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之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消化内科徐希岳
主任医师 教授
3.4
消化内科燕善军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消化内科李大鹏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消化内科汪强武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消化内科郑海伦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消化内科邓敏
主任医师 讲师
3.3
消化内科郑德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消化内科薛永举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消化内科汪建超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柯希权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消化内科刘晓阳
副主任医师
3.3
消化内科任志
副主任医师
3.3
消化内科邓晓晶
副主任医师
3.3
消化内科朱玉
副主任医师
3.3
消化内科马振增
副主任医师
3.3
消化内科黄军
主治医师
3.2
消化内科顾林
主治医师
3.2
什么是胃溃疡?–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胃的粘膜表面发生了缺损,而且达到一定的深度,就形成了溃疡胃溃疡有哪些表现?– 最主要的症状就是胃疼,一般是在上腹部,最典型的疼痛时间是在饭后1-2小时– 也有些人的疼痛时间没有规律,或者不是以疼痛为主,而是表现为上腹胀、嗳气、消化不良、餐后上腹不舒服等– 还有少数人,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直接以溃疡出血为第一表现,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呕血或解黑大便如果怀疑有胃溃疡的话,怎么检查?– 最好的检查方法是胃镜– 现在几乎不再用钡餐来检查胃– 胶囊内镜是主要检查小肠用的,不适合用于胃的检查以前有过胃溃疡,最近的症状和以前一样,是不是可以不用再做胃镜?– 除非间隔的时间很短,一般都建议胃镜检查,以免贻误病情为什么会得胃溃疡?– 原因比较多,第一位的原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有些药物也会引起胃溃疡,最常见的是阿司匹林以及止痛药(芬必得、英太清等)、抗凝血药(波立维、泰嘉、华法林等),长期使用激素也会造成溃疡– 疾病的发生常常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溃疡也一样,酒精、刺激性食物、生活不规律、受凉、精神压力大等,常常是诱发因素怎么治疗胃溃疡?– 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首先要根治幽门螺杆菌– 减少胃酸的产生,现在最常用、最有效的药物,是质子泵抑制剂,简称PPI,也就是××拉唑类药物– 保护胃粘膜– 生活上,戒烟戒酒,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规律生活,放松心情吃药后胃很快就不疼了,是不是就可以停药?– 溃疡的愈合需要时间,而且要保证溃疡愈合的质量,以减少以后的复发,因此对溃疡治疗是有疗程要求的,一般要求用药时间6-8周,所以即使没有症状,也要坚持用药,并且在停药前要复查胃镜,确认溃疡愈合后,才可以停药胃溃疡会癌变吗?– 如果溃疡一直迁延不愈,或者一直在同一部位复发溃疡,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的后果,是有可能癌变的,不过现在对溃疡已经有很好的治疗药物,真正出现这种情况的病人越来越少了– 但反过来倒是应该注意,有一些胃癌,就是表现为溃疡,而且经过治疗还会“假愈合”,这就需要内镜医生去鉴别溃疡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所以在我们医院,对胃溃疡是常规需要做活检的,就是为了避免漏诊胃癌胃溃疡治好后,会复发吗?– 溃疡是否复发,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幽门螺杆菌是否根治,二是溃疡基底的愈合质量,所以为减少以后的复发,应该采用正规的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同时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好好吃药,保证溃疡愈合
ERCP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英文缩写。迄今为止仍是消化内镜中最难的一种操作。 具体手术操作方法如下: 从患者嘴巴插入十二指肠镜(有点类似胃镜),镜子一直到达十二指肠中段十二指肠大乳头的位置(肝胆胰系统的总开口)。在此部位从十二指肠镜的头端通过十二指肠大乳头往胆总管或胰管内插入特制的各种工具。通过这些工具,就可以完成胆管或胰管的造影,同时进行相关的手术治疗。如有结石则可以通过相关工具把石头取出来,如发现有肿瘤可以取标本或放置胆管支架。 ERCP下通常进行的操作有: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内镜下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EMBE)、内镜下胰管支架置入术(ERPD)、内镜下胆管取石术(胆囊结石及肝内分支胆管结石除外)、晚期胆胰肿瘤所导致的阻塞性黄疸的支架减黄治疗等。 此法具有不开刀、创伤小、痊愈快等优点,深受患者欢迎。但ERCP是一种相对有创的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ERCP适应症:1.疑有胆管结石、肿瘤、炎症、寄生虫或梗阻性黄疸且原因不明者。2.胆囊切除或胆管术后症状复发者。3.怀疑有胆总管囊肿等先天性畸形及胰胆管汇流异常者。4.疑有十二指肠乳头或壶腹部炎症、肿瘤,胆源性胰腺炎须去除病因者。5.原因不明的上腹痛而怀疑有胰胆道疾病者。ERCP并发症:ERCP术后胰腺炎、出血、消化道穿孔、胆系感染、心肺并发症等。
胆总管内结石:大多数胆管结石病人都有在进油脂食后、体位改变后胆绞痛,这是因为结石在胆管内向下移动,刺激胆管痉挛,同时阻塞胆汁流过所致。胆总管结石在我国为常见多发疾病,一般在90%以上医院行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术后置T管引流。此类疾病经典治疗方法采用开腹手术或腹腔镜下胆管探查取石术,如伴有胆囊结石和胆囊炎变,情况允许时可同时行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治疗费高,且术后需行T管引流胆汁,保留T管至少两周,造成了生活工作上的不便。相对于手术,ERCP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伴随ERCP技术、十二指肠镜及相关配套设备不断改进,治疗技术日趋成熟。针对此类疾病,行ERCP取石术,通过內镜将胆管内结石取出,不开刀,痛苦小。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有效、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保持胆管系统的完整性及生理功能,目前已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临床应用范围正逐渐扩大,治疗性ERCP在很多方面逐渐取代传统开放手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同时也节约社会有限医疗资源。壶腹部或胆胰恶性肿瘤:壶腹部癌、胆管癌、胰腺癌好发年龄段为60-70岁,其最突出的临床症状为阻塞性黄疸(80%)、腹痛、恶心及呕吐。、经典治疗方法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切除包括远端胃、十二指肠、胆总管、胰腺等器官,并重建消化道吻合,为普外科最大的手术之一,死亡率高达5%,并发症发生率约20%,预后较差,远期生存率低。且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对于此类恶性肿瘤,采取ERCP下胆道支架置入术,解除梗阻性黄疸症状,改善患者肝功能,逐渐恢复患者体质,同时配合全身综合治疗,为此类患者打开了一条新的治疗之路。我科室常规开展经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胆道结石碎石取石术等一系列介入治疗。在ERCP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胆道结石碎石取石术等一系列介入治疗,不用开刀、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目前我科室每年完成ERCP操作500余例,主要为胆总管结石、壶腹部癌、胆管癌、胆囊癌及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胆道、胰腺肿瘤经单纯手术治疗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或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此时可通过內镜下放置胆道支架引流,解除患者发热、黄疸等不适症状。术后患者黄疸明显减轻,恢复良好,避免了手术创伤,也为患者康复提供了更加方便的途径。