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妇产科学
儿科学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精选 肿瘤患者到底要不要“忌口”?
医生,我这个病有什么需要忌口的吗? 医生,肿瘤患者是不能“补”的吧? 医生,哪些是“发物”?无鳞的鱼都不能吃? 医生,我化疗时都有什么东西不能吃啊? …… 这些问题,肿瘤科医生每天都要被问无数次,似乎除外治疗,患者和家属们最关注的就是饮食了。 “忌口”这一理念无疑是正确的,但也因为大家对肿瘤患者饮食的过分重视而出现了一些误区。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肿瘤患者最关心的7大问题。 1. 肿瘤患者要不要“忌”,能不能“补”? 有些人认为肿瘤的生长需要营养,患癌后所吃的营养物质会被肿瘤吸收,从而加速肿瘤的生长。因此,患者在手术后只吃主食、青菜和水果,而且还控制饮食量;家属更是不管患者被肿瘤消耗得多么清瘦,都拒绝接受医生关于营养方面的建议。 事实上,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ASPEN)发布的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指南指出:无证据表明营养支持能促进肿瘤的生长。 虽然理论上有担心营养支持具有促进肿瘤生长的可能性,但多年来的临床实践未见到营养支持促进肿瘤生长的证据。而针对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进行营养支持,不仅不会促进肿瘤生长,还能够改善患者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反而对肿瘤治疗有益。 另外,在那些已经极度消瘦的晚期肿瘤患者的体内,肿瘤并不会停止或放慢生长的脚步,饮食营养上的节制恐不能“饿”死肿瘤。 对于带瘤生存的患者,如果已有营养不良,建议饮食上增加营养,甚至接受营养支持治疗(但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从营养支持治疗中获益)。而那些手术后的患者,需要正常的饮食,保证每日的营养需求,使自己拥有合理的体重,将机体免疫力调节到较好的状态。 所以要不要“忌”,能不能“补”,还得看患者的营养状态,无需太多其他的顾忌。 而且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说,饮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如果不能愉悦的进行饮食,还能愉快的生活吗? 2. “发物”是怎么一回事? 很多人认为“发物”就是能够导致肿瘤快速增长的食物,比如无鳞鱼。但对于肿瘤来说,真的存在“发物”吗? 无鳞鱼是传统医学认为的“发物”之一,但我认为这个“发物”恐怕被移花接木了。 “发物”更多的是能催发过敏性皮疹快速、大量生长的食物,如果你过敏了,可真是需要“忌口”这类食物(多是蛋白质类,也有植物类,如韭菜),这些食物多含组胺,而且含组胺量越多,就越容易加重过敏。但过敏和肿瘤的生长是大大不同的。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代谢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其生长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于人体,生长速度则更多的取决于自身,所以食物恐怕不具备催使肿瘤迅速生长的能力,我们传统概念中的“发物”,肿瘤患者是不用忌的。 三、化疗时需要“忌口”吗? 化疗患者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也不要喝酒(这些饮食容易导致胃肠道不适,尤其不适合消化系统肿瘤患者),除此之外有一些不太适合患者的饮食,但并非禁忌。 例如容易导致患者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的食物: ——加重呕吐 含5-羟色胺:常见食物有香蕉、核桃和茄子等; 含色氨酸:常见食物有小米、腐竹、豆腐皮、虾米、紫菜、黑芝麻等。 ——导致腹泻 贝壳类海鲜 这些食物如患者有意愿吃,可以少量给予,但胃肠道反应较重者需要避免。此外,化疗期间不能吃生冷硬的食品,饮食要注重清洁、清淡,营养全面。 四、非化疗期间的饮食有哪些禁忌? 无论是那些已经逃脱肿瘤魔爪的患者,还是无法摆脱肿瘤纠缠的患者,都应选择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在饮食方面,更多的是不适合,而非禁忌。不适合饮酒(酗酒肯定是禁忌),不适合辛辣刺激食物(辣椒、生的葱姜蒜),不适合暴饮暴食。 至于那些已经列为致癌物的食物(烟熏烧烤的食物,加工的红肉,腌渍菜等),更要少吃或不吃。 五、化疗期间能否饮茶? 很多人认为,茶中的成分可与药物产生反应,从而导致“解药”。 但即使存在相互作用,两者能否在人体内环境中相遇并发生反应后导致解药,仍是一个答案不清晰的问题。 举个例子,茶多酚虽与铁剂能够产生反应,但是喝茶并不能导致贫血。 所以化疗期间还是喝白开水吧,多饮水对身体是一种保护措施,各种饮品中,能够多饮的也只有水了。 六、肿瘤患者能否使用白蛋白? 这个问题本质上还是肿瘤患者能不能“补”的问题,很多人想“补”又怕“补”。 对于营养状态正常的患者来说,是不需要使用白蛋白的。 而对于生存期较短、白蛋白缺失严重的晚期肿瘤患者来说,补充白蛋白的意义有多大?白蛋白应该更适于白蛋白有所缺失,预计生存期比较长的患者使用。 七、如何面对饮食难题? 我们面临的食品难题是农药残留,激素、抗菌素滥用,食品添加剂等。 多数医生认为,有毒有害物质达到一定量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尽量不要长期食用某一种食品,导致某一种有害物质长期在体内积累。而且经常更换食品种类,即便有害物质进入体内,量也不是很多,不会在体内累积。 祝大家轻松愉快的进行饮食,吃对,吃好!
