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精选 小儿发热慎用物理降温
发热是儿科门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自限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也有一部分是由严重的细菌感染引起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经过详细的诊断后依旧找不到原因的,最终很难鉴别清,是单纯的病毒感染还是致命的细菌感染。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在发热的过程中会有一小部分孩子发生严重状态,而热性惊厥就是最常见的严重状态之一,不论是单纯性的还是复杂性的,表现出来的都是令人担忧的紧急状况!正是基于这样的缘由,不论是大夫还是家长对发热都不敢掉以轻心! 多少年来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在医生和家长中间流传:当体温得不到及时下降就会导致热性惊厥(俗称“抽风”)的发生。所以包括医生在内,普遍认为每当体温超过38.5℃以上时,要尽快服用退热药降温。所以三十年来,每一个发热的孩子我都会叮嘱家长注意监测体温的变化防止抽风的发生。不仅如此,我还告诉家长每当体温超过摄氏38.5℃时都要尽快服用退热药,若服药后体温下降慢,还建议家长有条件的可以洗温水浴帮助降温。 今年四月底我们国家出台了《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最近我也有幸听了相关专家讲座的2013年5月版英国的《Nice儿童发热指南(5岁以下)》和《热性惊厥的处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2医院马学梅),知道了退热和防止抽风的新观念,可以说有一些颠覆性的变化。 首先,退热药并不能预防热性惊厥,也不可作预防性应用。所以也不主张体温三十八度五以上就积极给孩子服用退热药。 第二,退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舒适度。当孩子体温已超过三十八度五,精神仍然非常好,没有不适表现时,是不需要用退热的;当孩子体温并未达到三十八度五,可精神不佳,有疲惫、疼痛等不适感时,可给予及时服用退热药;当服用退热药后并未改善孩子的不适时,就应考虑换用其他药物。不能只是为了退热而服用退热药。 第三,当孩子的体温增高引起家长过度焦虑时,也作为一个应用退热药的因素,要加以考虑。 第四,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或者冰敷、酒精擦身等)不再推荐应用。温水擦浴虽会有助于体温下降,却会增加孩子的不适,所以建议不用最好;冰敷并不能降温,还会引起寒颤、鸡皮疙瘩、哭闹等新的不适,也不推荐使用;酒精擦浴更有很多问题也不推荐使用。 第五,发热儿童不应不穿衣服,也不应穿衣服过多。 第六,不能用发热的高度和发热的持续时间来判断病情的危重程度。也不能根据应用退热药后体温下降的快慢和程度来判断疾病的危重程度。要根据年龄,结合精神反应、呼吸、心率、血压、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和外周经皮血氧饱和度,有无咳嗽、吐泻、皮疹等伴随症状来综合判断。 1.六月龄以上儿童请勿单独使用体温的高低这一标准来鉴别危重。 2.发现3-6月龄儿童体温摄氏39度或以上时则可判断至少中危。 3.发现3月龄以下儿童体温为摄氏38度或以上时则可判断高危。 4.发热患儿存在心动过速则可判断至少中危。 鉴别心动过速的标准: 年龄 心率 小于12月龄 大于160次/分 1-2岁 大于150次/分 2-5岁 大于140次/分 5.请勿使用发热持续时间来判断危重程度,但发热至少5天以上应考虑川崎病。 第七,糖皮质激素不能作为退热剂用于儿童退热。 第八,退热药仍首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只是建议每次疾病过程中选用一种就行,不推荐两者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两者联合或交替应用退热效果比单用一种要好,但孩子的舒适度低,所以不推荐使用。两者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相似。对乙酰氨基酚大于等于两个月的婴儿即可应用,当体温超过摄氏三十八度二或者因发热引起不适时即可按每公斤体重每次15毫克服用,两次退热药之间要间隔6小时。大于等于六个月的婴幼儿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均可选用,布洛芬按每公斤体重每次10毫克用量,两次退热药之间要间隔6-8小时。 第九,热性惊厥绝大多数预后良好,目前尚未发现导致儿童智力下降、学业成绩不良或者神经认知以及行为异常的。动物实验已经证明,高热诱导幼鼠发生热性惊厥后,测试并未发现明显的认知和行为缺陷。 研究表明首次发生热性惊厥的孩子有2%~7.5%的将来会发生癫痫。预防用药可减少热性惊厥的复发,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达30%,同时尚无证据表明,预防用药能减少远期癫痫的发生率。 所以目前欧美国家关于热性惊厥的指南,并不推荐预防用药,不论短期用药还是长期用药。 可临床上确实有一部分孩子每次发热都会发生惊厥,家长非常紧张,坐卧不安,对于这类孩子以及已经发生过5次以上,或者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都超过15分钟以上的,或者每次发热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在和家长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可选择性地在孩子发烧期间预防性地服用安定,按每天每公斤体重1毫克,分三次服用,服用时间为2-3天;或者服用至体温恢复正常再停用。因发作多是在发热的头24小时内发生,也有主张只在发热初期的24小时内服用或直肠注入的。若这种短期用药预防效果不好的,还可以长期口服苯巴比妥或者丙戊酸钠预防,用药时间为1-2年。需要强调的仍是这种预防只能阻止热性惊厥的复发,并不能降低远期癫痫的发生率。所以要充分权衡利弊。 第十,我国的指南中有如下说明:“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基于有相对普遍指导意义的证据,临床医生不可拘泥于指南的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对急性发热的个体儿童进行诊断和处理。”。Nice指南中则强调发热时“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 作为一名基层医生,对上述的理念还需要在今后的医疗实践中再摸索和体验。为了孩子,也要设法多向家长宣教,多和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卢刚 主治医师 东平县第一人民医院 儿科3252人已读 -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家长需知的儿童常见腹痛原因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腹痛是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其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导致儿童腹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中较为常见。本文将为家长们详细介绍这种疾病,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识别和应对。一、什么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指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发生的炎症反应,多与病毒、细菌感染有关。这些淋巴结分布在肠道周围,起到免疫防御的作用。当病原体侵入体内时,淋巴结会肿大并引发炎症,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该病冬春季节多发,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之后。二、病因与诱发因素(一)感染因素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EB病毒等。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人体,引发淋巴结炎症。细菌感染: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该病,不过相对病毒感染较少见。