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频繁湿疹,该怎么办?(此文来自协和医院儿科博士) 湿疹不仅会给儿童带来身体上的不适,频繁的发作还会给儿童的心理发育带来显著影响。宝宝频繁湿疹,该怎么办? 作者:协和伟哥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湿疹在年幼儿童中多发,常引起剧烈的瘙痒和皮肤损害,伴有明显的渗出,尤其在秋冬季会加重,经常有家长和朋友咨询孩子湿疹应该如何预防。尽管湿疹是一种以遗传因素为主的皮肤慢性炎症,环境诱因在湿疹的发作和发展中也起了关键作用。因此,避免已知的环境刺激因素,以及保持皮肤洁净湿润是预防湿疹反复发作的重要环节。 湿疹不仅会给儿童带来身体上的不适,频繁的发作还会给儿童的心理发育带来显著影响。家长需要教育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皮肤护理习惯,比如温水浴、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和减轻湿疹的复发。 1、皮肤干燥是湿疹频发的重要原因(这与皮损区渗出并不矛盾),湿疹并不是皮肤真的湿,湿主要是指受影响区的皮肤渗出。热水浴容易导致皮肤干燥,特别是在冬季,应避免频繁的热水浴。过热的水和较长的洗浴时间会导致皮肤水分流失、皮脂成分丢失,对环境中的过敏原更敏感。洗浴时应尽量用温水浴,水温以不感觉到冷即可,并且洗浴时间不宜过长。 2、应选择刺激性小的洗浴液,不宜使用芳香型香皂。有皮损的区域应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在洗浴结束后,尽量用毛巾拍干皮肤上的水分,切忌用毛巾过度的擦拭皮肤。洗浴后可使用皮肤保湿剂(如凡士林),均匀涂抹皮肤。即使在使用激素类药膏时,也可以同时使用皮肤保湿剂。选择常规的温和型保湿剂即可,应避免使用含有酒精的保湿剂,因为酒精往往会加重皮肤干燥。 3、衣着应宽松、柔软,尽量不给孩子穿易刺激皮肤的衣服,如羊毛或粗糙的编织材料,尽量穿柔软的棉质布料。床上被褥也应选择棉质布料,避免毛料和丝质制品。 4、在皮疹区,可以使用毛巾进行湿敷,防止瘙痒,预防皮肤损伤。应常给孩子剪指甲,减少因搔抓引起的皮损。避免出汗和过热,也能减少湿疹的复发。任何已知的过敏原如某些食物、灰尘、动物皮毛,也应该尽量远离,尤其是在家庭生活环境中,应保持居室清洁卫生。 5、夜间瘙痒往往会干扰孩子的睡眠,尽量让孩子穿着舒适的衣服,如果搔抓严重可以让孩子在夜晚睡眠时,戴上手套。最近有研究认为,补充褪黑素能够安全有效的改善湿疹儿童的睡眠和疾病的严重性。 6、正确认识心理压力,如参加学校考试或者体育比赛时,应注意适当缓解压力。搔抓不仅无助于止痒而且会加重皮肤损害,甚至是感染,因此应尽可能的减少搔抓患处。 7、食物过敏也是湿疹发作的重要原因,应远离已知的过敏食物,饮食宜清淡。鼓励孩子多喝开水,这有利于保持皮肤湿润。另外,也有研究认为母乳喂养和补充益生菌能够减少湿疹的发生,而补充益生菌的时机和剂量尚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8、患有湿疹的儿童很容易发生皮肤感染,特别是葡萄球菌和疱疹病毒感染。因此,当家长注意到任何早期的皮肤感染症状时,应及时的带孩子去看医生,如发热、皮疹区的红肿热或流脓、或出现皮肤疱疹。湿疹症状的突然改变或加重也应及时就医。 尽管湿疹的反复发作对父母和患儿都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完全可以很好的控制湿疹的发作,并且大多数湿疹会在5岁左右转好。 Clinical Trial. JAMA Pediatr. 2016 Jan 1;170(1):35-42. (3)http://kidshealth.org/parent/infections//eczema_atopic_dermatitis.h
如今报刊、影视说到医患矛盾的时候,常常引用一位名叫特鲁多的美国医生的话: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特鲁多是谁?他为什么说这个?他说的对吗?在我看来,与其说特鲁多是个医生不如说他是个病人,因为他一生中,当医生的日子还没当病人的日子多。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眼科闵燕1837年,只有24岁特鲁多只身来到人烟稀少的撒拉纳克湖畔等待死亡,那时候他还在医学院学习,也就是说,他还没来得及当个像样的医生就得了肺结核。那个年代,肺结核可是不治之症。远离城市喧嚣,他能做的只有等待死亡和回忆过去,间或也上山走走,好的时候打打猎……充其量就这样打发时光。可是没过多久,他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体力在恢复。恢复到他又有了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不久,他居然顺利地完成了未竟的学业,获得了博士学位。于是,特鲁多继续回到城市里行医。奇怪的是,每当他在城里住上一段时间,结核病就会复发,而一旦回到撒拉纳克湖地区,又会恢复体力和心情。1876年,特鲁多干脆全家迁居到了荒野之地撒拉纳克湖畔。