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维波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内分泌科李文慧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4.4
内分泌科邢小平
主任医师 教授
3.7
内分泌科茅江峰
主任医师 教授
3.7
内分泌科陆召麟
主任医师 教授
3.7
内分泌科李玉秀
主任医师 教授
3.7
内分泌科李梅
主任医师 教授
3.7
内分泌科童安莉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内分泌科伍学焱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内分泌科曾正陪
主任医师 教授
3.6
赵维纲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内分泌科肖新华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内分泌科朱惠娟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内分泌科王鸥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内分泌科戴为信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内分泌科潘慧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内分泌科许岭翎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内分泌科张化冰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内分泌科李伟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内分泌科连小兰
主任医师 教授
3.6
李乃适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内分泌科白耀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内分泌科卢琳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内分泌科金自孟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内分泌科姜艳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内分泌科平凡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内分泌科冯凯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内分泌科袁涛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内分泌科于淼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内分泌科阳洪波
副主任医师
3.5
陈适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5
内分泌科胡明明
主治医师
3.5
内分泌科段炼
副主任医师
3.5
内分泌科刘赫
主治医师
3.5
内分泌科王林杰
主治医师
3.5
内分泌科王曦
主治医师
3.5
内分泌科景雅莉
主治医师
3.4
内分泌科付勇
主治医师
3.4
内分泌科柴晓峰
主治医师
3.4
内分泌科周颋
主治医师
3.4
许建萍
主治医师
3.4
内分泌科刘巍
主治医师
3.4
内分泌科池玥
主治医师
3.4
内分泌科赵宇星
主治医师
3.4
内分泌科贾觉睿智
主治医师
3.4
内分泌科协和内分泌首诊绿色通道
3.4
内分泌科张茜
副研究员
3.4
内分泌科崔丽嘉
医师
3.4
杜函泽
医师
人生最重要的财富,是健康!良好的健康,依附于健硕的身躯!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长发育,美好一生的根基!怎样才能拥有理想的体魄呢?就像地基和结构之于一幢大厦的高度和稳固,生长和发育铸就了一个人的体魄以及日后的健康。尽管生长发育自然天成,但只要深探其奥秘,摸清其规律,做到对其细节了如指掌,还是可以不失时机地略施妙计,加以人为干预,以期达到锦上添花之功效的。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伍学焱身高的调控,约70%由基因先天决定,30%可后天人为把控。尽管目前还不能改变基因,但可掌控的后天因素竟然也高达三分之一,只要平衡好顺其自然和医学科技的对立与统一,对梦想改变遗传终身高的人们来说,尚存不小的可操作空间。让每一个孩子都茁壮成长,为健康中国加油助力。生长发育有规律,男女性别有差异一般来说,基因是决定一个人生长发育大方向的蓝图。流淌在血液中的荷尔蒙们,就像穿街走巷的快递员,把人类生长发育的具体信息,传递给每种组织和每个细胞,以此来牢牢地掌控躯体生长发育的细节。因此,很大程度上、通常是激素决定着一个人的高矮、胖瘦!无论你是身高超常的巨人,还是异常矮小的“袖珍人”,其出生时的身长都是大约50公分左右,差距再大也不过3~5公分。正常情况下,出生后头2年里,生长速度较快,1岁时可长到75公分左右,2岁时可达到甚至超过85~90公分。这是出生以后,人体的第一个快速生长时期,其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转瞬即逝的微小青春期。一般来说,2岁时的身高是成年身高的一半。