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妇产科学
儿科学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从息肉恶化成癌症,一般要多久?提醒:3种息肉,希望你不要拖
智慧养身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 导语: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都不愿意前往医院,因为在这些人的观念当中,都会觉得医院会将本身很小的问题,却说成让人感觉很严重的问题。但是医院的医生,只是会将检查的结果,如实告知患者。今天需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有3种息肉,如果长时间拖着不切除,很可能会恶化成癌症。? ????息肉,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有不少人的体内都会生长息肉。一般情况下,体内有息肉的人,并不会太过重视息肉,任由其发展。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不少息肉,并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什么异常症状,所以常常会忘记体内还有息肉。不过今天要告诉大家,有3种息肉不能掉以轻心,希望能尽快切除,不然可能会拖成癌症。????????????????????????一、什么是息肉? ????息肉其实就是我们身体当中的各个组织表面,所生成的多余的肿物。而息肉通常是由结缔组织组成,在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可能生长息肉,可能生长在声带,也可能生长在胃壁,也有可能生长在肠道。并且息肉的产生可能是单发,也有可能是多发,多发性息肉比较典型的就是大肠息肉。 ????一般医学上,对于不同位置生长的息肉,是通过它生长的部位给它命名。例如生长在肠腔内的叫做肠息肉,生长在胃壁叫做胃息肉,生长在声带的叫做声带息肉。除了这些息肉以外,比较常见的还有胆囊息肉、鼻息肉等。 ????息肉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并且非常隐秘,通常情况下,只有在其体积很大的时候,或者在进行身体检查的时候才能发现。但是也有一个例外情况,就是声带息肉,因为声带息肉在生长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声音嘶哑的情况,此时经过检查就能够发现。 二、为什么会生长息肉? ????通常情况下,息肉的产生,与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当父母患有息肉,子女可能遗传相应的基因,从而导致子女的体内生长出息肉。除遗传因素以外,息肉的产生也可能和慢性刺激有关,例如患有便秘的人,肠粘膜可能长期受到刺激,从而导致息肉的生长。 三、息肉和癌症的关系是什么? ????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都知道息肉有可能癌变,例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根据调查发现,大约有95%的结肠癌,都是由这种息肉恶变而来的,是公认的癌前病变。不过我们要知道,并不是身体内每一个息肉,都会恶变成癌,大多数息肉的性质还是良性的,例如体积较小,并且生长速度极缓的息肉。 ????但是,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在发现自己体内有息肉之后,就会变得非常不安,不知道到底应不应该切除。我们还是拿肠道息肉举例,上文所说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而非腺瘤性息肉,与癌症的关系就并不密切。 ????需要提醒大家,息肉的体积越大,恶变的可能性越高,例如体积大于2cm、生长速度快的息肉,癌变的风险甚至达到50%。除此之外,若多发性息肉的数量越多,恶变的可能性也会升高。 四、息肉恶化成癌症,一般需要多久? ????上文提到了,腺瘤性息肉与癌症的关系密切,而非腺瘤性息肉,恶变的情况较少。根据大量的临床数据来看,腺瘤性息肉恶化成癌症,通常需要5到10年的时间。而这个时间与息肉的大小、病理类型、性状有很大关系。不过需要提醒大家,下面要介绍的3种息肉,恶变的风险很高,希望大家能够尽早切除。 