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
张昱大夫个人网站的主要功能:
1、学习功能:学习了解肾脏病医学知识。
2、咨询功能:咨询有关肾脏病诊疗问题。
3、预约功能:预约张昱医师的门诊加号(免费)。
4、交流功能:得到张昱医师的随访指导。
本网站的所有患者咨询、发布的文章和相关医疗信息均是由张昱在日常的工作之余亲自完成的。
努力尽一名医生的责任,和患者一道牵手希望,呵护生命,维护健康,永不放弃!——张昱
极尽自己的所能,即使微不足道,也要让哪些饱受疾病折磨的人们感受到这世上的一点儿阳光和温暖!——张昱
精于术理,诚以信合;勉善成荣,守正出新。——张昱
读不尽架上古书,却要时时努力;做不尽世间好事,必须刻刻存心。——张昱
基于专业规范,臻于完美卓越——张昱
患者的信任是宝贵的,是开展一切医疗活动和学术研究的基础,因此,医生应当珍惜每一位就诊的患者——张昱
专业方向
专业擅长
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蛋白尿血尿、膜性肾病、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痛风性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
个人简介
张昱,博士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出身于医学世家,家门四代业医,曾祖父张清连、曾外祖父乔太和均系前清秀才,著名中医,三祖父张超然,在冀鲁豫医术享有盛誉,大伯父张庆才、伯父张庆瑞均系当地名医,家族中现有从医人员20余人。深得家传及影响,酷爱中医,学生时代苦心求学,199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首届国医大师王绵之教授和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家黄启福教授,精研中医方药配规律及其作用机理,颇得薪传。先后在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三院急诊科和北京301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进修学习。2008年1月入选中国中医科学院启动的“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博士后”人才培养工程,师从著名中西医结合临床药理学专家、第四届国医大师翁维良教授。 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倡导”突出加强中医特色,中西并重优势互补”的学术理念,博采众长,学以致用,擅长运用传统中医中药或现代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类肾脏疾病,包括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膜性肾病、蛋白尿或血尿、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熟练掌握肾穿刺技术和慢性肾脏病临床病理诊断及中西医治疗方法,重视慢性肾脏病中医辨证与辨病理、辨体质相结合,临床治疗与预防康复调养相结合,注重临床实效,重视治疗方案的规范化、个体化和安全合理用药。2002年11月受我国外交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遣赴阿曼国首都马斯喀特执行王室成员的医疗任务。2013年获首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称号。主要致力于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蛋白尿及肾脏纤维化的科学研究,基于细胞自噬、铁死亡、凋亡、信号通路、肠道菌群及外泌体探讨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及抗肾脏纤维化作用的分子机制。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人。
社会任职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肾病分会会长北京保护健康协会肾脏健康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肾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药物临床疗效评价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北京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专家北京市海淀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Renal Failure》、《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 》、《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医药导报》等杂志的审稿人和编委
科研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自主创新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首都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专项优势培育项目、广东省新黄浦中医药联合创新项目、北京伍连德基金会科技创新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自由探索项目、联合创新项目、创新工程项目等课题十余种。获治疗慢性肾炎中药复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家科技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SCI收录论文26篇(累计IF129.267)。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出版学术专著15部。主要著作(主编):《千古奇方—五子衍宗丸》(2015年)《肾炎肾衰的自我调养》(2010年)《肾脏病验方妙用》(2010年)《常见病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丛书—水肿》(2007年),《常见病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丛书—血尿》(2007年)《实用中医内科病证结合治疗》(2007年)(与史大卓教授合著)《疑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丛书—痛风》(2005年)《古今肾病名家验案全析》(2005年)《当代名医临床秘诀》(2004年),《延缓衰老妙方》(2001年),《老年病中医治疗学》(2000年)(与张问渠教授合著)主要学术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1]Blood urea nitrogen to serum albumin ratio is associated with all-cause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KI: a cohort study.Front.Nutr.20 February 2024,Sec.Clinical Nutrition Volume 11-2024.https://doi.org/10.3389/fnut.2024.1353956(IF4.29/Q2)[2]Ameliorative effects of Modified Huangqi Chifeng decoction on podocyte injury via autophagy mediated by PI3K/AKT/mTOR and AMPK/mTOR pathways.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Volume 321, 1 March 2024, 117520 .(IF 5.4/Q1)[3]Ferroptosis is involved in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in rats. Sci Rep. 2023 Dec 14;13(1):22250. (IF 4.6/Q2)[4]Inhibition of excessive autophagy alleviates renal injury and inflammation in a rat model of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Eur J Pharmacol. 2023 Dec 15;961:176198.(IF 5.0/Q1)[5]Pharmacological potential of Astragali Radix for the treatment of kidney diseases. Phytomedicine. 2023 Nov 7;123:155196. (IF 7.9/Q1)[6]Ferroptosis is involved in passive Heymann nephritis in rats. Heliyon. 2023 Oct 17;9(10):e21050. (IF 4.0/Q2)[7]Analysis of the alleviating effect of modified Huangqi Chifeng decoction on rats with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based on gut microbiota and fecal metabolomics. J Appl Microbiol. 2023 Sep 5;134(9):lxad205.(IF 4.0/Q2)[8]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on IgA nephropathy. Phytomedicine. 2023 Aug;117:154913.(IF 7.9/Q1)[9]Ferroptosis: A new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s for treating acute kidney injury. Biomed Pharmacother. 2023 Jul;163:114849.(IF 7.5/Q1)[10]Clinical efficacy of supplementing qi dispelling wind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IgA nephropathy: A meta-analysis. Medicine (Baltimore). 2023 Mar 10;102(10):e33123.(IF 1.817/Q3)[11]N-/T-Type vs. L-Type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in Treating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harmaceuticals (Basel). 2023 Feb 22;16(3):338. (IF 5.215/Q2)[12]Effects of modified Huangqi Chifeng decoction on the IL-17 signaling pathway in an IgA nephropathy rat model[J]. J Ethnopharmacol. 2023;307:116220.(IF 5.4/Q1)[13]慢性肾炎“虚-风-瘀-毒”中医复杂病机网络的构建及其现代生物学基础[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18(11):3027-3031.[14]基于国家中药复方专利探讨肾病综合征的用药规律[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21):2121-2125.[15]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J].中医药导报,2023,29(10):119-124[16]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病理特点及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J].暨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23,44(2):179-184[17]张昱教授基于“固精减毒”论治肾病蛋白尿的经验[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24):140-143+173. [18]基于数据挖掘研究苓桂术甘汤现代运用规律[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18(03):455-459+464. [19]张昱教授应用活血化瘀十法治疗慢性肾脏病[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01):141-144+153.[20]免疫球蛋白A肾病大鼠模型建立的方法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2,38(17):2049-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