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精选 腕管综合征有何表现?如何鉴别?
腕管综合征是神经科和骨科常见病,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压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易患因素①职业因素:如家庭妇女、打字员、木工、推拿师等长期从事和手部活动有关的职业人群。②疾病因素:腱鞘囊肿、神经鞘膜瘤、脂肪瘤、外伤后血肿机化等局部因素导致正中神经受压引起。另外一些内科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病、关节炎、红斑狼疮、肢端肥大症等也可诱发该病。③生理因素:妊娠和生产的妇女易患此病,尤其在妊娠后期,但此类患者多在生产2周后自然缓解。临床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手腕及手指麻木、针刺感和疼痛,若单侧发病,多为优势手侧。其次可有手部无力、酸胀、笨拙,手指僵硬,不能屈曲等表现,常在做家务、骑电动车、看报纸、打电话时诱发。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在夜间休息时被麻醒,在不停甩手后症状缓解。病理生理本病早期是以髓鞘脱失为主,主要影响感觉神经纤维,故多数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麻木和疼痛症状。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则会继发轴索变性,当累及到运动神经纤维时,会出现手指无力、易疲劳、不能持重物等表现,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手部大鱼际处肌肉萎缩现象。查体表现感觉异常:在正中神经分布范围内,除麻木和疼痛外,还可出现两点辨别觉和痛温觉的减弱或消失。值得注意的是,在腕管综合征时手掌大鱼际处表面皮肤感觉正常(支配手掌大鱼际处表面皮肤的手掌支在腕以上3cm处就已经分出)。正中神经感觉支配区腕管综合症的刺激性试验①Tinel征(叩击实验):将患者手腕平放在桌子上,检查者用食指或中指从近端到远端轻叩患者正中神经。如患者出现拇指、食指和中指有「放电」样麻木感,即为阳性(敏感性 60%,特异性67%)。②Phalen’s实验(屈腕实验):屈肘、前臂上举,双腕同时屈曲 90°,持续60秒。如患者60秒内出现桡侧半手指有麻木感或刺痛感,即为阳性(敏感性75%,特异性47%)。电生理表现腕管综合征诊断和严重程度判断标准:① 轻度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或手掌混合神经潜伏期稍延长和感觉神经电位波幅降低。② 中度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末端感觉、运动神经电位潜伏期均延长。③ 重度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期延长伴有动作电位波幅减低或消失,感觉神经电位潜伏期延长伴有波幅减低或消失,肌电图检查异常。常见神经传导异常类型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感觉检查比较方法:在针对该病的检查中,如仅通过测量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时和感觉传导潜伏时来诊断该病有时不够敏感,尤其是针对临床上非常早期的患者。这些患者往往临床症状很典型,但常规正中神经感觉及运动神经检查却正常,此时便需要通过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或桡神经感觉检查比较的方法进行诊断。当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潜伏时较尺神经或桡神经潜伏时延长大于0.4毫秒时认为异常。①正中和尺神经手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时比较此方法优点为它研究的是混合神经,而混合神经纤维里包括既有运动又有感觉纤维,而其中的感觉神经纤维对脱髓鞘改变非常敏感。②正中和尺神经无名指-腕感觉神经潜伏时比较由于无名指同时接受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支配,所以,当刺激点和记录点距离相等时,可比较它们的潜伏时。③正中神经和桡神经拇指感觉神经潜伏时比较由于拇指即接受正中神经支配又接受桡神经支配,所以,当刺激点和记录点距离相等时,可比较它们的潜伏时。此方法多用于患者同时有尺神经病变而不能和正中神经做比较时。如果通过常规和上述正中和尺神经比较法检查仍不能确定诊断的,则需采用正中神经节段检查法(inching法)来检查。在此检查中,不论运动还是感觉传导,刺激电极均位于腕横纹远端4cm和近端2cm之间,每隔1cm作为一个刺激点,分别给予刺激,至少刺激六个点。任意两点之间潜伏时差大于0.4毫秒,则提示正中神经在此处有轻微受压。针电极肌电图检查主要检查是否有轴索损害及轴索损害的程度。腕管综合征患者肌电图检查最关键的肌肉是拇短展肌。典型表现早期或很轻的患者,只有髓鞘脱失时,拇短展肌通常正常。当继发轴索变性时,拇短展肌可出现失神经电位,如纤颤电位、正锐波或神经再生电位等。注意事项应至少检查两块正中神经支配的近端肌肉以除外近端正中神经病。至少两块非正中神经支配但又来自C8~T1的肌肉以除外臂丛下干损害或C8~T1神经根病。鉴别诊断①与颈椎病鉴别颈椎病除腕部症状外,多伴有颈部疼痛等症状,通过上肢肌电图和颈椎MRI检查可鉴别。②与近端正中神经病鉴别旋前圆肌综合征:该病临床表现为旋前圆肌处疼痛和压痛,感觉障碍除了出现在拇指、示指、中指和无名指桡侧半外,大鱼际处也可出现明显感觉异常。肌电图异常主要表现在第2、3指深屈肌、拇长屈肌上,而拇短展肌和旋前圆肌通常正常。前骨间神经病:由于前骨间神经是一纯运动神经,不含有感觉皮支,故此类患者无感觉异常。另外,由于其主要支配拇长屈肌、第2、3指深屈肌、旋前方肌,该神经损伤时会导致拇长屈肌、第2、3指深屈肌无力。临床表现为示指和拇指关节不能屈曲,故患侧手无法做出「OK」的手势。
胡二尧 主治医师 南京市溧水区第三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1264人已读 - 精选 体检发现“腔隙性脑梗死”怎么办?