因此,仅就身高来讲,“2岁看老”的民间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此后,男孩、女孩就进入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静静地生长的儿童时期。在相对漫长的儿童期内,生长速度较前放缓,降至每年5~6公分,并匀速生长(除非受到疾病影响),直至11~12岁时真正的、大的青春期。此时,伴随着第二性征的发育,生长再次提速并向成年身高的终点作最后的冲刺,俗称“蹿个儿”。正常青春发育的时长,持续约3-4年时间。随着青春发育的进展,身体长骨骨骺生长板出现老化,生长速度又逐渐减缓。最后,骨骺闭合,生长终止,达到个体一生中的最大身高—成年终身高。这时,一个人的身高就此“封顶”,将不再增加。从青春发育开始到骨骺完全闭合,男性大约生长30公分,女性大约生长25公分左右。青春发育开始前,男孩女孩的生长过程基本相似。但女孩青春发育普遍比同龄男孩大约早1年时间,因此,女孩青春发育起始时所获得的基础身高,比男孩矮6-7公分,又加之青春发育“蹿个”时获得的身高比男孩低5-6公分,故最终呈现出:成年人群总体女性身高比男性身高要矮12公分左右的生理现象。世界各国或不同种族人群,均符合上述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存在相似的成年身高性别差异。生长与发育的联动机制自然界中,一颗小树逐渐长大或长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开花、结果。人类男孩女孩生长到一定的体块或身高,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到生命历程中最富于活力的生理性的春天—青春发育期。生长和发育,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别具有不同的生理涵义。生长是指外形长大、长高,常常有很好的、可量化指标如身高、体重;发育则是指组织、器官或系统的功能的成熟如具有生殖的能力。发育通常很难加以准确计量,一般只可定性。生长和发育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从生长到发育,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生长与发育存在联动机制,二者如影随行,常常相互交织,彼此渗透。因此,不能离开生长谈发育,也不能孤立发育讲生长。首先,生长促进发育。青春发育是一个耗能的过程,当个体长大到一定的体块,能量积聚到一定的水平,就会触动人体内神秘的、至今仍还不十分明了的“青春发育的开关”。上世纪50年代,英国学者观察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这就是当时的大部分英国女孩体重只有在达到了48千克左右时,才会开始出现青春发育萌动。这一青春发育的“体重门槛”效应,反映出的正是青春发育与能量聚集高度相关的本质;反之,发育也能促进生长。正常青春发育或性早熟时,都会伴随生长的明显加速。这除了与此时性腺(睾丸或卵巢)分泌的大量的性激素的直接促进蛋白合成,而发挥生长作用之外,还与性激素总是邀约生长激素同时出席,而间接地促进生长作用相关。因此,青春期是人类成长旅途中,生长激素大量分泌而形成又一座重要高峰的时期。临床上常见的性早熟患者,其一生中的身高轨迹与正常人唱反调的原因是:由于异常过早地受到性激素的作用,生长不合时宜的提前加速,于是出现“鹤立鸡群”的高个儿童现象;因为性激素促进生长的同时,又促进骨骼成熟、使性早熟个体的骨骺在2-3年内快速闭合,提前终结生长,过早地达到了成年终身高。于是,未经治疗的性早熟儿童成年后,往往出现令人沮伤的“矮大人”的悲催结局。这是人类身高的“伤仲永现象”。家长朋友,切不可因自己孩子生长超常加速,而沾沾自喜。应高度警惕,并排除性早熟的可能!年龄和骨龄的分与合树有年轮,人有骨龄。骨骼总长度奠定了身高的基础。基因和激素调控骨骼发育,疾病和环境对骨骼发育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龄与之相匹配地增加,年龄与骨龄哥俩牵手并行。但年龄与骨龄也常闹别扭,出现兄弟俩“分道扬镳”的状况。性早熟患者,骨龄常明显超前。尽管其实际身高按年龄来看,明显高于同龄人,但若按其骨龄来评估,则身高又常常落后;青春发育延迟或性腺功能低下症患者,其骨龄往往滞后数年。应当谨记的是:当年龄与骨龄脱节、不相一致时,骨龄才是准确判断生长潜力和发育状态的“金指标”。只有这样,家长们才不会因孩子不合时宜的过快生长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孩子身高暂时落后就垂头丧气。生长发育的动力与阻力马拉松比赛中,起跑不久就拼命加速的TA,一定不会是经验老道的专业选手。这样的选手往往难以跑完全程而中途退场。显而易见,TA们犯了低级的战术性错误。毫无疑问,只有在提高体能的基础之上,又科学地分配好体力,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恰当的节点进行冲刺,方可发挥最大潜力,取得佳绩。人类生长过程就像是跑场马拉松竞赛。要想获得满意的成年终身高,就要在青春发育期之前保持良好匀速生长速率的基础之上,再踏准青春发育的节拍,找对生长冲刺的最佳位点,这是其一;在保证青春发育伊始之初,就已经把满意的基础身高收入囊中,同时再夺取最大的青春期冲刺的突增身高,这是其二。只有如此这般地统筹全局,兼顾二者,才可能获取满意的成年终身高。实践出真知。临床医学,常常以疾病为师。通过全程密切跟踪罹患疾病的患者,细心总结出宝贵的经验和规律,而获得有用的启发。性早熟的患者,往往短时间内身高就超出同伴一大截,但成年时,最终身高却又大打折扣,无一例外地会留下“先长后不长”的终生遗憾;相反,生长激素水平正常,未经性腺激素治疗的孤立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因其青春发育可无限期地推迟,此类患者戏剧性的身高变化总是重复着相同的“励志”故事:同年龄正常伙伴青春发育开始后,自己身高逐渐落后,但最后又逆袭反超。