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从口入,注意饮食卫生每逢冬末初春,沿海个别地方甲肝病例就会略有上升。“据说甲肝传染性很强,是真的吗?甲肝感染后有哪些表现?应该如何预防呢?”咱们现在来解析。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在1973年首次发现的。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HAV感染引起的急性肝脏传染病,以肝脏炎症为主要病变。甲肝,是1种1次性自限性感染,很少导致严重的肝脏疾病或死亡。甲肝,经粪口途径传播,不安全的水或食物、卫生条件差、个人的不良卫生习惯等,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因素。甲肝传播,还有1个重要的因素,生吃海鲜或河鲜。这种传播过程,曾经开创了举洪荒之力死磕传染病的先例。时间要倒回到1988年,上海市甲肝爆发,短时间内感染了20多万人,毛蚶被认为是造成疾病流行的祸首。当时征用了大批的学校和旅馆,几天内增加了11.8万张床位,对全部患者进行免费治疗。这场战役,花掉了10亿元,相当于全市每年卫生经费的5倍。不过,钱花得值,29万感染,只有31例死亡。那场风波过后,咱们有了正式的《传染病防治法》。甲肝病毒可以长时间存活于海水、淡水、废水、土壤中,呈全球性分布。当1个未受感染的个体,摄取了已经被污染的食物和水,就可能感染甲型肝炎;与感染的家庭成员的密切接触,也会造成感染。感染甲肝病毒1个月后,仍然具有感染性。儿童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多数没有临床症状,大多数感染的成年人,则在暴露于病毒2周内出现症状。甲型肝炎病毒不会像乙肝、丙肝那样造成慢性肝病,通常在急性感染后自愈,个体感染后会获得持续免疫力,不会再有2次感染。甲肝的平均潜伏期为30天,症状呈急性,从轻微到严重,持续时间可达8周。甲肝的表现包括恶心、食欲减退、呕吐、腹部疼痛、腹泻、发烧、全身乏力、疲劳、关节疼痛、暗色尿、粪便呈苍白色等。约有75%的成年人,在急性感染期间出现发烧、乏力、黄疸等症状;2岁以前的幼儿中10%会有症状;儿童急性感染则多数没有临床症状。甲肝的确诊,需要进行血液检测,如果甲型肝炎病毒的IgM抗体呈阳性,就可确认为急性感染;还可以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也就是RT--PCR等方法,检测甲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RNA。影像学检查,比如CT扫描或超声等,通常不用于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应对甲肝的主要方法是休息、支持、对症处理,重点是减少痛苦并预防并发症,比如防止脱水等,通常需要补充营养和水分。大约85%的甲肝患者会在3个月内康复。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此,注重饮食卫生和安全饮水是预防的首要措施。甲型肝炎病毒,可以在指尖存活4小时,便后严格洗手,对预防HAV感染非常重要。甲肝病毒在摄氏85度以上的温度中才能灭活,因此,要避免生吃海鲜或河鲜,食物需要高温煮透煮熟再吃。1995年,HAV疫苗成功研制,已经成为儿童推荐免疫接种计划的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对于HAV的一级预防,按照流行率的高低来选择疫苗接种策略,中度流行地区,对所有12到24个月龄儿童注射HAV疫苗;低度流行地区,只对高危人群接种。二级预防,主要针对暴露后预防,HAV感染后尽快给予免疫球蛋白被动预防或HAV疫苗主动预防,能够有效预防发病或降低肝炎的严重性,重点人群是与确诊患者同居,而且没有接种过HAV疫苗者;与确诊患者有性接触者;与确诊患者共用注射器者;在基层保健中心工作,没有接种HAV疫苗的人员;甲肝流行地区的食品加工者或相关密切接触者。因此,没有甲肝免疫史或者没有感染过甲肝病毒的人,可以通过甲肝疫苗接种降低感染风险。
春天是万物生长、推陈出新的季节。春季养肝顺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使生命活动充满勃勃生机,利于阳气的生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场润物无声的春雨把我们带进气象更新、万物复苏的春天。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养生也不例外。《黄帝内经》中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按照中医学“天人相应”的理论,人体脏腑阴阳属性及气机升降与四时之气的阴阳消长相互通应。五脏中与春季对应的为肝,那么在万物生长的春天我们应该如何养肝呢?《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这告诉我们五脏之中的肝对应春季阳气生发之性。所以, 春季既是养肝保健的最好时机,也是肝病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节,应注意预防与保健。饮食清淡柔和 , 少食酸辛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北方地区,春季多风少雨,因此建议饮食清淡柔和,少食酸辛。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 , 以养脾气。”意思是说不宜过多食用酸味食品,可适当增加甘味食品的摄入,有助于脾气健运。另外,北方的天气较为干燥,春季应当少吃辛燥食品以免助热生火。推荐大家春季宜多食豆芽、韭菜、荠菜、香椿芽、山药等食物。