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门诊患者都在问抑郁症可以治好吗?答案是明确的,可以治好,大部分患者如果接受正规治疗,大概2个月左右情绪会改善,大约半年抑郁症的临床症状会减少许多。不过这里还需要维持药物的治疗,并且根据医生的建议来减少药物。所以只要正规的治疗方案,抑郁症好转只是时间问题。
他汀类药物可以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合成,减少生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原料”,同时具有延缓斑块增长的作用,对冠心病起到有效预防及治疗。 因此,他汀类药物被视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基石。他汀类西药主要包括: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钙、瑞舒伐他汀钙等。他汀类“中药”是指配方中含有和他汀类相同成份的中药,如血脂康。为安安全全用药、舒舒服服降脂,他汀类药物使用时有以下讲究: 1. 服用他汀类药物是否要“忌口”?餐前还是餐后?空腹服用担心药物会引起胃不舒服,可是放在饭后又担心药物起不了作用,究竟饭前还是饭后服用好? 其实不用担心,饭前、饭后均可。首先他汀类的药物吸收受食物影响较小,进餐对药物发挥作用影响不大,另外他汀类药物并无严重胃肠道副作用,大部分患者都可耐受,因此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进餐或空腹服用均可。大部分食物对他汀类药物影响不大,但是西柚中含有抑制他汀类药物代谢的成分(主要是抑制细胞色素P450 3A4),使他汀类药物代谢被延缓,血药浓度升高,尤其当摄入大量西柚汁时(每天饮用超过1.2 L)易诱发他汀类的副作用。 2. 他汀类的药物大都推荐一日服用一次,那何时服用呢?临睡前服用效果更好嘛? 事实上,人体合成胆固醇是有昼夜规律的,胆固醇合成的高峰在午夜零点左右,药物起效时间约在1-2小时左右,故临睡前一次服用,到午夜时药物浓度最高,从而达到较好的 降胆固醇效果。但是他汀类中有一些特殊品种,如阿托伐他汀钙和瑞舒伐他汀钙,因其半衰期较长,可以在一天中任何时侯服用,都不影响其总的降胆固醇的效果。 3. 医嘱每次半片,那他汀类药物可以掰开吃吗? 例如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定)规格为10 mg/片,但其说明书推荐的起始剂量为5 mg,qd,所以本品可以沿着掰断线掰开服用。 4. 他汀类药需要吃多久?吃了1周,查了一下血脂还是高,是药物不对还是需要加量? 一般他汀类的药物2周内显示良好治疗效果,4周左右开始出现最大疗效,因此不要急,一般用药4周后由医师来调整剂量,切忌自己盲目加量或停药,易引起不良反应。 5. 血脂正常后是否需要停药? 如仅仅血脂偏高,无心脑疾病及其它相关疾病高危因素,可将血脂控制在正常水平后停药,通过饮食控制血脂,定期复查,如无血脂升高可不必再服。但如果是冠心病患者则需要长期服用,即使胆固醇已控制在正常水平以内,这是因为他汀类药物还能稳定动脉粥样斑块,降低心肌梗死等恶性疾病风险。
疾病治疗 治疗之前必需对患者的心理、社会、教育、及职业适应等方面做仔细而全面的评价。对抽动障碍做明确诊断之前需要了解其完整的病情、病程、家族史、及心理社会史。必需对患者的自我意识、家庭和同伴的意见以及学习参与情况进行评估。治疗应以及时的综合治疗为原则,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饮食调整和环境治疗。但是到目前为止,药物治疗仍然是首要的治疗方法。抗抽动药物治疗原则如下: (1)首选药物 对于轻或中等程度的抽动障碍患者,首选新型抗精神病药、可乐定和硫必利等,对重症患者首选氟哌啶醇和匹莫齐特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调整药量至疗效最佳而不良反应最小为止。 (2)联合用药 当使用单一药物仅部分症状获得改善,或抽动障碍伴有相关行为障碍时,可考虑联合用药。对重症患者单一用药往往疗效不佳,只有采用联合用药才能有效控制症状。 (3)维持治疗 目的在于巩固疗效和减少复发。维持治疗时间一般在6个月~2年,或更长时间,停药过早易导致症状复发。维持治疗量是以达到保持病情稳定的最低有效量为原则,一般为常规治疗量的1/2~2/3。 (4)停药 若抽动障碍儿童对药物反应良好,症状得到充分控制,且不良反应较小,则考虑治疗1~1.5年后,在减量的基础上逐渐停药。若症状再发或加重,则恢复用药或加大药量。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目前抽动障碍最重要的治疗方法,药物选择的原则如下: (1)对于严重的抽动障碍儿童,早期应用合理的药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综合治疗成功的基础。