TA们最终往往会明显违背身高的遗传规则,成为家族中身高“出类拔萃”的那一位;青春发育前就罹患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瘤的患者,由于起病时骨骺尚未闭合,加上垂体瘤“哗啦啦”无节制地大量分泌生长激素,生长的驱动力远远大于普通常人,此是其出现巨人症的根本原因。迈稳生长的步伐,踏准青春的节拍距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这是耳熟能详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人类终身高的获得,也符合这一规律,与生长速率和生长的时长密切相关。但就像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最后的结果,常常出人意料。其影响因素之众多和复杂,至今还常常令人抓腮挠头。目前认为,影响终身高的主要因素可总结性地归纳为两大块:其一,是生长激素的作用强弱。其二,是生长期的长短。前者既与生长激素分泌的多寡(量)有关,也与身体对生长激素的敏感性(质)相联;后者则取决于骨龄的大小和成熟度,主要与青春发育的迟或早相关。生长激素的敏感性是遗传天生的,后天一般无法更改。生长激素分泌量和青春发育启动时间却受睡眠、运动、情绪、营养、疾病和治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上述这些因素却是可以人为加以调节的。这正是我们如今能够人为增加天然身高的契机和切入点。诸多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错综复杂,且因人而异,因时空而变幻,因此需要寻找一个达到良好的动态平衡的支点。此也正是精准地调节生长发育的难点。请密切关注生长发育异常的预警值有经验的高水准的生长发育专家,可依据上述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来提前预测和判定某一特定个体未来身高的大致趋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有利于良好生长发育的潜力发挥到极致。若存在如下情况,则应引起家长朋友们的高度重视。青春发育前,与群体横向比较。身高矮于同种族同龄同性别儿童5公分或以上,背后可能暗藏不好的原因;比同种族同龄同性别儿童高5公分以上,也不见得是件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儿,也许是性早熟或青春早发育找上了门。当然,究竟是喜还是悲,这都有待于临床医生们最后的专业判定。青春发育时,与自身纵向比较。当青春发育开始时所获得的基础身高低于140(女)-145(男)公分;尤其当同时还存在根据父母身高所计算出的遗传身高(遗传身高=父母平均身高+/-7公分;男性+7公分,女性-7公分)也不理想时,其终身高往往都不会太尽如人意,更应该引起您对孩子生长问题的高度关注!以便获得及时有效的处理。上个世纪末,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在史轶蘩院士的带领之下,对我国大庆地区的正常男性和女性青少年的青春发育性进行了长达7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青春发育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情况基本相似。尽管正常青春发育有群体提前的趋势,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女孩8岁、男孩9岁前,出现明显的第二性征发育:即女孩出现明显乳房发育,男孩出现声音低沉、胡须萌出、外生殖器迅速长大,应视为性早熟。性早熟对终身高、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甚至将来的生育能力均有影响。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是,仔细寻找并尽早清除潜藏在性早熟背后可能存在的严重危及生命的“黑手”。性早熟常常是偷走孩子成年终身高的“窃贼”。福尔摩斯探案,蛛丝马迹意义重大。如孩子皮肤存在先天性胎记如巧克力颜色斑块、骨骼异常鼓包,或反复加重的头疼或视力、视野改变,都是存在影响生长发育疾病的重要信号,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重修中断的桥梁,唤醒沉睡的垂体-来自“袖珍人”的启示与巨人相对应的是“袖珍人”。巨人症与袖珍人,代表人类身高的两极。与巨人症相反,由于胎位不正、出生时难产所致的产伤,往往硬生生地将垂体柄扯断,下丘脑和垂体间的信息往来熔断,无一例外地导致生长激素缺货,于是生长极度缓慢。同时,往往由于其性腺轴也一并受损,患者不能正常发育,骨骺闭合大大延迟,以至于患者30-40岁时骨骺依旧不肯闭合,还出现蜗牛爬行般极度缓慢的身高增长的神秘现象。因此,TA们常常成为人们感兴趣的对象,或电视节目和报刊杂志吸人眼球的话题。尽管TA们生长不止,但生长速度却极其缓慢;TA们智力正常,身体匀称,缺少青春发育,生命中永远没有生理的春天;都20-30岁了,才拥有6-7岁孩童般稚嫩的外貌和体形。身体外形就足以让TA们感到尴尬和自卑,但更有雪上加霜的状况是:一不留神还会尿床。由于羞愧难当,这一症状就诊时常常不愿提及。由于与生俱来,以往就顺理成章地认为TA们是被上帝错误装配了不合格经典内分泌轴系的一群,原因出自基因;新近大量观察研究发现,此类患者往往是因为胎位不正,导致出生时难产,机械性垂体柄拉断所致。由于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缺少了桥梁,彼此隔岸遥遥相望,生长激素和性激素几乎为零。