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公立三甲综合医院

推荐专家

疾病: 糖尿病
医院科室: 不限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糖尿病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糖尿病友必看!做到这 5点,并发症近不了身!???“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这是医生最常对糖友说的一句话。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约60%最终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更是让无数人生活质量骤降。但你知道吗?80%的并发症其实可以通过科学管理完全避免!今天,我们总结了临床专家反复强调的5条“黄金法则”,照着做,让并发症绕道走!1.控糖只是第一步?吃对饭比饿肚子更重要!“糖尿病=不能吃主食?”错!真正伤人的不是米饭馒头,而是你吃错了顺序。?黄金饮食法则:先吃菜,再吃肉,最后碰主食:蔬菜纤维能延缓血糖上升,实验显示可降低餐后血糖峰值30%。警惕“隐形糖衣炮弹”:无糖饼干、果蔬干、风味酸奶可能含大量代糖或添加剂,反而刺激胰岛素抵抗。每周吃够25种食材:彩虹饮食法(红橙黄绿紫)能补充花青素、铬元素等控糖营养素,哈佛大学研究证实可降低并发症风险47%。医生提醒:别再用“少吃”惩罚自己,学会聪明搭配,血糖稳了,营养还不掉队!2.每天动30分钟胜过吃一大把药!“没时间运动”是最大的谎言!碎片化运动同样有效。?懒人运动处方:饭后百步走:餐后30分钟快走15分钟,血糖增幅比坐着不动降低50%。碎片化抗阻训练:靠墙静蹲1分钟、提踵20次(踮脚尖),每天3组,肌肉量提升=天然“胰岛素泵”。避开雷区:空腹晨练易低血糖,黄昏运动降糖效果最佳(16:00-18:00)。患者案例:56岁的张阿姨靠每天跳广场舞+做家务,糖化血红蛋白从9.2%降到6.1%,医生都惊呆了!3.血糖仪不会说谎!这些数字必须刻进脑子里“测了血糖就行?”错!忽略这两个关键指标,等于白测。?监测红黑榜:红榜指标: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黑榜陷阱:只测空腹血糖(漏掉餐后高峰)同一手指反复扎(组织液影响结果)试纸过期未察觉(误差超20%)小技巧:用手机设置“血糖闹钟”,记录饮食运动,3个月就能找到专属控糖规律!4.?熬夜比吃糖还可怕!23点前睡觉是道“生死线”“睡不够”正在偷走你的胰岛素敏感性。?睡眠修复计划:23:00-1:00必须入睡:这段时间生长激素分泌达峰值,帮助修复胰岛β细胞。卧室改造成“睡眠圣地”:温度调至18-22℃(低温促进褪黑素分泌)遮光窗帘+白噪音机(模拟山洞环境)睡前1小时不玩手机(蓝光抑制褪黑素)研究数据:连续3天睡不够6小时,空腹血糖升高23%,胰岛素敏感性下降30%!5.坏情绪是并发症的“帮凶”!“气到血糖飙升”不是玩笑话!?情绪急救包:10分钟情绪释放法:生气时深呼吸(4秒吸气+7秒屏息+8秒呼气),皮质醇水平下降40%。建立“控糖社交圈”:加入病友群,孤独感降低67%,用药依从性提升2倍。定期心理体检:焦虑抑郁会使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增加2.3倍!患者心声:“自从开始写控糖日记,我发现不是糖尿病控制了我,是我选择了如何与它共处。”写在最后糖尿病是“终身伴侣”,但并发症绝不是“命中注定”!从今天开始,把这6条刻进生活,你完全能活出比健康人更精彩的人生!
这些“伪粗粮”让血糖飙升,很多人不知道还在天天吃!转自央视新闻多数人都有这样的认知:粗粮升血糖较慢,适当吃粗粮有利于控制血糖。事实上,粗粮是个大家族,并不是所有粗粮都有控糖效果,一些粗粮甚至是“伪粗粮”,它们升糖速度比大米、白面等细粮还要快。01种类选不对,升糖速度快吃起来口感糯糯的糯性谷物,比如大黄米、小黄米、糯玉米、黑糯米等,升糖速度快。粗细粮等主食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主要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两种。燕麦、红豆等粗粮中直链淀粉含量多,直链淀粉排列很紧密,在体内不容易被分解,对血糖的影响相对较小。而糯性谷物中支链淀粉含量多,支链淀粉分支多,结构相对松散,容易被消化分解,升糖速度更快。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一定要避开支链淀粉含量较多的粗粮。以小黄米为例,小黄米又称糯小米,很多人喜欢在晚餐时喝点小黄米粥,但实际上,黄米粥比白米粥升糖速度更快。如果需要控制血糖,一定不要大量喝小黄米粥,更不能只用粥当早餐或晚餐,可以先吃些干的主食再喝粥,粥不能熬太烂,同餐要搭配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如牛奶、大豆制品、杂豆、蔬菜等,还要注意把主食放在最后吃,这样对血糖更友好。02方式吃不对你吃的也可能变成“伪粗粮”在食用方式上,很多人喜欢把粗粮打成粉,然后用水冲成糊喝,觉得方便又营养。但大家可能不知道,打粉的这个环节,会让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升高。从以下表格可以看到,粗粮打粉后GI普遍升高,有些食物直接从低GI变成高GI食物。打粉前后血糖指数(GI)对比(GI<55为低,55-70为中,>70为高)所以,需要控糖的人群一定要注意这个“陷阱”。如果喜欢吃粗粮糊又需要控制血糖,则建议优先选打粉后升糖指数仍比较低的,如绿豆、扁豆等,少将薏米、黑米等打粉冲糊。冲粗粮糊时,不妨将水换成牛奶豆浆和牛奶里含蛋白质、脂肪、钙等多种营养物质,用它们冲粗粮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升糖速度,且口感和营养也更好。冲的时候,可以用一平勺粗粮粉兑150毫升热牛奶或豆浆,可优先选牛奶。03即使血糖高也不能只吃粗粮粗粮虽好,但也不要单独吃粗粮,最好是粗细搭配,粗粮吃太多容易感到不适,比如腹胀、腹痛、消化不良、反酸、打嗝等。从控糖的角度讲,粗粮和细粮最好控制在1∶1或是2∶1。肠胃功能比较好的人,可以一半粗粮、一半细粮,甚至粗粮2,细粮1。肠胃功能弱一些的人,可以粗粮占30%,细粮占70%。另外,建议将粗粮均匀地分配到一日三餐里,不要全部集中在某一餐。有些人群晚上吃粗粮后难消化,躺平到床上后可能会出现反酸,这种情况晚上可以少吃或不吃粗粮。▌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综合科普中国监制/李浙?主编/杜显瀚编辑/林湘瑜作者/于康?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审核/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央视新闻转发!让家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