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精选 十七、疾病、医药、医生三者的关系
人与疾病共存,与生俱来。没有不生病的人,除非你是上帝,神仙或魔鬼。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黄帝内经) 人的本能是自己的医生,医生是帮助本能的。(希波格拉底) 疾病很少治愈,医生总是帮助,总是安慰。 医高一尺,病高一丈,先有病后有医,治疗疾病总在探索中,没有包治百病的方子,也没有灵丹妙药,更没有长生不老药。 是药就是毒,无毒不是药,用药须谨慎、权衡利弊,择优选之。 有的病需要治疗。 有的病不需要治疗。 有的病能治疗。 有的病不能治疗。 有的病能根治。 有的病不能根治,治疗可缓解,但反复发作。 常有的病需要长时间治疗。 有的病需要终生治疗。 有的病需要间歇治疗。 诊断要明确,用药要精准,权衡利弊,择优选之。 预防为先,早治为好,既来之,则安之,顺其自然,不可强求。好好生活是你的责任,生命何时终结是阎王爷决定的。
周联生 主任医师 铜山区中医院 神经内科325人已读 - 怎样恢复疲劳
恢复疲劳的主要措施是去除原因,结合对症处理和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生理性疲劳主要靠睡眠和休息;心理性疲劳主要靠心理调节和疏导;长期疲劳需警惕疾病,应及时就医。解决疲劳的方法有基本措施、针对性治疗和健康管理。一、基本措施1、补足睡眠:成年人每天需7-9小时睡眠,疲劳时可适当增加1-2小时,但要避免过度睡眠,因过度睡眠有加重疲劳的可能。2、规律作息: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避免熬夜或昼夜颠倒。无法入睡时,可通过“碎片化休息”,如闭目养神10-15分钟、冥想、专注呼吸、听舒缓音乐,帮助大脑和身体暂时脱离疲劳状态。3、及时补充能量与营养:疲劳时需快速补充能量,优先选择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杂粮粥,提供葡萄糖,搭配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避免空腹或过量高糖食物。同时补充适量B族维生素,避免过量饮用浓茶或咖啡。4、适度运动:可激活血液循环,帮助肌肉组织积聚的乳酸等代谢废物,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二、针对性治疗1、物理治疗:自我按摩、专业推拿、用热水袋热敷肌肉紧张部位、泡温水澡(38-40℃,15-20分钟),都有促进肌肉血液循环,缓解乳酸堆积导致的酸痛和僵硬。2、缓解大脑疲劳:给大脑“断网”,暂停高强度思维活动,切换至“低耗能模式”,如短暂离开工作环境到户外散步、遥看远方,放松眼部肌肉,减少视觉刺激;大脑持续思考问题,会引起大脑的某一部位持续兴奋产生疲劳,如能改为运动模式(体育运动、看场电影、逛商场购物)可转移大脑兴奋点,消除大脑疲劳;闭目深呼吸(4秒吸气→7秒屏息→8秒呼气),可激活副交感神经,抑制交感神经,降低大脑兴奋。3、缓解心理性疲劳:通过倾诉(如和朋友聊天、写日记)、哭泣、呐喊等方式宣泄负面情绪,避免情绪积压加重心理耗竭;减压练习,如每天花10分钟做正念冥想(专注当下感受,减少杂念)、渐进式肌肉放松(从脚趾到头部逐组肌肉绷紧再放松),降低焦虑和紧张。4、药物治疗:对严重失眠引起的疲劳可给安眠药物改善睡眠恢复疲劳;对因肌肉、肌腱拉伤疼痛引发的疲劳可服用消炎止痛药缓解疼痛,减轻疲劳。三、健康管理1、保持乐观情绪:“事理通达,心和气平”,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保持心情舒畅。2、规律作息:合理分配每日精力,优先完成重要任务,避免熬夜赶工或突击性高强度活动;固定“充电时间”,如每天预留30分钟,做自己喜欢的事(阅读、运动、发呆),形成身体的能量储备习惯。3、改善生活环境:保持工作和休息环境的自然通风、光线柔和、减少噪音干扰,降低身体的隐性耗能,戒烟(尼古丁影响睡眠和血液循环)、限酒(酒精破坏睡眠周期,导致次日乏力)、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身体负担,易疲劳)。警惕病理性疲劳:若疲劳持续超过2周,休息后无缓解,或伴随以下症状,如体重骤变、发热、疼痛、睡眠障碍、情绪持续低落,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处理好原发病才能解决疲劳的问题。
周联生 主任医师 铜山区中医院 神经内科3人已读 - 发生疲劳的原因