五、3种息肉,希望你尽快切除 第一种:存在癌变可能的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指的就是生长在胆囊部位的息肉,一般情况下,都在中青年时期发现,并且患者的症状较为轻微,有些患者甚至都没有出现症状。虽然胆囊息肉的性质大多都是良性,但也有癌变的可能。 ????一般存在癌变可能的胆囊息肉,通过影像学检查,会发现其体积大于1厘米、体质增长速度加快、合并胆囊结石。此外若患者的年龄大于50岁,那么则考虑胆囊息肉容易癌变,最好及时进行手术切除。不过,要是患者并未有以上的异常,定期进行复查即可。 第二种:鼻息肉较大,或伴有鼻出血 ????患有鼻息肉的人,可能会出持续性鼻塞、鼻粘膜充血的症状,而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息肉体积增长而加重。如果病情严重,患者的正常呼吸可能会受到影响,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嗅觉下降、头晕等不适。 ????一般情况下,鼻息肉都属于炎性息肉,很少会出现恶变的情况,因此一般给予患者皮质激素喷鼻剂治疗。不过要是患者鼻息肉的体积较大,或者出现了鼻出血的问题,可能表示鼻息肉癌变风险较大,应当及时进行手术切除。 第三种:腺瘤性胃息肉 ????胃息肉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息肉,但有80%的息肉,属于非腺瘤性息肉,20%为腺瘤性息肉。胃息肉的产生,大多都是由于慢性刺激导致,例如进食过烫食物、喜欢吃烧烤、长时间饮酒等。 ????早期的胃息肉,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较轻的症状,而息肉若出现了炎性感染,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甚至吐血的现象。若经过检查,被确诊为腺瘤性息肉,应当尽早接受手术治疗,因为腺瘤性胃息肉,癌变的可能性在25%-50%之间,只有尽早切除,才可避免病情发生恶化。 ????以上三种情况的息肉,应当尽早进行手术切除。需要提醒大家:进行手术,不代表就能够一劳永逸,病人就算进行了手术,将体内息肉切除,还是应当定期前往医院复查,以免出现复发的情况。 结语:看完本文后,希望大家对于息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息肉和癌症有一定的关系,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有可能恶变成癌,因此大家也不必过度的担心。不过对于以上3种息肉,大家应当在发现之后,尽早进行手术切除。
杨希山 主任医师 南方医院白云分院 消化内科1975人已读 - 便秘,真相没那么简单........
????????益生菌秘籍? ????便秘是高发疾病。特别是对于办公室一族,由于职业特点常常会久坐不起,运动缺乏,这就减少了肠道蠕动,相应的也增加了便秘的发生几率。再加上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人体水分易流失,吃一些油腻、易上火的食物比如香辣食品、小龙虾、各式烧烤和大量食入冷饮、冰啤等,导致大便干燥、排便困难而引发肛裂、便血等问题。 便秘的表现有: ?1、大便次数少,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 次。 ?2、大便干结,呈硬球状,俗话称为羊屎球样。 ?3、排便困难、费力,排便时间延长。 ?4、排便不尽,便后仍有便意。 ????当然,每个人的排便规律是不尽相同的。有些人可能是4~5 天才排便一次,但是没有粪便干结、排出不畅等不适症状则不属于便秘范畴。 便秘的原因: 1、饮食结构不合理,进食量少或摄入过多高蛋白、高脂肪膳食、辛辣刺激、熏烤油炸等食物,让胃肠不堪重负。食物缺乏纤维素,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肠道蠕动缓慢。并不是说只要吃这些东西就会便秘,主要还是取决于吃的量、频率和时间。偶然吃一次辣不会便秘,但是吃的量大或者吃得非常频繁,就很容易便秘了。吃这些东西导致便秘后,拉出的很干燥,会结块或者是一粒一粒的小球,像羊粪蛋一样。 2、因工作紧张、生活节奏过快、工作性质和时间变化、精神因素等干扰了正常的排便习惯。 3、结肠运动功能紊乱所致,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系由结肠及乙状结肠痉挛引起,除便秘外同时具有腹痛或腹胀,部分病人可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交替。 4、腹肌及盆腔肌张力不足,排便推动力不足,难于将粪便排出体外。 