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毛桃炖鸡汤:岭南补虚强身之良方
广东的饮食养生文化相当丰富,尤其是在煲汤方面,广东人民为了更好地适应岭南地区的湿热气候,研制出了许许多多的“老火靓汤”,作为平时的养生保健使用。五指毛桃炖鸡汤便是其中的一道颇具岭南特色的药膳,在粤菜馆里十分常见。我第一次喝这款汤,是在一家肠粉店里,我点了一份红烧肉和一份青菜配米饭,店员随即询问道“要不要来一份靓汤”。我扫视了一下菜单,看到了期待已久的五指毛桃煲鸡汤,便很快做出决定——就是它了!稍等片刻,炖汤的小瓦煲虽米饭配菜一同上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瓦煲,一阵清香扑鼻而入。汤色清爽鲜亮,汤中弥漫着柳絮一样的东西,尝后方知是鸡肉久炖后的残渣。品其汤,甘甜可口,极似椰奶,然比椰奶温润,且无椰奶之腻口感。忆及儿时喝北方家中炖的鸡汤,饮后多有肥腻之感,然此汤却无,配食红烧肉,反可解油去腻。不禁赞叹此汤之妙,愿同各位分享。五指毛桃炖鸡汤五指毛桃100~200g(干品,鲜品可加倍),鸡1只(约1kg),姜、料酒、盐适量。鸡可选用黄鸡或乌鸡两种,偏于阳虚或虚寒体质者宜用黄鸡(老母鸡佳),偏于阴虚或平和体质或女性经、产前后宜用乌鸡。嘱菜农连骨剁碎,或自行于家中剁碎。先将鸡肉洗净后加料酒、姜丝、盐适量,浸泡30分钟。另用清水浸泡五指毛桃(干药材)40分钟。泡好后,将鸡肉放入砂锅内,加冷水适量,再加生姜5~7片,中火煮开后改为小火,用汤勺边煮边将浮沫除去。后加入五指毛桃,文火慢炖,至少煮2小时,时间越久,香味愈浓,中间可续热水1~2次。功效:补虚,强筋骨,续绝伤,活血,调经,托毒外出,止崩带,缩小便,主娩后虚羸,温中补气,益精填髓。主治:一切羸瘦,气血不足诸证,包括小儿发育不良,老年体弱,病后、术后虚弱,产后虚损,久伤之疮不瘥者。鸡,味甘,性温,入脾、胃二经,素为温中补虚之要食,具有补虚损,益五脏,健脾胃,益精髓四大功效,适合诸体质虚弱之人如营养不良,身体瘦弱,食少纳呆,泻痢,病后体虚及产后乳少的妇女食用,但患有外感,余邪未尽及体内有痰湿者慎食。自古以来,鸡肉是老幼皆知的滋补强壮之品。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说:“鸡肉补虚,暖胃,强壮筋骨,续绝伤,活血,调经,托毒,止崩带,节小便频数,主娩后羸。”而乌骨鸡味甘,性平,亦堪选用。其入肝、肾、肺三经,具有补肝肾,益气血,调月经,退虚热四大功效,适合虚损之人,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及病后、产后或术后气血不足,体质虚弱,骨蒸劳热,消渴,遗精,滑精,脾虚久泄,女子崩中、带下者食用。《本草纲目》说:“乌骨鸡,但观鸡舌黑者,则肉骨俱乌,入药更良。肝肾血分之病宜用之,男用雌,女用雄。妇人方科有乌鸡丸,治妇人百病。煮鸡至烂和药,或并骨研用之。”据现代研究,乌鸡与一般鸡肉相比,乌鸡的蛋白质、维生素B12、烟酸、维生素E、磷、铁、钾、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均较高,而胆固醇和脂肪含量却较少。故乌鸡是补虚劳、养身体的上好佳品,又能调月经,故又受到诸多女性青睐。而老人多食乌鸡则有提高生理机能、强筋健骨、延缓衰老等功效。五指毛桃为桑科植物粗叶榕的根,因其叶分3~5裂,长得像人得五根手指,果实成熟后长得像毛桃故名。又因其原植物叶片撕裂后有乳白色汁液流出,极似牛奶,故又名五指牛奶;因其植物学上为桑科榕属,故又名五指榕;因其入药功能益气健脾,补益之力较强,堪比黄芪,故又名五爪龙、土北芪、南芪、土五加皮等。五指毛桃味甘,性微温,入肺、脾、胃、大肠、肝经,具有益气健脾,祛痰化湿,舒筋活络三大功效,适用于肺虚痰喘,脾胃气虚,肢倦无力,食少腹胀,水肿,带下,风湿痹痛,腰腿痛等病症。国医大师邓铁涛善用五指毛桃,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其具有“益气而不生热,补气而不滋腻,扶正而不碍邪,并有祛痰平喘,化湿行气之效”。在用药配伍方面,邓老治疗气虚常配伍太子参或党参,治疗脾虚失运常配伍白术、茯苓、薏苡仁,治疗肺虚咳嗽常配伍杏仁、百部、紫菀,治疗中气下陷常配伍黄芪、升麻、柴胡,治疗重症肌无力常配伍黄芪、千斤拔、牛大力。可资参考。作者:李成蹊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