呼吸困难(罕见但需警惕)。4.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多为轻至中度)。腹泻(较普通紫杉醇少见)。5.其他特异性反应间质性肺炎:罕见但严重,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心血管毒性: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血压波动。脱发:发生率较高(约80%)。二、注意事项1.预处理与输注管理无需常规预处理:与普通紫杉醇不同,白蛋白紫杉醇通常不需提前使用地塞米松、抗组胺药(除非既往有过敏史)。输注要求:溶媒:必须使用0.9%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溶液可能导致白蛋白变性)。输注时间:30分钟内完成(短于普通紫杉醇的3小时)。2.不良反应应对措施骨髓抑制管理: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发热≥38.3℃立即就医。血小板减少时避免磕碰,禁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神经毒性缓解:避免接触冷空气、冷饮或金属物品(预防冷刺激加重麻木)。可补充维生素B1、B12或使用普瑞巴林缓解症状。间质性肺炎处理:出现不明原因咳嗽或呼吸困难时,立即停药并完善胸部CT检查,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3.特殊人群调整肝功能不全:胆红素>1.5倍上限或AST/ALT>10倍上限时禁用。轻度肝功能异常需减量(如总胆红素正常但转氨酶升高)。肾功能不全:一般无需调整剂量,但需密切监测。妊娠与哺乳:孕妇禁用(有致畸风险),哺乳期需暂停哺乳。4.药物相互作用慎用CYP3A4抑制剂/诱导剂:如酮康唑(增强毒性)、利福平(降低疗效)。避免联用其他骨髓抑制药物:如卡铂、吉西他滨等,可能加重血液毒性。5.患者教育与生活建议饮食建议: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胃肠道负担。自我监测:每日测量体温,观察有无感染征象(如咽痛、尿频)。记录手足麻木程度及范围,及时反馈医生。心理支持:脱发可能影响情绪,可提前准备假发或头巾。三、紧急情况处理严重过敏反应:立即停药,给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和吸氧。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住院隔离,静脉输注广谱抗生素。间质性肺炎:停化疗,高剂量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总结白蛋白紫杉醇的核心优势是无需常规预处理、输注时间短,但需重点防范骨髓抑制和神经毒性。患者需严格遵循以下原则:化疗后密切监测血常规和神经症状;避免冷刺激及自行服用其他药物(如非处方止痛药);出现发热、呼吸困难或严重腹泻时立即就医。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耐受性动态调整,与主治医生保持密切沟通是关键!
王必成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09日291
0
0
-
于主任好,化疗紫杉醇脂质体和普通紫杉醇效果怎么样
妇科肿瘤于浩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2月20日23
0
0
-
肺癌化疗注意事项,出院须知!!!
肺癌化疗后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日常护理核心要点1.预防感染(重中之重!)避免人群聚集:化疗后白细胞可能降低,感染风险高,尽量不去公共场所。体温监测:若体温≥38°C,或寒战、咳嗽加重,立即就医(可能是感染信号)。2.饮食管理高蛋白、易消化:如鸡蛋羹、鱼肉、豆腐、蔬菜粥,少量多餐(5-6次/天)。避免生冷刺激:不吃生鱼片、未消毒奶制品,忌辛辣、油炸食物。补水+营养:每日饮水1500-2000ml(若肾功能正常),可喝果蔬汁、清淡肉汤。3.副作用应对恶心呕吐:饭前用淡盐水漱口,饭后静坐30分钟;按医嘱服用止吐药(如昂丹司琼)。骨髓抑制(白细胞低/血小板低):-白细胞低:避免生食,口服升白药物,比如地榆升白片、生血宝等。必要时打“升白针”。-血小板低:减少磕碰,用软毛牙刷,防出血。-乏力:保证睡眠,白天适当活动(如散步10分钟),避免久卧。2、必须警惕的紧急情况1.发热:体温>38°C或持续低热,可能提示感染,需急诊。2.出血倾向:鼻血不止、牙龈出血、黑便或皮下瘀斑,立即就医。3.呼吸困难:突然气促、胸痛,可能为肺部感染或血栓,需紧急处理。三、复查与药物管理1.定期复查:血常规:化疗后5-7天复查监测白细胞、血小板)。肝肾功能:化疗后5-7天复查(化疗药物可能损伤肝肾)。影像学检查:每3个月CT评估肿瘤变化。2.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尤其是激素类药物)。-慎用保健品:部分补品可能与化疗药冲突,需提前咨询医生。四、生活方式调整戒烟戒酒:绝对禁止吸烟(包括二手烟),酒精会加重肝脏负担。适度运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如散步、太极拳。心理调节:与家人倾诉,避免孤独感。加入患者互助群(如“肺癌康复圈”等社群),获取经验支持。关键总结化疗后重点在于“防感染、补营养、管副作用、及时复查”。若出现异常症状,切勿拖延,立即联系医生!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科普号2025年02月17日200
1
2
化疗相关科普号

陆虹旻医生的科普号
陆虹旻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肿瘤科
380粉丝2.4万阅读

闾夏轶医生的科普号
闾夏轶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普胸外科
1719粉丝19.4万阅读

李洪涛医生的科普号
李洪涛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肿瘤内科
16粉丝9923阅读
-
推荐热度5.0张晓伟 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软组织肿瘤 32票
黑色素瘤 21票
肺癌 11票
擅长:实体肿瘤化疗和靶向,免疫等药物治疗,尤其软组织肉瘤,骨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皮肤肿瘤,胃癌,肠癌,食管癌,胰腺胆道肿瘤,原发不明多原发肿瘤,头颈鳞癌等常见肿瘤的诊治。 -
推荐热度4.8朱陵君 主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 肿瘤科
结肠癌 68票
直肠癌 37票
食道癌 20票
擅长:一、肝胆肿瘤和恶性黑色素瘤的精准个体化治疗,尤其擅长肝转移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癌前病变(胃肠息肉、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萎缩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逆转治疗 三、顽固性失眠、便秘、腹泻的中西医结合调理 -
推荐热度4.6谭佩欣 医师广东省人民医院 放疗科
化疗 2票
放疗 2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