5、滥用泻药,形成药物依赖,造成便秘。日常习惯,摆脱便秘 ●每天喝1500ml水 ????体内水分不足会引起便秘。 ?若体内缺水,就会令大便干燥,无法顺利排出。 ?要想防治便秘,除了果蔬等食物中的水分外,每天最好额外再补充约1500毫升的水。 ●多摄入粗纤维食物 ????很多时候肠胃蠕动之所以会变慢,与缺乏刺激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平时生活中建议经常有便秘等情况的人群多吃些富含有粗纤维的食物。 ????比如玉米、燕麦、红薯、大豆,多吃白菜、芹菜、韭菜、萝卜等,这些食物中具有很好的通便作用。对干硬型的便秘,通便效果最好的食物就是红薯,它含纤维素最多。除此之外,含纤维素比较多的就是蔬菜水果,比如芹菜。 ●保持锻炼 ????上班族成天坐着面对电脑、缺乏运动也影响肠道蠕动,体内的毒素、毛孔里的毒素没法及时清空。运动能刺激肠道蠕动,人动肠也动。 ●多吃果胶食物以及产气食物 ????果胶食物有很多,例如苹果、香蕉、柑橘、胡萝卜以及卷心菜等等,这些都是属于果胶食物,能够很好的起到软化大便的作用,有效地减少便秘的情况。 ●补充益生菌 ????便秘大部分是因为缺少膳食纤维引起的,最好的办法对付便秘,就是增加食物纤维的摄入量。其他如缺乏液体或机体失水也会引起便秘。当然,肠道里的益生菌失衡就是引起便秘最根本原因。 ????益生菌可以帮助改善和减轻便秘,是因为益生菌能与肠黏膜细胞紧密结合,形成微生物保护层,抵御外来有害菌定植肠道,抑制有害菌生长。 ????另外,益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乳酸、醋酸及其他有机酸,降低肠道ph值,形成肠道酸性环境,促进肠道正常蠕动,缓解便秘。基于以上,益生菌可以帮助缓解肠道菌群失衡和肠蠕动减慢引起的便秘。 ????益生菌能分解益生元产生水分,使大便柔软湿润,从而缓解大便干燥,所以在服用益生菌的同时,增加运动、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非常有助于益生菌发挥更好的作用。
杨希山 主任医师 南方医院白云分院 消化内科786人已读 - 肠息肉切了会复发吗?这五点务必要知道!
?????????胃肠病 很多人在检查时发现有肠道息肉,一般医生会建议择机切掉,或者当时就顺便切掉,以绝后患。但是,很多人会问:发现肠息肉怎么办?一定要切吗?肠息肉要怎么切?需要开刀吗?疼不疼?切掉就不会得肠癌了吗?切除后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发现肠息肉怎么办?一定要切吗? ????研究表明,约90%的大肠癌是肠息肉一步步演变而来的,因此发现一般要切。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内镜下切除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一般息肉不需要手术治疗(开刀),药物治疗疗效并不明显,因此发现息肉建议内镜下切除。 二、肠息肉切除会不会感觉到疼痛? ????切除小的息肉,一般不会感到痛;原因在于我们身体有两套感觉神经支配我们的身体各个器官。支配我们人体皮肤的神经对切割、挤压、打击这种外力作用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我们的肠道深藏在腹腔内,基本不会遇到切割、挤压这种情况出现,所以胃肠道神经对切割挤压等外力作用没什么感觉。相反,对牵拉、扩张等外力作用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比如炎症导致的充血水肿牵拉,肠梗阻导致的肠道扩张都会产生比较明显的疼痛。 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等都会有明显剧烈的疼痛。所以检查中发现比较小的息肉(小于0.5cm 的)可以顺便切除,并不会感觉到疼痛。 三、为什么有的医院不在做检查时当即切除,还要再预约一次呢?是不是为了多收费?这涉及到以下几个原因: 1、比较大的息肉,在无麻醉切除过程中也会产生牵拉疼,患者会不自觉地挪动身体,这样会影响肠镜医生对肠镜以及手术刀的把控,这样会增加手术的出血的风险。 2、切胃息肉的时候,如果非麻醉状态,患者可能会产生恶心和呕吐,也会影响医生的操作。 上述这两种情况,一般医生不会立即摘除息肉,而是建议你择机做一个无痛胃肠镜,再予以切除。 3、有的息肉基底比较宽,盲目直接切除会有出血的风险,最好要抽血查一下凝血功能也就是血液凝固时间是正常的再切,会比较放心点。 