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精选 腺样体肥大,切还是不切?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腺样体肥大”是一个既熟悉又焦虑的词汇。孩子反复鼻塞、睡觉打呼噜、张口呼吸……,这些症状背后,是否必须通过手术解决?本文将建议腺样体肥大治疗的合理选择。一、腺样体:是儿童免疫的“第一道防线”,位于鼻咽顶部,属于淋巴组织,同扁桃体一样,是儿童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并捕捉鼻腔吸入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分泌免疫球蛋白IgA,帮助儿童建立早期免疫防御,补充儿童的免疫力不足,并非鼻腔生出肿瘤、息肉等异物,故家长不需要恐慌。 儿童因发育还未健全,故都有腺样体的存在,因不同孩子的免疫力及身体体质的不同,腺样体的大小也就不同,有的大,有的小,甚至无明显增生。有些腺样体肥大明显者易导致鼻塞鼻鼾、张口呼吸症状,才致使家长去医院检查,发现腺样体肥大;其实腺样体轻度肥大的时候,不会有明显的鼻塞鼻鼾症状,大多数孩童就不会去医院里检查,就会以为腺样体并不存在。 腺样体肥大,主要因炎症刺激和免疫力低下两个因素引起,当孩子频繁感冒、鼻炎、过敏、胃食管反流、熏烟刺激等时,腺样体会因此增生肥大。这种“代偿性肥大”本是身体试图调动腺样体增强免疫防御的表现,当病原体入侵鼻腔、口腔时,因其免疫系统不足,无法迅速产生十分匹配的抗体,腺样体会自动启动免疫功能,为了更快打败“敌人”,只好靠“量”取胜,把身体变大,过度生长,致使鼻腔气道堵塞,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其他健康问题。二、腺样体肥大后的危害: 1.睡眠呼吸障碍:长期鼻塞,迫使孩子用口呼吸,易出现夜间打鼾、呼吸暂停,嗅觉下降、睡眠不安、精神不佳、脾气暴躁,影响学习、智力,和注意力不集中。 2.颌面发育异常:长期张口呼吸,可能形成“腺样体面容”:如上唇短翘、下唇悬挂,唇肥厚、牙齿排列不齐,咬合不良,切牙突出、上腭高拱,上颌骨变长、下颌下垂、精神萎靡、表情迟钝等。 3.中耳炎与听力下降:肥大的腺样体容易压迫咽鼓管,影响中耳通气,形成负压,产生分泌性中耳炎,导致耳痛、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4.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因鼻腔堵塞不通畅,鼻腔分泌物易长期滞留鼻腔及腺样体周围缝隙,难以清洁,易滋生细菌,反复产生鼻炎鼻窦炎,刺激腺样体肥大,形成恶性循环,亦容易产生鼻后滴漏,导致咳嗽、咳痰、清嗓等上吸道感染症状。三、手术还是保守?关键看“堵塞程度与症状”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医生通常建议手术(腺样体切除术):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睡眠监测显示低通气指数AHI>5次/小时),频繁的呼吸暂停,导致鼻腔缺氧比较明显; 为了不影响身体,等不及缓慢的保守治疗。2、腺样体堵塞后鼻孔超过70%,中重度鼻塞症状(张口呼吸、闭塞性鼻鼾或嗅觉障碍)持续一年,且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 3、反复导致鼻窦炎、中耳炎,且难以治愈,甚至出现颌面畸形、生长发育迟缓,可考虑手术治疗。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手术治疗是不得已而为之,目前多采用内窥镜下等离子消融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特点。手术治疗可以快速缓解鼻塞鼻鼾缺氧症状,但因腺样体的切除,免疫力亦会在一段时间内相应降低,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仍会有反复发生,腺样体亦有复发的可能,扁桃体也会代偿性增生,故腺样体的手术切除应慎重,手术时往往会根据;情况同时切除扁桃体。值得一提的是,手术后,张口呼吸症状并不能快速消除,因张口习惯已经养成,要用较长时间去改正,重新学会使用鼻子呼吸。保守治疗:若堵塞不超过70%,鼻塞、打呼噜症状较轻,宜采用保守治疗为主。主要是以消除鼻腔炎症和提升身体免疫力和增强体质为目标。 药物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等)减轻炎症;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酮替芬、奥洛他定等)缓解过敏;抗白三烯药(孟鲁司特钠)抗敏抗炎,抗生素(头孢、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控制急性感染。 物理治疗: 1、鼻腔负压清洗:负压才能清洗干净鼻腔后部及前部的分泌物,减轻炎症刺激,不伤及其他器官(鼻窦、眼、耳、咽喉等)。 2、鼻腔压缩雾化:在清洗干净鼻腔后,及时通过鼻压缩雾化机,将布地奈德等药液,以足够压力和微粒细度将药液以雾化的形式喷洒到鼻腔鼻窦及腺样体周围,达到消炎消肿的目的。 3、鼻炎贴:贴敷于鼻翼两侧的迎香或鼻通穴,达到局部消炎消肿目的。 4、其他:如推拿按摩针灸艾灸,睡眠体位调整(侧卧)等。 中药治疗:以补脾胃益肺气通鼻窍为治则,健全体质提升免疫力,达到腺样体退化萎缩的目的。正常情况下,孩童3到8岁,由于免疫力不足,腺样体基本是增大为主,8-10岁左右由于孩童免疫力逐渐上升,腺样体则就逐渐萎缩退化,到成年以后腺样体基本消除。如果在消除鼻腔炎症后,通过中药调理提升了体质或免疫力,则可促进腺样体萎缩。故腺样体的治疗,宜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的综合治疗方案。
