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上,经常会有人问:“医生,我的孩子咳嗽老不好,我买点梨和冰糖熬点水给他喝行吗?”;而面对久治不愈的咳喘患者,有许多医生也会无奈而又充满自信的说:“去搞一点梨,买一点川贝,放在一起煮着喝!” 咳喘不愈即食梨。 这种说法正确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有一点点难,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我还是从一个病例说起吧。 2015年农历12月初,我在院外看了一个病人,她是我的一个远房姑姑,87岁,患慢性阻塞性肺病已20多年了。十多天以前,她因为受凉而致旧病复发,咳喘不已,夜间尤重。在当地一处“二甲医院”住院治疗7天后,症状稍有减轻,被动员出院。因为患者咳喘症状并无明显的减轻,出院时,家属要求带点药回家继续服用,其主治医师答复:“没有药可开”,并让买点梨炖冰糖吃,并特别叮嘱“要多喝”。 回到家后,时间已近中午,我的一位表哥马上买来了梨子和冰糖,炖好之后,立即给病人喝了小半碗(约150毫升)。 半小时后,病人说上腹部有些不舒服,家里人都没有在意。下午时,表哥想起了医生的话,只怕梨水喝的还不够量,于是把剩下的那部分(约200毫升)让病人喝了。 又过了十多分钟,病人述说腹痛,恶心,吐了很多东西,到晚上的时候,咳喘加重,不能平臥,而且开始腹泻,并说“小腹部有受凉的感觉”。 我来看的时候,病人已是出院第三天了。面色晄白,端坐呼吸,上气不接下气,双肺布满哮鸣音,心率85次/分,律 齐,无杂音,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我看了看舌苔,舌红,前半部无苔,中后部厚腻苔;摸了摸脉,双手发凉,脉细数。 表哥说,她的母亲从年轻时就有“胃寒症”,凉茶不敢喝,水果也得烫着吃......这次喝了冰糖梨水后,不但咳喘加重了,还出现了胃痛、腹泻,,这两天睡觉都不能躺下了..... 我明白了,病人之所以会吃了梨和冰糖炖的水后腹痛、腹泻,病情加重,是因为梨和冰糖都是性寒的东西,虚寒体质的人吃了不但不能治病,而且还会损伤脾胃的阳气,所以难怪会出现上述情况了。 于是根据症状、病史以及病人平时的体质特点,我初步判断,病人虽然呼吸极度困难,但却不是心衰引起的。目前的主要矛盾是寒热错杂,气阴不足兼有痰湿内停,决定用《伤寒论》乌梅丸,半夏厚朴汤为主,合生脉饮治疗,为了服用方便,开了中药免煎颗粒,处方乌梅1包.黄连1包.黄柏1包.淡附片1包.干姜2包.桂枝1包.花椒1包.细辛1包.人参1包.当归1包.半夏1包.厚朴1包.茯苓1包.苏梗1包.麦冬1包.五味子1包.1剂.开水冲服.每日2次. 第二天,我再次看到病人的时候,她家中的人都很惊喜,说:这是什么神药,吃了之后,胃不痛了,也不拉肚了,舌苔生出来了,咳喘也好了许多...... 我知道,这里哪里有什么神药,但是乌梅丸的方子算是用对了,《伤寒论》中的方剂只要辩证正确,确实有着不可思议的疗效。 后来,我又以乌梅丸为主,又开了几剂中药,病人的病情竟然慢慢好起来了。 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普通的病例,是由于不懂中医中药的辨证用药规律,忽视了食物的寒热温凉属性,把梨和冰糖当作治疗咳喘的万能神药,盲目大量应用而引起的不良后果。 梨酸甜可口,鲜嫩多汁,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C、钙、磷等成分,有“百果之宗”,“天然矿泉水”之称。 中医理论认为,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有清热生津、润燥化痰的功效,可以用于干咳,口渴,便秘之症。 但是性凉之品,适宜于热症,若是脾胃虚寒的人吃了不但不能治病,而且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上述所举的病例即是证明。 怎样知道一个病人是脾胃虚寒呢,通俗的说就是:不能吃凉的东西,包括水果,凉开水,等等。 脾胃虚寒的病人得了咳喘之症,就绝对不能用梨治疗了吗?也不一定,经过适当的配伍,梨完全可以用于脾胃虚寒者的咳喘。名医张泽生就擅长用麻黄煮梨治疗咳喘。 所以,梨 确实能够清热化痰止咳,可以用于痰热、燥热咳嗽,但是不能滥用,尤其是不能单独应用于脾胃虚寒的病人。