4、有些人由于有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药,这类人群如果发现比较大的息肉也不能马上切除,因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有增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风险,万一真的切出血了在非麻醉状态下止血也是比较麻烦棘手的一件事情。所以这一类人也是要重新预约时间再来切除。 5、息肉大于2cm的息肉要排除一下有没有癌变的可能,有没有往更深的肌肉层生长了,所以要重新预约一个时间做一下超声胃肠镜,必要时还要进一步检查一下 CT 和磁共振等。如果息肉已经癌变并且已经往粘膜下深部生长那就不适合在胃肠镜下切除了,要进一步开刀做手术切除。 四、切了以后会不会复发呢? ????大肠息肉摘除术后很容易复发。大约有50%的大肠息肉患者在术后4年内出现了息肉复发。可以这么理解:肠息肉切除后,导致肠道长息肉的原因或环境没有改变,这片“土壤”还是容易滋生息肉的。肠息肉复发主要有三种可能:真正的复发、没有切干净、没看到。 1、大于1cm的息肉切除后,息肉的残端会复发长出息肉,局部复发率可达10%-35%。 2、由于大肠走行迂曲,再加上大肠粘膜皱襞的遮挡,所以大肠息肉(特别是小的息肉)的漏诊率较高。第二次发现的大肠息肉可能是第一次遗留下来的。 3、隔了一段时间,新长出来的。 有时,切息肉的时候会比前一次肠镜多发现几个息肉,这也是正常的。因此,如果肠镜检查发现有息肉,虽然予以切除术,患者千万莫大意,仍要定期复查,尤其是息肉数目较多、息肉大、腺瘤性息肉者更要复查。 五、切完息肉后要多久复查? ????因为大肠息肉术后容易复发,所以应定期复查肠镜,复查的频率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单个良性大肠息肉摘除术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大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年复查一次大肠镜。多个良性大肠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大肠镜检查。 增生性息肉因生长较慢,病人可1~2年随访1次。 ????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上皮内瘤变的,病人随访时间要适当缩短,一般为6个月~1年。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瘤变和锯齿状腺瘤容易复发和癌变,应当在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复查1次,若无异常,可延长至6个月~1年。 有家族史的,要根据病理结果,遵医嘱进行更为频繁的复查和监测。 需要注意的是,90%的人长有肠息肉却没有任何症状,除非息肉非常大了,或者癌变了,才会有腹痛、便秘、便血等症状。 ????我们发现的胃肠道息肉,几乎全部都是做胃肠镜体检的无意发现的,所以消化科医生建议: 即使没有任何胃肠道的不适,如果到了40岁,也应该尽早做一次肠镜,此时,如果有息肉,大多都还是良性的,及时切除掉,就能防止演变成肠癌。 特别是有胃肠癌家族史的朋友,更要提前到30岁左右做一次肠镜,这样更为保险。
杨希山 主任医师 南方医院白云分院 消化内科1521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患者:女 24岁最后交流时间 08.15今天中午十一点半吃的午饭,下午没吃饭,晚上九点多就开始肚子疼...总交流次数11已给处置建议
- 口臭数年 口臭数年,没有检查过,或者治疗,吃过各种口气清新喷雾之类的,... 下一步怎么治疗总交流次数13已开处方已给处置建议
- 患者:女 29岁 自觉舌头发咸2周 最后交流时间 08.11自觉舌头发咸2周 患者自觉舌头发咸2周,影响睡眠,食欲正常,大便正常,其余无特... 问可能原因,如何治疗总交流次数10已开处方已给处置建议
- 患者:女 53岁 腹胀腹痛三年余 最后交流时间 08.17腹胀腹痛三年余 3年多胃胀,疼不能打嗝前几年查有胆囊息肉,脂肪肝 吃不舒服一... 给出治疗方案,系统治疗解决病症,感谢总交流次数18已开处方已给处置建议
- 口干,口苦,口臭 经常性口干,口苦,口臭,已经好多年了。一般刷牙、漱口只能维持... 希望提供用药建议。总交流次数14已开处方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广东省 第145名
总访问量 2,957,964次
在线服务患者 30,954位
科普文章 167篇
年度好大夫 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