汤小云 副主任医师 越秀区儿童医院 眼耳鼻喉科824人已读 - 精选 儿童呼吸道感染家庭用药指导
家庭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然而往往容易被忽视。解热镇痛药物、止咳祛痰药物、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雾化吸入药物等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家庭常用药物,仍普遍存在用药不当现象。掌握合理用药原则、明确药物使用注意事项、正确阅读或理解药品说明书和药品处方信息、注意药品储存要点等在儿童呼吸道感染家庭用药中具有重要意义。儿童是家庭照护重点人群,家庭中合理用药对保证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中国家庭药箱中最常用的药品包括感冒药、解热镇痛药、止咳祛痰药、抗菌药物等。但儿童家庭用药仍普遍存在用药不当现象,例如家长不阅读/不理解药品说明书或处方造成给药剂量错误,药物储存不当造成儿童误服,家长自行增减药物品种或者停药,滥用抗菌药物,服用过期药物等。1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哪些?儿童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感染部位,可将儿童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等。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支气管炎、肺炎等。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流涕、咳嗽、咳痰、喘息等。2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是什么?儿童呼吸系统生理结构及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感染的病原体与成人有所不同。可能是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单一病原体感染,也可能是混合感染。全球范围内,病毒感染约占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61.4%~77.1%。在中国,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体(25.7%),依次为鼻病毒(17.4%)、副流感病毒(15.8%)、流感病毒(14.2%)和人腺病毒(10.7%)。常见的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非典型病原体常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近年来,百日咳在我国也呈现上升趋势。具体是哪种或哪些病原体感染,需要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信息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评估。3 儿童呼吸道感染用药的基本原则?用药需遵循5R(rightpatient,rightmedication,rightdose,righttime,rightroute)原则:正确的患儿、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给药时间、正确的给药途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给儿童造成伤害。正确的患儿:给药前确认患儿身份同时符合药品适应证。超过40%的患儿有与兄弟姐妹的用药混淆的经历。多子女家庭尤其是同卵双胞胎的家庭需要警惕。正确的药物:给药前仔细核对药品名称,确认所用药物无误。药品名称或包装相似易造成给药错误,如对乙酰氨基酚与乙酰半胱氨酸等。正确的剂量:给药前认真阅读说明书或处方,确认给药剂量。给药剂量不足或超剂量用药都是错误的。正确的给药时间:正确的时间给药可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对于给药间隔有要求的药物,尽量不偏离要求的给药时间0.5h以上,尤其是抗菌药物。正确的给药途径:药物必须经过正确的方式进入人体才能发挥作用。外用药物注意切勿口服,如退热栓是直肠栓,只能通过直肠给药,不能口服。4 儿童呼吸道感染时,家庭中可能会用到哪些药物?儿童呼吸道感染之后,根据疾病具体情况,可能会应用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物、止咳祛痰药物、雾化吸入药物、中成药等药物中的某些品种,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注意应首选儿童专用药,其次是成人与儿童共用药。儿童专用药是指药品说明书里仅有儿童用药信息,无成人用药说明;有明确的儿童用法、用量以及儿童相关的安全性信息的一类药。成人与儿童共用药是指药品说明书里同时涵盖儿童及成人用药信息,且有明确的儿童用法、用量以及儿童用药相关的安全性信息。5 儿童呼吸道感染一定要用抗菌药物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有多种,如果是单纯病毒感染,抗菌药物是无效的,当合并或继发了细菌感染则需酌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须经医师综合评估后使用。