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筋膜炎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筋膜炎,你想了解的都在这!筋膜炎是一种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根据发病部位不同,症状有所差异。(一)颈肩肌筋膜炎颈肩背部会有广泛的疼痛、酸胀、沉重感,还可能伴有麻木感,并且感觉僵硬、活动受限,疼痛可向后头部及上臂放散。疼痛呈持续性,受到感染、疲劳、受凉、受潮等因素影响时会加重。查体时可发现颈部肌肉紧张,压痛点常在棘突及棘突旁斜方肌、菱形肌等部位,压痛较为局限,不会沿神经走行放散,且发病缓慢、病程较长。(二)腰背肌筋膜炎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使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而出现症状。患者常感到腰背部疼痛、酸软无力,这种疼痛在早晨起床后或者天气变化时可能加重,适度活动后症状会减轻,但活动久了又会加重,容易反复发作。在急性期,肌肉紧张度明显,活动困难,影响正常生活;若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转为慢性筋膜炎,症状会长期反复发作,稍微受凉或劳累,肌肉酸痛、乏力的症状就会马上出现。医生检查时,可能发现腰部活动无明显影响,也可能没有明显肌肉痉挛,腰部可能有广泛压痛或者毫无压痛。(三)足底筋膜炎多由足底肌肉受到外力暴力冲击或者长时间走路引起局部肌肉劳损,导致局部筋膜发炎。最常见的症状是脚跟疼痛与不适,也是引起脚跟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早晨下床时第一步疼痛最为明显,这是因为经过一夜休息,足底筋膜不再负重而处于较为缩短的状态,随着行走,足底筋膜被牵拉次数增多,症状可能再现。(四)嗜酸性筋膜炎和结节性筋膜炎嗜酸性筋膜炎在临床上较少见。结节性筋膜炎又称为假肉瘤性筋膜炎,是一种反应性、自限性浅筋膜的结节性纤维母细胞增生病变,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外伤或感染有关。(五)其他部位筋膜炎筋膜炎还可发生在肢体其他部位,如肢体皮肤肿胀,或兼有皮肤红斑及关节活动受限。侵犯部位以下肢尤以小腿多见,其次为前臂。患肢上举时,病损表面凹凸不平,沿浅静脉走向部位可见坑道状凹陷,可伴不同程度色素沉积。病变累及关节附近时可致关节挛缩和功能障碍。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少数可伴关节或肌肉酸痛、乏力、低热等。筋膜炎患者还可能出现一些共性的症状,如肌肉僵硬、活动能力受限,在急性发作期间活动能力还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明显的沉重感,部分患者还会有晨僵现象,早起后明显有肌肉僵硬、患处疼痛的症状,随着不断活动症状会得到缓解。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麻木感、灼烧感,尤其是活动的时候症状较为明显,少数患者甚至会有体温升高、白细胞增高等情况。二、筋膜炎的治疗方法筋膜炎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旨在减轻炎症、缓解疼痛、恢复功能并防止复发。(一)一般治疗休息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适当休息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例如,卧床休息或对局部进行制动,在急性期过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像颈肩肌筋膜炎患者,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或保持不良姿势,让肌肉和筋膜得到充分休息,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如果是足底筋膜炎患者,减少长时间的站立和行走,避免对足底筋膜的过度刺激,有助于炎症的消退。热敷和冷敷热敷:在筋膜炎早期或慢性期,热敷是常用的方法。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从而缓解疼痛。患者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例如,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热敷腰部能够使腰部肌肉放松,减轻肌肉紧张和疼痛。热敷的原理是通过热量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液流量,带来更多的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和炎症因子。冷敷:在筋膜炎疼痛较为严重,特别是局部有肿胀或炎症急性期的早期,冷敷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例如,对于急性发作的足底筋膜炎,在疼痛部位冷敷10-15分钟,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充血和渗出,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但冷敷时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可使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于患处。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对于筋膜炎的恢复至关重要,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锻炼加重病情。