疲劳是一种复杂的生理或心理状态,发生的原因复杂,决非大家想象的睡一觉就好了那么简单,恢复疲劳必需先找出发生原因,常见的原因如下: 一、按疲劳性质1、生理性疲劳: 由正常生理活动或生活习惯引起,如体力劳动、脑力活动、睡眠不足。生理性疲劳发生的诱因明确,休息可迅速缓解,持续时间短。2、病理性疲劳:由疾病或身体机能异常引起,无明显诱因或诱因与疲劳程度不匹配,休息后难以缓解,常伴随其他症状。特点是疲劳持续时间长,伴有疼痛、发热、体重变化、消化异常等症状,如缺铁性贫血导致的乏力、甲状腺功能减退、癌症放化疗后疲劳、慢性肾病或肝病导致的体能下降,医学检查可明确病因。二、按病因分类1、躯体疲劳(体力疲劳):主要表现为肌肉、骨骼或器官的机能下降,与体力消耗相关。特点是肌肉酸痛、乏力、动作迟缓、耐力下降,常伴随局部或全身的生理不适。如重体力劳动后肢体无力、长时间站立后的下肢酸胀、运动过量后的体能透支。2、精神疲劳(脑力疲劳):由持续脑力活动或神经紧张引起,以认知功能下降为核心表现。特点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反应速度下降,伴有头晕、头痛、情绪不稳定。如长时间阅读、写作、考试前高强度复习后的“大脑空白”、持续处理复杂任务后的精神不济。3、心理性疲劳(情绪性疲劳):由长期心理压力、情绪冲突或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压抑)导致,本质是心理能量耗竭。特点是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对事物缺乏动力,可伴随失眠、食欲变化或躯体化症状,如长期高压工作后的“职业倦怠”、人际关系冲突后的精神萎靡、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伴随的持续乏力。4、药物相关性疲劳:部分药物的副作用或物质摄入异常导致的疲劳,如安眠药、抗抑郁药、降压药、镇静剂,酒精、毒品滥用后的戒断反应。5、睡眠相关性疲劳:因睡眠质量差或睡眠不足导致,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昼夜节律紊乱(倒时差、熬夜)。三、按持续时间分类1、急性疲劳:短期发生的疲劳,通常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与单次高强度活动或短期应激相关。如一次剧烈运动、熬夜赶工,休息后快速恢复,无长期不良影响。2、慢性疲劳: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的疲劳,休息后无明显缓解,可伴随多种躯体或心理症状,需警惕病理性疲劳。典型代表是慢性疲劳综合征(CFS),诊断需满足“持续6个月以上的严重疲劳,影响日常活动”,且伴随低热、咽喉痛、淋巴结肿大、睡眠障碍等症状,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后才能确诊。
周联生 主任医师 铜山区中医院 神经内科1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脑梗死 病人今天5.18号早上醒来,起不了床,晚上看手机熬夜到4点才... 是否需要转院治疗,可以恢复正常走路吗?后期治疗需要如何治疗。总交流次数3已给处置建议
- 间歇性头痛半月余 患者 女 72岁 半月前因头痛眼眶痛伴呕吐住院,住院诊断为:... 希望对今后治疗方案提出建议总交流次数12已给处置建议
- 头颈疼痛数年。 患者数年前出现头颈部疼痛,以双前额,颞侧为主。伴恶心欲吐。眼... 去医院神经内科检查说没有问题,可头疼一直反复,困惑多年,自我感觉像血管性头痛。不知道应该检查哪方面,...总交流次数16已开处方已给处置建议
- 患者:女 67岁 脚浮肿,有点溃烂迹象 最后交流时间 2024.10.06脚浮肿,有点溃烂迹象 脚上有明显红肿块,有明显热痛感,其中肿块中间有裂痕,感觉像里... 担心不是普通肿胀,有没有可能是糖尿病或者血压高引起的,如果去门诊是挂血管外科还是挂皮肤科?总交流次数4已给处置建议
- 患者:女 4天 小孩刚出生 一个脚没有知觉 最后交流时间 2024.06.25小孩刚出生 一个脚没有知觉 刚出生 发现一个脚大 一个脚小 脚小的腿 小腿也细 ... 想问下这个病怎么治疗 是否需要现在住院 满月后治疗会不会耽误病情总交流次数5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江苏省 第42名
总访问量 22,270,660次
在线服务患者 17,393位
科普文章 4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