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旭
主任医师 教授
3.3
刘卫红
主任医师 研究员
3.4
尚菊菊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魏执真
主任医师 教授
3.3
李宏艳
主任医师
3.3
褚福永
主任医师
3.3
韩垚
副主任医师
3.2
邹志东
主任医师 教授
3.2
安海英
主任医师
3.2
孔令彪
主任医师 教授
3.2
赵含森
主任医师
3.2
田伟
主任医师
3.2
张大炜
主任医师
3.1
胡馨
医师
3.1
周琦
副主任医师
3.1
戴梅
副主任医师
3.1
董明霞
主任医师
3.1
王丽
主任医师
3.1
王倩
主任医师
3.1
金玫
主任医师
3.1
佘靖
主任医师
3.1
彭伟
主任医师
3.1
许心如
主任医师
3.1
谢皛
副主任医师
3.1
陈嘉兴
主任医师
3.1
佟彤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1
来晓磊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1
张哲
主治医师
3.1
宫晶书
副主任医师
3.0
赵东利
副主任医师
3.0
仇盛蕾
副主任医师
3.0
赵晓峰
副主任医师
3.0
李爱勇
副主任医师
3.0
赵海鹏
副主任医师
3.0
张竹华
副主任医师
3.0
陈颖哲
主治医师
3.0
李腾飞
主治医师
3.0
华春萱
主治医师
3.0
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的治疗应进行危险分层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1.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即使Holter检查属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或少数多形、成对、成串的室性期前收缩,预后一般良好,从危险-效益比的角度不支持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应去除患者诱发因素,对有精神紧张和焦虑者可使用镇静剂或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其治疗终点是缓解症状,而不是室性期前收缩数目的明显减少。 2.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特别是复杂(多形、成对、成串)室性期前收缩伴有心功能不全者,预后较差。应根据病史、室性期前收缩的复杂程度、左室射血分数等进行危险分层,越是高危的患者越要加强治疗。首先应治疗原发病,控制促发因素,在此基础上用β-受体阻滞剂作为起始治疗。III类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可用于复杂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在非心肌梗死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普罗帕酮、美西律、莫雷西嗪是有效且比较安全的。 3.也可配合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治疗。
中医认为,自然界里的秋冬季,都是收纳季节,所谓“秋收冬藏”,以“天人相应”联系来看,人也是处于收纳时节。秋冬季是一年中最容易通过“吃来之食”来吸收营养、强健身体的时候。 “秋冬进补不仅能固本培元,使身体正气恢复,而且有利于驱病祛邪,使体内的阴、阳、气、血、津液得到充实,使身体能进入到最佳的状态。”北京中医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彭伟提醒,秋冬进补,要以“平补”、“调补”为原则,只有补得恰当,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进补不当 弄巧成拙“秋冬季的合理进补,不仅可以弥补夏季的过度消耗,还能增强人体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为平安过冬做好准备。但如果进补方法不对,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可能弄巧成拙。”北京中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彭伟指出,秋冬季节传统的食补多用辛热之品,以温阳驱寒,而药补多以温热药为主,人们往往习惯于纯补、腻补、食不厌精。但他们忽略了秋冬进补不当易致体内阳气过盛,营养物质蓄积化热,易酿生成毒,毒留体内则会引发多种疾病。彭伟说,如过食辛辣刺激之品可使大便干结难解、致痤疮等症;过食肥甘厚腻则易损伤脾胃,脾胃呆滞、水湿运化无力则引起便秘腹胀等症。一旦冬季运动减少,抵抗力下降,原有的疾病极易复发或加重。 调脾胃先于进补彭伟认为,在夏季,人们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功能减弱,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补的养阴之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状态的胃肠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补品,导致消化功能紊乱。“一般来说,进补之前最好有个调理脾胃的过程,让自己的身体适应,再开始进补。”彭伟说,“人体消化功能一旦紊乱,不仅所摄入的营养物质得不到正常的吸收、利用,而且腹胀、厌食、腹痛、腹泻等疾病也会找上门来。”彭伟建议,调理脾胃,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中医认为,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脾胃虚弱比较严重的患者,则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健脾、益气、和胃的药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老年人和患有慢性胃炎、肠炎的人,由于脾胃功能减弱,忌进食大量含有阿胶、鹿角胶的补品,否则会因“虚不受补”而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平补”、“调补”是原则“秋冬季进补可以恢复体力、提高人体抗病能力,但补过头了也不是好事,甚至会适得其反。”彭伟提醒,很多人天一转凉就开始吃牛肉、羊肉、药炖排骨、十全大补汤等滋补品,吃这些不但不能达到恢复体力的目的,反而会使那些燥热体质的人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症状。“这些食物多属燥热性,若不加节制地食用,会有反效果出现。尤其是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首先要注意调养好基础性的疾病,然后再进补,要注意避免出现愈补愈重的情况。”