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妇产科学
儿科学
特色诊疗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精选 耳石复位Semont方法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38例效果观察
良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是一种在体位改变时以短暂眩晕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内耳半规管疾病,属于周围性眩晕,在临床上占眩晕症的1/3左右【1】。此病虽为耳鼻喉科疾病,但患者常在神经内科就诊。其发病原因有多种,经研究表明【2,3】该病多数是由于椭圆囊中的耳石脱落到半规管,并随头位改变在半规管中不断移动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其中耳石落到后半规管的病例最为常见,因此对本病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主要采取颗粒复位手法(particle repositioning maneuver, PRM)治疗【2,4】。笔者采用Semont方法【3,6】治疗38例BPPV,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2.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我科共筛选收治38例BPPV患者。其中男13例,女25例;年龄28~72岁,平均50岁;病程3~180天,其中小于1周的8例,1周~1个月10例,1~6个月2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Dix-Hallpike诱发实验【4】阳性做出后半规管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1.2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为在改变体位时发病,30例是在起床或躺下时突然眩晕发作,5例在抬头时发作,3例在向前弯腰时出现症状。均为强烈的视物前后翻滚样旋转感,患者会惊恐地抓住身边的物体以防摔倒,症状持续时间5s~3min后自行缓解。17例伴恶心,8例有呕吐症状;2例发作前有双耳耳鸣史,3例有头部外伤史。1.3 治疗方法根据Dix-Hallpike变位眼震实验【6】确诊为BPPV且为后半规管耳石的患者行耳石复位手法治疗,采用Semont方法步骤如下【5】:患者坐于床沿,双脚下垂,头偏向健侧45°,并在此后的步骤中维持此头位;施术者面对患者,相对于患者健侧的术者手掌置于患者枕部,对侧手掌置于患侧颈部,并让患者双手紧握该患侧术者手腕,双手配合用力将患者由坐位快速向患侧倾倒,此时后枕部靠床而鼻尖朝上,患者会出现眩晕和眼震;待眩晕消失后,术者双手交换位置,将患者有患侧侧卧位迅速经坐位变成健侧侧卧位,此时前额和鼻尖靠床面而后枕部朝上,患者会再次出现眩晕和眼震,待症状消失后缓慢做起,头略前倾。以上几个步骤是一个循环,对仍有眩晕者可多次循环复位,直至每个步骤均无眩晕出现为止。复位后旋转性眩晕消失但会有漂浮或移动感;在每次改变体位时尤其是从患侧卧位到健侧卧位移动时速度要尽量快,在一个位置应停留足够时间,一般应维持至旋转感消失后1min再做下一动作;操作前要告知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症状,操作中注意保护患者以防摔倒受伤。治疗后嘱患者在两天内尽量保持直立头位,避免抬头、低头和弯腰等动作,睡眠时取健侧半卧位;术后第三天电话随访或来院复诊,如眩晕消失或诱发实验阴性则判为手法复位成功,对仍有眩晕发作者再次行该方法治疗,治疗3次眩晕仍发作者判为无效。2 结果 31例经1次Semont方法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首次治疗成功率达81.58%;3例经2次、2例经3次治疗后症状消失,2例无效,均为肥胖伴高血压患者,总治疗成功率94.74%。治疗过程中均出现眩晕,7例有恶心、呕吐,10例有心慌、出汗症状。全部治愈的36例患者均随访1年,有4例复发,复发率11.11%,复发者再用同法治疗仍能缓解。3 讨论良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前庭功能障碍疾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属自限性疾病大多于数周至数月后渐愈,超过3个月不愈着为顽固性位置性眩晕【1】,可能与外伤、耳部疾病、内耳供血不足(动脉硬化、高血压病)有关。而最为广泛接受的假说是半规管耳石症和壶腹嵴顶耳石症【3】,前者认为从椭圆囊中脱落的耳石游离在后半规管中,后者认为耳石黏附在壶腹嵴上而非游离在半规管中。由于后半规管壶腹位于最下方的解剖结构原因,耳石进入半规管后重力的作用最容易使后半规管壶腹受到刺激而产生症状。用耳石症可以解释BPPV的五大症状,即眩晕发作,眩晕具有潜伏期、短暂性、互换性和疲劳性。Agrawal等【8】在手术中发现约30%BPPV患者其半规管中确实存在结石。手法复位就是根据耳石症假说,按照一定的顺序改变头位,使后半规管中的结石沿着重力方向不断移动最终返回椭圆囊,从而缓解症状。我们对38例BPPV行Semont方法治疗总成功率达94.74%的满意疗效,支持耳石症是该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在耳石复位Semont方法操作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如果在向患侧及健侧侧卧时均出现眩晕,最后坐起时没有眩晕,则以后的治疗循环不再出现眩晕;若在向患侧侧卧及最后坐起时出现眩晕,而在向健侧快速侧卧时没有眩晕,则以后的治疗循环仍出现眩晕。因此把在向患侧及健侧侧卧时均出现眩晕作为复位成功的标志。复位成功后改变体位不能诱发出眩晕,但有些患者还会有上下漂浮或水平移动的感觉,可能是耳石到椭圆囊中对椭圆囊斑、球囊斑的刺激所致。