唐三元 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肿瘤科1323人已读 - 精选 贝伐珠单抗4大常见不良反应,如何应对?
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是利用重组DNA技术制备的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IgG1,通过与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抑制VEGF与其受体结合,阻断血管生成的信号传导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作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药物之一,贝伐珠单抗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如转移性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脑神经胶质瘤、肾癌、卵巢癌和宫颈癌等,并已纳入这些恶性肿瘤诊疗指南的全球推荐标准方案。 然而,在临床应用中,贝伐珠单抗的不良反应也相当常见。究竟有哪些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应当如何处理呢? 贝伐珠单抗的不良反应汇总 1、高血压 机制: 贝伐珠单抗在抗肿瘤过程中,VEGF被阻断,导致一氧化氮水平下降,进而导致血管无法扩张,增加外周阻力,引发高血压。此外,一氧化氮水平较低还与肾排泄量减少相关,继而导致水钠潴留进一步导致血压升高。贝伐珠单抗相关性血压升高是可控可治疗的,≥3级高血压的发生率为5%~9%。 处理原则: (1).在用药前,监测基线血压。如有高血压病史,或患者血压值较基线明显升高,则推荐开始使用降压药,目标血压为140 mmHg/90mmHg(1mmHg=0.133 kPa),针对高危患者,则需控制血压为130mmHg/80mmHg。 (2).用药期间,加强血压监测。降压药物可选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antagonist, ARB)、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3).若患者发生中度以上的高血压(血压高于160 mmHg/100 mmHg),且降压药暂不能控制,则应暂停贝伐珠单抗并给予降压治疗,直至血压恢复至可控状态,如果高血压经过治疗1个月仍未得到控制或出现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性脑病,则需停用贝伐珠单抗。 2、出血 机制:阻断VEGF使其失活,下调一氧化氮水平,影响血小板的活化;同时,抑制VEGF通路会影响内皮细胞存活和增殖,导致血管完整性受损,特别是在具有高VEGF依赖性的组织中,如气道黏膜受损。发生≥3级咯血的发生率为1.0%~4.4%。 处理原则: 用药前筛查出血高风险人群: 伴有空洞或者中央型鳞状细胞NSCLC;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抗风湿/抗炎药物治疗或抗凝治疗的患者; 原发病灶比较大且该病灶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 既往具有动脉硬化症病史的患者; 具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等; 近期瘤块中有出血征象的患者,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时应持谨慎态度; 3个月内发生过肺出血、咯血(>3ml的鲜红血液)的患者禁用。 用药过程中发生1级出血事件,不需调整抗血管生成药物剂量,如少量鼻衄及痰血的患者可以不用处理,也可以鼻腔内涂或口服三七粉、云南白药等;发生2级出血事件,需暂停治疗并积极止血后可以考虑继续使用抗血管药物;发生≥3级出血事件,应该永久停用。 3、蛋白尿 机制:抑制VEGF通路可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失窗孔化、内皮水肿和脱离,进而破坏滤过屏障的完整性,进而出现蛋白尿。≥3级蛋白尿的发生率为<1%~4%。 处理原则: 用药前应进行尿蛋白的检测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水平在 ≥ 2 g/24 h,推迟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直至尿蛋白水平恢复到<2 g/24 h。 