例如,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可通过小燕飞动作、五点支撑法等方式加强腰背肌的力量。小燕飞动作即患者俯卧在床上,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形似小燕子飞。五点支撑法是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掌、双肘、肩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到肩部、腹部、膝关节一条直线,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这些锻炼可以使肌肉得到放松,增强肌肉对筋膜的支撑和保护作用,减轻筋膜炎的症状。对于足底筋膜炎患者,可以进行足底筋膜伸展训练,如用手将脚趾向上拉,以拉伸足底筋膜。(二)药物治疗外用药物部分筋膜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等症状,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双氯芬酸钠软膏、洛索洛芬钠凝胶贴剂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这些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能够起到镇痛、消炎的作用。例如,对于肩颈部筋膜炎患者,在疼痛和炎症部位涂抹双氯芬酸钠软膏,药物透过皮肤渗透到炎症部位,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局部疼痛和肿胀。口服药物若经外用药物后症状未得到有效改善,还可遵医嘱联合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镇痛、解痉、消炎的作用。对于一些慢性筋膜炎患者,根据具体症状还可能服用缓解肌肉僵硬、痉挛的药物,如妙纳(乙哌立松)等。此外,如果筋膜炎是由其他疾病引起,如与代谢性疾病(如痛风)或类风湿性疾病有关,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药物治疗,如痛风患者要控制饮食,用药物控制尿酸;类风湿性疾病患者需要使用药物控制类风湿因子的释放。(三)康复治疗拉伸锻炼筋膜炎在长期、反复的过程中,病情不稳定时好时坏,需要进行适当的拉伸锻炼。例如,对于患有颈肩肌筋膜炎的患者,可以进行颈部和肩部肌肉的拉伸运动。将头向一侧倾斜,用手轻轻将头向同侧肩部拉,以拉伸颈部侧面的肌肉;双手在背后交叉,然后将手臂向上抬起,拉伸肩部肌肉。这种拉伸锻炼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筋膜的压力,促进组织的修复。关节活动锻炼在筋膜炎治疗过程中,适当的关节活动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对于下肢筋膜炎患者,在疼痛缓解期可以进行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锻炼。膝关节伸直和弯曲的动作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减轻筋膜的负担。同时,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活动也有助于改善下肢的功能。(四)手术治疗手术适应症当筋膜炎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患病时间较长,导致筋膜增生、肥厚、粘连,甚至纤维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例如,一些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足底筋膜出现严重的粘连和纤维化,导致疼痛无法通过保守治疗缓解,此时手术可能是一种选择。手术方式手术方式包括筋膜切开减压术、切除结节、修补筋膜、分离粘连及切除皮神经等。例如,对于有明显结节的筋膜炎患者,可以切除结节并修补筋膜;对于筋膜粘连严重的情况,进行粘连分离手术。但手术只能解决一处的症状,且有一定的风险,所以仍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1。三、筋膜炎治疗的常见药物筋膜炎治疗的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综合考虑。(一)中药口服中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不同证型的筋膜炎服用不同的中药。如果感受风寒刺激局部筋膜产生炎症,出现局部遇冷后疼痛加重,并且局部紧张痉挛,可口服葛根汤或者羌活胜湿汤,可以有效祛风、散寒、缓解紧张痉挛的症状。对于局部疼痛明显并且出现针刺样、固定位置疼痛症状的患者,口服舒筋活血汤。而慢性筋膜炎患者,局部过度劳累之后出现明显疼痛,伴随有患病部位的肢体酸软、无力症状,甚至全身乏力的症状,则应服用八珍汤或者当归补血汤。还有一些中成药,如痹祺胶囊、通塞脉片、血塞通片、金乌骨通胶囊、活血止痛胶囊等,也可用于筋膜炎的治疗,它们具有活血、通络、止痛等功效13。外用中药可以使用狗皮膏或者伤湿止痛膏外用,也可使用金黄软膏或者三色外敷膏外涂,这些外用中药可以有效治疗筋膜炎。例如,伤湿止痛膏具有祛风湿、活血止痛的作用,贴于患处能够缓解筋膜炎引起的疼痛和不适。(二)西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这是治疗筋膜炎的常用药物,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洛索洛芬钠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体内的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例如,布洛芬缓释胶囊,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缓解筋膜炎患者的疼痛症状。