1884年,特鲁多用朋友捐赠的400多美元,在这里创建了美国第一家专门的结核病疗养院“村舍疗养院”。19世纪末期,特鲁多一直走在结核病治疗和研究领域的前沿,成了美国首位分离出结核杆菌的人。他还创办了一所结核病大学,对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许多照料方法沿用至今。1915年,特鲁多死于结核病——毫无疑问,他比当时许多结核病人活得长久。他被埋葬在撒拉纳克湖畔,墓碑上刻着他行医生涯的座右铭:“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特鲁多医生在他自己建立的实验室中工作不难理解,这话与他自身际遇紧密相连。虽然作为医生,他对结核病研究和治疗多有建树,但作为病人,他又深感其中的无奈和局限。对病人也好,对自己也罢,尽管他的“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饱含关爱,但更像不得不为之的无奈之举。如今,特鲁多已经死去将近百年。自抗生素发现以来,不仅结核病已经能够被治疗、治愈,许多当年的所谓不治之症都已经被攻克。甚至连天花这样的世界性疾病还被医疗界宣布过从此灭绝。那么,特鲁多在特定年代里对特定疾病治疗的无奈,如此这般的“偶尔、常常、总是”,应该早已过时。可为什么,这番话还被屡屡提起?还能打动人心?我来试着找找原因。有些统计结果也许能帮我说话。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在现代以来平均寿命的延长,并不完全依赖,或者完全不依赖临床疾病被治愈,而是更多依赖,或者完全依赖人类基本生活条件的改善。比如说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更少的饥饿,更文明的生活环境:包括更卫生的饮水和更有效的垃圾处理等等。而现代生物医学是否对人类疾病总发病率有降低,或者对治愈率有提高作用,则一直只有争论没有定论。一些常见的说法是:古老传统的传染病发病率虽然降低了,但老年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癌症等等却随着平均寿命延长而增加了。与环境和人类生活方式改变紧密相关的新疾病,如艾滋病、营养过度性疾病、禽流感、非典等新传染病的出现,则使情况更加复杂。众所周知,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远远不像对古老传统疾病治疗那样取得过突破性进展。不仅如此,人类的死亡方式也出现重大问题,上世纪后半叶随着急诊抢救技术兴起的生命支持系统,可以通过人工呼吸、人工心跳和人工血压维持,让人在生命末期维持没有质量的生活,说穿了就是无限期地延长死亡过程。而这种做法在不合理消耗社会资源的同时更给患者和家人带来深重苦难。所以,现代生物医学发展面临的无奈和困境又一次清晰地显现在人类面前。这种情景和特鲁多医生百年前体验到那种无奈和困境,虽然背景不同,但其强度有过之无不及,至于本质,则非常相似。撒拉纳克湖畔特鲁多医生雕像所以,穿过百年沧桑,人们再一次将目光投向撒拉纳克湖畔这座与其说是医生不如说是病人的坟墓。我喜欢特鲁多这座雕像。尤其喜欢雕塑家细心塑造的,盖在他下半身的那条毛毯。这条毯子不仅让特鲁多的病人模样显露无疑,更表达了任何乐观或浪漫主义都无法消解的,有关生命存在的恒久寒冷。触动我内心深处是那抹对激进科学主义甚至理性精神的挥之不去的怀疑。不过我承认,正是这种寒冷和怀疑,才让特鲁多的墓志铭:“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显得格外温情和柔软。我还得说,这话说得接近真相,打动人心,还要归功于特鲁多当医生的时间不如生病的时间长。这让他不光站在医生角度也不光站在病人角度,而是站在人的角度说话。我们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多样,但原因之一会不会是有的医生以为自己只是医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病人呢?一个病人成为医生的可能性不大,但一个医生有一天成为病人的可能性就很大。我们当然不是希望所有医生都生病。而是说,当医生成为病人的时候,当病人和医生都能进入普世人类逻辑的时候,事情和话语就可以这样子自然而然地有了些温情和人味。就可以带点隽永意味地穿越和超出个别历史事件一下。
小儿哮喘对广大儿童的健康影响非常大,首先影响学习,学龄儿童要上学。另外家长也有心理负担,小孩子是个哮喘患儿,他自己的自卑的心里,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另外如果发的比较严重,可能会影响发育,急性发作可能引起爆喘,甚至造成呼吸衰竭了,有的可能造成心衰,如果慢性的可能会造成肺心,所以危害比较大,很多家长担心这过敏性哮喘能根治吗?有关资料中专家表示,答案是肯定的,只要诊断、治疗及时得当,按照医生的指导,调整合理的治疗方案,哮喘患儿可以在得到控制以后,逐渐减药到停药,儿童时期的哮喘完全有可能痊愈。 哮喘病是一种慢性的呼吸道疾病,反复发作,必须要坚持有长期的护理和治疗,更需要父母日常生活中注意,绝对配合。
总访问量 454,385次
在线服务患者 473位
科普文章 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