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可能都有辛酸的过去。今天,我想通过讲述自己的成长心路历程,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希望,永不放弃。一、曲折求学路,执着奋斗书1983年高中毕业后,我未能像众多幸运儿一样如愿进入大学校园,却来到了从未有过思想准备的达县中医学校学习中医,无数次的哭泣,无数次的失望,几度放弃学业,然而家境的贫寒只能要求自己苦苦的坚持,因为那个年代,即使只读了一个中专,也算是走出了农门,也意味这一生告别了农活,所以,生活教会了一个人的坚持,三年的中专生活,如饥似渴地吞食着中医经典,汲取现代医学知识,以致于在毕业的时候,学校众多老师认为我已完成了大学五年的所有课程;毕业之时,正值国家刚刚开始的最难的成人教育考试——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当时,只有一个想法,这种考试公平、公正,而又不花学费,所以,即使某些课程需要三次才能拿到合格证书,也就是说,为了一门课可能需要用一年半的时间,但经历五年的艰苦奋斗,最终还是获得成都中医学院专科毕业证书,成了一名成教院培养的毕业生。虽没有隆重的毕业典礼,没有悦耳的祝福,但心里无限的踏实,因为,那是通过自己奋斗、拼搏得来的结果。后来,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圆了一个有围墙的大学梦,已经丢掉了十年高中课本,似曾相识的外语单词、深遂难懂的数理化,让我欣喜如狂地有久违之感,已近28岁的我不得不再一次与高三学生同比高低,参加全国普通高考,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成都中医药大学。经过五年的寒窗苦读,完成了本科阶段的学习。但这一次却没有了之前的激动,因为岁月洗掉了一切。正所谓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描述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斓珊处”。二、坎坷工作道,无私奉献心1986年我被分配到老革命根据地南江县人民医院,那是平常想都不敢想的地方,因为县人民医院几乎不接受中医学生,尤其是一个中专生。也许是上天的眷顾,更多的是上级领导的惜“才”。进了医院以后,被人瞧不起,工作中让你犯难,生活中与你过不去,应该说无事没有发生。然而,一个信念支撑着我,我就不信中医不如西医,我就不信中医非得到老了才吃香。虽然住在一个不足六个平方的潮湿低洼的角落里,既没桌子,也没凳子,但我用纸箱做桌凳挑灯夜读,不耻下问,没日没夜地泡在病房里,先后在急诊、内科、儿科、中医科工作,当1997年离开医院时,已是当地老百姓深爱的医生,也实现了当初不服气的愿景;以后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成了学院医、教、研一线的骨干力量。三、博采众家长,追求不停息学习永无止境,20多年来,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在哪一个岗位,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才是永恒的。所以,我先后参加了全国中医男性学高级培训班及全国中药GCP培训中心“GCP培训班”及“心血管”、“内分泌”等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并在四川大学“四川省中医临床学科带头人培训班”、四川省中医管理局“李孔定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继承学习班”、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院中层干部管理培训班”学习。先后师承国内外著名内分泌及脑病专家张发荣教授及全国名老中医吴康衡教授、张之文教授、陈绍宏教授,博采众家之长,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自己成长的路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激励着自己需要不懈地努力,永不停息的奋斗。今天的我,在事业的征程中还在不断努力着,医学之路绵绵流长,中医之路更是毕生要走,路漫漫兮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月17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在血管介入中心等多学科的共同协作下,成功为一位77岁高龄的老人实施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新技术,这也是四川省首例采用该技术治疗糖尿病。该技术安全性好,创伤小,第二天即可下床行走。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可怕的并发症导致失明、截肢、肾移植或透析、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与社会负担。目前对糖尿病的治疗更多是选择胰岛素等降糖类药物。该技术系从患者骨髓内提取分离干细胞,通过血管介入的方法移植到患者胰腺(胰岛),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从而重建胰岛功能即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达到从源头上治疗糖尿病的目的。该技术能使部分糖尿病患者摆脱对胰岛素和降糖类药物的依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在术后及康复阶段,我院内分泌科专家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传统的祖国医学相结合,即联合中医中药进一步促进干细胞转化和康复,以提高疗效。
暨2015年四川省糖尿病防治论坛在成都召开 经四川省卫计委、四川省民政厅批准,四川省糖尿病防治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四川省糖尿病防治论坛于12月28日-29日在成都召开。省卫计委党组成员杜波副主任,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会长杨殿兴教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陆菊明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旭光教授,四川省预防医学会马骁会长、省卫计委疾控处副处长王刚以及来自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全省各地市州三甲医院的内分泌界精英、省市地疾控中心负责人、企业和患者代表共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通过了修订的《四川省糖尿病防治协会章程》,经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四川省糖尿病防治协会第二届理事会,成都中医药大学段俊国教授当选为会长,岳仁宋教授当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华西医院童南伟教授、省人民医院陈树教授、泸医附院徐勇教授、省疾控中心吴先萍教授、绵阳市中心医院方向明主任医师、成都市疾控慢病所魏咏兰副所长当选为副会长,副秘书长由华西医院内分泌任艳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陶铮副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杨毅担任。会议由岳仁宋教授主持。 会上,省卫计委杜波副主任发表讲话,他表示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病情况形势严峻,需要广大同道共同努力,杜主任在肯定协会工作的同时,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健全协会内部运行机制,使协会在合理的规章制度下健康发展;二是拓展协会的内涵及外延,增强影响力,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三是注重合作与交流,尤其注重与糖尿病密切相关学科,如心血管学科等的联系,优势互补。副校长刘旭光教授对协会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并表示学校作为依托单位将对协会给予人、财、物全方位支持,同时也会对协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希望。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会长杨殿兴教授与四川省预防医学会马骁会长代表兄弟协会表示祝贺。会长段俊国教授表示,协会将进一步完善机制、创新交流模式,突出防与治相结合的特色,在当前新形势下探索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为整个四川地区的糖尿病防治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会后举行了2015年四川省糖尿病防治论坛。陆菊明教授、段俊国教授、华西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袁丽教授、陈树教授分别做了精彩演讲,赢得了听众们的阵阵掌声。 该协会成立于1998年,十余年来,在省卫计委、省民政厅的领导下,为四川省的糖尿病防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此届改选之后,协会将在新的形势下,把设立糖尿病筛查专业委员会、糖尿病教育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营养专业委员会、糖尿病友俱乐部、糖尿病企业联合会等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努力团结全省从事糖尿病防治领域的各届人士,为大家搭建好平台,将我省的糖尿病防治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四川省糖尿病防治协会秘书处2015.12.30
总访问量 2,750,321次
在线服务患者 1,780位
近2年诊后好评 0个
直播义诊 0次
科普文章 16篇
年度好大夫 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