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公立三甲中医医院

推荐专家

筋膜炎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足底筋膜炎的阶梯化治疗策略足底筋膜炎是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其本质是足底筋膜在跟骨附着处的退变和微损伤。治疗需基于病理机制,结合阶梯化策略,兼顾症状缓解与功能恢复。1.基础治疗与物理干预休息与冰敷:急性期减少负重活动,冰敷可缓解炎症反应。??拉伸训练:系统性足底筋膜和腓肠肌拉伸能改善筋膜弹性,持续3个月的拉伸可使60%患者疼痛缓解。??足弓支撑:定制矫形鞋垫通过分散压力减轻筋膜负荷,有效率达70%。2.药物与注射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短期使用缓解疼痛,但长期疗效有限。??糖皮质激素注射:短期(4-6周)疼痛缓解显著,但重复注射可能增加筋膜断裂风险。??富血小板血浆(PRP):多项Meta分析表明,PRP促进组织修复,6个月有效率超80%,优于传统注射。3.进阶物理疗法冲击波治疗(ESWT):聚焦式冲击波可刺激血管新生和筋膜修复,3-5次治疗后60%-70%患者症状改善。??夜间夹板:维持踝关节背屈位,防止筋膜挛缩,尤其适用于晨僵明显者。4.手术干预仅推荐保守治疗无效>12个月者,行筋膜部分松解术或跟骨骨刺切除,但术后恢复期长且存在足弓稳定性下降风险。总结当前指南推荐阶梯治疗:以拉伸训练和矫形鞋垫为核心,联合冲击波或PRP注射,手术作为最后选择。同时需管理肥胖、糖尿病等风险因素,并纠正步态异常。
筋膜炎,你想了解的都在这!筋膜炎是一种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根据发病部位不同,症状有所差异。(一)颈肩肌筋膜炎颈肩背部会有广泛的疼痛、酸胀、沉重感,还可能伴有麻木感,并且感觉僵硬、活动受限,疼痛可向后头部及上臂放散。疼痛呈持续性,受到感染、疲劳、受凉、受潮等因素影响时会加重。查体时可发现颈部肌肉紧张,压痛点常在棘突及棘突旁斜方肌、菱形肌等部位,压痛较为局限,不会沿神经走行放散,且发病缓慢、病程较长。(二)腰背肌筋膜炎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使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而出现症状。患者常感到腰背部疼痛、酸软无力,这种疼痛在早晨起床后或者天气变化时可能加重,适度活动后症状会减轻,但活动久了又会加重,容易反复发作。在急性期,肌肉紧张度明显,活动困难,影响正常生活;若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转为慢性筋膜炎,症状会长期反复发作,稍微受凉或劳累,肌肉酸痛、乏力的症状就会马上出现。医生检查时,可能发现腰部活动无明显影响,也可能没有明显肌肉痉挛,腰部可能有广泛压痛或者毫无压痛。(三)足底筋膜炎多由足底肌肉受到外力暴力冲击或者长时间走路引起局部肌肉劳损,导致局部筋膜发炎。最常见的症状是脚跟疼痛与不适,也是引起脚跟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早晨下床时第一步疼痛最为明显,这是因为经过一夜休息,足底筋膜不再负重而处于较为缩短的状态,随着行走,足底筋膜被牵拉次数增多,症状可能再现。(四)嗜酸性筋膜炎和结节性筋膜炎嗜酸性筋膜炎在临床上较少见。结节性筋膜炎又称为假肉瘤性筋膜炎,是一种反应性、自限性浅筋膜的结节性纤维母细胞增生病变,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外伤或感染有关。(五)其他部位筋膜炎筋膜炎还可发生在肢体其他部位,如肢体皮肤肿胀,或兼有皮肤红斑及关节活动受限。侵犯部位以下肢尤以小腿多见,其次为前臂。患肢上举时,病损表面凹凸不平,沿浅静脉走向部位可见坑道状凹陷,可伴不同程度色素沉积。病变累及关节附近时可致关节挛缩和功能障碍。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少数可伴关节或肌肉酸痛、乏力、低热等。筋膜炎患者还可能出现一些共性的症状,如肌肉僵硬、活动能力受限,在急性发作期间活动能力还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明显的沉重感,部分患者还会有晨僵现象,早起后明显有肌肉僵硬、患处疼痛的症状,随着不断活动症状会得到缓解。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麻木感、灼烧感,尤其是活动的时候症状较为明显,少数患者甚至会有体温升高、白细胞增高等情况。二、筋膜炎的治疗方法筋膜炎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旨在减轻炎症、缓解疼痛、恢复功能并防止复发。(一)一般治疗休息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适当休息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例如,卧床休息或对局部进行制动,在急性期过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像颈肩肌筋膜炎患者,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或保持不良姿势,让肌肉和筋膜得到充分休息,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如果是足底筋膜炎患者,减少长时间的站立和行走,避免对足底筋膜的过度刺激,有助于炎症的消退。热敷和冷敷热敷:在筋膜炎早期或慢性期,热敷是常用的方法。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从而缓解疼痛。患者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例如,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热敷腰部能够使腰部肌肉放松,减轻肌肉紧张和疼痛。热敷的原理是通过热量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液流量,带来更多的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和炎症因子。