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障碍不仅是常见于成年人,而且在儿童青少年中也非常常见。与成年人不同,儿童青少年期抑郁障碍除了情绪低落、兴趣减少、不愿意见人、失眠、食欲低下等表现外,还有一些儿童青少年特有的表现,需要注意识别。 1. 厌学:有些儿童青少年抑郁患者表现为学习没运动力,学习兴趣降低,不愿意写作业,“厌学”,学习成绩下降等。 2. 网络过度使用:有些家长抱怨孩子看手机时间长,在手机上玩游戏、刷视频、看小说或者与人聊天等,而对其他活动没有多大兴趣。但孩子的这些表现很可能是抑郁的结果,因为有些抑郁障碍的儿童青少年患者对各种事物的兴趣均明显减少,心情压抑,孩子自己对过度使用手机的解释往往是,“我心情不好,感受不到快乐,看手机时我的心情会好一点”。 3. 发脾气:有些儿童青少年抑郁的患者表现为容易心烦、易怒、发脾气、与家人和同学发生冲突等。他们经常感到烦躁不安、压抑、没有意思等,有的可能会同时出现经常唉声叹气、伤心流泪等。 4. 自残:抑郁障碍的儿童青少年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自残行为,如用刀片、圆规等划伤手腕,用烟头烧自己等,而且这些行为往往反复多次出现。这些孩子的前臂经常是旧伤未去,新伤又来,整个前臂伤痕累累。孩子的解释往往是“虽然我身体疼,但我心里舒服”、“每当我看到血流出来的时候,我会感到很放松”。 5. 各种躯体不适:有些问题青少年抑郁患者可能在情绪不好的同时,更多地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食欲低下、腹部疼痛、心慌胸闷等。为此反复多次到医院检查,结果各种结果均没有明显异常。 前面我们介绍的是儿童青少年期抑郁障碍的一些特有的表现,当您发现孩子情绪低落、兴趣减少、失眠、食欲低下,以及厌学、网络过度使用、发脾气、自残、各种躯体不适但检查没有发现明显异常时,建议及时到专业机构进行咨询治疗。
我要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的故事。 小女孩今年上高二,学习成绩很好,有很多梦想,爱好画画、写小说,最大的理想是当一名动漫设计师。在此之前一直过着平静美好的生活,可最近一年来,脑子里那个可怕的声音像一个魔鬼一样紧紧缠绕着她,令她寝食难安,令她惊惧万分。她感觉周围的世界也变了,变得那么可怕,处处充满杀机,好像有人在紧紧掐着她的脖子,要置她于死地。连最亲爱的父母,好像也变了,言语、动作间也暗藏玄机,像在上演一场早已设计好的戏剧。她冥思苦想也想不出这是为什么,脑子像一团乱麻一样,整日恍恍惚惚,不能集中精力,她时而像一只受惊的兔子,远离人群,不敢离开家门半步,时而又像一只发怒的狮子,不顾一切地对着他人指责、谩骂, 痛苦、孤独、无助在一点点地侵噬着她,笔下的天使也失去了翅膀,再也飞不起来了。她像陷在一片沼泽地里,任凭怎么挣扎却越陷越深。 我见到这个小女孩时,惊诧于她天使般的面容,更惊诧于她天使般面容上呆滞的目光,以及凌乱的长发,还有她憔悴不堪的母亲,不善言辞的愁眉不展的父亲。接下来的详近的检查,初步诊断精神分裂症,母亲在不停的哭泣:救救她,救救我们全家。我的心头也用上阵阵酸楚,医生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向他们详细介绍了此病的病因、表现、治疗、预后等等,考虑女孩花样年华,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权衡利弊后,慎重推荐了疗效相对肯定、副作用少的某种药物,又絮絮叨叨的交代了诸多注意事项,直到女孩父母舒展开了皱着的眉头。 接下来的治疗也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女孩拒绝服药,在她的意识里,那是毒药,医生和父母合伙在害自己。一次次的把药吐掉,拼命捶打着已精疲力竭的父亲,直到父亲全身布满了伤痕,那是怎样的一种父爱啊,任凭女儿怎么撕扯也决不还手,只希望女儿能心里好受一点,能够把药服下。一次次地和女孩推心置腹地沟通,让她由最初的敌意变成完全的信任,再加上父母亲爱的感召,女孩终于接受服药,两周后,女孩的情绪稳定了,笑着对妈妈说。‘我脑子里的声音好想少了呀,一个月以后,女孩脸上的笑容更多了,她惊喜地对妈妈说“”你和爸爸好像又重新变回来了,又变回了原先最亲的那两个人!两个月后,女孩又重新拿起了久违的画笔,给天使画了一双五彩斑斓的翅膀。