南方地区春季潮湿多雨,饮食应兼顾健脾祛湿,推荐薏苡仁、春笋、芦笋、山药等。早睡早起,推荐睡子午觉子午觉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养生法,即每天子时(23 点 -1 点)和午时(11点 -13 点)按时入睡,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晚上 11 点以前入睡,睡眠质量最佳。因为子时是足少阳胆经当令的时候,中医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子时睡眠充足,肝胆疏泄才能如常,否则易出现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就会表现为胸胁满闷、无精打采、面色晦暗、眼周青黑等。午时是一天之中阳气最旺的时段,午间短时小睡有助于养阳气,协助人体快速恢复精力体力。俗话说“春困秋乏”,经过一个上午的工作,中午时分更是困倦,对于高强度工作的人群尤其如此,如果有条件,短时间的安静休息十分必要。着装宽松保暖俗话说 “春捂秋冻”,在春天天气不太稳定、冷热交替较频繁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些保暖的衣服来帮助抵御寒邪、保护阳气。另外,春季穿衣也不能裹得太紧,裹得太紧会阻滞身体气血的运行,限制身体的舒展,不利于阳气的生发。春季运动要舒缓冬季天气寒冷,大家运动减少,筋脉收缩;春天天气渐暖,柳绿花红,景色宜人,适于开展户外运动。因此,要借春季肝气旺盛时,舒展筋脉以利四肢百骸。推荐大家多进行春游踏青、湖边散步、打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在《论语·侍座》中,孔子问各个弟子的理想,曾皙说他的理想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对其他弟子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都未做点评,唯独赞叹曾皙的想法,可见在孔圣人眼中,能在春日怀着闲适的心情去沂水边沐浴春风、鼓乐咏歌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所以,大家也不妨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选择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浮华,享受片刻的宁静,让身体闭藏了一个冬天的阳气,在自然环境中尽情复苏生发。调摄心神,调畅气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具有调节精神情志的功能。春季阳气初升,宜顺应春季升发之气,令精神也舒展放松,不要总是“紧绷绷”。而且,中医学认为肝是“刚脏”,易亢易逆,又被称为“将军之官”。所以,春季更应注意避免剧烈的情绪波动,以防暴怒伤肝。平时养生可饮菊花茶平肝明目,玫瑰花茶解郁活血,合欢花茶解郁安神。慢性肝病患者春季养生特别提示慢性肝病患者是一类特殊的人群,因为肝脏本身就存在慢性损伤,肝病又往往容易在春季加重,所以慢性肝病患者在春季尤其要注意保养,下面几个要点提醒大家注意:1. 常规进行肝病方面的基本检查,了解自己的疾病是否有波动变化 ,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 春季万物复苏,各种病原微生物也开始活跃,所以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如流感、病毒性肝炎等。慢性肝病患者在这个季节要注意防止各种感染,避免肝脏“雪上加霜”,诱使病情加重。3. 肝硬化患者饮食切忌过于酸辣,过酸或过辣的饮食容易刺激胃黏膜,使原本脆弱的食道胃底静脉进一步受损,诱发上消化道出血。
我们知道乙肝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大多在分娩时接触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而随着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乙肝的母婴传播已明显减少。在这一传播风险显著降低后,更多的乙肝妈妈开始关心生产之后能否母乳喂养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需要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乙肝妈妈没有服用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只要刚出生的孩子进行了乙型肝炎疫苗及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双重免疫阻断,就可以母乳。当然母乳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出现乳头的破溃出血。第二种情况是,乙肝妈妈本身因病情需要,正在服用抗乙肝病毒的药物,虽然这些抗病毒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很低,但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安全,仍然不清楚,因此这种情况下不建议母乳。本文系谢艳迪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总访问量 1,778,078次
在线服务患者 1,624位
近2年诊后好评 0个
直播义诊 1次
科普文章 81篇
年度好大夫 0位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