家长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拒绝使用抗菌药物或认为抗菌药物是万能药都是不合理的。6 儿童呼吸道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抗菌药物的选用需根据患儿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可能的病原菌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合适的品种、剂量和疗程,应根据医嘱使用。(1)抗菌药物为处方药品,家长切勿自行使用,医师认为患儿不需要抗菌药物时,家长不要强迫医师开具处方。(2)如患儿有药物过敏史,请家长务必告知接诊医师。(3)医师开具抗菌药物处方后,请按照医嘱用药,不要漏服或随意停药。(4)用药过程中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等不适,暂时停药并到医院就医评估是否为药物不良反应。(5)抗菌药物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不要把医师为患儿开具的抗菌药物推荐给其他儿童使用。7 儿童呼吸道感染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哪些?儿童什么情况下使用?引起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的病毒有多种,除流感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其他病毒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主要包括奥司他韦(口服)、玛巴洛沙韦(口服)、扎那米韦(吸入)、帕拉米韦(静脉)。抗巨细胞病毒药物主要包括缬更昔洛韦、更昔洛韦。在诊断流感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后,为了尽早阻断病情发展,减轻患儿症状,抗病毒药物应在明确诊断后尽早使用。免疫功能正常患儿通常不需要抗巨细胞病毒治疗,免疫损伤及新生儿除外。8 奥司他韦只能用于抗流感病毒治疗吗?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奥司他韦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病毒感染,对其他病毒没有效果。使用时注意以下事项。(1)在首次出现流感样症状48h内使用,越早越好,48h后的治疗也有一定临床获益。(2)在无奥司他韦颗粒使用的紧急情况下,儿童不能吞咽胶囊时可以把胶囊打开配成口服混悬剂,可以加少量(最多一茶匙)甜味食品,比如巧克力糖浆、红糖水等掩盖苦味。混合物配置后按照相应的剂量立即服用。(3)随餐同服可以减少胃肠道反应。如果患儿用药后呕吐严重,建议咨询医师更换其他药物。(4)服用奥司他韦后48h内不应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2周内原则上不应服用奥司他韦,但如果发生流感病毒感染可以使用奥司他韦治疗。灭活流感疫苗可以在服用奥司他韦的任何时间接种。9 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解热镇痛药(退热药)?对于≥2月龄婴儿,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明显的不适感和情绪变化时,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发热时儿童的不适存在个体差异,表现在睡眠-觉醒节律的变化、食欲、运动活动、情绪、日常习惯等维度。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发热儿童的舒适度量表,推荐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对儿童发热的舒适度进行评估。建议家中备用解热镇痛药,如发热儿童出现明显不适,可先使用解热镇痛药改善患儿舒适度,再选择合适时机去医院就诊。10 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热时,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应该如何选择?按照年龄,2~6月龄儿童首选对乙酰氨基酚,一般情况下,6月龄及以上儿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均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一般30min起效,二者总体疗效和安全性相似。对乙酰氨基酚胃肠安全性高,胃肠道不适伴发热优选对乙酰氨基酚。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首选口服剂型,如滴剂或混悬液。低龄儿童(如3岁以下)优选浓度高、体积小的滴剂。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建议寻求医师或药师的帮助,确定最适合患儿的品种。11 解热镇痛药说明书用药年龄和体重推荐剂量不一致时,如何选择剂量?建议家长在使用解热镇痛药时根据说明书中的年龄和体重推荐剂量给药。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相较过去同年龄儿童的体重有了较大增长,当体重和年龄对应剂量稍有偏差,按照体重给药,当体重明显超出正常范围,用药剂量应当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注意年长儿童剂量不能超过成人剂量。