冷敷:在筋膜炎疼痛较为严重,特别是局部有肿胀或炎症急性期的早期,冷敷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例如,对于急性发作的足底筋膜炎,在疼痛部位冷敷10-15分钟,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充血和渗出,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但冷敷时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可使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于患处。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对于筋膜炎的恢复至关重要,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锻炼加重病情。例如,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可通过小燕飞动作、五点支撑法等方式加强腰背肌的力量。小燕飞动作即患者俯卧在床上,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形似小燕子飞。五点支撑法是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掌、双肘、肩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到肩部、腹部、膝关节一条直线,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这些锻炼可以使肌肉得到放松,增强肌肉对筋膜的支撑和保护作用,减轻筋膜炎的症状。对于足底筋膜炎患者,可以进行足底筋膜伸展训练,如用手将脚趾向上拉,以拉伸足底筋膜。(二)药物治疗外用药物部分筋膜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等症状,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双氯芬酸钠软膏、洛索洛芬钠凝胶贴剂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这些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能够起到镇痛、消炎的作用。例如,对于肩颈部筋膜炎患者,在疼痛和炎症部位涂抹双氯芬酸钠软膏,药物透过皮肤渗透到炎症部位,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局部疼痛和肿胀。口服药物若经外用药物后症状未得到有效改善,还可遵医嘱联合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镇痛、解痉、消炎的作用。对于一些慢性筋膜炎患者,根据具体症状还可能服用缓解肌肉僵硬、痉挛的药物,如妙纳(乙哌立松)等。此外,如果筋膜炎是由其他疾病引起,如与代谢性疾病(如痛风)或类风湿性疾病有关,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药物治疗,如痛风患者要控制饮食,用药物控制尿酸;类风湿性疾病患者需要使用药物控制类风湿因子的释放。(三)康复治疗拉伸锻炼筋膜炎在长期、反复的过程中,病情不稳定时好时坏,需要进行适当的拉伸锻炼。例如,对于患有颈肩肌筋膜炎的患者,可以进行颈部和肩部肌肉的拉伸运动。将头向一侧倾斜,用手轻轻将头向同侧肩部拉,以拉伸颈部侧面的肌肉;双手在背后交叉,然后将手臂向上抬起,拉伸肩部肌肉。这种拉伸锻炼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筋膜的压力,促进组织的修复。关节活动锻炼在筋膜炎治疗过程中,适当的关节活动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对于下肢筋膜炎患者,在疼痛缓解期可以进行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锻炼。膝关节伸直和弯曲的动作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减轻筋膜的负担。同时,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活动也有助于改善下肢的功能。(四)手术治疗手术适应症当筋膜炎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患病时间较长,导致筋膜增生、肥厚、粘连,甚至纤维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例如,一些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足底筋膜出现严重的粘连和纤维化,导致疼痛无法通过保守治疗缓解,此时手术可能是一种选择。手术方式手术方式包括筋膜切开减压术、切除结节、修补筋膜、分离粘连及切除皮神经等。例如,对于有明显结节的筋膜炎患者,可以切除结节并修补筋膜;对于筋膜粘连严重的情况,进行粘连分离手术。但手术只能解决一处的症状,且有一定的风险,所以仍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1。三、筋膜炎治疗的常见药物筋膜炎治疗的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综合考虑。(一)中药口服中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不同证型的筋膜炎服用不同的中药。如果感受风寒刺激局部筋膜产生炎症,出现局部遇冷后疼痛加重,并且局部紧张痉挛,可口服葛根汤或者羌活胜湿汤,可以有效祛风、散寒、缓解紧张痉挛的症状。对于局部疼痛明显并且出现针刺样、固定位置疼痛症状的患者,口服舒筋活血汤。而慢性筋膜炎患者,局部过度劳累之后出现明显疼痛,伴随有患病部位的肢体酸软、无力症状,甚至全身乏力的症状,则应服用八珍汤或者当归补血汤。还有一些中成药,如痹祺胶囊、通塞脉片、血塞通片、金乌骨通胶囊、活血止痛胶囊等,也可用于筋膜炎的治疗,它们具有活血、通络、止痛等功效13。外用中药可以使用狗皮膏或者伤湿止痛膏外用,也可使用金黄软膏或者三色外敷膏外涂,这些外用中药可以有效治疗筋膜炎。例如,伤湿止痛膏具有祛风湿、活血止痛的作用,贴于患处能够缓解筋膜炎引起的疼痛和不适。(二)西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这是治疗筋膜炎的常用药物,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洛索洛芬钠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体内的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例如,布洛芬缓释胶囊,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缓解筋膜炎患者的疼痛症状。