因此,TA们既不生长,又不发育。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常常极度缺乏。TA们自封“袖珍人”。在北京,就有两个皮影戏剧团,剧团的演员正是这样的袖珍人群,总共有约100余人。一个剧团取名“龙在天”,表明TA们志在高远;另一个则叫“小蚂蚁”,却也反映出TA们心存自卑。若没有现代医学的帮助,缺少合理有效的内分泌激素替代治疗,TA们一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将永远是寒冷、荒凉的冬季。但有幸的是:目前对于此类患者,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经过长达10年的艰难探索,已经揭示了该病的病因并建立起了一套安全且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垂体功能完美重建”。现在,垂体的结构和功能已经十分清楚。它分泌那几种激素,就可以分门别类地模仿生理状态补充这些激素,同时注意激素间的相互协同或制约,使之达到动态平衡。用药如用兵,这,正是治疗此类疾病时的难点和重点。令人欣喜的是,医学长足的进步,给这类患者的命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通过合理的治疗,TA们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长、发育、生活和生育。踩大生长的油门,握紧发育的刹车临床实例所获得的珍贵经验,往往是启发临床医学进步的原始动力。经验丰富的老司机,配合现代信息大数据的精准导航,适时地灵活运用握紧“发育的刹车”和加大“生长的油门”,在安全的范围内,践行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是把您孩子生长发育的航船,引领到理想安全港湾的有力保障。孙明明夫妇是吉尼斯纪录认证的“站在世界爱情最高处”的最高夫妻!他比姚明还高10公分的身材是如何炼就的?目前,巨人症的神秘面莎已然揭去。目前十分清楚,在骨骺关闭之前,因脑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所致的远超生理水平的大量的生长激素分泌,无疑是使其身材出类拔萃的根本原因。现代医学的进展,让以前听天由命、放任自流的生长发育,有了安全可靠的调节措施。采用人为抑制发育的同时,同时加大生长激素量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并与营养和生活方式相配合的“组合拳”方案,往往可获得满意的促身高效果。一般来说,体内生长激素量的高低,是决定个体生长快慢的首要因素。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自身内源性生长激素分泌。生长激素在深睡眠期分泌明显增加,因此,充足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适宜强度的运动,对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也起重要作用。均衡的营养,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尤其是其中所含有的精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等组分既是身体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同时还具有一定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的作用。这些氨基酸的促生长激素分泌效应,正是临床上诊断生长激素缺乏症时,采用精氨酸-生长激素刺激试验的理论基础;对于生长激素缺乏的患者,则可以直接补充与人体内源生长激素结构一致的、基因重组的人生长激素(rHGH),由于两者氨基酸组成完全相同,外观形体也完全一样,因此可谓是最正宗的原厂配件。只要是生理剂量的补充,就大可不必恐惧生长激素不良反应。这就犹如寒冷时添加衣物,饥饿时端给你一碗热腾腾的汤面般的安全有效。目前,对骨龄尚未闭合、生长激素分泌正常但却身材矮小的部分性生长激素不敏感患者如特纳综合征、小于胎龄儿和特发性家族遗传性身材矮小等患者,也可以通过人为地适度提高体内生长激素浓度的“加强版”的方式来改善其终身高。其次,青春发育启动的时间早晚,对于生长周期的长短有决定性作用。性早熟或早发育的孩子,其生长时间缩短,身高提前“封顶”,且身高突增幅度降低,其成年终身高往往有明显损失。因此,性早熟是偷走身高的窃贼。现在,对青春发育的起始时间,医学上也有了很好的调节手段。对性早熟或性早发育患儿,可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长效类似物(GnRHa)暂时性地限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自由。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长效类似物就像限制动物活动的口袋,把苏醒过来的垂体装进去,暂时限制其活动,当身高和发育时间达到或接近设定目标时,再把垂体释放出来,重新恢复其功能,再次回到原有的“发育管道”中来,以此来获得满意的成年终身高。这种道法自然的治疗方案,完全契合中国古代道家“高者抑之,低者举之”的哲学精髓。近30年的临床经验表明:上述治疗方法十分有效。用这种“化学钳夹”的方法,调控青春发育的早晚,也是目前最为安全的方法。最早经历这种方案治疗的患者,都已经有了正常子代甚或孙辈的出生。因此,只要治疗精准得当,对将来发育和生育,至今还尚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影响。让现代医学的伟大成就,福泽人类美好生活!
