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妇产科学
特色诊疗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宫颈息肉是什么?宫颈息肉到底有多可怕?
宫颈息肉是什么东西呢?有很多女性朋友都曾咨询过这个问题,它会对我们女性的身体造成什么危害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宫颈息肉宫颈息肉是由于宫颈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宫颈的黏膜,引起增生,而子宫有一种天然的排除异物的能力,使增生的子宫颈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形成息肉。 息肉呈红色,舌状,质地软而脆,触之易出血; 宫颈息肉还有一个根部 ,称为蒂,一般蒂细长,大多附着子宫颈外口。 宫颈息肉多为单个生长,其形状多数如黄豆粒大小,小的如米粒样,大的直径达1厘米左右。有时也可长有几个息肉。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5%左右,占所有宫颈病变的4%-10%,尤其好发于30-49岁的女性。由于该病与炎症刺激,性生活和分娩等因素有关,已婚女性占据了发病的98%以上。 宫颈息肉是女性的常见病症,如果不及早治疗不仅危害女性的身体健康,对女性的心理健康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女性朋友需积极了解宫颈息肉的症状及早发现和预防保养。 女性往往忽略宫颈息肉,主要原因是宫颈三分之二是没有痛觉神经的,很多时候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医生检查时才发现,即使有症状大多也轻微,主要是少量点滴出血、鲜红色,或在性生活后少量出血,经常被误认为是“回经”。少数人的出血量可与月经相似。部分患者平时可有黄色白带,多数有异味,或白带中带有血丝;还可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未婚的患者多表现为阴道口有肿物脱出。 当妇科常规检查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时,所见的息肉外形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大致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子宫颈息肉根部多附着于宫颈外口,或在颈管内。一般体积较小,直径多在1厘米以下,单个或多个,色鲜红、质软、易出血、蒂细长。外观如水滴形成扁圆体。 另一种、宫颈息肉发生于宫颈部,这种息肉位置表浅,向表面突出,基底部宽,颜色淡红,质地较韧。子宫息肉多数良性,有极少数恶性变,恶变率为0.2~0.4%,若作宫颈息肉摘除后常常要复发。 宫颈息肉的明显症状有哪些呢? 一、白带异常: 小的宫颈息肉是不容易产生的症状的,多数患者是在妇科检查时被发现。如果息肉较大,会产生血性白带甚至是接触性出血,尤其是性生活或用力排便后,会有少量出血症状。有些患者平时主要为黄色白带 ,多数有异味,或白带中夹有血丝。 二、阴道异常出血: 宫颈息肉缺乏明显症状,平时有点滴出血、而且是鲜红色,或是在性生活出现少量血迹,误以为是“回经”,少数患者的出血量类似于月经。另一种症状是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这是宫颈息肉的明显症状,此时经尽快查明出血原因。 三、肿物从阴道流出: 最常见的宫颈息肉症状就是局限性的内膜肿物突出于患者的子宫腔内,有时可是单个有时可是多发,颜色为灰红色、有光泽、体积较小,直径平均在0.5~2cm之间。小肿物直径仅有1~2mm,大而多发者可充满宫腔。此病患者的蒂粗细、长短不一,长者突出于子宫颈口外。蒂较短者,呈弥漫型生长。息肉表面常有出血坏死症状,可造成合并并感染。 四、息肉血管内血栓: 如果蒂部狭窄,血液应减少,息肉易变性,容易形成息肉血管内血栓形成,因为瘀血的缘故,成为宫颈息肉的明显症状,在顶端坏死,有可能会腐崩而脱落。 