5天前的一个中午,我正在急诊科上连班,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2个孩子走进了诊室,她是我的老病号了,刚进门,就把一个满脸憔悴的女孩推到了我的面前,说:“刘医生,这是我的二女儿,头晕十多天了,打了许多的针,可现在还是头晕眼花的.......”。经过详细的问诊,我知道患儿9岁,十余天前“感冒”了,在家服用了一些“板蓝根颗粒后,“感冒”好了,出现了头晕,伴有恶心,呕吐,不 想吃饭。到一家“三甲医院”拍了颅脑CT,诊断为“前庭神经元炎”,回家后,在当地卫生院输液治疗了几天,呕吐止住了,但还是头晕、恶心、食欲不振。我给她进行了简单的查体:体温:37.5。C,双侧眼睑结膜充血明显,心率87次/分,律齐,无杂音,除了双侧眼球向左侧运动时有轻微震颤外,其他无异常。我正在思考应该怎样处理时,患儿突然拉着妈妈的手大喊了几声:“咱们走吧,咱们走吧”......我恍然大悟:她从一进诊室的门就这样喊叫,这不是明显的烦躁吗!根据患儿低热、头晕、睑结膜充血、以及烦躁的症状体征,结合以往治疗前庭神经元炎的经验,我决定给她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为了服用方便,给她开了免煎颗粒剂(广东一方药业制剂),处方:柴胡1包黄芩1包半夏1包党参1包山药1包桂枝1包白芍1包干姜1包鸡内金1包甘草1包,5剂,开水冲服,每日2次。今天早晨,患儿的妈妈打来了电话,告知孩子回家服药后,第三天头就不晕了,5剂药吃完后,也能吃饭了,蹦蹦跳跳,恢复了正常。前庭神经元炎是前庭神经元受累所致的一种以突发性眩晕、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不伴有耳鸣和耳聋,眩晕持续的时间较短,能在几天内缓解,一般2周以内可以完全恢复,但是也有一部分病人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头昏、头晕等症状。其发病原因较多,一般多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上述病例,之所以会使用柴胡桂枝汤治疗,是根据了张仲景“但见一证便是”的原则,《伤寒论》264条说:“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患儿“双侧眼睑结膜充血”,烦躁(咱们走吧,咱们走吧)恰好符合“目赤”,,“胸中满而烦”的论述。而之所以选用了柴胡桂枝汤而不是小柴胡汤,是因为前庭神经炎患者,发病前多伴有鼻塞、流涕等上感症状,而柴胡桂枝汤中的桂枝汤正好可以消除这些症状。方中用干姜是因为没有生姜,用山药、鸡内金是因为食欲不好。脾胃为后天之根本,服药之后,随着饮食的好转,患儿的头晕、恶心等症状逐渐好转,说明了中医治疗的疗效是令人满意的。
读《傅青主女科》有感一大明碧血怒江河,八旗鼙鼓入中国(1)。节义惟念傅青主,山中挥起反清戈。二天下兴亡时鞭策,壮心不已复故国。淡饭粗茶囿日月,霜红龛里全名节。三少负才名命舛厄,医本闲时作消磨。君若潜心杏林内,传世岂独一女科!释(1)中国:中原。
总访问量 357,274次
在线服务患者 480位
科普文章 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