12 解热镇痛药使用后患儿仍发热怎么办?发热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病因没有控制,患儿体温再次升高,这是正常现象,不代表解热镇痛药没有效果。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检查药物使用环节是否正确,包括药物未超过有效期限,混悬液在使用前摇匀,给药剂量准确。(2)可联合采用适宜的物理降温,如退热贴、温水外敷和温水浴等。(3)疾病缓解后患儿的体温会逐渐下降,若病情加重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家长切勿因焦虑增加超出说明书的解热镇痛药给药频次或给药剂量,以防止药物过量给患儿造成伤害。发热期食欲减退,经口摄入量减少,发热状态下,水分和电解质易流失,糖、脂肪、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等消耗均增加。应注意营养均衡,适当多饮温水,适量增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取。13 复方感冒药可以与解热镇痛药一起使用吗?避免含解热镇痛成分的复方感冒药与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同时使用,否则会造成解热镇痛药过量服用和产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普通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无需使用药物,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影响患儿生活,建议使用单一成分药物缓解症状。202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14个儿童复方感冒药品种,建议家长或者监护人不要自行给2岁以下婴幼儿使用,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14 退热栓能切割分剂量使用吗?除非栓剂设计时就可以切割,否则建议不要切分剂量。退热栓通常呈鱼雷形,目的是防止划伤直肠黏膜。栓剂切割后达到目标剂量的准确性较差,使用完整栓剂可提高准确性。退热栓一般作为不能口服情况下的替代方案。建议免疫功能受损患儿不要使用该剂型,避免直肠黏膜损伤导致局部脓肿的风险。15 儿童呼吸道感染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止咳药物,如何选择?咳嗽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质的保护性反射,儿童呼吸道感染之后的咳嗽,可能在其他感染症状消退后持续数周,无需干预可逐渐消退。50%的儿童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的咳嗽在10d内消退,90%的儿童在25d内消退。不推荐常规使用镇咳药物治疗,当咳嗽显著影响了患儿的睡眠和饮食时,可酌情考虑使用镇咳药对症处理。此外,含蜂蜜的糖浆等也有助于儿童咳嗽的缓解。18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含有可待因成分的止咳药物,避免产生致死性呼吸抑制。16 右美沙芬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1)右美沙芬为中枢性镇咳药,治疗剂量不会产生镇痛作用或引起呼吸抑制。该药为处方药,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用于有痰患儿,防止痰液阻塞气道。(2)长期过量使用会引起成瘾性和依赖性。青少年存在滥用的情况,照护人对于儿童长期服药行为应提高警惕。(3)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舍曲林)、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异卡波肼)、哌替啶、锂、氯硝西泮和膳食补充剂色氨酸可与右美沙芬相互作用导致5-羟色胺综合征。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停用2周内禁止使用右美沙芬。有精神病史患儿禁止使用右美沙芬。17 儿童祛痰药物有哪些?祛痰药是指能稀释痰液,降低黏稠度,使痰易于咳出,或能加速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的药物。常用的祛痰药根据作用机制分为:(1)恶心性或刺激性祛痰药,如愈创木酚甘油醚、碘化钾、氯化铵等;(2)黏液溶解剂,如N-乙酰半胱氨酸等;(3)黏液调节剂,如溴己新、氨溴索等;(4)黏液动力促进剂,如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桃金娘油等;(5)痰液清除剂,如高渗性盐水等。目前尚缺乏祛痰药治疗儿童急性咳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报道,不同国家对祛痰药使用的推荐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推荐将非处方祛痰药,如愈创木酚甘油醚或黏液溶解剂,如乙酰半胱氨酸等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患儿的咳嗽。