宫颈息肉常见的病因 1、炎症因素:一般认为是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引起,长期的炎症刺激,促使宫颈黏膜过度增生,加上子宫有排除异物的倾向,使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 2、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雌激素促进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本身的发育,同时子宫内膜增生而产生月经。还能促使皮下脂肪堆积,促使体内钠和水的保留,骨中钙的沉积等。 3、病原体感染:通常由分娩、流产、产褥期感染、手术操作或机械刺激、性交损伤子宫颈,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而导致的。 宫颈息肉的危害有哪些? 1、女性不孕:宫颈息肉的形成和增大会影响宫颈口形态不利于精子通过,所以会有不孕可能。 2、不规则出血:宫颈息肉患者在发生性生活时,会有出血及分泌物异常的情况。 3、反复发作:如果只切除息肉,因为宫颈的慢性炎症并未祛除,致病菌仍然潜伏在宫颈组织内,仍有可能复发。因此在治疗宫颈息肉后,还应对宫颈慢性炎症予以治疗,以防息肉复发。 4、癌变可能:息肉组织具有微血管,一般切除后都需要进行癌变检查,如果有恶变就需要进一步治疗。 发生宫颈息肉的女性多为中年女性,知道了什么是宫颈息肉,在预防时就应该首先做好宫颈炎的预防工作。尤其是在经期,要做好卫生工作,这时候是很容易受到细菌感染的。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妇科检查,发现异常早点治疗,就能预防息肉的形成。 宫颈息肉应该如何预防? 1、卫生方面。除做好经期、产后或流产后的保健外 ;日常生活中 ,要注意外阴部卫生 ,防止阴道炎症和宫颈糜烂。同时要保持性生活卫生 ,此外 ,要勤晒被褥 ,宜穿棉织品内裤并勤洗勤换等。 2、定期检查。定期的妇女病检查也是十分重要的。 3、重视病情。因为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症状不明显 ,即使有炎症大多很轻微 ,阴道出血也是星星点点 ,所以宫颈息肉易被人们所忽略,所以要注意去检查,预防病情恶化。 4、防止动作过大。有的患者的症状是在性交或剧烈运动甚至腹压增高之后 ,有出血的情形。还有的患者平时可能有黄色白带 ,多有异味 ,或白带中带有血丝。 5、预防感染,患病就要去正规的医院治疗,以防消毒不严格造成感染。 6、还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7、对已婚男女 ,在每次性生活前 ,各人都应清洗外阴 ,尤其男方要清除包皮垢 ,以免将其中的病菌带入阴道。 来源:女性健康百科知识
张丽君 主任医师 宁夏人民医院 妇产科6784人已读 - 什么样的胎动预示风险?产科医生给答案了
你以为的小事情,其实很重要! 作者|周玲 来源|佳育苓茏 前几天,参加围产儿死亡讨论,其中有几个孕晚期胎死宫内的,的确让人惋惜。 孕妈妈感觉到了胎动减少,却迟迟不去医院就诊,直到宝宝真的不动了才去了医院。 其中一个更是让人无言以对,在家里感觉胎动少了,用自己的胎心仪听了胎心明显下降,但没有马上就诊,而是洗了个澡,从容地做好准备才去的医院,原因是她第一个宝宝也是这样的情况,到了医院做了剖宫产,到现在一直挺好。 尽管孕妈妈越来越重视产前检查,尽管网上有越来越多的数胎动APP,尽管医生经常强调胎动计数的重要性,但是因为忽略胎动计数而造成胎死宫内的每年都会见到。 为了减少这些本可以避免的悲剧,今天就讲讲胎动计数这个简单却很重要的预示宝宝安危的方法。 胎动是什么样的?一般来说,第一次怀孕的孕妈妈在16-25周开始感觉到胎动,生过宝宝的孕妈妈感觉到胎动的时间会早一些,有的甚至13周就能感觉到。 第一次感觉到胎动,每个孕妈妈都不一样,有人说像金鱼吐泡泡,有人说像爆米花爆破,有人说像蝴蝶扇翅膀,有人说像肠子动了一下......逐渐胎动才会越来越明显,能感觉到宝宝在里面拳打脚踢。 胎动什么时候开始数?其实大多数孕妈妈还是很注意胎动的,但医生会建议从孕28周开始数,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28周以后胎动才有了自己的规律; 二是因为28周之前,即使胎动出现异常,宝宝出生后存活能力也很低,所以基于国内早产儿救治水平,一般建议在28周以后开始数胎动。 胎动怎么数?医生会这样跟孕妈妈说: 每天早、中、晚各数一个小时,3次总数相加乘以4(代表12小时胎动),记录在表格中。 