但是,这类药物不宜长期应用,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引起胃肠道不适,如胃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其他药物对于有肌肉僵硬、痉挛症状的患者,可使用妙纳(乙哌立松)等肌肉松弛剂来缓解肌肉紧张。此外,在局部疼痛严重时,还可使用外用的扶他林乳膏等,直接涂抹于患处,减轻疼痛。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筋膜炎,如与代谢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筋膜炎,可能需要使用控制原发病的药物,如痛风患者使用降尿酸药物,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使用抗风湿药物等。四、筋膜炎物理治疗手段物理治疗是筋膜炎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肌肉痉挛等。(一)热疗热敷热敷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热疗方法。患者可以使用热水袋、热毛巾或热敷贴等进行热敷。热敷的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炎症因子的吸收和消散,从而缓解筋膜炎引起的疼痛和肿胀。例如,对于颈肩肌筋膜炎患者,热敷颈肩部可以使肌肉放松,减轻肌肉紧张和疼痛。红外线疗法红外线疗法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穿透皮肤,作用于深部组织。红外线可以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引起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组织的营养供应,同时促进炎症物质的消散和吸收。在进行红外线治疗时,患者需要暴露治疗部位,治疗仪器与皮肤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为30-50cm左右,治疗时间为15-20分钟,每周可进行3-5次。这种疗法常用于腰背肌筋膜炎、足底筋膜炎等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局部功能21。(二)透热疗法超声波疗法超声波疗法是通过超声波的机械效应、温热效应和理化效应来治疗筋膜炎。超声波可以使局部组织细胞受到微细按摩,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其温热效应可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在治疗时,治疗头与皮肤紧密接触,移动速度均匀缓慢,治疗强度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一般每次治疗5-10分钟,每周2-3次。超声波疗法对于缓解筋膜炎患者的疼痛、减轻肌肉痉挛和促进组织修复有较好的效果。超短波疗法超短波疗法是利用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使局部组织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热效应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血管通透性,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和吸收;非热效应可以调节神经功能,减轻疼痛。治疗时患者需要躺在治疗床上,治疗电极放置在患处两侧,治疗剂量根据病情调整,每次治疗10-15分钟,每日1次。超短波疗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筋膜炎,尤其是炎症较明显的急性期患者。(三)按摩与推拿按摩按摩是临床上治疗筋膜炎最常用而且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按摩师通过揉、压、拔、拿、捏、扣等手法动作,对疼痛部位进行按摩,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达到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作用。例如,对于腰背肌筋膜炎患者,按摩师在腰部肌肉和筋膜上进行揉法、按压法等操作,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缓解筋膜的压力,减轻疼痛。按摩的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加重患者的疼痛。推拿推拿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对于筋膜炎也有很好的疗效。推拿可以针对筋膜炎患者的肌肉和筋膜进行针对性的操作,如松解粘连的组织、调整肌肉的紧张度等。例如,对于颈肩肌筋膜炎患者,推拿师可以通过对颈部和肩部肌肉的推、拿、按、摩等手法,调整颈椎和肩部的关节位置,改善肌肉和筋膜的功能状态,减轻疼痛和活动受限的症状。(四)其他物理治疗方法冲击波治疗冲击波治疗对于筋膜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它可以通过深层的冲击波直达肌肉深层,消除肌筋膜炎痛点和松解肌肉。冲击波的能量可以刺激局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在进行冲击波治疗时,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示保持合适的体位,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的疼痛或不适,但一般都能耐受。一般需要进行多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3-7天,具体治疗次数和间隔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激光疗法激光疗法是利用激光的生物刺激作用来治疗筋膜炎。激光可以调节局部组织的代谢,促进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减轻炎症和疼痛。不同类型的激光在治疗筋膜炎时的参数有所不同,例如低强度激光疗法,治疗时激光探头照射在患处,每次照射时间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每周进行多次治疗。激光疗法具有非侵入性、副作用小等优点,适用于一些轻度筋膜炎患者或作为辅助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