三个月后,女孩回到了朝思暮想的课堂,和伙伴们一起,为自己的梦想努力。规律地服药,也未带给她明显的不适感送给我,只是脸上多了几个痘痘,她笑称“”这是青春美丽痘“。半年后,她们来复诊时,她带了一副漫画,漫画中的我,身材苗条,长发飘飘,女孩调皮的指着我说:阿姨,你可要减肥啦,像我一样,加油!!女孩的父亲母亲也在一旁呵呵的笑着,父亲用最质朴的语言对我说“谢谢你,谢谢你,你救了我们全家!!”当问到服用帕立哌酮是不是有点贵时,母亲忙不迭地说“只要她好,副作用少,我的工资给她买药,我自己花不着”“”,此时此刻,任何语言也表达不了我内心的感受,我只知道,这样的付出,这样的给予,也许,只有父母才能够做到。 这只是我接触的无数病患中的最普通的一位患者,从事精神科工作近七年,每天都过着这样悲喜交加的生活,为备受煎熬的灵魂扼腕叹息,为他们的一点一滴的变化欣喜不已,悲伤着他们的悲伤,喜悦着他们的喜悦,始终和他们站在一起。为这些受苦的灵魂营造一方祥和的乐土,让他们最终归于平静、康乐。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在精神科医师队伍极度匮乏的今天,面对这样一个思维混沌、失去自控的特殊群体,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诫自己: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每当看到康复患者绽放的笑容,看到亲人脸上洋溢的幸福,我想,我的付出,还是值得的。
孤独症是一种由于脑发育障碍引起的综合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固定的行为模式。因此,识别孤独症应注意以三个方面。 一、注意语言发育问题 孤独症患儿的语言发育通常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有的2-3岁时还说不出有意义的单词和简单的句子,很少、甚至完全不会使用语言进行正常的人际交流。不会使用代词,或者错用代词,尤其是你、我、他等人称代词。有时突然讲出一些语句,内容与当时所处环境、与别人谈论的主题完全不相关,自己也毫不在意别人是否在听自己讲话。讲话时语句单调平淡,缺乏感情,很少注视对方的目光。不会用语言表达想要的东西,往往以动作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缺少身体语言,如点头、摇头、手势、面部表情等;模仿语言或刻板重复语言,如模仿电视广告词等等。 二、观察社会交往能力 患儿通常难以与父母建立依恋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陌生人都是同样的态度,与父母分开时没有尾随的表现。在幼儿园多独处,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的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和参与的愿望。与别人相处时,没有目光对视,表情缺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势,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 三、注意兴趣范围狭窄及固定行为模式 孤独症患儿对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活动、游戏、玩具通常不感兴趣,而喜欢某些比较特殊活动或事物,如手机铃声、一段废铁丝、一个瓶盖或转动的电风扇、下水道的流水等。对玩具本身不感兴趣,如拿到一个玩具熊,患儿不是欣赏整个玩具的体态可爱,而只注意熊的绒毛,反复用手触摸,或用鼻子去闻。经常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每天吃同样的饭菜。若这些固定的活动被改变或被制止,患儿就会表示出不愉快和焦虑的情绪。可有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锤胸、转圈、用舌舔墙角、跺脚等。 若孩子有上述表现,应想到孤独症的可能,尽早到专业机构就诊。
总访问量 1,222,813次
在线服务患者 4,480位
近2年诊后好评 0个
直播义诊 0次
科普文章 4篇
年度好大夫 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