但是,经常有孕妈妈是这样的: 数着数着就睡着了。 或者上班忙得实在没时间数。 事实上,不是所有孕妈妈都需要严格数胎动,对于有宝宝宫内缺氧风险的孕妈妈,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脐带绕颈等,或者感觉到胎动减少了,建议每天数胎动,而健康正常的孕妈妈,每天的胎动很明显和频繁,不需要每天数胎动,只需要感觉胎动。 温馨提示: 数胎动一定要找一个自己觉得舒适的体位,侧卧位或者坐位; 如果确实没有时间,没有耐心,在2小时内数够6次就可以了,如果在不到2个小时内就已经达到或超过了6次的标准,就不用接着数了; 如果感觉不到胎动,这时宝宝可能在睡觉,宝宝的睡眠周期是20-40分钟,一般不超过90分钟,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开始数; 连续动只算1次,停下来多久再动才算另1次,没有统一标准,至少也要停下来数分钟之后再动才算。 胎动怎么算不正常?经常有孕妈妈这样问我: “我的宝宝动得特别多,是不是缺氧?” “我宝宝不怎么爱动,不会有问题吧?” 其实,每个宝宝都不一样: 就跟人的性格一样,有些好动,有些喜静;有些“循规蹈矩”,胎动特别有规律,有些很“随性”,胎动的规律性就差一些。 所以,孕妈妈们不要互相比较,但是,并不是说胎动多与少,有没有规律都没关系,如果出现以下情况: 2小时胎动少于6次; 减少、增加超过50%以上; 胎动的规律发生了明显改变,本不应该动的时候开始动了,本应该动的时候不动了。 都预示了宝宝可能有危险,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温馨提示: 胎动多到多少算异常没有标准,但少是有标准的; 胎动多没有标准,但突然的增多是宝宝缺氧的先兆; 尤其是脐带缠绕引起的缺氧,宝宝往往先表现为胎动频繁(就像人被勒住了脖子要挣扎一样),然后才表现为胎动减少直至消失。 胎动出现异常怎么办?不用说,当然是赶快去医院,到了医院会这样: 做胎心监护以及B超看脐血流或者生物物理评分来进一步判断宝宝是否有宫内缺氧,必要时还需要做催产素激惹试验。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孕妈妈自己有听胎心的仪器,但是听到的胎心即使正常也不代表宝宝没有缺氧,只要感觉到胎动异常就要及时就诊; 没有脐带绕颈的孕妈妈并不是不会发生脐带因素引起的缺氧,只要胎动出现异常就要及时就诊。 胎动增多了就要及时就诊,千万不要等到胎动消失了再来。 总结一下 有缺氧高危因素的孕妈妈一定要做胎动计数,没有特殊异常的孕妈妈,也需要每天感觉胎动; 胎动出现异常应及时就诊,多普勒听胎心正常不代表没有缺氧; 胎动异常增多往往是宝宝缺氧的首发表现,应及时就诊。
张丽君 主任医师 宁夏人民医院 妇产科1132人已读 - 茎突综合征(茎突过长)
一名51岁的糖尿病男性患者,颈部疼痛,疼痛放射到右上肢,持续6个月。使用非甾体类镇痛药治疗,情况未见改善,并持续恶化。一般体格检查均表现正常,除了下颌下区域呈局部压痛。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均提示正常。颈椎侧位片怀疑患者茎突过长(Elongatedstyloid process)(图1)。 在CT扫描中,右侧茎突(55 mm)比左侧茎突(52 mm)稍长(图2)。并发现柱状韧带钙化(如箭头所示)。病人被转诊于医院耳鼻喉科。局部注射类固醇和利多卡因后,症状完全缓解。 茎突长度超过30 mm被称为Eagle综合征,其临床症状通常归因于茎突过长导致咽、颈神经或血管相互作用。这些症状是非特异性的,可以与多种疾病混淆,包括面部神经痛、口腔、耳、颞下颌关节和脊椎疾病等。临床上触诊茎突尖端可加重现有症状的表现,但三维CT扫描是茎突综合征最有价值的诊断工具。 在对茎突综合征(Eagle's syndrome)进行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接下来简要的介绍和学习一下茎突综合征(Eagle's syndrome)相关内容。 茎突综合征(Eagle's syndrome)是因茎突长度过长或位置、形态异常,或茎突舌骨韧带发生钙化、骨化,压迫和刺激邻近血管、神经而引起的咽部异物感、咽痛、反射性耳痛、颈部疼痛、头晕、偶有伴发晕厥和流涎增加等症状的总称。当头颈部转动或作吞咽、发音等动作时,其症状会诱发或加重。 