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心血管科创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我院首批重点学科之一,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点,率先在浙南地区开展儿童心血管标志性技术:1984年开展儿童心导管检查术;1998年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1999年开展儿童直立倾斜试验;2003年率先在浙江省开展室间隔缺损的介入封堵治疗;2005年开展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2008年开展儿童起搏器安装;2011先天性心脏病的内外科镶嵌治疗;2013年联合儿童心外科、麻醉科、超声影像科等科室成立儿童心脏中心,开设先天性心脏病专病门诊。经过章衍寿教授、阮荣光教授、项如莲教授、陈其教授等几代儿童心血管专家的励精图治,目前儿童心血管科已发展成为临床、教学、科研综合水平居省内领先,影响力辐射至浙东南闽东北地区的学科。
儿童心血管科目前拥有一支医疗技术精湛,人才结构合理,综合实力雄厚的儿童心血管科专业学术队伍,现有医护人员30余人,其中医师17人:教授/主任医师5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6人,硕士生导师4名,每年培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6人。学科重视人才的培养每年安排科室人员赴国内外进修学习,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和进展。科室现有专科床位36张,每年住院人次1800人次,年门诊量达26000人次。 临床方面:常规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PS、PDA、ASD、VSD等的介入治疗),引进主动脉缩窄和肺动脉分支狭窄的血管支架治疗技术,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的内外科镶嵌治疗,先心介入年手术量达200余台;开展儿童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和起搏电生理治疗;全国首创川崎病冠脉造影技术联合潘生丁负荷运动试验ECT、超声心动图评估川崎病患儿冠脉损伤,已形成川崎病规范的治疗及随访体系;完善和规范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起搏器的安装应用,大大提高了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抢救成功率,双核素ECT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技术已达国内领先水平;率先在浙江省开展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与治疗,目前已形成完善的儿童晕厥的诊疗常规。 科研教学方面:一直担任温州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的儿童心血管疾病的理论课教学工作以及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的带教工作,受到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举办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多年来注重科研和学科发展并重,已有较好的临床技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病毒性心肌炎、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动物模型制作技术成熟,并进行了系列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并积极探索建立川崎病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川崎病的发病机制作好准备;积极撰写论文,论文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发表SCI论文;近3年来参与专著编著8本,其中3本为主编;取得省、部级课题3项,厅、市级课题20余项。 |
网上问诊: | 本科室可网上问诊大夫1名 向本科室大夫问诊 |
免费转诊: |
本科室开通转诊服务的大夫1名
预约本科室大夫免费转诊
已成功转诊患者0人次 |
患者推荐(根据患者投票推荐)
姓名 | 患者推荐热度(2年内得票) | 出诊时间 | 联系大夫 |
![]() 主任医师 副教授 |
|
|
|
![]() 副主任医师 |
发烧(27票) 小儿咳嗽(11票) 小儿感冒(5票) 幼儿急疹(3票) |
|
![]() ![]() ![]() |
![]() 主任医师 教授 |
|
|
|
主任医师 教授 |
|
||
主任医师 |
|
||
![]() 主任医师 |
|
|
|
副主任医师 |
|
||
主治医师 |
|
||
主治医师 |
|
||
主治医师 |
|
||
主治医师 |
|
||
主治医师 |
|
||
主治医师 |
|
||
主治医师 |
|
||
主治医师 |
|
||
住院医师 |
|
免费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