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黎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医学影像科刘一之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血管外科段鹏飞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医学影像科陈珑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医学影像科倪才方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医学影像科邹建伟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医学影像科金泳海
主任医师 讲师
3.5
医学影像科沈健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4
医学影像科李波
副主任医师
3.4
医学影像科李智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王万胜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4
医学影像科杨超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3
医学影像科李明明
副主任医师
3.3
医学影像科樊宝瑞
主治医师
3.3
医学影像科李沛城
主治医师
3.3
医学影像科李婉慈
主治医师
3.3
医学影像科印于
主治医师 助教
3.3
医学影像科张帅
医师
3.3
医学影像科杜鹏
医师
3.3
医学影像科张栋
主管技师
3.3
王孝运
3.3
医学影像科杨俊
医师
3.0
肠梗阻,顾名思义,是指肠管受阻,自身分泌的消化液和吃进去的食物不能吸收或排出,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主要包括痛、吐、胀、闭,具体来说就是腹痛、腹胀,然后恶心、呕吐,还有不放屁、不大便。肠梗阻是临床急症,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就诊,耽误不得。肠梗阻的原因很多,包括黏连、肿瘤、粪块等,老年人尤其要警惕肿瘤。治疗上有手术、非手术两种。其中,肠梗阻导管是最常用的非手术疗法,也可作为手术治疗前的桥接。肠梗阻导管是在胃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设计非常巧妙。头端有5颗金属球,增加重力,远端的水囊模拟食物团块,随着肠蠕动将整根管子带向远端。医生要做的是,经鼻腔将导管放到幽门以远,最好超过屈氏韧带。如此,才能发挥导管的自我前行作用(抖音:https://v.douyin.com/NtoWaUT/;https://v.douyin.com/NtoG79n/)。传统上采用胃镜,或长鞘交换法,都比较繁琐。我们另辟蹊径,采用经侧孔快速交换法,可以简便快捷的完成置管,也减少了长鞘对患者鼻腔造成的不适。规培同学将这一小小革新,撰写了论文,发表在北图核心期刊。(DSA引导的经减压孔快速交换法置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介入放射学杂志,2021,30(11):1154-1156)。肠梗阻导管的整体观见图1。植入后,需间断向里推送(图2),一般一天2~3次,每次10cm左右,期间要复查X片,了解导管前行情况。肠梗阻导管的主要作用是减压。即使不吃不喝,人体一天也要分泌10L以上的消化液,生理情况下这些液体绝大部分经肠道吸收。一旦发生肠梗阻,未能吸收的液体集聚,使肠管扩张,而扩张的肠管吸收功能更差,如此形成正反馈。肠梗阻导管在前行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抽吸集聚的消化液。它的体外端有4个头,作用各部相同,负压引流装置千万别接错(图3)。对于部分黏连性肠梗阻,该导管可以达到治愈(图4)。对于肿瘤性肠梗阻,该导管可以明确病变的具体位置,消除肠管水肿,便于外科手术中吻合(图5)。对于腹腔广泛转移的晚期患者,该导管可以挽救部分肠管的功能,置管后可口服少量流质,再争取一段时间。