用药过程中出现蛋白尿后,根据尿蛋白的情况调整药物的使用:尿蛋白 1+~3+ 或 24 小时尿蛋白<2 克,按照预定方案继续给抗血管生成药物;尿蛋白 4+ 或 24 小时尿蛋白 ≥ 2 g,暂停本次给药计划,推迟给药直到 24 小时尿蛋白<2 克;4 级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则永久性停药。 针对蛋白尿,一线治疗可使用 ACEI 或 ARB, 二线治疗为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或者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必要时请专科医生会诊。 患者在终止贝伐珠单抗治疗后,应每 3 月一次检测 24 小时尿蛋白,直至 24 小时尿蛋白<1 g。 4、血栓栓塞事件 机制: 阻断VEGF可影响受损血管内皮表面的修复过程,导致内皮组织暴露以及内皮细胞的凋亡,同时刺激凝血酶原因子Ⅲ,进而引发凝血级联反应,形成血凝块。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能导致抗凝血因子血栓调节蛋白和硫酸乙酰肝素的下调以及磷脂酰丝氨酸的重新分布,后者可增强凝血酶原因子X的促凝活性。≥3级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0~7%。 处理原则: 用药前识别血栓的高危人群:有动脉或静脉血栓栓塞史;糖尿病或年龄>65 岁以及易发血管病(如心脏支架植入史)患者;接受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联合治疗的患者。 用药过程中针对不同性质的血栓采取不同的策略: (1)动脉血栓栓塞事件(ATE):一旦出现任何级别的血栓,急性期应中止贝伐珠单抗治疗;近期发生过ATE的患者,至少在ATE发生后6个月内不能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开始贝伐珠单抗治疗前应确定患者处于稳定状态或无症状。必要时请专科医生会诊。 (2)静脉血栓栓塞事件(VTE):对于出现≤3级VTE的患者,在开始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可恢复药物治疗;4 级静脉血栓栓塞发生或抗凝治疗后复发性或难治性血栓栓塞的患者,应终止药物治疗。 贝伐珠单抗临床应用有以下注意事项: (1)有临床重度心血管病的患者(如有冠心病史或充血性心力衰竭),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时应谨慎。 (2)重大手术后至少28 d之内不应该开始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或者应该等到手术伤口完全愈合之后再开始。用药过程中发生了伤口不愈合等并发症的患者,应该暂停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直到伤口完全愈合。需要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也应该暂停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4~6周)。 (3)贝伐珠单抗可能损害女性生育力。因此,在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前,应当与有潜在生育力的妇女讨论生育力的保护方法。妊娠期间不应该使用贝伐珠单抗。育龄妇女在采用贝伐珠单抗进行治疗时,应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 (4)建议妇女在采用贝伐珠单抗进行治疗时停止哺乳,并且在最后一次贝伐珠单抗治疗后的至少6个月内不要采取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贝伐珠单抗用药过程前充分了解用药风险因素,对于某些特殊人群慎重评估用药风险,规范药物治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发生,必要时在专科医生参与指导下用药。充分遵循事前预防,事中监测,事后应对的原则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中华肿瘤杂志,2020,42(12):1063-1077. [2]温灏,邹冬玲.中国卵巢上皮性癌维持治疗指南(2021年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1,37(06):640-649. [3]尤燕,牟卫伟.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J].食品与药品,2021,23(01):92-97.
唐三元 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肿瘤科1445人已读 - 精选 屈指症和多指畸形做好有时候真的不简单谢松林 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手外科医院450人已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