目前常用的药物主要有氟哌啶醇(haloperidol)、硫必利(tiapride, 又称泰必利)、哌咪清(pimozide, 又称匹莫齐特)、硝西泮(nitrazepam)等。氟哌啶醇是最常使用的药物,约85%的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硫必利是轻症患者比较喜欢选用的药物,其特点是副作用比氟哌啶醇少。也有用五氟利多、氯米帕明、抗抑郁剂、纳曲酮等药物治疗抽动障碍或抽动障碍合并行为和情绪症状的报道。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精神药理学研究的进展,应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喹硫平、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等药物治疗抽动障碍已经成为新的治疗趋向,特别是对难治性病例效果更佳。崔永华和郑毅等(2005)对照研究了132例难治性Tourette 综合征,应用利培酮治疗,有效地改善了难治性Tourette 综合征的运动、发声抽动和综合损伤效应,疗效肯定,副反应相对较轻。 (2)对于难治性病例,近年来除抗精神病药以外,作用于中枢a受体的药物(可乐定,clonidine),男性激素受体药物(氟他胺,flutamide),烟碱及乙酰胆碱受体药物(美卡拉明,mecamylamine)均有使用的报道。探索新药已成趋势。郑毅等(2001)采用丙戊酸钠合并氟哌啶醇治疗难治性Tourette综合征,疗效肯定,副反应相对较轻,为Tourette 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3)治疗难治性病例共患的强迫、多动、焦虑、抑郁、自伤和冲动伤人症状,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成为抽动障碍治疗的又一难题。一般多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抗抑郁剂和/或抗焦虑药物联合治疗。对采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还可试用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或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手术等非药物治疗。此种方法效果如何尚无充分的研究报道,有待深入探索。 心理治疗 应加强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家庭治疗,从而帮助患儿和家长正确认识该障碍,正确看待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如同学的耻笑等),消除环境中对患儿症状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改善患儿情绪,增强患儿自信。习惯逆转训练、放松训练等对治疗该障碍也有一定帮助。 其他 应合理安排患儿生活,避免过度兴奋、紧张、劳累、感冒发热等,从而避免诱发或加重该障碍。 疾病预后 抽动障碍的治疗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控制核心 症状或目标症状。抽动障碍治疗前应确定治疗的目标症状,即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症状。抽动常常是治疗的目标症状,但也有些患者的目标症状是强迫观念和行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等。目前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渐渐认识到真正损害孩子社会功能、对孩子造成巨大伤害的都是抽动障碍的并发症。所以积极控制并发症成为本病最重要的治疗目标之一。(2)最终的目的是恢复社会功能。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患儿能够成为比较正常的成人,能够融入到成年人的社会里去。 短暂性抽动障碍预后良好,患儿症状在短期内逐渐减轻或消失;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的预后也相对较好,虽症状迁延,但对患儿社会功能影响较小;Tourette综合征预后较差,对患儿社会功能影响较大,需较长时间服药治疗才能控制症状,但停药后症状易加重或复发,大部分患儿到少年后期症状逐渐好转,但也有部分患儿症状持续到成年,甚至终生。
总访问量 1,046,161次
在线服务患者 4,525位
近2年诊后好评 0个
直播义诊 0次
科普文章 69篇
年度好大夫 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