(二)诱发因素免疫力低下: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当受凉、疲劳等导致免疫力下降时,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饮食不当: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或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可能刺激肠道,引发肠道感染,进而导致肠系膜淋巴结炎。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如感冒、咽炎、肠炎等疾病发生时,病原体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蔓延至肠系膜淋巴结。三、典型症状表现(一)腹痛这是最主要的症状,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呈阵发性发作,疼痛程度轻重不一。轻者可能仅表现为腹部隐痛或不适感,重者可出现剧烈疼痛,甚至影响孩子的活动和饮食。腹痛通常在孩子进食后或运动时加重,休息后可稍有缓解。(二)发热多数患儿会伴有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少数患儿可能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发热可持续1-3天,也可能更长时间,具体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三)其他症状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此外,还可能伴有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咽痛、咽部充血等表现。四、如何诊断?(一)临床表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包括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是否有发热、呕吐等伴随症状,以及近期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史。同时,进行体格检查,触摸腹部是否有压痛、包块等。(二)辅助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重要方法。通过超声可以观察到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形态、数量等,典型表现为肠系膜区可见多个肿大的淋巴结,直径多在0.5-1.5cm之间,呈椭圆形或圆形,边界清晰。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等,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以及感染的类型。如病毒感染时,血常规可能显示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升高。五、治疗方法(一)西医治疗对症治疗退热:当患儿体温超过38.5℃时,可给予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以缓解发热症状。止痛:对于腹痛较严重的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解痉止痛药物,如颠茄片、山莨菪碱等,缓解肠道痉挛,减轻腹痛。补液:如果患儿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脱水,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抗感染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炎,一般具有自限性,无需特殊使用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会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二)中医治疗中医认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多与脾胃虚弱、外感邪气有关。治疗以清热解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为原则。中药内服: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辨证施治,开具中药方剂。常用的中药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陈皮、木香等。中医外治:如中药贴敷,将具有清热解毒、理气止痛作用的中药贴敷在腹部穴位上,通过皮肤吸收发挥药效;也可采用艾灸、推拿等方法,调节患儿的脾胃功能,缓解症状。六、家庭护理与注意事项(一)饮食调理患儿应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冰淇淋、辣椒、油炸食品等。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苹果、香蕉、菠菜、胡萝卜等,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肠道负担。(二)休息与活动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在病情缓解期,可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活动,如散步、玩耍等,但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奔跑。(三)病情观察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如腹痛是否加重、发热是否持续不退、是否出现呕吐、腹泻加重等情况。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腹痛持续加重,难以忍受,或出现固定性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高热持续不退,或体温下降后又再次升高。患儿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脱水症状明显等。(四)预防措施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病从口入。加强营养,合理膳食,保证儿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免疫力。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原发疾病,避免病原体蔓延至肠系膜淋巴结。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七、总结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虽然多数情况下病情较轻,具有自限性,但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当孩子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同时,注意做好预防措施,减少孩子患病的风险。只要家长正确认识和应对这种疾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大多数患儿都能很快康复,恢复健康活泼的状态。
李辉 医师 东平县第一人民医院 普外科55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明确意义严重吗 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明确意义严重吗? 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明确意义,严重吗?很着急 请问严重吗 请问严重吗总交流次数29已给处置建议
- 你好,昨天排卵期最后一天同房全程带套,女上位结束后起来过程把... 总交流次数10已给处置建议
- 帮我看看是否怀孕,是否正常 帮我看看是否怀孕,是否正常,下一步该查什么,注意什么 总交流次数15已给处置建议
- 子宫内膜厚、不来月经 总交流次数29已给处置建议
- 姨妈前十天有褐色分泌物还有少量血跟黑色的分泌物 总交流次数42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山东省 第257名
总访问量 683,984次
在线服务患者 1,976位
科普文章 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