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椎管内肿瘤切除
王泽锋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8月08日 46 0 0 -
椎管内肿瘤手术
孙伟教授神经外科团队2022年11月17日 323 0 1 -
上颈椎椎管内神经鞘瘤肿瘤一期切除与重建
神经鞘瘤是脊柱最常见的硬膜内髓外肿瘤,常见位置包括硬膜内髓外部位(58%),其次是硬膜外部位(27%),哑铃状肿瘤同时具有硬膜外和硬膜内成分(15%),很少发生在髓内(不到1%)。上颈椎神经鞘瘤比较罕见,累及颈1、2椎水平的椎管内肿瘤,属于良性肿瘤,通常无症状。它仅占神经鞘瘤病例的10%,多发生在40至50岁的患者。最常见症状是疼痛。颈椎管内神经鞘瘤始发症状多为颈肩疼痛,易被误诊为颈椎病而延误治疗。慢性进行性症状是最常见的表现特征。手术切除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尽量完整地切除肿瘤和重建脊柱的稳定是手术应遵循的二个基本原则。
吴星火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1月09日 102 0 1 -
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五大注意事项
患上椎管肿瘤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很多患者常常耽误了很久最终确诊,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可以有效治疗椎管内肿瘤,可是不是术后就万事大吉了,还需要患者和家属注意术后的相关问题才能有效确保伤口愈合,下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五病区贾栋主任就为大家详细讲解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需要注意的五大注意事项。1、手术后体位,高颈段手术取半卧位,脊胸段髓手术取侧卧位,腰骶部手术取俯卧位压沙袋。术后翻身时留意保持脊柱水平位,勿扭曲。2、搬动患者时要保持脊柱呈水平位,尤其是高颈位手术,必须加用围领固定后搬动,应留意搬动时颈部不能过伸过屈,以免加重脊髓损伤导致严重后果。3、术后24小时注意观察脊髓肿瘤患者肢体活动,每2小时1次。以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硬膜外血肿。观察下肢肌力活动度情况及肛周皮肤感觉,有否便意。马尾区手术术后容易出现大便干结,必要时灌肠处理。4、椎管内肿瘤术后6—8小时不能排尿的患者给予导尿并保留,3天后须继续保存的,应定时冲洗,按保存导尿护理常规。5、麻醉未清醒时应禁食,清醒后6小时,加强营养,可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及粗纤维的饮食。以利于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其它在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期间应做好生活护理,观察有无其它并发症,及时治疗。以上五点注意事项希望椎管内肿瘤患者和家属在术后能够注意,积极配合才能使病情有效痊愈,最后祝大家早日康复。
贾栋医生的科普号2016年11月30日 13799 0 0 -
椎管内肿瘤手术需要分多次来做吗?
椎管内肿瘤是指发生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邻近的组织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的总称。临床上按其与脊髓和硬脊膜的关系分为髓内、髓外硬脊膜下和硬脊膜外肿瘤。作为椎管内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也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切除肿瘤有着其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那么,椎管内肿瘤手术切除中需要分两次,甚至多次来做吗?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脊柱亚专业组晏怡教授表示:“绝大多数的椎管内肿瘤是不需要多次切除的,脊柱神经外科一般会尽可能做到一次全切肿瘤,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哑铃状肿瘤。”哑铃状肿瘤是椎管内肿瘤中比较不多见的一种。哑铃状肿瘤的特点为:肿瘤有一部分长在椎管内,但是一部分却长在椎管外。哑铃状肿瘤在进行手术切除中需要分多次来做。哑铃状肿瘤手术中,首先把椎管里面的肿瘤切了,然后再找其他科,比如胸外科去开胸,去把胸部的肿瘤去掉,或者找普外科开腹去把腹部的肿瘤去掉。这是传统的治疗手段。晏怡教授指出,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的发展和多学科的应用,也有很多时候,这种肿瘤在神经外科就可以全部处理。可以一次把它切掉,不再分次做。“一次切除肿瘤的意义不仅在于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更能够有效的也减少了多次手术的风险。”晏怡教授表示。
晏怡医生的科普号2016年09月09日 1747 0 0 -
半椎板入路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椎管内占位病约占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手术是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椎管内占位病切除的手术入路因占位病变位置,大小,周围结构不同而异,在以往大部分椎管内占位病多采用经全椎板肿瘤切除术。然而随着近来对脊柱稳定性的重视和微创观念的普及对椎管内占位病的手术方法也有了很多的改进。其中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占位病的方法日益受到关注。脊柱脊髓疾病是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以往传统的神经外科工作中大部分工作注重于病变的切除,而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认识不足,造成一些不良后果。目前关于脊柱稳定性的理论较为主流的是Denis提出的三柱理论,即脊柱的稳定性由前,中,后三柱组成,其中后柱中肌肉,韧带,和骨质一样起到重要的稳定支撑作用。肌肉和韧带通过神经反射调节维持脊柱的精细活动和姿势,调节负荷的平衡,维持稳定。在以往的全椎板切除中不仅切除了棘突,还将附着于棘突的肌肉和韧带破坏,对脊柱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在此类患者中经常会出现脊柱的后突畸形,即使没有影像学的明显的后突畸形存在,但是应为后方破坏广泛因此很多患者存在局部的疼痛不适等主诉。文献报道在全椎板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患者中20%存在一定的脊柱失稳。因此yasagil提出半椎板入路切除肿瘤是值得推荐的方法。半椎板入路由于将骨窗限制在一侧椎板,不破坏对侧肌肉附着点,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最大的保留的脊柱的环状结构和脊柱的后柱结构,因此对脊柱的稳定性的影响较传统的全椎板入路小了很多。国内外很多学者开展了半椎板入路手术,通过随访半椎板入路切除肿瘤的患者,认为半椎板可以较好的维持脊柱的序列和曲度,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很轻。还有一些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使手术损伤降到更低。半椎板入路虽然在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手术术野较为狭小,因此对手术技巧的要求较高,术中尤其要注意对关节突关节的保护。目前认为在显微镜辅助下半椎板入路对于绝大部分的椎管内髓外肿瘤均能达到满意切除,但是对于肿瘤过于巨大,尤其是多血,无法分块切除的巨大肿瘤半椎板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也有一部分学者应用半椎板入路切除髓内肿瘤,但是本组病例中大部分是髓外的肿瘤,仅有的两例髓内肿瘤一例是终丝的室管膜瘤,还有一例是偏心生长的室管膜瘤。对于大多数的髓内肿瘤我们还是主张全椎板入路切除。本组的65例患者中肿瘤均达到全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均明显少于全椎板切除者。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时间。本组病例存在2例并发症,和全椎板入路相比没有明显的升高。综上所述,半椎板入路可用于切除椎管内肿瘤,与全椎板入路相比具有手术损伤小,维持脊柱稳定性好的优势。但是应用此入路要求较高的操作技巧,同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切不可为微创而微创,毕竟保护脊髓功能是椎管内占位病手术中最核心的原则。
李光宇医生的科普号2015年12月18日 2005 0 5
相关科普号
吴星火医生的科普号
吴星火 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骨科
1758粉丝16.7万阅读
张继医生的科普号
张继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神经外科
880粉丝6.3万阅读
张治国医生的科普号
张治国 副主任医师
西安市红会医院
神经外科
1824粉丝54.8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