茎突综合征常见于成年人,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其临床症状表现较为复杂,易与慢性咽喉炎、咽异感症、舌咽神经痛、咽部及舌根早期肿瘤等疾病相混淆。对于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主诉、临床触诊和影像学手段三种方式来完成。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掌握除仪器检查以外的体格检查能力是具有一定意义的,而针对茎突综合征患者临床的触诊是需要了解的。对此做一下简单的介绍:嘱咐被检查者保持正坐位,头略上抬,操作过程中操作者戴无菌手套,以右手食指触右侧扁桃体窝,左手食指触诊左侧扁桃体窝。触诊扁桃体的前、后、上、下四个部位,如触到坚硬条索或骨性刺状突起,并且患者感受此处为不适之处,可诱发导致咽痛或咽痛加重,即为过长的茎突。操作过程中要防止患者受刺激后,闭合口腔造成损伤,可以在触诊前对所检查的患者咽部喷以1%利多卡因以减轻咽部刺激性反射,注意操作前与患者做好沟通交流工作。 茎突综合征的影像学方面内容,主要包括X线和CT两种常用检查方法。其中针对茎突综合征的诊断,较常用的是X线法。但X线分辨率较低,加上颈部及颅底解剖结构较复杂、茎突形态个体的差异性较大,使拍摄角度不宜掌握,致使数据测量的准确性受到影响,造成诊断符合率偏低。而CT检查尤其是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测量得出茎突长度、前倾角度及内倾角度,更为准确反映其特征。CT检查缺点就在于价格较高。影像学诊断,需要熟知茎突长度、形态、位置等内容,这对于耳鼻喉科医生来说较困难,但熟悉茎突的长度测量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国内一般以自茎突尖端至茎突根部中点的连线超过25mm,可以考虑茎突综合征的可能。 茎突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一般采用镇痛或局部注射类固醇,但目前普遍认为茎突过长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截短茎突。 茎突截短术有两种手术径路,口咽径路和颈外径路两种。 1、口咽径路适用于扁桃体窝内触及茎突的患者,其优点为寻找茎突容易,损伤小,出血少,伤口愈合程度与扁桃体手术相似; 2、口外径路一般从下颌角下方处作切口,茎突及周围组织结构可以充分暴露,易在上颌动脉和颞浅动脉的分叉部找到茎突的准确位置,且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 另外中医药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减轻疼痛和不适感方面具有疗效。但如果茎突综合征导致的临床症状反复发作,手术治疗是唯一方法。
邓斌 副主任医师 宁夏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2.7万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肝功异常 高尿酸血症七年,痛风四年,慢性关节炎症 肌酐偏高 服用苯溴马隆半年,肌酐从80上升至130 现在每日服用一粒苯溴马隆,尿酸控制在300左右,肌酐明显升高,是否应该减量或停药总交流次数12已给处置建议
- 疾病疑问咨询 1月15左右发烧引起肾炎加重手脚脸浮肿,血尿,尿蛋白7.5:... 我这个是什么一个情况?现在在吃碳酸氢钠,缬沙坦,百令胶囊,需要吃激素或者耐赋康吗?总交流次数25已给处置建议
- 肌酐高,肾小球过滤低 高尿酸血症发现5年,高血压发现1年,去年十月肾功能检查正常,... 如何控制病情?是否和服用降压药物有关?总交流次数8已给处置建议
- 指标超标 体检有几个指标超了,想咨询一下有没有参考意义,肝指标,是肝损... 想问一下,尿检和血检几项超标,后面需检查哪里,有哪些参考意义总交流次数6已给处置建议
- 龟头包皮有点红,有点痒 一直不好,不知道该怎么办,用了很多药,一直不见好 该怎么办总交流次数3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2名全国 第205名
总访问量 23,352,779次
在线服务患者 48,224位
直播义诊 1次
科普文章 5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