18 儿童祛痰药物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祛痰药使用前宜先查明咳痰的原因,根据痰的性状,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治疗使用时间应根据症状改善程度而定。根据作用机制不同,通常选用其中一种即可。使用祛痰药后需为患儿拍背排痰。患有罕见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状的患儿不宜服用含有山梨醇的氨溴索口服制剂。哮喘患儿禁止口服乙酰半胱氨酸,慎用雾化乙酰半胱氨酸。乙酰半胱氨酸水溶液有臭鸡蛋气味,可能引起恶心、呕吐、流涕、胃炎等,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时应注意观察患儿情况,一旦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及时停药。乙酰半胱氨酸可降低部分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等的药效,应避免与抗菌药物混合或同服,确需使用口服宜间隔至少2h。19 哪些呼吸道感染可以使用雾化?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适应证包括以下类型:(1)急性喉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急性会厌炎、百日咳或类百日咳样综合征、肺炎等;(2)婴幼儿喘息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3)其他如呼吸道感染后咳嗽、闭塞性支气管炎等,建议家长就医后再为儿童雾化。20 儿童呼吸道感染时可选择哪些雾化药物?儿童常用雾化药物有以下几种:(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等;(2)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3)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特布他林、沙丁胺醇、左沙丁胺醇等;(4)祛痰药,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45]。其中氨溴索吸入制剂6个月以下儿童尚缺乏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乙酰半胱氨酸吸入制剂不推荐2岁以下儿童使用。21 儿童呼吸道感染时家庭雾化有哪些注意事项?家庭雾化可以节省家长时间与交通成本,避免医院交叉感染、弥补医院资源不足等。备有雾化机的家庭应根据医师处方并遵医嘱为孩子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家庭雾化治疗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雾化药物不含抑菌剂,不能长时间存放在雾化器中,需打开后立即使用。每次雾化用量以3~4mL为宜,体积过大会造成雾化时间过长影响儿童的依从性。(2)如果医师同时处方了多种雾化药物,请注意不同的雾化药物是否能够混合。(3)雾化治疗前30min避免过度进食,激素类药物使用前不要涂抹油性面霜。(4)儿童宜在安静状态下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最好选择坐位,对不能采取坐位者,应抬高其头部并与胸部呈30℃,婴幼儿可半坐卧位。(5)雾化结束后及时清洁面部,以除去附着在面部的药物。用清水立即漱口3次及以上,并把漱口水吐出。对于不会漱口的小婴儿,用棉签擦拭口腔进行护理。22 呼吸道感染时鼻塞怎么办?鼻塞可影响饮水、睡眠,造成儿童激惹状态,是最令人烦恼的症状之一。对于令人烦扰的鼻部症状,可以选择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对于清洗鼻腔疗效差的患儿可以在医师指导下短期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常用的鼻用减充血剂包括羟甲唑啉(2岁以下儿童禁用)、0.05%赛洛唑啉(3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等。连续使用不超过7d,否则可能引起药物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及鼻腔干燥者禁用鼻减充血剂。23 儿童呼吸道感染时使用中成药需注意什么?中成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照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加工而成的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有一定规格的制剂。呼吸道感染常用中成药根据证型分为清热解毒、清肺化痰、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疏风散寒、解热止痛、清暑解表、利咽消肿、止咳祛痰、安神消积等。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中成药需要通过辨证、辨病或辨证辨病结合合理使用,所以建议家长咨询医师后使用。(2)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成分,避免选择不良反应较大的中成药,避免功能相同或成分重复的中成药联合使用,避免配伍不当。(3)优先选用儿童专用药,如药名中有"小儿"、"儿童"、"娃娃"等字样。对于没有明确儿童用法、用量的中成药,建议不要超说明书使用。(4)根据治疗效果,尽量缩短用药疗程。