但是,这类药物不宜长期应用,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引起胃肠道不适,如胃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其他药物对于有肌肉僵硬、痉挛症状的患者,可使用妙纳(乙哌立松)等肌肉松弛剂来缓解肌肉紧张。此外,在局部疼痛严重时,还可使用外用的扶他林乳膏等,直接涂抹于患处,减轻疼痛。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筋膜炎,如与代谢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筋膜炎,可能需要使用控制原发病的药物,如痛风患者使用降尿酸药物,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使用抗风湿药物等。四、筋膜炎物理治疗手段物理治疗是筋膜炎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肌肉痉挛等。(一)热疗热敷热敷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热疗方法。患者可以使用热水袋、热毛巾或热敷贴等进行热敷。热敷的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炎症因子的吸收和消散,从而缓解筋膜炎引起的疼痛和肿胀。例如,对于颈肩肌筋膜炎患者,热敷颈肩部可以使肌肉放松,减轻肌肉紧张和疼痛。红外线疗法红外线疗法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穿透皮肤,作用于深部组织。红外线可以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引起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组织的营养供应,同时促进炎症物质的消散和吸收。在进行红外线治疗时,患者需要暴露治疗部位,治疗仪器与皮肤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为30-50cm左右,治疗时间为15-20分钟,每周可进行3-5次。这种疗法常用于腰背肌筋膜炎、足底筋膜炎等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局部功能21。(二)透热疗法超声波疗法超声波疗法是通过超声波的机械效应、温热效应和理化效应来治疗筋膜炎。超声波可以使局部组织细胞受到微细按摩,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其温热效应可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在治疗时,治疗头与皮肤紧密接触,移动速度均匀缓慢,治疗强度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一般每次治疗5-10分钟,每周2-3次。超声波疗法对于缓解筋膜炎患者的疼痛、减轻肌肉痉挛和促进组织修复有较好的效果。超短波疗法超短波疗法是利用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使局部组织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热效应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血管通透性,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和吸收;非热效应可以调节神经功能,减轻疼痛。治疗时患者需要躺在治疗床上,治疗电极放置在患处两侧,治疗剂量根据病情调整,每次治疗10-15分钟,每日1次。超短波疗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筋膜炎,尤其是炎症较明显的急性期患者。(三)按摩与推拿按摩按摩是临床上治疗筋膜炎最常用而且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按摩师通过揉、压、拔、拿、捏、扣等手法动作,对疼痛部位进行按摩,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达到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作用。例如,对于腰背肌筋膜炎患者,按摩师在腰部肌肉和筋膜上进行揉法、按压法等操作,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缓解筋膜的压力,减轻疼痛。按摩的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加重患者的疼痛。推拿推拿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对于筋膜炎也有很好的疗效。推拿可以针对筋膜炎患者的肌肉和筋膜进行针对性的操作,如松解粘连的组织、调整肌肉的紧张度等。例如,对于颈肩肌筋膜炎患者,推拿师可以通过对颈部和肩部肌肉的推、拿、按、摩等手法,调整颈椎和肩部的关节位置,改善肌肉和筋膜的功能状态,减轻疼痛和活动受限的症状。(四)其他物理治疗方法冲击波治疗冲击波治疗对于筋膜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它可以通过深层的冲击波直达肌肉深层,消除肌筋膜炎痛点和松解肌肉。冲击波的能量可以刺激局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在进行冲击波治疗时,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示保持合适的体位,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的疼痛或不适,但一般都能耐受。