01哪些食物影响孩子长个?宜多吃的食物: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瘦肉、豆类制品、鱼虾、贝类、蛋、牛奶、乳酪等。富含钙、磷的食物:如奶类、豆类制品。富含锌的食物:如蚝、鱼、贝类、肝脏、瘦肉、蛋黄;坚果类如花生、核桃、芝麻。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各类蔬菜和水果,如大白菜、花菜、苋菜、菠菜、橘子、柚子、枣类、山楂、柿子、杏子、桃脯等。 不宜多吃的食物:如精米、糯米、甜点、可乐与果汁;同时养成少吃盐的习惯。02什么样的科学饮食对孩子身高有促进作用?均衡饮食:孩子每天应该摄取六大类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父母可以参考每日饮食指南,了解不同年龄层孩子的饮食需求。父母做到不偏食:孩子从小的饮食习惯受到父母的影响最大。想让孩子长得好,不偏食是最基本的原则。父母在为孩子搭配三餐的菜色时,尽量多变化,让孩子从小就多尝试各种食物。 不当着孩子面对食物进行负面评价:例如:“榴莲那么臭,你也吃?”,大人随口一句话,会让孩子对特定食物建立特定印象,以后成为他拒吃的借口。03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1)设立“餐桌规则”。规则一:吃饭有固定时间、地点;规则二:一顿饭的时间不超过 30 分钟;规则三:进餐时不看电视;规则四:营造宽松的就餐氛围。(2)适当进行表扬,但表扬的同时不能破规矩。(3)经常变换饭菜口味和花样。(4)学习科学喂养、平衡膳食的知识,及时纠正不合理的教养方法。(5)请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措施。根据孩子的个体化膳食行为特点,提供诸如不爱吃蔬菜或者嗜好油炸食品等不良习惯的对策。
一位8岁1个月的女孩,在一周前出现首次月经。因担心性早熟,患者的母亲匆匆踏进医生的诊室。进一步询问病情发现,女孩父亲身高172cm,母亲身高155cm。目前女孩的身高138cm,体重34 kg。最近1年女孩身高急速增加10cm。 患者虽然在同龄儿童中身材偏高,但由于受到女性激素的影响,骨龄已达11岁。这提示,再过1-2年,骨骺就会关闭。患者预计终身高约 148-150 cm。听了这话,患者父母都倒吸一口凉气。“150cm,对一个女性而言,似乎有点矮了。” (骨龄11岁,有图有真相) 医生介绍了GnRHa联合生长激素的治疗方案(简称为“双打方案”)。第一个药物是亮丙瑞林,每个月注射一次,以抑制青春发育,推迟骨骺关闭,抢夺更多的身高增长时间。第二个药物是注射生长激素,促进人体保持较高的生长速度。 经过慎重考虑,家长提出了以下十个重要问题。问题1:根据目前情况,患者需要治疗多长时间?“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我顺口说出一句,显摆一下英语水平。身高的增长也非一日之功,需要至少1年的时间。治疗时间超过2年的孩子也很常见。在治疗期间,患者间隔4个月进行一次随访,评价治疗效果和副作用。如果效果良好,骨骺没关闭,就继续进行治疗。如果效果不好,或骨骺接近关闭,就随时停止治疗。其实,治疗时间越长,往往说明骨骺没有关闭,孩子能够获得更佳的终身高。很多家长会感到更加高兴。我们的研究表明,经过约2年的“双打治疗”,女孩的身高可额外增加5-10cm,男孩可增加5-7cm。问题2:治疗后,最好和最坏的结果如何?最好的结果,规律治疗1-2年,身高额外增加约10cm。最坏的结果,治疗4个月后,发现疗效不理想,复查骨龄提示骨骺接近关闭,我们就选择停止治疗。然后患者继续规律月经来潮,身高快速增长1年,然后骨骺关闭,终身高在150cm左右。问题3:治疗过程中效果不理想,有补救措施吗?一般没有其他补救措施。有时候,增加生长激素剂量,可能有助于提高生长速度。但在多数情况下,生长激素的剂量有上限,再增加剂量,并无更多获益。就像一匹疲惫的老马,再多抽N鞭子,也不能让他多跑一步了。随访过程中,如骨骺快速闭合,就没有进一步治疗的必要了。