24 什么是OTC药品,什么是非OTC药品,区别是什么?OTC药品是"非处方药overthecountermedications"的缩写,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家长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并根据说明书使用的药品。非OTC药品则是处方药,这类药品必须经过医师的诊断并开具处方后才能购买和使用。OTC药品有效性明确,安全范围广,误用和滥用风险低,适应证和用法用量确定,在剂型、规格、口味、颜色、气味、包装等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群个性化的用药需求。但需要注意,即使是OTC药品,在使用前也应该充分阅读药品标签和说明书所示内容,了解其适用人群、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并在必要时咨询药师或医师的建议。25 如何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和理解相应内容?药品说明书是载明药品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是指导医师、药师和患者正确使用药品的重要依据。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是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使用者全面了解药品,能更好地使用药品,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不良反应。(1)先看标题:核对药品的名称、类型、规格、性状等基本信息,确保用药与处方一致。(2)说明书正文:重点关注药品的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特别要注意禁忌证、药物相互作用等信息。(3)注意特殊人群:帮助不同年龄、不同生理状态下人群更安全地使用药品。(4)保留药品说明书和药品包装,以备将来查阅或遇到问题时使用。26 如何在药品处方中找到有用的用药信息?药品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执业药师或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27 儿童应如何喂药,有哪些注意事项?(1)给儿童喂服药品需要特别注意儿童的情绪和舒适感,尽可能地提供安全、温暖、舒适的环境和方式。可选择使用一些专业喂药辅助工具(图3),一方面增加儿童服用药物的依从性,另一方面保证精准给药。建议优选自带细分刻度的量杯或滴管的药品。(2)不配合的婴幼儿,切勿捏住患儿鼻子灌药,切勿在患儿哭闹和大笑时喂药。喂药时最好抱在大人怀中取半卧位,不可平躺,避免呛咳。捏住下巴使其口张开,用滴管或针管喂药器伸到脸颊内侧,让药物顺脸颊流入而咽下。每次少量,等孩子咽下去再继续给药。如果出现呛咳,立即停止喂药。(3)对于1岁以上幼儿,可投其所好,准备一些奖励或给予适当教育,鼓励服药。(4)喂药后可让患儿坐立,轻拍后背或服药后让其侧卧,观察10~15min,以防患儿呕吐后误吸。28 儿童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物可以与果汁或者牛奶一起服用吗?通常情况下,建议药物不要与果汁或牛奶等饮料混合使用,因为果汁或牛奶可能会影响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和药效。但儿童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物种类繁多,不是所有的药品都具有很好的口感。因此,在给儿童服用药物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服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吸收是否受食物影响。一般如果可以与果汁、牛奶同服,在药品说明书中会有相应的说明。(2)如药品说明书未说明,最好使用温度适宜的白开水服药。(3)如儿童确实因服用药物困难,需使用果汁、牛奶辅助服药,应先咨询医师、药师等专业人士,以获得正确的方法和建议。29 儿童服用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物后发生呕吐,是否需要补服?儿童服用药物后发生呕吐,这个问题很普遍。但由于缺乏不同剂型在患儿胃排空和胃肠道运输的时间信息,对于是否需要补服,特别是何时重新给药,还缺乏可参考的研究和可操作的循证建议。因此,需要根据药物的吸收代谢特点、呕吐的时间和情况来具体药物具体分析。在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药物摄入后的时间、药物剂型、患儿年龄、疾病状态、呕吐物中药物的可见性、服用药物的必要性等。如服用药物后立即呕吐,呕吐物中可见完整的片剂、胶囊剂或全部液体,可考虑补服。如服用时间超过15min,需权衡错过一剂的潜在风险和补服后药物过量的危害,咨询专业人士后再做出决定。30 家庭中药物如何储存?家庭是许多疾病发现的第一场所,也是症状轻微时自我使用药品的场所。但家庭用药也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贮藏】项下的具体要求进行储存,冷处(通常指2~10℃或2~8℃),阴凉(不超过20℃),凉暗(不超过20℃且避光),常温(10~30℃)。(2)注意药品分类存放,内服药与外用药、儿童药与成人药分开存放,与食物、饮料、化妆品等分开存放。(3)将药品置于儿童不可取处。用药后需把瓶盖拧紧,恢复儿童安全盖至保险状态。(4)做好儿童安全教育,培养儿童不可以随意服用和玩耍药品的意识。(5)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质量,如出现过期、性状发生改变等变质情况应及时清理并更换药品。