腔隙性脑梗死,多是在体检进行脑CT和核磁共振时发现,在退休老人中并不少见。众所周知,脑梗死对健康和生命的威胁,许多老人闻之色变。其实它虽是脑梗死的“嫡系部队”,但比较特殊,应正确看待。脑梗死的种类脑梗死(简称脑梗)是因为脑局部供血障碍所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进而产生神经功能缺失的表现,其临床症状有突发性的失语、肢体偏瘫、嘴麻、肢体功能障碍等。脑梗死依据其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率约占脑梗死的20%~30%。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简称腔梗)虽是脑梗的一种,但因其比较微小,很多情况下没有什么症状,最开始是解剖学或病理学名词,专指在颅内出现直径小于3-4毫米的梗塞灶,是毛细血管的堵塞,在影像学上形成一个腔隙灶,所以与常说的脑梗是有明显区别的。腔梗和脑梗有哪些不同梗塞灶不同腔梗属于较小的梗塞灶,直径为0.2至15毫米,而脑梗梗塞灶直径都在15毫米以上,也会出现特别大面积的梗塞灶。病因不同腔梗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引起小动脉变性,而脑梗病因多种多样,可以是心源性栓塞,也可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颈动脉斑块或狭窄,还可是小动脉玻璃样变等。症状不同腔梗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有症状患者可出现肢体活动笨拙、言语不清、肢体轻度偏瘫等,症状较轻,而脑梗则有偏瘫、失语等较严重症状。治疗方法不同腔梗有症状时,需要进行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治疗;对于无症状者,常规体检影像发现有腔隙性梗塞灶患者,主要是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治疗。而脑梗死的治疗较为复杂,需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针对性药物治疗,有的还须进行手术或支架取栓等治疗。腔梗的原因腔梗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大脑半球或者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的动脉硬化与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从而导致管腔闭塞而形成一种小的梗死灶。过度肥胖、缺乏运动以及不良生活习惯,与腔梗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的腔梗患者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无症状腔梗,常在体检是进行颅脑CT、核磁检查时发现病灶。如果腔梗发生在脑部功能性区域,有些患者也可以表现为局灶性的症状和体征,如出现单侧肢体麻木、头痛、头晕、嗜睡等症状。腔梗的危害大脑的结构分为皮质和白质,皮质主要是产生各种命令的部位。白质是传输命令的部位。腔梗容易发生在白质区。因此,很多由灰质产生的命令不能传导下去,就会引发各种功能障碍。梗反复发作后,患者会逐渐出现记忆障碍、延迟回忆功能障碍、执行功能障碍、信息处理速度下降等危害,也会增加痴呆的风险。腔梗还会引发心理方面的疾病,例如焦虑、抑郁等。而心理疾病又会增加腔梗的复发几率。因此,腔梗虽然面积小,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可忽视。防治腔梗六要控制高危因素如治疗高血压、房颤、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等,遵医嘱按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按时按量服药,控制其发展。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不熬夜,不迷恋网络游戏等。合理饮食荤素搭配以素食为主,减少盐、糖的摄入量,少吃肥腻食物,定时定量进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根据身体状况和爱好选择散步、做操、打太极拳、打乒乓球、跳健身舞等,一般不宜做剧烈活动,但也防止久坐不动,要多到空气新鲜的室外活动。做好心理调适消除忧虑烦恼要正确看待腔梗,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硬化和血管衰老是不可逆转的,但可推迟其发展,防止其复发。对人生要持乐观态度。恰当进行治疗如果没有症状,须征求医生建议,有的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同时控制各种高危因素;有的可应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腔梗的复发,由医生根据腔梗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制订治疗方案。如果腔梗患者突然发生口角歪斜、一侧手脚无力、讲话困难等症状,则说明病情有所发展,应尽快送医就诊。转载:梅斯神经新前沿
胡二尧 主治医师 南京市溧水区第三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1245人已读 - 精选 头痛的常见病因,你知道多少?
