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服方法(就诊患者必看)
(一)中药煎服法1每次熬一副中药,喝完再熬下一幅。一副药一般需要熬两次。2熬药时,先将药物用冷水泡1小时以上(发烧患者只泡20分钟亦可)。加水适量,一般加水淹没过药材再多一些即可.加水的量要保证每次熬完倒出的药水有两个吃饭的饭碗那么多,儿童则一碗半或两碗。3、泡完药后,先熬第一次。将药物连同泡药的水一起,盖锅盖用大火烧开,烧开后再揭开锅盖改为中火熬. 中火熬5至15分钟(具体时间要听医生安排)。然后将药汁倒入空碗中待用。4、再添加冷水于锅中熬第二次。这一次水较第一次稍多点,大火烧开后改为中火熬15至30分钟(具体时间听医生安排)。熬好后将药汁倒出与第1次的药液混合即可服用。5、服用方法:成人及7岁以上儿童将药汁大致分为4等分喝,相当于一副药熬的时候熬两次,每次熬两碗药水出来,总共四碗水,一天喝三次或两次均可,两天内喝完;1-7岁大小的儿童一次仅需服用半碗水。一岁以内听从医生安排。未特殊说明者空腹服药或餐后半小时以后再服均可,幼儿发烧者尤其不宜进食后立即服药。备注:1中药熬两次的目的:中药的煎煮时间长短对药物成分提取有很大影响;例如要获取葱姜蒜的辛辣成分需要快速爆炒,藿香等药物的辛香之气也不宜久煎,否则挥发入空气中。羊肉老母鸡需要久炖才能熬出鲜汤,黄芪、人参等补药也需要久煮才能把药物成分都熬入药汁当中。但临床上往往这两类药物都会出现在同一张处方中,我们就采取第一次速熬第二次慢熬的方法,使得不同类型的药物成分都能溶入药汁当中;此外,熬两次也是为了更多的提取药物成分。但一般不提倡熬三次。2熬药用不锈钢锅和砂锅熬药均可。用砂锅熬需要注意熬药中途不加冷水,药倒出后,也需要等锅冷却后再加水,否则砂锅高温下接触冷水容易破裂。3处方中凡是含有豆蔻、砂仁、益智仁、酸枣仁、五味子、冬瓜子、瓜蒌子这类种子药物的,需要将这些药物锤碎,否则难以熬出成分。4熬药时间是计算中火时间,因为用不同的锅、熬不同量的药水,烧开的速度不一样。所以大火时间不需要计算。5从我院门诊拿药的患者需注意:我院中药为小包装饮片,熬药时需将药材从药袋中取出(葶苈子、石膏、滑石等用白色布袋包装的面也需要把白色布袋撕开再熬更好)本院小包装饮片大多都是10克1袋,但处方里有部分药的使用剂量为一副药用5克或15克,所以这类药物中的5克部分药房会单独装在一个口袋中,请将其大致均匀分在几幅药中。例如处方开了黄芪15克,共2付药,而黄芪是10克一袋,那么每幅中只有一袋黄芪(10克),另有一个小口袋中也装了一袋黄芪(10克),请将此袋黄芪从药袋中取出分为两半倒入两幅药中,这样就可以保证每幅药是15克黄芪。 (二) 食物禁忌及其他注意事项小儿疾病饮食禁忌:油腻食物如猪油、奶油、猪蹄,炖肉时切勿油腻,发病急性期不吃。发物如牛羊肉、海鲜、黄鳝、泥鳅,醪糟,温、燥的食物如饼干、巧克力、薯片、烧烤火锅。炒瓜子花生、开心果、炒板栗。这些食物需要在发病急性期禁忌,缓解期可以适当食用。生冷食物如酸奶、冷冻饮品原则上应当绝对禁忌。鸡蛋不宜天天吃,一周2-3个蛋即可,有胆囊炎、胆结石等存在肝胆湿热体质的患者尤其需要注意。婴幼儿进食不宜多,1岁以上儿童睡前三小时不宜常规进食(包括牛奶奶粉)。患病期间尤其注意。秋冬季节避免卧室开窗睡觉,好的空气其评价指标不仅是含氧量的高低,温度的恒定性也非常重要!夏日炎热季节可以开窗。发热患者发热期间不能吃肉和过多牛奶,宜进食易消化清淡食物。肠胃病饮食禁忌:少食辛辣生冷。葱姜蒜辣椒等家常味可以适量食用,不宜禁绝。不宜长期喝稀饭。脾胃虚寒者避免过多服用牛奶。胆囊疾病进食要规律,少吃油腻、少吃蛋皮肤病食物禁忌:过敏性皮肤病(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皮炎、银屑病进行期)忌口食物:葱姜蒜(少吃),辣椒、胡椒、八角、茴香、海鲜、牛羊肉、驴肉、狗肉、鹅、鸡、鸽子、菌类、笋子、香菜、芹菜、韭菜、折耳根、厚皮菜、春芽、泡菜、醪糟、腌菜、烟熏制品、酒、咖啡。痤疮、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忌食:油腻食品、甜食、辛辣制品。白癜风忌食:水果(含维生素C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