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韵岱
主任医师 教授
3.5
汪奇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4.9
高磊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4.3
曹丰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刘秀华
主任医师 教授
3.6
王玉堂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刘宏斌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张然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任艺虹
主任医师 教授
3.6
郭军
主任医师 教授
3.6
赵玉生
主任医师 教授
3.6
智光
主任医师 教授
3.5
盖鲁粤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徐勇
主任医师 教授
3.5
时向民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薛浩
主任医师 教授
3.5
郭豫涛
主任医师 教授
3.5
晏沐阳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单兆亮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巩维如
主任医师 教授
3.5
杨庭树
主任医师 教授
3.5
谢晓华
主任医师 教授
3.5
李天德
主任医师 教授
3.5
曹剑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张玉霄
主任医师
3.5
郭渝成
主任医师 教授
3.5
陈韬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戴华
主任医师 教授
3.5
陈光辉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吴青
主任医师 教授
3.5
李玉峰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冯全洲
主任医师 教授
3.5
武彩娥
主任医师 教授
3.5
郑秋甫
主任医师 教授
3.4
张丽萍
主任医师 教授
3.4
王思让
主任医师 教授
3.4
刘国树
主任医师 教授
3.4
赵元攸
主任医师 教授
3.4
张志寿
主任医师 教授
3.4
朱平
主任医师 教授
3.4
卢晓行
主任医师 教授
3.4
张丽
主任医师 教授
3.4
英明中
主任医师 教授
3.4
司全金
主任医师 教授
3.4
骆雷鸣
主任医师 教授
3.4
陈倩
主任医师
3.4
刘宏伟
主任医师 教授
3.4
薛桥
主任医师
3.4
杨俊杰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孙志军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一,心衰指南更新:2022年4月2日,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力衰竭学会(ACC/AHA/HFSA)联合发布《2022ACC/AHA/HFSA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新指南取代了《2013ACC/AHA/HFSA心衰管理指南》和在其基础上更新的《2017ACC/AHA/HFSA心衰管理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建议,以预防、诊断和管理心衰患者。二、对心衰的阶段定义和标准,以更好指导临床医生对心衰的诊疗三,心衰诊疗、对于心衰的分类有了新定义,增加了射血分数改善的心衰(HFimpEF)的概念对于C期和D期的心衰,新指南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值(LVEF)将其分为4类,如下: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LVEF≤40%;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LVEF≥50%并伴左室充盈压力增加;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HFmrEF):LVEF在41%~49%,伴左室充盈压力增加;射血分数改善的心衰(HFimpEF):既往LVEF≤40%,后提升至>40%四、对于C期心衰患者治疗策略更新新指南建议心衰C期患者应进行多学科团队管理,以同时促进非药物干预(自我管理、限制钠摄入、运动训练和心脏康复)和GDMT。对于存在液体猪留的患者,推荐使用利尿剂,优先使用祥利尿剂。五,心衰的10大更新1),针对HFrEF的患者,目前GDMT仍然是4联药物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ARNI/ACEI/ARB)、β-受体阻滞剂、MRA和SGLT2i。2)HFmrEF的心衰患者中SGLT2i有助于减少心衰住院率和心血管死亡率(推荐类别为IIa)。该人群中应用ARNI、ACEI、ARB、MRA和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新指南提出了较弱的建议(推荐类别为IIb类)。