头痛为神经科临床的常见病,原发性头痛病因及发病机制多不明确,继发性头痛应尽早明确诊断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特别是急诊头痛的患者,早期识别高危继发性头痛病因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诊疗及预后。自从查房被主任Q 头痛病因,终于下定决心总结了 22种神经科常见继发性头痛病因如下,欢迎大家补充完善。01.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多为严重的、突然发作的剧烈头痛,多数病人描述为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呈胀痛或爆炸样疼痛,难以忍受,可为局限性或全头痛,可伴有其它神经系统缺损的症状、体征,如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早期头颅CT、腰椎穿刺可明确诊断;诊断SAH后,应积极寻找病因,如动脉瘤、脑血管畸形主要是动静脉畸形、血管炎、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结缔组织病等。02.脑出血多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多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多为全头痛,同时伴恶心呕吐、肢体瘫痪、脑膜刺激征等。需行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明确诊断,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为基底节区,若血肿位于非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应寻找其他出血原因,如脑淀粉样变(CAA)、动静脉畸形、血液病、moyamoya病等。03.颈动脉或椎动脉夹层多为新发的头部、面部、颈部或枕部疼痛,可伴随前循环或后循环缺血及压迫症状。需完善头颅MRA、颈部血管超声、CTA、DSA检查明确诊断,注意此类头痛应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治疗不同)。04.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头痛常伴有颅内压升高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口服避孕药、妊娠或产后、肿瘤、血液高凝状态、凝血因子缺乏等为CVT高危人群。辅助检查:CT平扫可见高密度「条索征」,上矢状窦血栓在冠状位图像上表现为高密度「三角征」。单纯皮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显示为位于脑表面的条索状密度增高影;CT增强扫描:能显示血栓时静脉窦腔内对比剂充盈缺损。冠状位图像上,上矢状窦血栓可呈典型的「空三角征」。MRI 可直接显示静脉腔内血栓和CVT相关脑损害,血栓信号表现多样,随发病时间不同而变化;MRV 可发现相应的静脉窦闭塞、静脉显影不良、侧支静脉扩张、板障静脉和头皮静脉显像等征象。SWI 对急性期静脉窦和皮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敏感度较高。DSA 可显示闭塞的静脉窦不显影或充盈缺损、脑静脉窦显影延迟、毛细血管期延长、侧支引流静脉扩张等。05.高血压脑病头痛主要是由于恶性高血压引起脑水肿及痛觉敏感结构的移位所致,多被描述为剧烈的搏动样头痛,也可伴其他弥漫性或局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体征,如嗜睡、轻偏瘫或局灶性癫痫发作,头颅CT或MRI可见脑后部白质改变。06.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有发热、头痛、精神状态改变等感染的全身表现,累及脑膜可伴有脑膜刺激征,应完善腰椎穿刺及脑脊液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07.先兆子痫多见于妊娠患者,伴或不伴视觉症状、腹痛、胸痛、呼吸短促、呕吐。辅助检查可见血压升高、蛋白尿、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不全等伴随症状。08.垂体卒中多为严重头痛伴视觉症状、呕吐,有或无垂体功能减退。应完善头颅CT检查排除出血,头颅核磁可见垂体肿物,垂体卒中可出现颅神经麻痹。09.巨细胞动脉炎亦称为颞动脉炎,是一种影响中等口径和大动脉的系统性血管炎,特别是颈外动脉的分支,以亚急性肉芽肿性炎症为病理特征。患者年龄多大于50岁。头痛可能为一侧或双侧的,多伴有风湿性多肌痛。头痛以局限于头皮,特别是在颞动脉上方为特征,常伴有下颌运动障碍(下颌跛行)或视觉症状。血沉多升高,颞动脉活检可明确诊断,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10.特发性颅内压增高又称脑假瘤,是一种弥漫性颅内压增高,绝大多数患者为年轻、肥胖女性,主要症状为头痛、视力丧失、视乳头水肿、短暂性视觉障碍、搏动性耳鸣。应完善腰椎穿刺明确脑脊液压力,同时需完善影像学检查排除其它占位性病变,展神经麻痹对颅内高压有提示作用。