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博雷生最近在国内获批上市了,对长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或者镇静类药物的患者可以试着考虑更换一下治疗,尤其是存在成瘾性倾向或者副作用太大的患者在治疗失眠时可以替换一下这种双食欲素受体阻断机制的药物。对晚上睡眠启动和睡眠维持效果好,患者反应第二天后遗作用小,对白天工作生活影响更小。
各种精神疾病基因存在遗传倾向,携带这些基因一定分裂、抑郁?这与表观遗传有关,虽然一个人遗传精神疾病基因但并不一定被表达出来,表观遗传异常才会出现异常基因表达,大多数情况下是先天出现,有些时候后天环境也会影响表观遗传的异常基因表达,包括异常的激活或沉默相关基因,该表达的没有出现,不该表达的却出现了。如果携带的精神病相关基因被表达出来才会造成精神疾病发生。
如果仅把抗抑郁药物的作用解释为增强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显然是很简单的理解。增强神经递质只是药物作用第一步,如果把增加的神经递质看作“接力比赛”中第一棒选手,接下来递质和受体结合,然后受体和细胞内G蛋白结合,激活蛋白激酶,又激活转录因子,然后结合基因调控区,把RNA聚合酶激活,转录生成mRNA,接下来翻译出各种蛋白质,比如新的受体、新的酶、新的神经营养因子、新的离子通道……从抗抑郁药物影响突触神经递质开始到各种新的基因产物生成,最终使神经结构产生变化、改变神经功能。抗抑郁药物的长期使用不是简单、短期功能性作用,而是使神经发生结构变化,从根本上调节神经功能。
总访问量 670,836次
在线服务患者 427位
科普文章 1,00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