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精选 儿童口腔治疗后注意事项(总结版)
1.麻药注射后的1-3个小时术区会有肿胀麻木感,也可能会有控制不住流口水的感觉,都是正常现象,请家长看紧孩子不要吮吸或啃咬嘴唇或颊黏膜,也不要用手触摸脸颊!2.麻药注射后产生的麻木肿胀感一般会在三到四个小时后逐渐消失,在此肿胀期间最好不要咀嚼食物,以免咬伤。3.若不慎咬伤局部出现淤血或肿胀可以冰敷咬伤区域,一般一周内可自愈,严重的话请及时到门诊就诊。1.局部麻醉注意事项同上。2.棉球咬半小时后吐掉,一小时后可以喝水,两小时后吃东西,尽量食用冷食、软食,不要吃过热过辣的食物。3.有口水尽量吞咽,不要吐,否则容易止不住血。4.拔牙当天不要漱口刷牙,24小时后再刷牙。5.拔牙后不要剧烈运动,奔跑,嬉闹。6.若有其他情况或止不住血,请联系医生去医院就诊。1.若有使用麻药,请参考局部麻醉注意事项。2.治疗后24小时,勿用患侧吃较硬食物。3.金属预成冠佩戴初期由于挤压作用,会出现暂时性疼痛,这是正常现象,2-3天一般都能缓解;若出现剧烈疼痛,及时联系医生。4.不要吃具有粘性的食物,例如奶糖,芝士等。如果牙冠脱落,可以带来医院重新粘结。5.牙齿更换时,牙冠会自行脱落,无需拆除。6.保持口腔卫生,每三月到半年定期复查。诊疗期间1.若有使用麻药,请参考局部麻醉注意事项。2.第一次治疗后医生需要用临时材料封闭龋洞,临时材料易脱落,需要治疗后两小时再饮食。3.治疗期间勿用患侧咀嚼,不要吃粘性食物,每天早晚可正常刷牙。(充填材料部分脱落一般影响不大,若充填材料全部脱落,及时联系医生。)4.治疗后一到两天可能会出现轻微疼痛或咬合不适,属于正常情况。若剧烈疼痛,及时联系医生。疗程结束后1.可能出现根充反应,表现为胀痛或咬合不适,一般1周左右可自行缓解。若肿痛较严重,请联系医生及时就诊。2.治疗后应3-6个月定期复查,注意口腔卫生。乳牙因牙髓解剖特殊性,其根管治疗成功率一般较成人根管治疗成功率低,一般为60%-80%。若后期牙龈反复肿胀,咬物疼痛,反复发作无法治愈的患牙,须拔除,以免影响恒牙的生长发育。1、粘固剂完全固化需要时间,两小时内禁止喝水、漱口、咀嚼食物。2、不要用佩戴保持器牙齿食用过粘、过硬食物,不要用手抠。3.如保持器发生脱落,立即联系医生!如保持器发生脱落,不尽快处理,拔牙后的间隙可能变小,后续处理会比较麻烦,可能需要重做。4.如保持器出现松动、变形、钢丝断裂(极少发生),需要立即联系医生,如能修复医生会帮助重新修复佩戴,如无法修复需要重新取模制作。5、佩戴保持器期间需要认真刷牙,保持器3-6个月需要复查,家长也应该经常观察,如有新牙萌出,保持器就可以由医生取下。
刘梦 医师 徐州市口腔医院 儿童口腔科167人已读 - 精选 儿童双排牙,拔还是不拔呢?
✨首先家长可以先用手晃一晃旧牙齿,看看松不松✨如果旧牙齿已经很松了,就让小朋友多啃咬食物,比如排骨,玉米等,大多数牙齿可以在几天内自己脱落;✨如果牙齿只是有一点点松动迹象,并旦啃了好久还是没脱落,那就建议您带孩子及时就诊,拔掉;✨如果家长发现牙齿稳稳当当,一点不松,而此时恒牙已经冒头,建议立刻去拔除牙齿哦❕双排牙的情况下,其实恒牙已经“异位萌出”了,意思就是在不正确的位置萌出来了!✨不要在等,尽快处理吧!!也许恒牙还能自行调整,回到原本该在的位置哦!
刘梦 医师 徐州市口腔医院 儿童口腔科174人已读 - 精选 提眉,双眼皮怎么选?
上睑皮肤松垂严重,可以提眉,也可以做双眼皮,该怎么选择? 考虑因素如下 1.本来的重睑的对称度,宽度。 2.上睑皮肤的弹性,皮肤质地,有没有黑眼圈,黑眼圈的范围,皮肤是不是太厚? 3.上眼窝有没有严重凹陷? 4.双眼的肌力正常吗? 5.区别 重睑,恢复慢,价格高,技术要求高,改观大 提眉,恢复快,价格低,手术简单,改变有限。
苏本玄 副主任医师 徐州市口腔医院 医疗美容科272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牙齿戴冠 一颗,意外磕碰大门牙剩下牙根,已经做完根管治疗了,剩下打桩加... 价格大概多少总交流次数16已给处置建议
- 想看一下好拔吗,在神经上吗,大约多少钱 正在正畸牙齿 看一下阻生齿是能好拔吗一起拔还是要住院拔 ..总交流次数13已给处置建议
- 牙龈有点肿 牙龈有点肿 但是不疼 可以吃东西 需要用什么药 图片 牙龈有点肿 但是不疼 可以吃东西 需要用什么药总交流次数80已给处置建议
- 下排牙齿脱落,还剩9个牙 牙齿一直都不好,下排牙齿脱落很多,想看看怎么能尽量保住剩下的... 想看一下能不能尽量保住剩下的牙齿,已经脱落的牙齿要怎么补上总交流次数7已给处置建议
- 下面两边有智齿,不疼,但是时间长了想拔掉 下面两侧都有智齿,目前不疼,但是右侧牙龈已经顶出了一个小洞,... 希望能挂上李主任的号总交流次数13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江苏省 第98名
总访问量 5,615,731次
在线服务患者 7,747位
科普文章 5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