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永光
主任医师
4.4
龚宇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4.4
沈肖曹
主任医师
4.3
茅夏娃
副主任医师
4.2
文甲明
主任医师
4.1
张勇
主任医师
3.7
陈昭典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吕伯东
主任医师 教授
3.5
王博涵
副主任医师
3.5
杜传军
主任医师
3.5
郑一春
主任医师
3.5
裘益青
主任医师
3.4
徐刚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张士更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张哲伟
主任医师
3.4
肖家全
主任医师
3.4
李祎
副主任医师
3.4
王鸣
副主任医师
3.3
黄晓军
主任医师 教授
3.3
张楠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3
陈继民
主任医师
3.3
白福鼎
主任医师
3.3
罗尉
副主任医师
3.3
郑毅
副主任医师
3.3
顾才校
主任医师
3.3
黄文杰
副主任医师
3.3
王于亮
主任医师
3.3
吴慧锋
主治医师 讲师
3.3
经霄
副主任医师
3.2
李忠义
副主任医师
3.2
胡苏明
主治医师
3.2
杜立环
主治医师
3.2
张正
主治医师
3.0
夏晓芳
主治医师
2.8
机器人手术正进入“单孔时代” 近日,浙大二院泌尿科经霄副主任医生带领团队仅通过一个“钥匙孔”大小的切口,就顺利根除了一年轻女性患者直径约12cm余的巨大肾上腺肿瘤。术后第二天,患者顺利出院。此前,如此巨大的肾上腺肿瘤实现单孔手术鲜有报道。 1个多月前体检时,24岁的女性患者沈女士在入职体检时被发现左肾上腺肿瘤,肿瘤直径已超过12cm。肾上腺肿瘤的最佳的治疗方案是外科手术切除。沈女士辗转数家三甲,希望尽快切除肿瘤,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目前最常规的治疗方案是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部分巨大肿瘤仍需开放手术。年轻的沈女士对于传统腹腔镜手术的5~6孔或开放手术的巨大切口均表示很难接受。 经霄团队经过认真的术前讨论分析,除外功能性的肾上腺肿瘤后,决定为其实施经腹腔单孔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据悉,手术仅仅用时50分钟,出血量只有30mL,术后第一天,患者即恢复了正常排气排便,并可以下床正常活动,术后第二天即可顺利出院。 患者接受采访时惊喜地表示:“本以为得了如此巨大的肿瘤,哪怕是良性的,也会在身体上留下巨大的刀疤。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伤口这么小,完全不影响生活和工作。” 经霄表示,目前国内外医院普遍采用的机器人辅助肾上腺肿瘤术,需要在腹部打5-6个孔,医生的操作空间比较大,而在单孔机器人手术操作中,将原本相隔8cm且需要多个辅助孔的“空间优势”减少到一个孔,操作空间“缩水”,手术难度增大,但通过精细操作,仍然可以克服。 目前,浙大二院拥有两台最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泌尿外科目前开展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肾上腺肿瘤各类机器人辅助手术,手术总量逾2000例。目前每月机器人手术量均达100例左右,位居全国前5位。经霄表示,借助于镜头放大10倍视野,在机器人手术中,机器臂可以精确解剖肿瘤,在控制出血、减少创伤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正在逐渐取代传统开放及腹腔镜术式,成为泌尿外科肿瘤手术治疗的“金标准”。 机器人单孔手术将原来的多个操作孔减少至仅一个大约3~4厘米左右的切口,减少机器臂及相关配套器械的使用,对患者损伤小、恢复快。机器人单孔手术还避免了对腹腔肠道的干扰,患者的肠道恢复会更快,明显减少住院天数,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目前浙大二院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学组负责人经霄在完成800余例机器人手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已完成数十例的单通道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并首创了改良入路耻骨上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入路(SAHZU法),并在此基础上率先在国内开展前列腺日间手术,开创了前列腺癌机器人手术的新模式。 医院方面透露,未来,专家们将针对泌尿系常见的肿瘤,如肾癌、输尿管癌、膀胱癌,不断探索尝试开展机器人单孔手术,让精准治疗造福更多患者。
都市快报 75岁的钱大伯老家在上虞,几个月前的一次筛查,他的PSA指标高达10.2ng/ml,很可能是前列腺癌。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做了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证实是前列腺癌。不过肿瘤还处于早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接下来就要准备做手术,可钱大伯听说,有些前列腺癌其实进展缓慢,没必要马上做手术;还听说有些患者做了前列腺手术后,会引起尿失禁,对生活质量影响很大。 内心纠结的他找到了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龚永光主任医师,经过综合评估,龚医师认为钱大伯的前列腺癌早期手术的获益更大。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龚永光主任医师为他做了微创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2周,钱大伯拔除了导尿管,术后尿控效果良好。 尿失禁是前列腺癌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有统计数据显示,在不同的医疗机构,前列腺癌手术后尿失禁发生率达到30%-80%。 龚永光主任医师介绍,很多前列腺癌患者都有类似的顾虑,怕手术后影响排尿功能。现在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医生一方面不仅可以尽量保留足够长的尿道和完整的性神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对尿道周围组织的损伤,真正做到“微创”。“龚永光主任进一步介绍说,统计显示,我们的病人90%以上术后控尿效果良好,还有10%在术后三个月内基本上恢复正常控尿。” 早期前列腺肿瘤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容易被忽视。之前由于对该疾病认识不足,我国约70%前列腺癌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55%。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进步和相关认识深入,前列腺癌诊治已经得到了大幅改善,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早诊早治,因为早期的前列腺癌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手术,绝大多数患者可得到治愈。 龚永光提醒,对于50岁以上男性,每年都应该做血PSA检测,有肿瘤家族史(尤其是前列腺癌家族史者)的属于前列腺癌的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的年龄可提前至45岁。 PSA是诊断前列腺癌、评估抗癌治疗效果和预测癌症患者预后的最关键的肿瘤标记物,是前列腺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手段。 健康男性的PSA在 0-4ng/ml之间,当PSA指标在4-10ng/ml时是最难辨别的“灰色地带”,一般建议进一步做直肠指检和前列腺磁共振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做前列腺穿刺活检。如果这个指标超过10ng/ml,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大大增加,不管磁共振的检查结果如何,都建议做前列腺穿刺活检来明确诊断。
总访问量 14,840,498次
在线服务患者 38,992位
近2年诊后好评 0个
直播义诊 0次
科普文章 272篇
年度好大夫 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