刚过35岁生日的小张,事业正蒸蒸日上。然而,4个月来他总是进食后腹胀。起初还以为是压力大,消化不良,但症状越来约重,不得已才放下工作来医院看病。做了B超,发现是大问题,肝内多发低回声灶。这种情况很可能是胃肠道肿瘤转移到肝脏的。赶紧做PET/CT,发现病灶主要在肝内,密密麻麻,很多。纵膈也有高代谢的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然而,胃肠镜并没有发现异常。验血结果:CA199升高(494.54U/mL),CA125升高(>1000.00U/mL),没有肝炎,甲胎蛋白也正常。为了明确诊断,我们给他做了穿刺活检,病理汇报却是原发性肝癌的另一类型——胆管细胞癌。在我国,90%以上的原发性肝癌都是由乙肝或丙肝发展而来的。以至于我们会有疑问:没有肝炎怎么还会得原发性肝癌。而且这种病例越来越多。其实这正是我国肝癌发病特征的新趋势。我国曾经乙肝大流行,严重的时候人群中表面抗原的阳性率高达10%。这其中一部分经历了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发展为恶性肿瘤。经过乙肝疫苗的推广,目前我国乙肝患病率已大幅度下降,15岁以下的人群几乎测不到。可以预见,将来由乙肝发展而来的肝癌(多为肝细胞癌)将非常罕见。这是肝癌病因预防的可喜成果。除了乙肝,我国肝癌的常见病因还有黄曲霉毒素、水污染(蓝绿藻)等。因此,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提出了预防肝癌的七字方针:“防霉、改水、防乙肝”。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专家在此基础上补充了新的七字方针:“戒酒、减脂、多活动”。新方针中涉及两个日益增多的肝癌病因。酒精。酒精是一级致癌物,可以导致酒精性肝硬化,进而发生肝癌。酒精的安全摄入量是0毫升,每一滴酒对身体都有害,不存在少量饮酒有益健康的道理。前几年,神刊PlosONE的论文认为茅台可以改善(ameliorates)肝癌的发生,更是令人啼笑皆非。喝酒带来的欣快感确实能让人放松、忘却烦恼,但这是否能抵消乙醇、乙醛对身体的损害,不得而知。所以,最好是滴酒不沾,要喝就要喝开心,闷酒无意义的酒是最亏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包括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硬化。NAFLD是代谢综合征的一种表现,其患病率正在快速上升。没错,吃的太好也可以导致肝癌,因此要“减脂、多活动”。有位同事说,NAFLD导致肝癌的路走不通,因为还没生肝癌就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去了。话糙理不糙,NAFLD导致的肝癌基础病更多,治疗更困难。有兴趣可阅读《一息尚存,难道饥饿是最好的补药》。回到小张这个病例,他没有肝炎,也不肥胖,少量饮酒,不大会摄入太多黄曲霉污染的食物。这样的普通人很多,为什么偏偏他生了肝癌。这就不得不说一种消极的观点:运气不好。2017年顶级期刊Since发文,科学家从涵盖48亿人的69个国家收集海量数据,对32种癌症进行研究,发现28.9%的癌症相关突变归因于环境因素,5%来自遗传因素,而66.1%源于DNA复制的随机错误。也就是说三分之二的癌症都是随机产生的,既然是随机的当然不好预防了。因此,我们要坦然,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当然,也不用太悲观,除了病因预防还有一条防线:体检。发现的越早,治疗的越早,效果也就越好。
经皮经肝胆道外引流术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介入方法之一。尽管没有恢复胆汁的生理引流,但创伤很小,不容易感染。生存获益甚至还优于胆道支架。请参考《眼睛黄、皮肤黄、小便黄,是为什么》。带着外引流管确实不方便,但维护的好,是可以正常工作生活的。笔者工作中,有长期带管的病友,照样登庐山观如琴湖,活得很有尊严。这里介绍外引流维护的几个要点。第一,引流管的体内端有圆形的袢,暴力牵拉会损伤肝脏,导致大出血。因此,体外部分要固定在患者身上,而不是由家属提拿,家属与患者步调不一致时很容易牵拉。平卧时也不要把引流管绑死在床边。第二,引流袋内的胆汁要经常倒掉,避免重力牵拉。引流袋不能高于身体,避免胆汁反流,造成感染。为防止反流,可暂时关闭引流管,但换好体位后要注意开放。遇到过家属在家更换引流袋,忘记打开管子上的夹子,导致无法引流,胆汁沿穿刺点渗漏。第三,引流管近皮肤处的刻度要记牢,及时发现移位。建议用塑料敷贴固定引流管,要形成一定的弧度,避免引流袋重力的垂直牵拉。一般情况,引流袋每周更换1次,可在家完成。而引流管的更换要到医院,一般3~5月更换一次。第四,旋下引流袋,用螺帽封堵引流管,透明敷贴固定好,可以洗澡。原则是不移位,不进水。擦干身体后,消毒穿刺点,重新固定,接引流袋。第五,正常胆汁呈金黄色,放置时间长会变深。当引流管内出来的新鲜胆汁颜色很深时,要考虑感染,可用生理盐水冲管,一般5~7ml,不感到胀为宜。不要抽吸,避免引流管侧孔堵塞。如不改善,或出现发热,引流的胆汁有臭味,要及时就医。第六,引流管出血、穿刺点渗漏、引流管移位脱出或体外打折,要及时就医。第七,每天要记录引流胆汁的量,一般300~800ml/天,如突然减少,或明显增多,要及时就医。第八,无感染、无出血、金黄色的胆汁,用纱布过滤后可以口服,有利于消化和营养。不要加热,会破坏营养成分。据说不苦,像中药样的味道,涩涩的。所谓的苦胆汁,是胆囊里的液体,经过浓缩的,非常苦。而胆道引流的胆汁,量很大,苦味已被稀释。
总访问量 750,267次
在线服务患者 410位
近2年诊后好评 0个
直播义诊 0次
科普文章 65篇
年度好大夫 0位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