刘满姣 副主任医师 越秀区儿童医院 儿科164人已读 - 精选 孩子反复生病,或症状持久不愈,请注意肺炎支原体感染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的心愿。然而,许多孩子却反复生病,或者症状持久不愈,让家长们倍感担忧。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能的原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希望能引起家长的重视。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极易引发呼吸道感染。与细菌和病毒不同,支原体感染的症状往往较为持久,常表现为咳嗽、发热和咽痛,或者腹痛、肌肉酸痛等。然而,若治疗不当,支原体感染可能引发反复生病,或症状持续,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本人接诊过一个2岁男孩,反复咳喘10个月,伴反复发热,10个月内因肺炎住院治疗4次,查出有肺炎支原体感染,但医生和家长均未予重视,未规范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只是间断口服阿奇霉素,并坚持雾化治疗半年,症状仍然反复,后经规范口服红霉素4周,配合对症治疗,症状完全缓解,半年内未反复。另一13岁男孩,因为流涕3年,一直被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各种口服抗过敏药及鼻部用抗过敏药使用不断,症状持久不愈,患者自嘲,感觉头部都是鼻涕,后检验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经规范口服阿奇霉素加少许抗过敏药口服不到2周,症状就基本缓解了。要避免孩子反复生病或症状持久不愈,首先要关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预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感染。此外,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孩子的手部清洁等措施也能有效减少支原体感染的风险。对症治疗及护理是缓解孩子症状的关键。一旦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规范口服阿奇霉素或者红霉素3-4周,坚持足剂量、足疗程,规范治疗。家长则应关注孩子的饮食和休息,确保他们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此外,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免疫力。这2个案例让我们认识到,对于反复生病的孩子,家长应及时关注他们的症状,分析可能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勿拖延病情,以免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避免因病痛给他们带来过多的心理压力。通过上文的阐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孩子反复生病,或症状持久不愈的原因和危害。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其中一种可能的原因,对其的诊断和预防是关键。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感染;医生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家长也应关注孩子的饮食和休息。更重要的是家长们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去关爱和呵护每一个孩子,及时的采取措施防止反复生病的发生。这样才能确保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
刘满姣 副主任医师 越秀区儿童医院 儿科519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脱皮 7.9号确诊,7.17号发现手指位置脱皮,这几天发现手也脱皮... 怎么处理总交流次数17已给处置建议
- 细菌感染 宝宝6月23号打了五联第四针加强疫苗,24号低烧,傍晚泡温水... 主任麻烦看下报告!可以先吃医院开的这个头孢!总交流次数169已给处置建议
- 流鼻涕,咳嗽带空音 流鼻涕,有黄色,咳嗽有音,手上胳膊上有起小疙瘩 喝了羧甲司坦口服溶液还有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液喷了B 2那个总交流次数2已给处置建议
- 宝宝手脚脱皮 宝贝住院后回家一周后手脚脱皮,没有其他任何症状 需要用药吗总交流次数8已给处置建议
- 咳嗽有鸣音 宝宝今早凌晨咳嗽有空咳,呼吸比较粗有鸣音 我用了那个喷的总交流次数10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广东省 第201名
总访问量 1,437,795次
在线服务患者 1,631位
科普文章 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