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焦虑症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镇静和抗焦虑系列问答:问:镇静和抗焦虑这两个概念之间的交集和差异是什么?答:警醒程度由高到低分为过度警醒(焦虑、烦躁)、正常警醒(注意集中听课)、警醒轻中度下降(思维不敏、有些发呆----镇静)、警醒重度下降(瞌睡----催眠),由此可见,氯硝西泮降低警醒度,当然能抗焦虑。如果降的很精准,达到正常警醒,则不影响学习和工作,这是最理想的;但经常没那么准,会矫枉过正,降至镇静水平,对学习和工作多少有一些影响,患者还能忍。如果降到催眠的水平,那就说明降的太过分了,需要氯硝西泮减量。所以,焦虑与镇静-催眠是警醒的两头,镇静-催眠药降低警醒度,自然就抗焦虑;相反,你要是用阿立哌唑提高警醒度,那就可能加重焦虑。问:刚开始吃氯硝西泮的时候,会有早上起不来床,肌肉松弛等镇静效果,可是焦虑却很明显答:按理,氯硝西泮上去1小时,镇静催眠一出现,焦虑就该减轻,你讲的“焦虑却很明显”难以用药理解释。问:吃氯硝西泮两个月的时候,早上能起来床了,肌力也有了,这是说镇静效应逐渐耐受了吧,可是抗焦虑效果却越来越好答:这是因为药物打断了“担心----增加警醒度-----引起焦虑-----进一步增加警醒度-----进一步加重焦虑”的恶性循环,通过“降低警醒度-----减轻焦虑-----进一步降低警醒度-----进一步减轻焦虑”而回归良性循环。问:从我的经验看镇静效果会耐受,可抗焦虑效果却不会答:也会。你忽略了焦虑自身的发展过程,有的焦虑是开始用药效果好,过一段时间原来的药量就不灵了,需要增量,你可以说是药效耐受,也可以说是焦虑本身在加重;有的焦虑是开始用药效果好,过一段时间原来的药量就导致瞌睡,需要减量,这说明焦虑自身在减轻,病人才耐受不住原来的药量。而你是用药后,焦虑向良性循环发展,逐渐好转;镇静效应也在耐受,所以疗效、副反应都在改善。问:您书里说唑吡坦激动GABA受体上的α1位点,镇静催眠,降低警醒度,按理说应该有抗焦虑的效果,但是实际上它只催眠不抗焦虑,这不就矛盾了吗?答:其实唑吡坦也抗焦虑,但由于唑吡坦的特点是起效快、催眠效力强,持续作用时间短。具备快、强、短特点的适合用于催眠,不适合抗焦虑,因为抗焦虑希望药物作用时间长,又不能强到让病人瞌睡。??问:我看您书里写的镇静和抗焦虑是激动GABAA受体上不同位点导致的?答:有这么回事,那只是不同位点有不同的优势作用而已,相互之间不是绝对孤立的。就像是文科生也学过数学,只是不如理科生强而已。??问:药物的镇静效能和抗焦虑作用能否划等号,是否都是降低警醒度?答:镇静效能和抗焦虑作用大抵平行,有镇静效能的,一定抗焦虑;但反过来说,抗焦虑的未必都镇静,例如黛力新、丁螺环酮、舍曲林都不镇静,甚至还有些提高警醒,却照样抗焦虑,因为那是走的另一条路,增加5-羟色胺能传导,以迟钝情感。
焦虑症抑郁症久治不愈是什么原因?焦虑症抑郁症就目前来看,就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发病年龄年轻化,十几岁的学生成为了高发人群。焦虑症抑郁症还有一个麻烦就是治疗周期长,不像感冒,一二周就能好。焦虑症抑郁症的治疗时间一般按月计算,少则半年,多则数年。要是治疗不得当就可能有长期服药治疗。焦虑症抑郁症久治不愈,或是经常复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并不是焦虑症抑郁症就不能治愈,这个应该要明白的。而有的患者久治不愈的原因可能有这么几个。一、焦虑症抑郁症的本质就是大脑功能减退,大脑不能正常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出现神经递质减少,神经功能调节异常。一个是患者对于焦虑症抑郁症这个疾病不了解。有的患者会说了怎么不了解了,我太了解了,情绪低落,兴趣减少,疲乏无力,提不起精神,没有希望,悲观失望。紧张恐惧害怕担心,心慌胸闷气短。严重时有死的想法。其实这些仅仅是焦虑症抑郁症的症状而已。焦虑症抑郁症的本质并不是这么简单的,焦虑症抑郁症的本质就是大脑功能减退,神经递质减少。可能还和神经内分泌、激素、炎性因子有关。就目前医学科学而言,神经递质机制被广泛接受,因此研发出有效的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的药物——抗抑郁药物。有的患者要问又不是老年痴呆,年纪轻轻怎么大脑功能就减退了?大脑功能减退和老年人大脑功能衰退不是一回事,不能混淆。大脑功能减退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引起大脑功能减退的因素可以是精神因素,如精神压力或精神刺激。但更多的还有非精神因素,如过度用脑、病毒细菌感染、雌激素波动、长期失眠、生活不规律、脑部病变、寒冷、光照减少甚至上班路途遥远等等因素都可能引起大脑功能的减退。二、抗抑郁药物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缓解焦虑症抑郁症的症状,但停药后容易复发。大脑功能减退后,大脑不能正常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出现神经递质减少,失去平衡,出现神经功能调节异常。我们人体所有器官的功能要正常发挥,必须要神经功能的正常调节。所以神经功能调节异常除了出现情感、思维、行为异常外,还可以出现很多器官功能的异常,就是出现躯体症状。而大脑功能一旦减退后,靠大脑自身几乎很难恢复正常,所以很多患者都会复发,或是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无效。而大脑功能的损伤程度和病程有关,还和复发次数有关。病程越长,对大脑功能的损伤越大,复发次数越多,对大脑功能的损伤越大。这是从焦虑症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来说,而患者这方面是什么情况呢?很多患者几乎不会在出现情绪问题而及时去医院就诊,总认为情绪问题只是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靠自己可以调节好的。还有的患者即使及时去医院就诊,还不愿意服药治疗,认为药物副作用大,药物有依赖性,吃了就停不了了。其实抗抑郁药物并没有想象的那样有很大副作用,大多数人都可以承受。还有抗抑郁药物确实没有依赖性,有依赖性的而是那些不起眼的安眠药。有些患者在抗抑郁药物治疗时,还使用了增效剂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哌拉哌酮、鲁拉西酮、利培酮等等,这些药物的副作用相对会大些,有的患者还可能出现代谢异常,如肥胖,血脂血糖升高。而这些副作用不能算在抗抑郁药物的头上。三、在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的同时还可以试试进行损伤大脑功能的康复治疗。大多数安眠药都有依赖性,包括如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奥沙西泮、佐匹克隆、唑比坦等等。所以焦虑症抑郁症要想有好的治疗效果,就必须及时就诊服药治疗,这里为什么会强调服药治疗,因为有些患者就诊后不愿意服药治疗,结果是病程拖长,影响治疗效果。还有一个就是可以试着对损伤的大脑功能进行康复治疗。大脑功能一旦减退后靠大脑自身几乎很难恢复正常,所以可以试试进行大脑功能的康复治疗。焦虑症抑郁症就是大脑功能减退后引起的神经递质减少了失去平衡,出现的神经功能调节异常。大脑功能一旦减退后靠大脑自身几乎很难恢复正常,所以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复发或是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无效。治疗必须要改善大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