问题4:治疗后生长空间会增加多长时间?亮丙瑞林治疗,通过降低性激素水平,会推迟骨骺关闭,但不能让骨骺“永不关闭”。(敲黑板,注意,药物治疗,希望能够推迟骨骺关闭,而不能让骨骺长期不关闭)。一般情况下,注射亮丙瑞林后,骨骺闭合会推迟1-2年。例如本例患者,如果不治疗,1年左右骨骺关闭,然后game over。而经过治疗,可能让骨骺在2-3年后关闭。这样为身高的增长争取了时间。亮丙瑞林推迟骨骺关闭的时间,因人而异。骨骺的关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肥胖、性激素水平、治疗前骨龄大小以及患者遗传基因。肥胖患者,骨骺容易提前关闭。有些患者,小小年纪,骨骺就稀里糊涂的关闭了,失去了身高继续增长的机会。问题5:用生长激素的风险都有哪些?可逆不可逆?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的,就像开车出门,都有发生剐蹭的风险,更何况药物治疗。生长激素可促进已经存在的肿瘤生长,不会促进新的肿瘤发生。其他副作用包括注射局部的红肿,眼睑水肿,或血糖升高。这些反应一般是可逆的,停药或药物减量后会恢复正常。问题6:一个月注射一次的亮丙瑞林,有什么副作用?所有药物都存在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其实所有食物也是一样的。此药物主要作用是降低性激素水平。目前没有发现,推迟青春发育1-2年会产生哪些副作用。一些女孩在第一次用药后1-2周会出现一次阴道出血,是性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正常反应。以后注射药物,就不会出现阴道出血了。停药后,性激素水平逐渐恢复,约6-8个月后出现月经。问题7:怎样才算治疗有效?这个问题比较难以回答。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终身高。所以,患者最后的终身高,如果能够超过预计的身高,提示治疗有效。超过越多,说明治疗效果越好。在治疗期间,生长速度虽然很重要,但并非主要的治疗目标。如前所述,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推迟骨骺闭合,获得更多的身高增长的时间。当别人已经骨骺关闭停止生长时,你还在孜孜不倦地以每年5-6cm的速度生长,那就是真正的疗效。问题8:治疗的有效概率多大? 这个问题有点难。如前所述,如果能够坚持治疗1-2年,身高可以额外增加约5cm。如果疗效不好,治疗4-8个月就会停止治疗。因此,如果非要说有效率,那么80%有效,他们用药的时间会超过1年。另外20%患者,因为骨龄太大,疗效不好,在治疗4个月后就停药了,可以判定为无效。这4个月的花费,就相当于打水漂了。骨龄越大,疗效越差,打水漂的几率越大。如果骨骼已经关闭,就没有必要治疗了,完全是浪费钱了。问题9: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做哪些项目?每次就诊,都要精确测量身高和体重变化。监测IGF-1、性激素和骨龄。根据需要,选择测定甲状腺激素、血糖、胰岛素等指标。问题10:治疗过程中,患者会长得比同龄人更快吗? 不会!治疗期间,身高增长速度一般不会很快。“双打治疗”的目的是争取更多的身高增长时间,并非速度。 患者在治疗期间,同龄人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生长速度很快。另一方面,由于患者性激素水平被压低,导致生长速度减慢。因此,虽然“双打”患者同时接受了生长激素治疗,但他们的生长速度仍难以超越同龄人。 药物治疗后的生长度和骨龄相关。骨龄小的患者,对生长激素更加敏感,治疗效果更佳。而接受“双打治疗”的患者,往往骨龄较大,因此生长速度增加不明显,每年增加6-10cm不等。
总访问量 82,380,389次
在线服务患者 48,547位
近2年诊后好评 0个
直播义诊 0次
科普文章 853篇
年度好大夫 5位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