一般需要进行多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3-7天,具体治疗次数和间隔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激光疗法激光疗法是利用激光的生物刺激作用来治疗筋膜炎。激光可以调节局部组织的代谢,促进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减轻炎症和疼痛。不同类型的激光在治疗筋膜炎时的参数有所不同,例如低强度激光疗法,治疗时激光探头照射在患处,每次照射时间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每周进行多次治疗。激光疗法具有非侵入性、副作用小等优点,适用于一些轻度筋膜炎患者或作为辅助治疗方法。
酸胀紧痛,警惕肌筋膜炎你是不是时常感觉到腰酸背痛,这也疼那也疼,早上起床痛,晚上睡觉会痛,天气冷了也会痛,以为自己是缺乏锻炼,坐又坐不久,走也走不远?骨科、神经内科看一圈又好像没有什么大问题?这时候,请来疼痛科门诊,您的问题,很有可能就是:肌筋膜炎。什么是筋肌膜炎?在了解筋膜炎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筋膜。所谓筋膜,其实就是包围着内脏、关节、肌肉的一种结缔组织,在人体各组织器官间广泛分布,有一定的张力和弹力。平时买肉时,有些瘦肉上刚好有一层白色的、有柔韧性的薄膜,其实就是筋膜。与此相似,人体中也有这样的组织,称之为筋膜。当筋膜受到损伤之后,会出现疼痛、肌肉发紧或无力、肌肉痉挛等表现,这种病医学上叫肌筋膜炎性痛、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它是一种软组织疼痛综合征,以局部疼痛及由触发点产生的牵涉痛为主。为什么会得肌筋膜炎?01过度使用或过度劳累肌筋膜炎经常发生在肌肉、筋膜和韧带频繁使用或受力过大的部位,例如手臂、腿部、背部等。长时间重复性活动或异常剧烈的运动,以及长期单一姿势工作,如久坐、久站、长时间低头等,使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造成肌肉和筋膜的劳损,进而引发肌筋膜炎。02肌肉损伤直接撞击、拉伤或扭伤某个肌肉区域也可能导致肌筋膜炎。这种情况下,肌筋膜受到损伤,从而引发炎症反应。03长期不良姿势久坐不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采取错误的姿势,会给肌筋膜施加压力,导致炎症和疼痛。办公室人员长时间坐着工作,容易造成颈部和背部肌筋膜炎。04环境影响寒冷、潮湿的环境会使肌肉和筋膜受到刺激,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引起无菌性炎症。湿冷可使肌肉血管收缩、缺血、水肿引起局部纤维浆液渗出,最终形成筋膜炎。05.肌肉紧张或压力:心理压力或情绪问题可能导致肌肉紧张,从而引发肌筋膜炎。06.代谢或激素异常:某些代谢性疾病或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与肌筋膜炎的发生有关。哪些地方容易得肌筋膜炎?1.颈肩2.臀肌筋膜炎3.腰背肌4.足底肌筋膜炎有哪些症状表现?局部肌肉痛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疼痛呈紧束感或重物压迫感,腰、背、骶、臀、腿、膝、足底、颈、肩、肘或腕等均可发生。缺血性疼痛局部受凉或全身疲劳、天气变冷会诱发疼痛,深夜睡眠中会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动后减轻但常在长时间工作后或傍晚时加重,当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甚至情绪不佳时也可疼痛加重。固定压痛点体检时发现局部肌肉紧张、痉挛、隆起、挛缩或僵硬。压痛点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点附近或两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处,压痛点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结或痛性肌索疼痛科治疗肌筋膜痛有啥绝活?1一般治疗避免不良姿势,避免肌肉过度劳损,定期拉伸紧张痉挛肌肉,加强弱侧肌群锻炼,建议每隔2-4小时进行一次拉伸放松,注意拉伸时要舒缓,避免快速和过度用力。2物理治疗肌贴、冲击波、红外线、超短波、威伐光、微电流、高能量激光等物理治疗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疼痛。3药物治疗消炎镇痛、消肿解痉类口服药物能迅速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外用中西药贴剂对很多患者也有效,但注意用药疗程,避免长期应用导致的副作用。4针刺注射治疗干针、湿针、电针、针灸等针刺治疗;痛点类固醇激素及臭氧注射松解治疗,往往针到患处,见效快且持久。5微创手术松解治疗临床上不少症状顽固、久治不愈的病人,可以考虑微创手术治疗,其中超声引导下的水分离松解及射频松解,治疗效果尤为理想。超声可定位应激点位置,为射频进行精准引导,同时能避免并发症发生。应用射频热凝方法,松解局部挛缩粘连的肌筋膜,灭活局部异常增生的末梢神经,增加局部肌肉的血液供应,同时再对周围组织通过注射药液进行分离松解,对肌筋膜粘连或挛缩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温馨提醒:单凭理疗或微创治疗的手段,不可能完全解决腰背疼痛问题,骨肉相连,肌肉才是支撑骨头的基础,必须利用专门的力量训练,着重加强相关肌群的锻炼,这样双管齐下才能真正的达到「根治」的效果。具体锻炼的方法,因人而异,少量多次锻炼,持之以恒才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