11.颅内占位性病变与肿瘤相关的头痛多逐渐恶化,严重程度为轻至中度,性质为钝痛和持续性、以及间断性,疼痛特征地位于双额部,病变同侧较重,并因改变体位或增加颅内压的动作,诸如咳嗽、喷嚏及用力排便等而加重。头痛经典地在早晨睡醒时最明显,并伴有恶心呕吐,头颅影像学可明确诊断。一种提示脑肿瘤的不常见的头痛类型是以突发的剧烈头痛,在数秒钟内达到最大强度,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头痛迅速消退为特征,这种类型可能与意识改变或「猝倒发作」有关。另外,硬膜下血肿、脑脓肿等颅内占位性病变也可导致头痛,根据影像学表现可鉴别。12.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CVS)发作时多有诱发因素,如运动、游泳、情绪不良、压力、咳嗽等。患者多描述为「霹雳样」、「雷击样头痛」,头痛多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缓解,多次复发,严重程度恶化,可伴有其它神经功能缺损症状。MRA或血管造影检查可见串珠样血管改变,20%的患者可能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产后期是一种危险因素。1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多表现为急性单眼疼痛、头痛、眼红、视力下降、恶心呕吐,查体可见瞳孔半开大、角膜雾状混浊。监测眼压升高有助于诊断。14.低颅压性头痛临床表现典型者为中等程度双侧对称性钝痛或胀痛,特征是坐位或站位时明显,卧位可很快缓解,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颈痛、头晕、复视、视物模糊等,严重者可出现小脑扁桃体下疝、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等表现。多数病因为接受腰穿后、CSF渗漏。诊断首先增强MRI,可见广泛的硬膜强化、硬膜下或硬膜外积液或出血、大脑下沉等,腰穿脑脊液压力降低。15.一氧化碳中毒多为流感样症状,晨间更重,轻度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肌痛、头晕,严重者可出现混乱、晕厥、神经功能缺损甚至死亡,发病前有一氧化碳接触史、碳氧血红蛋白阳性可明确诊断。16.隐匿性外伤多有头颅外伤史,伴凝血功能障碍,需完善头颅CT检查明确。17.小脑梗死可表现为头痛伴头晕,小脑症状,相应颅神经受损,头颅核磁可明确诊断,头颅CT有助于排除出血和占位性病变。18.一过性头痛神经功能缺损和脑脊液淋巴细胞增高又称CSF细胞增高的偏头痛样综合征,表现为发作的中重度头痛,伴一过性感觉运动或失语的症状和体征、发热,持续数小时。检查见CSF中淋巴细胞增高,少数压力和蛋白高;头颅影像学无特殊发现;EEG可见局灶和弥漫的慢波,病因不明,推测是病毒感染诱发的自身免疫性反应。19.颈源性头痛指颈部病变导致的头的牵扯性痛,临床表现为相对固定一侧的由颈部起始的痛,向枕-额-眶放射,可累及肩、上臂,与头位活动或持续某种姿势有关。头痛性质为钝胀痛,非搏动性,程度中重度,持续时间不定,常有头颈部活动受限,体检可见局部压痛、肌痉挛、颈活动受限。20.枕神经痛临床表现为枕神经大支(C2)、小支(C2~3)和第三支(C3)分区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的闪痛或电击样痛,由后枕向前放射不伴其他明显不适,体检可发现局部感觉减退、压迫后诱发头痛。21.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是指长期过量使用止痛药物后出现的频繁发作的头痛,患者常有持续性头痛史,并长期使用头痛急性对症药物;头痛几乎每天发生,且几乎持续整天时间,呈轻至中度钝痛,双侧或弥漫性疼痛,有时局限于额或枕部。22.疱疹后神经痛以持续的剧烈的刺痛或烧灼样疼痛、感觉迟钝为特征,多有带状疱疹的病史。
胡二尧 主治医师 南京市溧水区第三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97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肉跳 无力 感觉全身肌肉松弛下垂 全身肌肉委缩 坑洼 四肢变... 这种情况应该考虑是哪方面的问题总交流次数21已给处置建议
- 脑出血 脑出血,脑出血说是右脑30毫升,现在还在icu 脑基底出... 现在能站起来一会,大腿疼总交流次数6已给处置建议
- 我哥今年58岁,去年6月份确诊脑梗死血管性痴呆,错过了溶栓的... 总交流次数57已给处置建议
- 患者:女 45岁 多年有全身抖动现象,不是很明显 最后交流时间 07.31多年有全身抖动现象,不是很明显 多年有全身抖动症状,伴随着说话费劲,特别在月经要来之前,但是... 帮我一些建议或者开点药总交流次数10已开处方已给处置建议
- 偏头痛病史7年多,那个时候只是头疼,吃过德巴金,后面经常用布... 总交流次数40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江苏省 第292名
总访问量 89,831次
在线服务患者 4,806位
科普文章 91篇
年度好大夫 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