有些患者一次不能成功,可能是一次手法复位时,尚不能使所有的耳石回到椭圆囊,因此在每个步骤应停留足够长的时间,给耳石足够的移动时间回到椭圆囊;治愈后又复发者,多是已复位到椭圆囊的耳石,由于种种原因又回到半规管,因此在复位后尽量保持头部直立,避免抬头、低头、弯腰等动作半卧位睡眠,以防止耳石返回到半规管。复位无效的原因可能是耳石黏附在壶腹嵴或膜半规管上,或解剖变异等原因使耳石不能顺利返回椭圆囊,还有非耳石因素如半规管瘘【4】、半规管骨折、内耳供血不足等引起的BPPV对手法复位无效。颗粒复位手法(PRM)动作幅度小、速度慢,适用于肥胖、体弱、活动不便的患者,对粘附于膜半规管及壶腹嵴上的耳石的复位较为困难;而Semontf方法动作幅度大,速度快,使半规管中的淋巴液和耳石的动能增大,可以使粘附于膜半规管及壶腹嵴上的耳石顺利复位。综上所述,耳石复位的Semontf方法是治疗BPPV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于圣立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河南 耳鼻咽喉头颈科7059人已读 - 什么是经颅磁治疗?适应症有哪些?
经颅磁治疗是一种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从而调节大脑神经功能的治疗方法。它通过特定的磁场发生设备,产生高强度、快速变化的磁场,这些磁场能够无创伤地透过颅骨,刺激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影响神经细胞的电活动和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改善大脑的功能和代谢。经颅磁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精神系统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认知功能和精神症状。-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卒中后康复、帕金森病、癫痫、偏头痛等。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他:对失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帮助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注意力等。
刘勇 主任医师 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182人已读 - 孩子打呼噜,影响身高和智商,危害极大!
打鼾并非成年人的专利,婴幼儿也能打出震天响的呼噜,呼着呼着还会憋气。4岁的小宝,有3年的“鼾史”,声音之响,竟与60多岁的外公不相上下!到医院一检查,我发现小宝吐气时习惯性张嘴,扁桃体和腺样体都肥大,需要手术治疗。上海新华医院五官科向明亮像他这样打鼾比较严重的婴幼儿,在门诊上很多见。打鼾是婴幼儿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约3%左右。不少家长在就诊时说,原以为小孩打鼾,是睡得香,一直没放在心上。其实不然。从医学上讲,频繁打鼾又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睡眠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呼吸障碍。儿童鼾症的病因明确,绝大部分是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所致。2岁左右,因免疫机制改变、受外界刺激多了,孩子上呼吸道的淋巴组织会增生。有的人由于过度增生,会出现呼吸道感染,反复感染又刺激了淋巴组织进一步增生;也有的孩子是因为过敏,或营养过剩,不断刺激淋巴组织。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病灶。儿童打鼾,除了导致睡眠呼吸暂停,还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尤其是婴幼儿时期的打鼾,害处更大。一方面,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对缺氧非常敏感,极易影响小孩的智力发育。而促进小儿生长发育的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深度睡眠的状态下分泌。这类孩子普遍会出现身材矮小、智力发育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烦躁多动,醒来后脾气暴躁等。有数据显示,正常孩子一年能长5—7厘米,但打鼾孩子一年可能就只长一两厘米,甚至不长个。另一方面,孩子的头型也会发生改变。经常打鼾,下颌会变小。由于张口呼吸,鼻子发育受限,会出现典型的“腺样体面容”:鼻子向上翘、鼻孔冲天、上面牙齿分开、下颌小,看起来有些呆傻。家长应该观察孩子在睡眠时,是否常有超过半小时的明显鼾声、呼吸是否困难,或是不是常趴着睡,膝部屈曲至胸部,颈部过度伸展,头转向一侧,鼻翼翕动、肋间和胸骨上凹陷、张口呼吸等。若有,就需尽快就诊。由于病因明确,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是一个治疗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宜尽早手术。术前,可以先做一个多导睡眠监测(PSG),看看孩子有没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果没有,可以暂缓手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其他方法。极少数因肥胖引起的打鼾,需要控制进食、加强锻炼,来减轻体重。
于圣立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河南 耳鼻咽喉头颈科4532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关注度 河南省 第183名
总访问量 391,277次
在线服务患者 250位
科普文章 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