而且在秋天,气温干燥,人容易上火,因此进补者在饮食上,还要少葱、姜、蒜、椒等辛辣食品。彭伟建议,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要立即停止进补,并要多吃蔬菜和水果,也可以喝点清淡的粥类来缓解,症状重的则应该到正规医院,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专业治疗。 食药同源 因人而异彭伟认为,秋冬季进补有食补和药补两个途径,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进步,因人而异。“一般来说,食补适合体质较差但没有具体疾病的人,如果患有一些疾病和慢性病,最好通过药物进补。”彭伟介绍,食补可以起到改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但补的时候要注意循序渐进,从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开始,如做点白木耳炖汤等。而药补要根据身体状况,如果身体尚可,可用一般的补药“平补”,如果身体亏虚较重,可用贵重的药品“滋补”。“一般的药补,很多人会选择六味地黄丸和杞菊地黄丸,前者药性温,有养肾作用可长期服用,后者对眼睛老花、视力模糊者,肾阴不足等有很好的效果。”彭伟表示,进补要因人而异。同样是气虚,有脾气虚、肾气虚、肺气虚的不同,自己到底该怎么补,最好咨询一下中医。至于亚健康人群,最好“食药同补”,以弥补营养失调。另外,补的时候不能太心急,要缓进缓补。补品,讲究“量体裁衣”现在很多人一提起补品,就想到人参、燕窝、虫草等高档的滋补品。彭伟觉得,这些高档的滋补品并非适合所有的进补者,像这类营养价值比较高的滋补品,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燕窝性平味甘,适宜人群的范围广,基本上男、女、老、少、幼、孕者皆可食用。但像人参,种类比较多,要进补必须分清体质。”人参中,野山参最稀贵,可大补元气,白参用于气阴不足者,红参用于气弱阴虚者,别直参偏热,用于阳虚较重者。由于红参和别直参偏温热,服用时还可根据身体情况,适量加入偏寒的西洋参。彭伟建议,人参可炖汤,可含化,可泡茶,可泡酒,但在服用人参时要注意,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要忌服;服人参后,不宜喝茶、吃萝卜,以免影响药力;正在患感冒者也不宜服用。 分体质进补 事半功倍“进补提倡‘食’之有道,不同的体质,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进补各不相同,切忌虚实不分,要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进补。”彭伟提醒,进补前,要根据身体情况确定进补方法,切勿盲目进补,在选择食品、药品前,可向专业医师咨询,特别是以下三类人在秋冬季进补的时候,要格外注意: 第一,脾虚患者。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朋友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第二,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类朋友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第三,老年人及儿童。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保和丸、香砂养胃丸等。 另外,在秋季,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附片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寻找普通食物的进补“卖点”相对于药补,食补有几个优势:一是食品一般无毒,而药则不同,“是药三分毒”。彭伟表示,秋季宜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芝麻、乌骨鸡、猪肺、豆浆、蜂蜜等,常吃这些食物,能防止秋燥伤身。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多吃,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都是很好的进补品。“秋冬季进补并不是只能吃一些高档的滋补品,除了人参、燕窝,像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常吃的食物中,也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彭伟向普通的进补者推荐了常见的几种食物。百合:百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脱甲秋水仙碱和钙、磷、铁及维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中医认为,百合具有止血、活血、清肺润燥、滋阴清热、理脾健胃、清心安神、消除疲劳功效。山药:山药为补中益气药,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不论男女老幼、体健体弱,都可食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者进补前食用。秋冬进补前吃点山药,有利于补品的吸收,为秋冬进补打基础。红枣:红枣能健脾益胃、滋阴润燥、益肺补气。特别是脾胃虚弱、倦怠无力的人,吃红枣后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达到增加食欲的功效。同时,红枣还具有补气养血、养血安神、舒肝解郁的功效。 萝卜:民间有“十月萝卜小人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等谚语,其药用价值在于营养成分丰富而均衡。萝卜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萝卜的食用方法很多,烧、炒、炖、拌、作馅、作汤等,还可腌、酱、泡、晒干,做成各种萝卜制品。藕:鲜藕加热后,性质变温和,有养胃滋阴、生津、益血、止泻的功效,能解秋燥、健肠胃。特别适合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表现为肌肤干燥、面色无华的人食用。老年人常吃藕,可以调中开胃,益血补髓,安神健脑,具有延年益寿之功效。莲子:中医认为莲子性味甘、涩、平,入脾、肾、心经,有补脾止泻、补肾涩精、养心安神、祛除余暑,滋补强身之功。牛羊肉:进入秋季之后,寒冷的天气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因此,秋冬季要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食用牛羊肉可温补气血。
总访问量 2,880,536次
在线服务患者 1,851位
近2年诊后好评 0个
直播义诊 0次
科普文章 2篇
年度好大夫 0位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