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伟德
主任医师 教授
三部普外科主任
普外科胡祥
主任医师 教授
胃肠外科主任
普外科谭广
主任医师 教授
肝胆外科主任
普外科尚东
主任医师 教授
副院长
普外科董擂
主任医师 教授
3.9
普外科张桂信
主任医师 教授
3.9
普外科毕伟
主任医师 教授
3.8
普外科张健
主任医师 教授
3.8
普外科范家乔
主任医师
3.8
普外科宝全
主任医师 教授
3.7
李克军
主任医师 教授
3.7
普外科王忠裕
主任医师 教授
3.7
普外科梁品
主任医师 教授
3.7
普外科罗海峰
主任医师 教授
3.7
普外科金实
主任医师 教授
3.7
普外科程雷
主任医师 教授
3.7
普外科王嘉
副主任医师
3.7
普外科张伟国
主任医师 教授
3.7
普外科刘焕然
副主任医师 教授
3.7
普外科李冰
主任医师 教授
3.7
王长淼
主任医师 教授
3.7
普外科尹逊国
主任医师 教授
3.7
普外科齐清会
主任医师 教授
3.6
普外科孙忠义
主任医师 教授
3.6
普外科田大宇
主任医师 教授
3.6
普外科张隽开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普外科徐雪东
教授
3.6
普外科王正林
副主任医师
3.6
普外科牟国煜
副主任医师
3.6
普外科王玉林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曹亮
副教授
3.5
普外科张盛林
副主任医师
3.5
普外科姚晨辉
副主任医师
3.5
普外科刘沐苍
副主任医师
3.5
普外科殷朔
教授
3.5
普外科梁国刚
教授
3.5
普外科罗鹏
副主任医师
3.5
普外科张庆凯
副主任医师
3.5
胃肠外科张驰
副主任医师
3.3
普外科向甫
主治医师
3.5
李朋
主治医师
3.5
普外科刘葛
教授
3.4
普外科邓中慧
副教授
3.4
普外科温伟
副教授
3.4
普外科李爽
医师
3.4
专家简介:董擂,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肝胆胰脾、胃肠等消化道良恶性疾病、甲状腺肿瘤的诊治及肥胖糖尿病外科治疗,尤其擅长胆系疾病和各种疝(腹股沟疝、切口疝
造口旁疝一旦出现不会自愈,手术修补薄弱的肚皮部分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但由于造口旁疝和常见的疝气不同,腹壁造口这个缺损是有功能的,是必须要保留的,手术时不能修补完全。所以就算手术治疗造口旁疝,还是无法解决根本病因。因此,当造口旁疝的肿块尚不太大时,可以先保守治疗,使用专用的腹带紧紧裹住腰腹,局部压迫增加腹压,防止造口旁疝扩大。但如果患者的疝块较大,难以回纳,就有发生肠梗阻和肠梗死的可能,应立即采取手术治疗。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造口旁疝? 接受过腹壁造口手术的患者在站立时,造口周围出现无痛或有痛的肿物膨出,就要高度怀疑时造口旁疝。 少数患者的造口旁疝进展严重,已经出现肠梗阻,嵌顿和瘘管,皮肤损害或坏死时,就需要及时手术治疗。 医生还会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来判断疝的大小、疝出的肠管是哪部分。 造口旁疝的症状: 造口旁疝早起没有明显的临床体征,只是腹部的造口轻微膨胀,突出成一个包块,在咳嗽,搬重物,用力排便排尿时,包块会变大、变得更突出;平躺时包块受重力影响,会变小甚至消失。 随着造口旁疝病情发展,站立时腹部突出的包块越来越大,就会由于牵拉腹壁出现腹痛;突出的肠管受到肚皮疝口的压力,造成局部坠胀不适、消化不良、造口排尿排便不畅等症状。当腹部剧烈疼痛,腹胀、恶心、呕吐,无法排便排气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防止由肠管嵌顿导致的肠梗阻、肠管坏死。
总访问量 1,509,268次
在线服务患者 3,016位
近2年诊后好评 0个
直播义诊 0次
科普文章 34篇
年度好大夫 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