3)在HFpEF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根据临床指南控制血压到目标值以防止发病(推荐类别为I类)。在HFpEF患者中,SGLT2i有助于减少心衰住院和心血管死亡率(推荐类别为IIa类),房颤的管理有用的(推荐类别为IIa类);ARNI、MRA、ARB可能被认为可以减少住院率,尤其是在左室射血分数较低的患者中(推荐类别为IIb类)以及避免常规使用硝酸盐或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推荐类别为III类:无益处)。4)对于射血分数改善的既往HFrEF患者的LVEF>40%。这些患者应继续进行HFrEF治疗。5)提出了治疗的价值评价概念,即心衰的治疗方法根据GDMT包括药物的经济学的效/价比,分为价值高、中、低三种。药物对于疾病的治疗要考虑到实用性,尤其是心衰患者基础用药为4联或者需要机械循环支持治疗,对个体家庭具有巨大的负担。价值评价对于疾病治疗有很大的必要性。6)新指南对于心肌淀粉样变性有新的治疗建议,怀疑心肌淀粉样变患者应完善包括血清和尿液单克隆轻链筛查、骨扫描、基因检测等检查,治疗上可应用转甲状腺素四聚体稳定剂治疗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推荐类别为I类),在患有心脏淀粉样变性合并房颤的患者中,无论CHA2DS2-VASc评分如何,抗凝都可以合理地降低中风风险(推荐类别为IIa类)。7)如果LVEF>40%,支持充盈压增加的证据对于心衰的诊断很重要。充盈压力增加的证据可通过非侵入性[如脑钠肽(BNP)、影像学上的舒张功能]或侵入性测试(如血流动力学测量)获得。8)对于高危的心衰人群,尤其是因为心衰反复住院的患者,建议转诊至具有多学科心衰专业团队的医疗机构以减少住院率。心衰专业团队审查心衰管理,评估先进心衰疗法的适用性,并在符合患者护理目标的情况下使用姑息治疗,包括姑息性肌力疗法(推荐类别为I类)。对于晚期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限制体液以减少充血症状的益处尚不确定(推荐类别为IIb类)。9)对于有心衰风险(A期)或心衰前期(B期)的人来说,一级预防很重要。对心衰阶段进行了修订,以强调心衰A阶段的“风险”和B阶段的心衰前的新术语。10)新指南为心衰合并缺铁、贫血、高血压、睡眠障碍、2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状动脉疾病或恶性肿瘤的患者提供部分建议。六,心力衰竭指南更新,分期更清楚,治疗更精准,心力衰竭患者受益更大。小结:新指南在原有2013和2017版心衰指南上更加细化了心衰的类型、阶段以及诊断标准,药物(或器械)的治疗更加规范,也加入了价值评价等等,对心衰的诊疗认识越来越清晰,有望极大降低心衰患者住院率和心血管死亡率。
一,一般情况下,血管狭窄程度大于70%(应该是75%),或主干狭窄大于50%以上,或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猝死的患病人群,医生都会建议心脏支架手术。还有很多人认为支架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凝及扩血管药物,长此以往对身体也是一种损伤。目前治疗心肌梗死愈后最好的干预干法是心脏支架介入,所以生命的优先权和长期服药比,孰轻孰重?二,支架植入后,做好以下几件事即可无后顾之忧:1、支架手术后的第一年,是有可能发生二次狭窄的,出现时患者会发生持续性胸痛,重新发生心肌梗死,所以在术后第一年应该坚持按需服药,保持定期复查,做好预防工作。2、治疗原发病灶,比如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问题。3、术后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服药,按需监测。但在服药过程,也要注意是否会有体表出血、或大便颜色发黑等情况出现,一定要第一时间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有可能是因为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导致的凝血功能变差引起的出血。4、如果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病症存在时,应积极按月检查相关指标及复查心电图,没有这些情况存在也要养成最晚3个月复查一次。检查过程中,一旦指标偏离正常值,应该即刻进行干预处理,进行相关治疗。5、术后3~6个月建议进行全身复查一次,如果在家中出现急性胸痛等症状,也不要乱动,停止手中一切活动,拨打120后就地侧躺或背靠软枕体位,开窗通风,保持呼吸道畅通,等待医疗救援。6、保持良好饮食结构,合理膳食搭配,低盐清淡。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要超过5克,咸菜、腌制食物等高盐食物能不吃就不吃。每日肉类摄入不超过50克,避免摄入过高的胆固醇,加重术后的心脏负担。建议多吃绿叶蔬菜,尤其是根茎菜系。7、保持适当体育锻炼,科学有计划的进行体育锻炼规划,改善身体素质。8、保持稳定的情绪,情绪发生大的起伏变化时,会导致血压上升,容易引起心脑血管急性病症的出现。9,小结如有条件每天测血压,心率,有胸闷痛症状应做心电图,然后上传给你的医生,如果已进驻“好大夫网”,上传给王广义主任是明知选择,定期上传血总胆固醇及血低密度胆固醇,以便得到及时救助及诊治。
总访问量 8,776,025次
在线服务患者 44,851位
近2年诊后好评 0个
直播义诊 3次
科普文章 879篇
年度好大夫 2位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